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是在新时代下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进行学术研究以及传承创新文化的主要阵地,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该文针对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加快实现我国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和创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在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亲自感受道德情感,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氛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积极宣传道德模范榜样教育,促使每个学生都争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道德模范。
1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所谓立德树人,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德指的是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修养方面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德的修养,促进他们养成助人为乐、为人和善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1]。人主要指的是人才,高校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特色化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梦想、有目标、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当前,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所以,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也要关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真正让他们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作为教学的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把大学生作为特定的教育对象,进而对他们在道德、思想以及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促使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成长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指相关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逐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知识传播,促使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2]。在进行这方面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组合,并且还要注意加强对整体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这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
立德树人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所在,也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就是立德树人,这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从而加快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里程。高校教育一定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开展立德与树人两方面的教育工作,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指导作用,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高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2.1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能力与品德并重的教学原则,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专业的科学技能,更要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所以,高校一定要把品德教育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另外,立德教育也是党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科学主张,是当前教育事业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时刻拥护党的领导,走正确的教育发展之路,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高校教育的价值。
2.2立德树人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要想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大学生首先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在学校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如何正确地将知识运用到社会中,那么就必须要求大学生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只有重视对人格的塑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真正发挥出知识的强大作用,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黄金阶段,因此,各个学校都应该积极重视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加大对立德树人工作的宣传力度,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宽广的心胸、积极的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意识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2.3立德树人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大学生错误的道德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的意识也渐渐在人们的观念中增强,但是,这场转型变革运动,在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地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应。比如:近年来,大学生看见有人遭遇危险,依然不肯施以援手;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蓄意谋害同学;考试不及格跳楼等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些现象充分证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运行轨道,产生了严重变形,因此人们必须要重新对大学校园的道德观念建设进行重新审视,及时找到导致大学生群体道德发生变形的源头,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顿治理[3]。可以说,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正是对大学生道德现状的深刻反思,它能及时减少这些不正风气的产生。
3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有效路径
3.1充分利用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依靠课堂教育,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在思想方面加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要在实际活动中真正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切实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主要路径,现代大学生要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广泛传播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积极弘扬爱国精神,使大学生主动成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革命传统的接班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另外,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所以我国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要能够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并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在课堂上多结合一些社会化的热点问题,使大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习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立德树人的意识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积极开展立德树人的实际活动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又一项重要手段。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才可以说是有价值的学习。因此,加强道德教育不仅要注意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要注意开展各项实际活动,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亲自进行体验。比如:学校可以创办各种文化社团鼓励学生参加、组织各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积极参加义务志愿者活动或者其他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等,让学生们可以真正在社会体验中真正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从而更加热爱这些传统文化。另外,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长了知识,还提高了道德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最终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3.2营造立德树人的文化底蕴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立德树人的理念就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沉淀、一种经验积累,要真正发挥文化的魅力对大学生进而耳濡目染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对大学生可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具有重大的影响,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4]。同时,还可以针对各种传统文化进行重点宣传:如爱国方面、社会关爱方面、人格修养方面等,积极倡导大学生以我国传统的美德为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调整,不断完善人格修养,促进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重视家风教育的影响。家庭在对文化传承以及道德教育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风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言传身教,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国守法、尊敬长辈、勤俭持家、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从小就展现出一种良好的道德精神面貌。
3.3加强榜样教育的力量
树立榜样可以说是为立德树人地指明了目标。因此,高校要树立立德树人的任务,离不开榜样人物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榜样教育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从教师的层面来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榜样。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意识,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以及教学水平和技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层面来说,要树立更多的平凡榜样,不是只有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才具有榜样的效果,那些把小事长期如一日,坚持做好的人依然是学习的榜样;还有那些积极分子、先进分子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榜样不仅有勇气,还有耐心、毅力、高尚的情操和品质,是同样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通过这些日常的平凡榜样,可以使教育更加具有感染性、可行性。
4结语
高校要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当中,充分发挥课堂在品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丰富德育教学内容,确保我国的品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田苗,赵惠娟,陈松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8):36,38.
[2]苏国红,李卫华,吴超.“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39-43.
[3]王红艳,黄诚.高校“德法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118-121.
[4]孙晓峰.当代大学生思想困惑与高校立德树人路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27-131.
作者:师晓娟 肖志杨 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