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无痕教育的内涵
对于无痕教育的内涵,不同时期的专家学者都做过相关研究,并形成不同的见解、定义。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因此,无痕教育是一种受教育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教育痕迹的现代教育方式,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有意识教育而产生的。详细地说,无痕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预定的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含而不露的教育过程,可以创设轻松、有趣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文化、生活环境,使得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之下,不需要刻意寻找,自然主动地接收到教育者给予的信息,不知不觉地接受到教育,使心灵受到净化,道德得到提升。
二、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适应问题
当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一些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最集中体现为教育主体所采用的传统教育方式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就教育主体而言,学校、家庭、社会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问题。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机制不健全
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它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但是,事实上很多高职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并不健全,德育工作方式单一,往往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或者出于宣传目的偶尔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导致德育的效果不够明显。另外,高职学校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训练,缺乏持续长久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偏离了德育工作的持久性原则。
2.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但事实上,很多家庭并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在对待孩子的德育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一是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多家长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孩子设计人生,带有强制色彩及主观性,往往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二是重言传轻身教。许多家长俨然把“言传”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忽略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去影响孩子。三是标准不一致。许多家长经常使用“双重标准”,即对自己一套标准,对孩子一套标准,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四是忽视自我提升。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越高,创造出来的环境、氛围更加良好。但很多家长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把很多不良习惯带入家中,给孩子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社会德育工作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面对当前国内外局势的变化、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目标及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社会德育工作存在一些不适应:一是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二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由于宣传不到位或是形式不够新颖,不能够吸引学生积极投身其中。三是文化机构组织的活动注重大众性和宣传性,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活动不多。
三、无痕教育理念下增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由于当前的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存在上述问题,究竟如何才能让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时俱进,取得实效呢?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优化学校道德教育环境
当孩子开始跨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对于他的影响逐渐扩大,并逐渐成为影响其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学校是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1.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建设
优良的校风不仅可以铸造学生的美好善良的心灵世界,还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优良的学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还可以增加学生努力的动力。教师既是向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导师,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净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文化设施、校园建筑、校园美化和绿化等物质面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度反映,主要包含了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
3.加强课外活动安排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及结果离不开实践活动。高职学生的认识是在实践中验证和加深的,使大家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教育、受到感染、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无痕教育的形式,可以坚定和巩固学生的理想信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还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精神意志。
4.提升教育者的素质
在1994年1月24日,同志曾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按照这一要求,一个合格的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具备、提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治理论;二是思想作风;三是道德品质;四是专业技能;五是综合能力;六是心理健康。
(二)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的协同机制
社会、学校、家庭责任重大,应该共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以学校德育为中心,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社会、学校、家庭德育系统化,建构良好的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学校是协作机制的中心
学校良好的内部建设是实现三者协作的中心。一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改革创新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二是积极摸索学校的德育工作规律,将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教法和评教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三是提高学科教育的渗透性,多组织开展目的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科学设置好实践活动的目的,使大家在活动过程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达到教育目的。五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2.家庭是协作机制的基础
家庭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德育协同机制的基础。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的素质品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扮演的是思想道德教育中无痕教育教育者的角色。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无痕教育效果,家长必须要加强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给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以身作则。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建立平等交流的家庭成员交往原则,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孩子身心道德的健康成长发展。
3.社会是协作机制的依托
社会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外延补充部分,是协同机制的依托。机制运行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在教育上的资源和优势,把社会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一是挖掘教育资源,构建教育网络。在社会人力资源的挖掘上,可以聘请校外教师,充实学校的教育力量,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二是注重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做到主题教育由社区、学校联合下发通知,学校、社区、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真正形成联动。三是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生活,建设社区,共享文明。
(三)做到无痕教育、有意识教育的结合互补
目前,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作为思想道德实践者的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这样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善,但是为了追求最好的德育效果,我们务必在重视思想道德有意识教育的同时,也加强对思想道德无痕教育的开展,并将两者进行结合互补。一方面,要通过有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讲授,让学生明白思想道德教育的规范性与严肃性。二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充分对自我教育和课堂教育进行好协调,在必要的有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平等交流,并加强思想上的有意识教育与无痕教育的结合互补。
作者:彭钦 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
一、调查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坚力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高职院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大批在行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而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则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和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品质才能在就业竞争和工作生涯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国家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顺利进行。2002年8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培养一大批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踏实钻研的精神的第一线人才,国家把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上了日程。2005年12月2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发展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学校的党团建设以及各种社团的建设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积极联合家庭和社会教育为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反映高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以及高职学生对本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度、参与度和实施情况,以及对本校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课程和活动的看法和意见,笔者对天津市5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结合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理解,并参考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制定了问卷的五个维度: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效果。这五个维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是职业道德认知主要了解的是高职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认识,是否对现有的职业道德规范有一定的了解,是否重视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养成;其次是考察高职学校教师能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确保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最后,考察学校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及其途径的实施情况,是否能够保证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显著的效果,对学生将来的实践、就业和工作有实际的效用,并且能按照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本研究主要以天津市五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高职院校的选取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及发展水平等,具有代表性。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05份,回收率为87.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职业道德教育认知
