企业家道德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家道德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家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

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家作为新时代特殊群体扮演着特殊角色。改革开放进程日益加快,然而不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直接领导者及代言人,加强他们的道德观培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家概念界定,进而阐述企业家目前存有的道德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成因。以期通过提高企业家道德素质来规避企业的不当经营行为,预防犯罪问题。

关键词:

企业家;道德;教育研究

改革开放不仅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还提升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了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各大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增加利润,不惜违反正常经营秩序,更甚者触犯了法律红线,诸如偷税漏税、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当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经营环境。提高企业家的道德素质来预防不当行为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家概念界定及特点分析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企业家定义成一个职务概念,而不是职能概念。企业家不能单单从职务上定义,例如厂长、经理等称谓。企业家定义应该更注重其背后所蕴含的能力。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人,作为企业的掌舵手,企业家本身就必须拥有高效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协调能力,企业家的本质就是运用自身的能力及魅力更好的管理企业、管理员工,协调国家、社会、民众多方面利益,不断创造经济价值的社会特殊个体。只有抓住企业家的本质才能准确的定义他们。企业家是具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迎合新时代社会需求、具有新时代创新力与高素质的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企业家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社会角色皆因为他们具有特殊性。首先,企业家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合法经营者和领导者,直接干预并掌控企业运营权,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其次,企业家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企业家的人脉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都比平常人来得更快、更多、更高效。他们巧妙运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最大经营值,提高企业财富。再次,企业家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家掌控着大量社会资金,影响着社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等,企业家操纵着太多的社会机构,自然也承载着更多社会责任,如调控房价、促进就业、加强教育、完善医疗等方面。正因为企业家的特殊性,自然他们也拥有者特殊的社会影响力。企业家道德观培育不仅直接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要求,更有不可估量的长远经济价值。

二、企业家道德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大大提升国民经济水平。企业是创造财富的基石,企业家是领导企业走向辉煌的操盘手。他们不仅在企业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无论产品、营销、宣传等方面,也在不断拓宽企业经营领域,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高明的企业家带领企业不断发展,走向繁荣。企业家素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中国用人向来秉承德才兼备之说。企业家道德素质培育不仅促进企业家自身全面发展,更是企业伦理的核心,企业形象的呈现和企业文化的彰显。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家道德领域存在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见利忘义、明知故犯,没有道德良知的约束。企业家对利润的追求是他们经营行为出现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企业家自身修养不够完善。企业家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才能以身作则,领导好企业,领导好员工。若企业家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往往导致他们在追求物质、经济利益的时候忘却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忘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1]企业家的道德素养是企业家职业道德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家个人涵养的完美呈现。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服人。企业家有了号召力,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发展企业。第二,企业家诚信意识淡薄。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可以用来从事融资,理财等活动的资源,没有信用,经济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它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最起码的基础。[2]诚信是企业成功经营的根本。于企业而言,诚信经营就是招牌,就是形象。有了诚信,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自然就占据了市场。遵守诚信是企业长久经营的良方。企业家如果没有诚信,那么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也会越来越少,能创造经济效益的路径也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缩小,经营路径方式不断简化,自然经济效益也会每况愈下。第三,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相关数据显示,放眼世界,不少优秀、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热衷社会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公众的设施建设等,尤其是慈善捐赠,不少世界知名企业家已经捐献了其自身大部分或全部财富来支持社会公益,例如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他们之所以愿意奉献自己的惊人财富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品格,而是企业家自身价值的真正体现。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实现“自我”的同时,能承担社会责任,取得了卓越的业绩,体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兼顾、双赢的良好效果。[3]在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要求。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是企业经营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无论企业家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多应该具有与其身份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地位越重要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重。第四,企业家错误经营理念。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要求企业家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发展。所谓创新经营理念就是要适应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要求,从传统的经营理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现代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方式.。[4]以义为上的经营理念渐渐被以利为上的经营理念所替代。传统的自然经济时期所传承的经营伦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时期所盛行的经营伦理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传承经典并与时俱进,不断促进两种不同时期、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经营理念显得日益重要。第五,企业家不正当竞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领域的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却日益凸显。中国国内的企业相互争斗,过渡内耗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权,更损害了有序的市场环境。[5]有市场就会有竞争,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经营创造财富的价值导向,谁能在最短时间抢占最多市场份额,谁就能获得最大效益与利润。这种利益导向也催生了不当竞争的愈演愈烈。

