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进入调整期,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呈现出向中西部回流的增长之势,而伴随而来的便是随农民工父母进行迁移的未成年子女。这一部分特殊群体,对于我国整体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关联和影响,找出现存的主要问题,思考如何提升特殊群体的德育实效,是当下最为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发生调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也进入调整期,尤其是农民工“在东部、东北地区就业数量减少,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数量继续增加”[1],出现回流之势。另外,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也随其工作地点变更而进行迁移,伴随而来的,便是随迁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等问题。2019年7月24日,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424.04万人”[2],同比增长了17.41万人,对比2010年首次统计数据,增长了256.87万人。这一群体,在未来人口迁移中尤为特殊,关注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针对随迁未成年子女德育现状,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28份。

一、相关概念

农民工,又称“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我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浪潮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鲜活的、富有战斗力的劳动队伍,农民工的户籍在农村,从事着非农业产业,农忙的时候返乡务农,农闲的时候进城务工,流动性强,亦工亦农,部分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就业,甚至举家迁移到了城市,成为了我国产业工人重要的组成部分。[3]“农民工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4]与之相似的概念为:流动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子女等;与之相对的概念为“农民工留守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

二、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的德育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1.爱国情感浓厚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5],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承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凝聚全国全民族力量,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重要依托。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认识”,79.39%的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认为“知道或基本了解”,并且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层面,62.28%能够明确是针对“公民”个人的要求;涉及爱国认识,均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做到理国!

2.感恩意识强烈

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经常会因父母双方或是一方的工作变化而随之迁移,对迁出自己熟悉的地方,而进入迁入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在此过程中,子女心理状态尤为重要,是否能够充分相信并理解父母的选择与安排。调查中,多数同学就读学校变动不大,针对“你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转学安排吗?”,“完全理解”占46.05%,“基本理解”占40.35%,“不太理解”与“完全不理解”仅占13.6%。驱动随迁子女理解的正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与同理之心。

3.抗压能力较强

随父母迁移至迁入地的未成年子女,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很大几率产生身心的不适应,极大地影响着生活与学习。对此,设计了有关“生活环境适应、心理活动变化、学校中人际交往与问题解决态度”等问题,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身心适应能力较强,对陌生环境充满好奇并勇于发问,与老师同学们能够友好相处,敢于正面困难并积极解决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

1.家长德育缺位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对于未成年人的才智、德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道德观发展主旋律是不变的,“有才无德”注定被社会的浪潮所淘汰。针对“父母最关心你的是什么?”,选择“品行”的比率虽已有较明显的提升,但是选择“学习与生活”所占比例为59.21%,仍然占大多数。反映出父母重才智而轻德行的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从事工作多为体力劳动,劳动时间长,与子女相处时间较短,无法及时地对子女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进行引导与纠正。

2.上网行为偏差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7]。有关“网络信息的对待态度”,仍存有不少比例选择“看到有趣新奇的信息,便转发”,“浏览娱乐即可,不在乎,也不传播”,反映出对于网络有着错误的娱乐心理,缺乏责任感的信息转发,法治观念淡薄等。

3.不公平对待存在

如今,我国已经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成就,开展了更深层次的历史改革,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未根本打破,尤其是资源配置方面仍存有较大的沟壑,教育资源的软硬件分配亦是如此。正因如此,部分农民工选择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迁移,农民工在方便照顾子女的同时,为随迁未成年子女提供更优的教育条件。但是,户籍划分依旧存在,社会中可供选择的教育条件面临门槛高、学费贵等问题,来自农民家庭的随迁未成年子女在学校中也存有不公平的对待,关于此类问题,调查显示,13%的随迁子女有受到来自同学们的排挤或边缘化,4%的随迁子女有受到来自老师的忽视或不公对待,这反应出随迁未成年子女的学习环境有待改善。

三、加强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德育成效的对策思考

(一)家庭

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关乎整个国家的战略发展,关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途。

1.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农民工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每日早出晚归,与随迁未成年子女的相处相互了解的时间有限,且因劳动强度较大,容易产生疲惫、缺乏耐心和烦躁的身心状态,导致孩子有心里话却不敢说,有疑惑却不敢问,缺乏双向的有效沟通与交流,甚至走向恶性循环。为了使随迁未成年子女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家长,应该重视与子女的交流,增进了解,消减子女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工作之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同深入了解迁入地的历史积淀、人文自然,让子女了解并融入到迁入地的生活;保持与伴侣、长辈、亲友的亲密关系,恭敬包容,互尊互爱,为子女做好道德典范,使子女真切明白良好品德的具体表现和方式,开展积极良性的模仿。

2.转变教育观念与方法

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是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和引导者,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家教活动。古有“严氏家训”,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家教活动的积极探讨者,进入新时代,吸收并利用创新的家教理念与途径,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5.5%,初中文化程度占55.8%,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0.9%。[8]对此,农民工父母寄希望于下一代有良好的教育,但应积极转变农村所固有的家教理念,“重才轻德”切不可取,对待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是期待和教育其成才,更为重要的是让其学会“做人”;摒弃“男尊女卑”“男学女工”的性别歧视观念,让子女不论男女,享受到教育的公平;通过与学校老师的交流,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或是新媒体,充分了解子女的成长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式。

(二)学校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公立和民办学校要做好准备机制,农民工子弟学校更应结合具体实际做好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主体和主导者,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作为未成年人的引导者,教育者自身就须做到“树德方能立人”,坚持“师德师风”对于教师考评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增加教师的校内外培训机会,尤其是有关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的培训内容,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工作的经验获得,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除此外,学校各领导须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转变教育理念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家庭教育较为薄弱,在迁出地所受教育具有软硬件上的局限,导致自身知识学习有“先天性不足”,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并非简单的喊口号、走形式,对于学生的评优评先,避免成绩决定论,增加对其的德行考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避免高分论,加大对其德行的教育与引导。

(三)社会

农民工是城镇的建造者,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这些“最可爱的人”,全社会应该尊重关爱这些背井离乡的工作者,真诚地接纳其随迁未成年子女。

1.改变刻板印象

农名工因为工作类别使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汗,有泥污,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接触和评价他们的先行条件,要深刻理解其工作性质与意义所在,改变固有的刻板印象,重塑城市建设者的形象认识。同理,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不需要任何“有色”标签,他们同所有青少年一样,都是祖国未来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2.营造良好环境

当今社会,良好环境的营造,不仅仅在于现实生活,还包括了网络空间。尤其是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迁移到迁入地,全新的生活环境,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宝贵机会,但是也同样潜伏着许多威胁与危机。城镇生活中,社会人员更为复杂,其言行举止都会对随迁未成年子女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未成年人能够更加快速的接触外界,了解全世界的新闻趣事,但由于其“三观”尚未成熟,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和不实新闻所蒙骗,甚至被网络恶俗文化和低劣行为误导,因此,良好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要!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随迁未成年子女是作为全新的社会群体出现,由于其成长经历的特殊性,赋予了他们更为独特的特征,其环境适应、社会融入、生活、入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而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发展,也紧密联系着我国未来接班人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

作者:吴佳芮 李雪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