职业道德教育与自己前途和国家前途有重要的关系,可见高职生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可度是很高的,这就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奠定了的基础。在高职学生对于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方面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名的是缺乏责任心、缺乏忠诚度和跳槽频繁,高职学生认为最不受企业欢迎的员工有就是不敬业。由此可见,高职学生认为就业后一定要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调查问卷显示高职生对我国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程度不深。调查发现,有34.8%的学生表示只是了解一些,只有4.3%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更有56.5%的学生认为不太了解。可见,高职院校对学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高职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时,有47.8%的学生认为讲授最多的是诚实守信,39.1%的学生认为是爱岗敬业,有34.8%的学生认为其中讲授最少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办事公道和奉献社会。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还不够完善,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以保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接受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3.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职业道德途径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3.5%的高职学生认为教师在教授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有时能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仅仅只有13.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经常运用各种各样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保证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学习的效果,但仍需加强。在调查高职学生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两种方式,即参与实践实习和课堂讲授的有效性时,有43.5%的学生倾向于参与实习实践更容易获得职业道德,还有30.4%的学生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有效。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高职学生更喜欢在实践实习中学习职业道德。而且有43.5%的高职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并组织到企业实习,可见高职院校比较关注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因此,高职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纳入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中,以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4.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据图5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有60.9%来自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可见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是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39.1%的高职学生认为在课堂学习中,理论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采取的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47.8%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法是教师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最少采用的方法。有47.8%的高职学生认为尽管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却没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跟踪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指导。高职学生认为学校定期邀请企业或者社会知名人士举办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讲座或者报告的只占12.4%,只是偶尔举办的占56.5%,同样,高职学校社团也有52.3%的学生认为只是偶尔举办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学生活动,可见高职院校虽然采用了多种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加高职学生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5.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调查显示,在实习实践中,有39.1%的高职学生认为多数时候能够认真按照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有60.9%的学生表示有时候能按照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可见虽然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查现行各行业中的不规范现象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时,只有17.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影响,会坚持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还有60.9%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会受到不规范现象的影响。从以上的数据的中不难看出,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效果,部分高职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践中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但是大部分的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此次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虽取得一定的效果,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较以前有明显的进步,但也暴露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过于“书本化”、“知识化”。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记住或者背过各种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完全忽视了高职生的实践性和身体力行。如果不能将职业道德的观念和意识转变成实际的行为,高职生很难在以后的岗位中坚守阵地、遵循本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才能使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落实到行为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规范和要求。第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手段莫过于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的讲解,部分教师还会在课堂上结合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付出太多精力,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三,高职院校缺少专业的德育教师。当前高职院校工作和教学的重点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设置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和教师,但是职业道德的教师往往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上,就很难在选修课职业道德教育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疲于应付,可想而知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很难达到预期的水平。
四、对策与建议
1.进行“企业化”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摆脱机械式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讲解,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企业的实习和实训的环节中。首先,高职院校确定学生实习和实训的各个环节,明确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环节。其次,与实习实训的企业合作制定一整套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训练方案,这对学校和企业是互利共赢的决策。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安排专业课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实践实习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并亲身体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检测自己能否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职业人,这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2.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深入到广大群众中,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时,手机、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就成了我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和MSN等高科技信息手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微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微小力量成就大爱,为大学生创造了参加公益事业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教育形式,打破过去完全“输入型”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具互动性,使高职生在兴趣爱好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3.发挥榜样的带头激励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类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在社会环境里,人们通常是直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模式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人既影响环境,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个人既能对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做出反应,也能对外界的强化方式做出反应。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是社会学习理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观察学习侧重于向示范榜样学习,而自我调节指个体通过观察行为结果受到的奖励或者惩罚,导致个体所做出的反应。高职院校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在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大力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宣传,动员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从自身的岗位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每个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感化学生、影响学生,要让每一个教师树立“我是学生的榜样”的观念,以一个优秀从业者的形象出现学生面前,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在考评中可以选取职业道德表现优异的学生典型作为榜样供高职生学习,并根据考评的结果对表现优异者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行为恶劣者处以严厉惩罚,以儆效尤,其他高职生则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4.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人们把自己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自愿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施加影响的过程。如果高职学生能够自愿地、主动地接受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教育,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限制,那职业道德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本身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我们要在他们原有的想法和观点上生长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加强高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在了解学生本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基础上,使其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自我充实,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增强高职生的职业道德。
作者:张凤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职土木工程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引言
