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立德树人背景下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一个国家公民的道德水平,反映这个国家的基本素质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本文在阐述立德树人思想及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现有困境,进而提出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公民道德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立德树人;公民道德素质;提升

近年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各种现象层出不穷,每每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又激烈的讨论,牵动着万千群众的心。这些问题既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又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大打折扣。因此,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迫在眉睫。

一、立德树人思想及公民道德素质阐述

(一)立德树人思想

关于立德树人这一思想,“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这句话为新时代的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首先是立德,而后才是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人,但树人却要以立德为先,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可颠倒。这里的“立德”,指的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要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是要自觉培养公德意识、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是要培养个人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德之人。

(二)公民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从静态方面来讲,表现为人在道德层面的持久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包括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从动态方面来讲,指一种道德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正确的道德认知来处理遇到的问题。而公民道德素质,则指处于公民社会中的公民在道德实践之中获得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基础、品质、能力,它是维护公民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精神性力量[1]。

二、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现有困境

(一)社会公德的缺失

社会公德是广大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近年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乃至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每每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拷问着公众的良心,并戳痛了公众的神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诚信缺失。以食品安全领域和学术领域为例,食品领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一己私利,违背诚信经营的理念甚至泯灭良知,他们的不道德行为不仅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扰乱了社会秩序。而在学术领域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信问题,“考试作弊”等现象也屡禁不止。第二,道德失范。道德失范可以说是一个久治不绝的问题,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遛狗不牵绳、高空抛物、高铁霸座……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能引发社会上对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这些道德失范行为不仅表明一些国人缺乏社会公德,也严重破坏了公共道德,甚至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第三,道德沦丧。曾有一位“感动中国”的歌手,他用自己的义演所得资助了100多位贫困学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些被资助过的学生却仍然向他伸手要钱,有些学生甚至拒绝承认被资助过,这些学生真的是连最基本的道德都丧失了。

(二)职业道德的缺失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当前社会,职业种类纷繁复杂,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要遵守职业道德,以保证各项工作平稳运行。近年来,职业道德的缺失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例如医生、教师、公务员等职业群体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一些医生为了利益,对病人小病大治,开药专挑贵的开,并且向病人索要红包。这些违反医德的行为,既引发了医患矛盾、破坏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又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教师行业的失德现象也让人触目惊心。此外,公务员群体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贪赃枉法,不仅侵吞国家资产,而且收受巨额贿赂,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给国家带来了巨额损失。

(三)家庭美德的缺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小家才能组成国家这个大整体,所以家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可喜的现象,例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开放和自由,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婚外恋、家庭暴力、拒绝赡养父母等。家庭美德的缺失不仅破坏了家庭原本的幸福,也给家里的老人子女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心理伤害,让温馨的家变得不再温馨。

三、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道德建设的基础设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指的就是规章制度,是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行为的准则。现实生活中,如果仅靠人自身的自觉性以及群众的监督,要想实现人人讲道德的美好愿景显然是不太实际的,这就要求有相应的制度来依托和保障。有了相应的制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宣传,使群众了解、理解并支持制度;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制度,做到按法办事、公平客观、坚持原则,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惩处,使群众对制度保持敬畏之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道德建设的基础设施,使道德教育时时有、处处有,例如在公共场所的显示屏或墙面、商业设施上可以写上相应标语,宣传文明礼仪,使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2.宣传道德模范榜样,营造崇德向善氛围

古语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表明人们倾向于向比自己优秀的人看齐,在道德领域也不例外。因此,要学会通过道德模范榜样示范、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来影响公众,使公众了解先进人物事迹、感受其高尚的精神,从而自觉学习和模仿道德模范,例如“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的评选节目,都是比较有意义的,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群众自觉向模范人物学习,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社会层面

1.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对一个社会来说亦如此,如果社会风气正、环境好,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会受到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因此,要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德向善、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将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接受其熏陶,从而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正确引导舆论媒体,发挥媒体传播优势

当今社会,媒体舆论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对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务必要对舆论媒体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手机、电视、网络等媒体来宣传道德模范事迹和精神,“讲好道德模范故事,传播道德模范精神”,使广大公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道德模范的熏陶,了解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并向道德模范看齐。

(三)学校层面

1.重视教师的道德素养,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可见教师的重要地位与关键作用。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也指出要“有道德情操”,可见道德情操是教师必备素质之一。对此,要全方位全过程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在招聘时就应重视考察应聘者的品德,待入职后乃至在教师的工作生涯中,都要不间断地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考察,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事互评等形式,力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只有拥有较高道德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较高道德素质的学生。

2.发挥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引导作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

学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思政课,学校务必重视,并安排德才兼备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做到不仅传授书本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从中领悟到精髓,从而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争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新时代新青年。

(四)家庭层面

1.重视并提高家长的道德素质,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家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父母首先必须以身作则,重视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将积极向上、明礼守节、遵守公德、尊老爱幼等优秀品质展现在子女面前,这样子女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努力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并对自身严格要求,从而促进孩子精神上的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2.完善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

家庭是我们首要的生活场所,家庭环境的好坏可能会对一个人成年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将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内容剔除,引入符合当前时代潮流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例如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等等。除了要求家庭成员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政府和社会也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家庭道德教育能够全面普及并切实贯彻,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结语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可见道德问题无小事。公民的道德素质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基本素质,它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务必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黄继飞.现实语境中的公民道德素质与提升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李尚杰.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6.

作者:欧阳帆 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