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

大学生道德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一方面,新中国建立以来将“德智体美劳”作为教育事业的趋向目标,将“德”放在首要地位,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对于道德教育重要性的重视;另一方面,道德教育在现实中严重缺失,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就个人角度而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众逐步形成了以“利益”为导向的价值体系,大学生作为新思潮的最先接受者,其价值体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当前教育体系对大学生以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成绩涉及大学生评奖评优、就业等多方面利益,导致当代大学生以“自我成才”为主要目标,忽视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此外,大学生犯罪率上升、网络失德、诚信缺失、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凸显。就家庭角度而言,家庭教育目标导向严重偏离是我国道德教育失衡的主要根源。当代大学生主要出生在90年代,而90年代我国社会转型基本稳定,家庭已经开始注重教育事业,但从基础教育开始,家庭就一味强调成绩以及升学的重要性,忽视了道德启蒙教育及道德再教育。另外,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民众存在“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从很大程度上促使当代大学生对权力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家庭在大学生教育中角色定位的不准确,又很大程度上导致当代大学生过分强调“特立独行”而不是“独立自主”,出现了性格孤僻、意志力薄弱、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就学校角度而言,学校作为道德教育意义的主要实践主体,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学校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导致当前的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管理主义的特点,过分注重德育的外在形式以及可量化指标等,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另一方面,在高校现行的道德教育大多以思想教育课的形式开展,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使“德育”变成了“智育”,与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就社会角度而言,社会在推动道德的发展和建设、彰显道德教育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当前“信息社会化”的整体趋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等受到强烈的冲击,导致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受到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各国的道德教育观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偏离和扭曲。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优秀学生选拔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也严重加剧了大学生道德观的扭曲。此外,各种新媒体对大学生教育的冲击,也导致了诸如学术造假、网络暴力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就学生自身而言,道德教育是人心和灵魂的教育,中国自古就有“以德为先”的美好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的基础。在当前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占据中心地位。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家庭建设。

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民族文化道德传承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家风和家庭道德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利于改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最主要的平台,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2015年的各项教育改革措施中,思想品德、见义勇为等成为一些地区加分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诸如走后门、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教育腐败案发生的频率,缓解教育公平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顺应当前社会形势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此外,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德育观念也在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强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前提,而大学生作为其中的先导力量,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充要条件。

三、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主体性以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大学生自身才是道德教育实践的主体,所以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是指高校在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以尊重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需要为前提,通过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意识,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能力,最终形成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实践。加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还可以帮助引导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成为有完全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家庭是最合适的保护健全的人类的机构,家庭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道德发展,作为人类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对于道德教育的影响不可小觑。家庭会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和传递力,发挥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家庭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高校应该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将家庭教育纳入其工作范围,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和渗透,全方位巩固和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三)充分认识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学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系统教育,有着相对来说更完善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能力,其道德观也更加健全。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在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同时也对学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质疑,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再教育的主要场所,面对道德观趋于健全的大学生,更应该发挥其核心作用,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影响。比如组织各种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学生社团活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或传统德育知识普及的专门工作机构,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作为第二课堂广泛宣传等,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

(四)充分认识社会对大学生道德观形成的促进作用。

在社会层面,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引导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思想观念,避免其道德观的混乱和变形;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各地区及各级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政府、学校、民众监督机制的共同建设、完善各类法律法规,设置道德红线,从根本上杜绝一切钻政策空子的行为,并对大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保障道德教育的实质效果;第三,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会交流、娱乐生活、日常学习等发生了很大改变,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双重作用,在为大学生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由于较难掌握和监控,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要从多方面加强对新媒体的监控管理,例如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与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学校和家长对大学生所用新媒体的内容和服务进行监管等。此外,还应该加强新媒体使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大助力。

四、结语

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既是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国家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希望。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大学生必须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协助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贺雪娇 刘杰 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