职业道德常指行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体现,也是所有从业人员所具备的道德情操、道德准则与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目前,企业已经将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企业招聘员工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和个人对用人单位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目前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调查表明,现在的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更加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品质,用人单位希望中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真正职业道德的学生。目前关于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已有一些,但涉及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就比较少,且其全面性、系统性不强。例如:杨实生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及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需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政课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性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政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措施;唐徐林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企业对建筑工程工作人员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这些要求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邓海燕从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分析了目前高职学校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探究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新路径;刘雪松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多渠道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改革考核体系、开展实习实训、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等都承载着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郑春雨认为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培养的趋势和心理规律,从切实引导高职生树立全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情感、坚定和巩固职业道德意志、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四个阶段入手,建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化和固化机制。以上的研究中对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分析,但就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就很少,而且研究内容没有考虑专业特点。
2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各基层建设施工单位的一线岗位,土木工程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学生需要适应施工现场的艰苦环境。如果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就不会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很难适应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艰苦环境。因此,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锻炼和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重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如下:①职业道德观念淡化: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具有目中无人、个性强、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气,致使他们职业意识不强、团体意识淡薄、职业态度不端正、工作积极性不高、喜欢推卸责任等不良职业习惯;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短视,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学习功利行为强,认知片面化,把学习的实质狭隘化的认为学习就是学习一技之长,致使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欠缺刻苦钻研精神;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差、跳槽现象普遍、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工作失误率较高、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等,这些现象在较长的时间内制约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很多中高职院校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师担任,甚至由一些辅导员担任,致使对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强或不专业,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据有关调查表明,大部分中高职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职业技能比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更重要,说明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重视,学生没有将接受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自身职业规划设计的一部分;中高职院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土木工程专业不了解,只能进行理论性的片面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需求,无法使学生体会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中的专业需求,也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影响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③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评价机制不科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木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要求员工具有不断变化且进步的职业道德水平。然而很多中高职院校教师没有结合当前土木工程行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没有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甚至有些教师将不健康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给学生,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受陈旧的或不健康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也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中高职院校对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当前的评价机制缺乏秩序性且不严谨,学生不能从当前的评价机制中科学的确定教师的授课情况。
3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当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满足当前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需要提高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为了增强其实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进行。①中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统一协调起来,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经费投入,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到中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者都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负重要责任,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中高职院校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灌输式教育,把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计划,从入学到毕业的这段学习时间里系统的灌输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在“两课”的教学中,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的习惯;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融合土木工程案例,寻找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的结合点,巧妙的将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专业知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将土木行业标准和纪律牢记于心,让学生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务实择业。②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壮大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经常调查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及收集相关的企业素材。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受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知识,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达到当前企业员工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水平。另外,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聘任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加强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满足土木行业的发展需要。③完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中高职院校应该科学的修改制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育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的思想。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评价主体有:学生、同事、教师、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组成,其相应的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同事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等。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较客观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例如:采用批评和表扬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均可以多方位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使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使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得到良好的发展。
4结束语
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决定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事业发展高度,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及社会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多渠道、有针对的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实现自身未来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叶红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第四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认为我们学院有无必要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类课程?”,89%的学生回答“有”,11%的学生回答“没有”。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学习职业道德的目的是?”,85%的学生认为是“为以后进入相关行业打基础”,1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考证及相关考试”。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是如何看待职业道德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影响?”,53%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影响”,42%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5%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群体能够意识到在校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高职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操,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培养职业情感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实现全面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从学生就业的角度看,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与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现在越来越多的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除了考察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硬件条件外,职业道德素质,如思想道德品质、爱岗敬业精神、拼搏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重要方面,学生毕业后就业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职业素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学生就业的现实环境都决定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使学生能够成为思想素质合格、专业本领过硬的综合性人才。