三、企业家道德的影响因素

找到影响企业家道德的原因才能更好的为培养企业家道德提供导向。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原因。我国企业家道德缺失与经济发展背景密切相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没有形成市场经济基本道德准则。加之经济转轨制约了企业家的道德水准。毕竟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创造企业家,对企业家的道德要求自然与计划经济时期不同。第二,文化原因。中国文化也不乏糟粕,部分企业家在收入、财产与名誉面前,难免利欲熏心。部分传统观念对当代企业家道德价值观有消极影响。传统文化过于看重伦理纲常。例如重仕抑商,不难看出古人对商人经营方式的鄙夷与不屑。而新时代企业家最需要的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才能时时走在时代的前沿,才能更好的经营企业,创造价值。第三,制度原因。制度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企业家制度不健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不完善、政府及有关部门监控执法力度不强等原因。再有,政府依然牵制企业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限。政企没有完全分开,政府对企业的发展依然有话语权。法律建设滞后及执法不严不能很好制约企业家不当行为。第四,自身原因。缺乏当代企业家应有的素质修养。企业家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直接导致了经营行为失当。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价值观念的错位及企业家对自身道德建设存在的漠视态度都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实现道德内化,是约束好自身行为的根本。

四、企业家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企业家失德、败德现象屡屡发生、屡禁不止,长此以往不仅会对企业形象造成影响,不利于企业经营,更会伤及国家经济秩序,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因此企业家道德教育对企业、对社会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指导地位。马克思认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孕育着道德。因此,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因为利益与价值交换而产生的。他提出了“使命、职责、任务、理想”的道德信条,坚持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提出共产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理想,以便使全人类都具有平等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文关怀[6]。第二,吸取传统美德精髓。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历史洪流中孕育了很多文化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追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革新,如老子的《道德经》、荀子的《逍遥游》、韩非子的律法等。无数前人的思想精髓流传至今,充分挖掘中国古代文明,取精华弃糟粕,为当今社会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养分。但现代中国企业家道德观从本质上也要处理好“利”与“义”、“得”与“德”的关系。第三,加强国家法律规范和企业制度建设。道德培育不是短期就能见到成效的。若想在短期清理市场不规范、不合理经营手段,法律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法律制裁是他律手段的直接表现,通过对不法商家及企业进行法律严惩,可以短期内维持市场秩序,一旦法律监督松懈,市场恶性竞争还会再次上演。因此,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在法律健全的基础上,肃清违规交易,清理违法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家道德素养才能以逸待劳。第四,利用社会舆论引导与监督道德实践。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判,又包括评价和建议。社会舆论媒体就像一把剑,直指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及时发现及时予以监督与评论。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相关报道可以第一时间给当事人或有关机构形成舆论压力,迫使他们正视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媒体不光只报道眼前事情进展,他们还会继续追踪,报道事件后续发展及料理情况。他们秉承着揭露事实,还民众真像的工作热情监督着社会各种不公,也会积极反映社会正能量,报道好人好事,引导社会风气。充分发挥媒体舆论以及互联网监督作用,共筑企业家伦理道德观。

结语: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代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企业家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操作手,企业家的经营方式与手段直接关乎企业未来发展走向。新时代对企业家有新的要求,其中道德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依靠法律制裁来规范企业家经营方式虽然更直接,但是依靠道德约束却有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道德约束才是杜绝企业家经营违规的最有效的方式。加强企业家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对企业家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

作者:陈晓晨 张筱雨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参考文献:

[1]贺香玉.关于企业家道德人格的思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2]姜鹏.当前市场经济诚信缺失透析与解决途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陈忠德.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社会责任[J].上海企业,2010(05).

[4]白津夫.中国企业家经营理念要“七变”[J].中国经济周刊,2007(37).

[5]冯?.论我国商业伦理的重构——以企业不正当竞争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6)

[6]张文.马克思道德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