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

[摘要]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助于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本文指出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与立德树人联系性不紧、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整体性等问题,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

一、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背景下,凸显职业道德教育的位置,有利于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在高职院校实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同等的育人作用,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高职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所以,需要发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满足未来的岗位需求。一般意义上讲,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更好地把握职业技能的核心要义,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有利于满足“双创”的需要

“双创”是指创新创业,其灵魂是“创”,而基础和主体是“众”。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于发挥人才优势,提高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升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社会运行成本。高职院校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高职院校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使其在社会主义新时挥作用。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与立德树人联系性不紧,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整体性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由于长期沉积下来的重技能轻思想顽固思维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渐地被淡化,没有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教育模式。职业道德教育仅是单独的道德教育,没有与立德树人的大环境中有机结合,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也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与核心价值观要求不适应,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时代性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将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背景有机结合,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未能站到应有的政治高度。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与就业岗位群适应性不强,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学府,无论是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还是思政课和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都应该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都应当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展开。所以,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应该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特点和就业岗位群的需求,进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在实际的运行中,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专业的区别,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无法按照自己的职业标准进行规范的职业行为,道德教育缺乏实用性,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在第三课堂延伸不足,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

在高职教育中,通常将课堂教育成为第一课堂,课外活动称为第二课堂,校外顶岗实习称为第三课堂。高职院校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是在第一、第二课堂中开展的。当学生离开学校到达实习岗位之后,学校的常规教学、日常管理也就移交给了企业、单位。学生的身份也转变为企业工人、单位职工,他们更加关注的自身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工作岗位上的施展,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养成。顶岗实习单位更加注重的学生技能的应用,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在平时的工作中容易被忽视。这就会产生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实习单位职业道德教育中断的尴尬局面,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产生连续性的效果。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探析

(一)狠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师、行政人员都要从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在平时的教书育人中,狠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始终,积极健全科学的育人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在学校内部形成“大思政”格局,提高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时代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需要一套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促进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联动机制和施行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主题演讲、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现代网络媒介、互联网+、文化+等形式,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使学生持续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职业道德。

(三)适应就业岗位群需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的教育,所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学生以后的就业需要。高职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的课程标准。所以,我国各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以及学生日后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制订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而最大程度上提升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其所在的职业。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在人才培养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才能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四)发掘第三课堂优势,延伸职业道德教育空间

第三课堂是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前到单位真正成为职业人的实践环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实习实训的延伸。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人才竞争更趋于多元化和全方位,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人才比拼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拥有优秀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有可能脱颖而出。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在第三课堂开展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发挥实习单位环境育人的优势,满足岗位的职业道德教育需求,延伸职业道德教育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绍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传承[J].科教导刊,2018(21):172-173.

[2]陈婉姣,陈思夷.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55.

[3]石加友,陈流汀.人生教育: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J].江苏高教,2017(11):98-100.

[4]祁禄,陈玮瑜.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联动机制探索[J].高教学刊,2019(9):62-64.

[5]胡兆凌,冯于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品格新特征与针对性教育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17(26):57-61.

[6]李贺刚.新时代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路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66-68.

作者:王伟 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