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媒体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媒体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

[摘要]

媒体凭借其自身独有的特性吸引着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德育养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使德育教育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高校教育者有必要展开深入的探究。因此,高校教育者应利用新媒体发展的契机提升高校德育的理念,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德育工作形式上的创新,满足多元化思想要求,掌握网络话语权。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路径

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因素有很多,而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值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关注与研究。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渗透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在生活中与新媒体的交集越来越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新媒体信息的影响,在这种现状下,大学道德教育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来处理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一、新媒体相关理论介绍

(一)概念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在网络数字化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网络新闻等。就其运作原理而言,其主要是借助于无线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功能,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电视等数字媒体来对各种信息进行快速的传递,以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传输服务功能。新媒体的以上特性决定了新媒体的发展是会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展现出新的变化的,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深入。

(二)特征

由于新媒体是在结合当今网络数字技术以及传统媒体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因此,新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更加优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信息的共享性与海量性共存。信息共享即无论是图片、文字、音频还是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同时被多个用户所接受,从而实现信息的跨地域、跨时间、跨对象传播。信息的海量性即新媒体凭借网络技术的支持,可以容纳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各种信息。其次,信息的即时性与交互性共存。即新媒体在对信息进行传播的过程当中,可以凭借一定的网络技术支持,使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实现即时的沟通与交流,为信息的者提供更多的反馈。其三,信息的大众化与个性化共存。新媒体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媒体小众化信息传播的劣势,实现了信息传播对象从小众化到社会广泛大众的转变,且信息需求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自由选择所接收的信息,从而体现新媒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发展的机遇

1.新媒体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新的载体。大学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新媒体的发展在对高校传统德育模式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启发着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新媒体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新的载体,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更好的互动,填补了传统德育中的一些空缺。道德教育的方式从单一走向丰富,从静态走向动态,枯燥的道德宣讲变成形式多样的互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其次,新媒体也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大学教师可以用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相关的道德引导,而非传统的课堂宣教,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2.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新媒体的特性拓宽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学生在借助新媒体的作用下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随时随地开展网上交流,在共同爱好及个性的趋同下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化的发展空间。同时,新媒体的网络虚拟特性为大学生社交活动的开展解除了传统面对面交流在心理上所产生的负担感,使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变得更加融洽、和谐。此外,新媒体的即时性与开放性也使得学生突破以往保守观念的束缚,在网络平台上就某事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对于大学生而言,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满足了其精神娱乐与社会关系拓展的双重需求,使其变得更加自信,这种自信是其道德培育的关键因素。所以,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提出挑战

1.多维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冲击。在传统的大学道德教育范畴中,教师一般秉持单一的道德教育理念,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念等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这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是一种单向式的教育传播方式,缺少一定的互动性,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休闲性和互动性则更能满足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观念也自然会受到其中信息的影响。网络空间中复杂的信息交织在一起,虽然能让学生感兴趣,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引导,同样会对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多维度的信息环境中,学生视野的开阔和独立思维的形成将在一定程度上挑战高校道德教育的权威性。

2.多元价值观对于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冲击。一般来说,高校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主流文化的肯定和弘扬。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多元化的特性也越来越得到放大。这样一来,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则出现网络上多元价值观念和现实教育环境中单一道德价值观念并存的状况。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会进一步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冲击,使大学生在进行选择时面临一定的内心冲突。一些网络亚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会进一步削弱传统道德教育的作用,从而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上的蔓延式发展,对当今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当今高校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时期发展的机遇,更是对其造成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就目前新媒体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虽然高校借助新媒体的教育优势在德育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尝试与变革,也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受传统德育教育理念、培育模式与新媒体的不适应、新媒体德育教师培育队伍的缺失以及新媒体德育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制约着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现实道德教育与网络媒体上的道德教育存在脱节现象,二者之间目前还不能实现良好的融合互补,现实德育教育中一些较为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新媒体德育教育平台当中。其次,与现实当中多样性的德育教育相比,由于新媒体德育教育发展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其教育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较为单一化,难以突显出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

四、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德育创新的具体路径

(一)利用新媒体发展的契机提升高校德育的理念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新媒体不仅是一种传播的路径和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育传播理念的发展和革命。在开展高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用新媒体的形式,更要学会改变道德教育的思路和理念。教育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时代精神。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又要注重提倡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理念,同时还应该对西方道德教育中好的方面进行借鉴,保持大学德育的综合性。同时,还应该注重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结合,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线上引导到线下,实现网络和现实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德育工作形式上的创新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有内容没有形式则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内容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时,要以充实、丰富的教育内容为主导,以新鲜活泼的形式向大学生进行信息的传播和观念的输出。新时代我们有着更为丰富优质的道德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到科学发展观,从爱国主义思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建设,都是当代德育工作者可以给予大学生的丰富精神滋养。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推送、论坛讨论、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开展。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道德教育内容有了更为广泛的受众,网络形式的多样化也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大学生在高校德育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的运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形式,更有利于网络正能量的传播。

(三)满足多元化思想要求,掌握网络话语权

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内容受到新媒体信息冲击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包容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这方面的变化,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转向。新媒体对于传统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同样是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一种机遇。新媒体的流行提醒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想在新时代占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高地,就必须调整自身的站位,积极地做出转变。必须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学会用新媒体的网络语言进行表达,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挑战,在学习和实践中把握主动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者只有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才能在时展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实现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不断升华。

总之,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言,新媒体在具备一些积极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只有在紧密结合德育教育特点对新媒体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探寻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革新之路,使新媒体对德育教育的辅助作用得到发挥,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在新环境下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创新媒体与德育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李帅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2]刘笑菊.浅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伦理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6).

[3]李蓉.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生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尹韵公,刘瑞生.新媒体发展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2009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态势与前沿问题[J].中国报业,2010,(08).

[5]彭建国,刘翱.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途径之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1).

[6]潘正荣.浅谈师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