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浅析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宝贵财富,具有教化和熏陶人的作用。小学道德法治课与其有相通之处,当前这门课程实际教学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却比较少,民族文化浸润和陶冶情操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这门课想要达成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增强,能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通过在课堂中有意识渗透教育,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情感进一步升华,使德育价值更高。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展开讨论,分析在这门课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并提供了渗透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之处在于,其是前人思想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传统美德、正确价值观、优秀的道德素养等,具有很高的教化与陶冶人的价值。小学生教育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是主要阵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中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在浸润中提高道德素养,确保人格健全,并能知法守法,健康快乐成长,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一、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中积聚着民族精神,包含传统美德、人文情怀、优秀品质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使其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抵御不良文化冲击,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优秀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具有熏陶作用,可促使其道德水平的提升,思想品质逐渐趋同,教化价值极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目标是培育德才兼备的素质人才,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去践行,这就有必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学生的三观容易受其影响。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主战场,也是保证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根本,强化这门课的教学成效是重中之重。道德与法治课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观与法治观,并引导其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人。从上述内容看出,道德与法治课和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联系十分紧密,这种情况下寻找两者结合点,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是培养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也能使学生在民族文化浸润中正确深入认识道德与法治,发扬传承民族精神,并提高道德素养与水平,且做到懂法与守法,能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我权益[1]。小学生三观正,法治意识强,不但有利于个人梦想达成,而且有利于中国梦早点实现。

二、道德与法治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一)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其达到德育目的,对于教师要求高。教师要熟悉优秀传统文化,在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敏锐发现其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点,然后有目的地利用其开展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这门课中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我,提高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明确其精髓所在,并能找到其与道德与法治课契合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达到预期教育成果。教师博览经典著作,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精神营养,道德与法治课就能旁征博引,运用补充教育资源,使学生不自觉吸纳精华[2],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自我改进,促使这门课程教育质量提升。另外,教师既要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修养,还要去践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和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平时要做一个尊师重道、孝敬父母、与人为善、忠于国家、勤俭节约等优秀美德的人,这些传统美德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小学生带来影响,就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

(二)以教材为出发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能脱离教材,这就要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结合教材,对其进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课就要让学生明确如何做,知识熟记于心远远不够,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知行统一,这样才能确保课程功能发挥。教师在平时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制订教学方案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去,并与教材有效结合,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和渗透。例如牵扯到爱国和修身养性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于《礼记·大学》开展教育,如“欲明德天下,就要先治其国;而要治国,则要先齐家;欲齐家,便要修身养性”等。引导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情感升华,这样对于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有很大帮助。学到了真诚、忠孝等相关知识,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迹,比如屈原精忠爱国的经典例子。课堂中学生自己列举,并说说通过这些对所学内容有哪些启示,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这样不仅能让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了传承文化效果,同时也能促进道德素养提升,使其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3]。

(三)教育方式多样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服务课程目标,先要培养兴趣,使其自主参与探讨。过程中被优秀文化所陶冶,促进道德水平提升,并懂法且守法,一切行为都在法治框架内进行。这门课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多样化,不仅能发展兴趣,还能引发探究欲,使其在优秀文化熏陶下认识所学内容本质,并更好内化,最终在情感的升华中增强认知,以传统美德以及道德规范等,约束自己行为,建立正确的观念[4]。教学中运用诗词歌赋,面对现在金钱主义盛行,热衷攀比的问题,可应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诗词。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古人的家训,学生观看和思考,从家训中获取启迪,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家庭观,做到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勤俭持家等。当今社会具有物欲一面,教学中利用经典诗词或名言警句,例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让其明确诚实守信的品质是多么重要。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渗透,可提高学生抵御金钱诱惑能力,使其更好处理诚信和利益关系。这门课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可创设情境,以56个民族是一个家部分为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先调动其情感,紧接着列出爱国和忠于民族人物,教师讲或者学生说,学习这些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并强调热爱祖国和忠于民族,是从前人那里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需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了教育的升华,促进学生落实到以后的生活中成长中去。

(四)组织实践。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导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目的在于教化,不仅要让其形成符合社会共识的道德与法治观,最为关键的是让其自觉行动,改变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形成认知,树立正确法治观和道德观。例如,有关传统节日过年的内容,可让学生尝试着写对联,组织其剪纸,或者是引导学生画年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节日魅力。当学生学到某些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向其介绍背景,使其清楚在不同节日里有哪些独特风俗,并动手去实践。如端午节时人们包粽子、赛龙舟,清明节时祭祀祖先、踏青游玩等。文明礼仪部分,引用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言必信,行必果”,使其形成诚信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对较少,故而应加强对这个部分探究,寻找有效结合路径,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这门课程中发挥最大作用,我们要为时展和祖国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岩.探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文渊(小学版),2019(6):27.

[2]全晓洁.中小学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张凤.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传统文化教学[J].教育艺术,2018(11):11-12.

[4]侯多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3.

作者:万茹 单位:合肥经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