二、目前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对当前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总体感觉是”,16%的学生认为“好像没有开展”,56%的学生认为“有一点,但很零乱”,28%的学生认为“比较丰富”。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你觉得你们学校针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所进行的教育,教育的效果如何?”,16%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7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效果”,13%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如何从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职业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单调宽泛,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就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没有渗透进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少,且内容泛泛,讲的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没有与学生专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不明显。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传统教条,虽然很多院校都在强调实践教学,但受场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德育实践活动大多是课堂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问答、辩论赛、艺术表演等,未能真正有效渗透到高职专业课教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领域,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相适应,从而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远规划,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认识上仍存在着偏差,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过多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理想等方面严重缺失,导致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人文素质培养不平衡。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的规划和实施计划,职业道德教育只体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之中,没有系统开设职业素养类课程。虽然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学校诸多部门,但各部门往往各行其职,各自为阵,缺乏有效的统合。
(三)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企业共同育人的有效机制,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对校企双方来说,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互补的系统工程,是推动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目前校企合作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缺少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机制,使得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校外专家讲座、企业参观或短期实习的层面上,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未能普遍实现。在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改革等方面,企业很少或没有机会参与活动与提出意见,高职学校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专业技术岗位具体的职业规范和要求,致使校内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企业要求相脱节,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三、创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职业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研究适合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强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教育功能,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教学相互间的渗透,共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认为高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时,主要应讲授的内容包括:[多选题]”,52%的学生认为主要应该讲授“法规制度”,77%的学生认为主要应该讲授“专业道德相关定义及理论知识”,52%的学生认为主要应该讲授“职业道德规范条文”,42%的学生认为主要应该讲授“真实案例”,49%的学生认为主要应该讲授“如何评估及解决职业道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期望职业道德教育能与个人专业和未来就业相关联,能为学生的行动方向和职业提供指引与帮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改革与创新,课程开设应当突出以敬业、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营造职业道德教育氛围,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可能从事的岗位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场所,专业教师不能只管教会“做事”,也有责任教学生“做人”,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地引导、启迪、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协作意识、责任意识,使得专业技能培养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达到共同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与管理中,于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与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锻炼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校园中、班级上、宿舍里等场所,通过经常性的教育、规范、督促以及必要的奖罚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在持之以恒的日常行为训练中,学生慢慢形成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和理解,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个体体验、学习、内化的过程,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的软环境熏陶下,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职业观念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最终实现由德知到德行的转化。
(三)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职业道德教育实质是一种实践化的道德。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通过自我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来完。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期望学到的职业道德是通过什么方式?[多选题]”时,50%的学生认为是“实习或社会实践”,5.7%的学生认为是“参加学校的相关讲座”,41%的学生认为是在“专业课程中的学习”29%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高职院校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把高职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到日常的教育和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和自身的发展,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学生课堂之外开展的各类校内外活动等,都能够增强学生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社会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技能。
(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密切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更要遵循特定行业人才需求的规律。因此,高职院校要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亟须建立起与企业共同育人的联合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持续深入地展开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的形式是灵活多样化的,如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明确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将企业倡导的职业精神、管理要求和安全意识等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在校园中充分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具有企业特征和功能的育人环境;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在专业建设、学生实训等方面给予指导;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参照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提供更多的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学习锻炼,掌握相关岗位要求和规范。
(五)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用良好的师风师德感染和教育学生,使每位教师切实担负起即教书又育人的双重职责
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方式是最直接的,影响的程度也是最深刻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时时刻刻被学生阅读的“教科书”,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格和气质,都会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作风优良、教书育人的高职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师德教育制度,不断加强对教师思想教育培养的过程管理,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各种途径促使每一位教师积极投入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工作机制。
(六)创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探索和实践情境教学等职业道德教育新形式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创新的前提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情境式教学是适宜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创设与专业及相关职业等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自动地强化自己的角色,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高职院校可以在课程教学情境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情感,运用案例教学创设生动的职业道德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活动情境,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作为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实习情境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学习职业人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使这样的教育创新模式能够广泛应用于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七)强化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培养,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还是以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为切入点,教学方式以理论灌输为主,把职业道德知识的讲述当做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部,将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造成职业道德教育应然状况与实然状况的突出矛盾。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促使职业道德教育由规范约束向意义引领的教育范式的转换,不断强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独特性。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普遍看重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面对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着力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始终,为学生走向社会和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欣 詹春燕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工部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