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进入新时期,社会对于学生法治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场所,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校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找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思维;课堂教学
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也给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政府开始关注学生的法治思维,并且重视校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法治意识具体指在环境以及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人们学习法律知识,并且养成法治思维,在面临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法律知识予以解决。法律思维的养成有较强的动态性,会随着空间以及时间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动。法治思维提出了较高的培养要求,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法律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在之后的实践生活中积极运用法律知识。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互动性较弱,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纵观如今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难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弱,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将自己作为课堂主体,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比较忽视,课堂整体比较沉闷,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养成也大多流于形式,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并不能单纯依赖理论知识的讲述,还需要让学生通过间接学习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
(二)课程专业化程度较低,教学方法科学性较弱
就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而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着实际教学和依法治国理念之间的融合程度,也影响着学生对于法治思维的接受水平。首先,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专业程度较低,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大多仅仅讲述最为基本的法律知识,就学生来讲这些知识过于基础,并不能达到培养法治思维的目的。再者,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够专业,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效果较不理想,法律知识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三)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较弱,教学效果较差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将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作为立足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及时转变学习模式,从被动到主动。然而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认为学生是被动的一方,学生很难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也就很难直观地理解法治思维的真正内涵,很难做到将法制内化于心,也很难再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法治意识比较薄弱。
(四)法治精神内化不够,学生很难深入了解法治知识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到法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尽管已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对于课程的具体实施细节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教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没有达到精神内化的目的。不仅如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内容更重逻辑,理论色彩较为浓厚,课堂整体趣味性较弱,缺乏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入认识,课堂教学并未触碰法治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通过道德与法制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积极探索教材知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落到实处。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当前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清楚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弱等,挑选最为合适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素材,从学生的实际法治需求出发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如果学生在自学阶段出现了困扰,教师首先让同学通过讨论的形式加以思考,之后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道德与法治虽然源于生活,但是却又远远超越生活,道德与法制课堂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知识加以解决。因此,想要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法治知识,提升法治思维,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法治运用水平。法治思维要求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可以选择科学有效的法治手段,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就道德与法治课堂而言,教师需要挑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的案例,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内容展开实践教学,从而有效提升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模拟法庭训练,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合适的案例,例如房产纠纷问题等,通过模拟法庭演练,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法治的权威性。此外,还可以组织法律知识有奖问答,在一问一答中获取法治知识,提升法治知识应用能力。
(三)完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教学所需的资源。例如教师需要通过网络渠道关注社会上的热点时事,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热点呈现给学生,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可以在感官的刺激下产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基于多媒体教学语境,学生往往能够更为容易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并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法治思维。
(四)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师生双方开展良性互动
法治思维的养成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法律方法。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对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讲述清楚法律方法之后,需要借助于提问来和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创造特定的情境,考察学生对于法律方法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法律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例如圆桌讨论、课堂辩论等,在学生之间展开法律学术交流,分享自己的法律观点,强化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需要重视实践性的教学手段,除了通过授课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政府讨论的机会,在课堂上设立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知法律的权威性,并积极遵守法律。
三、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实际生活为依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公,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合理设计教案,拉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展开实践教学,创设模拟法庭,帮助学生运用法治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和教师双方建立起有效沟通、互动,提升学生的法律综合素养。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福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治思维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5):23-25.
[2]徐惠敏.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培育法治意识中的运用——以《道德与法治》法治模块教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9(22):159+161.
[3]李圣德.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80-82.
[4]姜奇辰.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法治思维培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作者:肖青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