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高职学生生态哲学视角下的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高职院校生态哲学道德教育,首先必须要了解马克思生态哲学思维的价值指向,并探讨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禅述目前高职院校生态哲学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高职学生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生态哲学;道德;文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1]协调、创新、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立一个完全新式的人类文明、可以永续发展的文明,努力形成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做出积极的新的贡献”。高校学生具有健全生态人格,是未来承担这一重要使命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生态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强有力的生态文化教育,本文为加强高职学生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为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生态文化意识与素养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生态哲学思维的价值指向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特点是自然与人类对立起来。把自然被看作是有规律运动的被动客体,人类则通过运用理性把握自然运动的规律,形成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科学与技术由此被看作人类控制自然的中介和工具,最终形成了中心主义价值观。因此,我们只有理解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特点、思维方式才能理解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文明理论内容和特点。生态哲学的基础为现代生态学整体性规律,特点是强调整体思维和开放思维、有机思维,其核心是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生态哲学思维方式、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统一的生态自然观。这使得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辩证思维有着完全一致性。马克思的生态哲学论是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既作为一种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的生态道德观和文化观,又倡导绿色、协调发展的发展观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使得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成为人们的衡量生态道德的自党。[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渗透于他们的社会观、历史观、劳动观、自然观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的解读,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宝库。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现在生态文明,为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二、高职学生进行生态哲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哲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生态哲学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廓清生态思想认识上的迷雾,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更好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快又好地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和文明

生态哲学的道德思维是通过教育逐渐培养起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生态哲学是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思想基础,而哲学合理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的动力源泉。在高职院晓开设生态哲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了解生态规律、指导学生文明的生态行为,要求学生认真的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动作为。总体而言,生态哲学的道德观要求人们满足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又能够保持生态平衡的稳定,自觉的去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人们必须要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感,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道德观衡量自己的思想行位,在此基础上确立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牢固确立尊重自然的思想观念,树立健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4]。

(二)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生态哲学文明教育也被认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因为生态哲学道德教育涉及多方面系统性教育内容,而这样综合性系统性教育既能锻炼高职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又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内容。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首先也涉及到了生态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因为马克思主义生态道德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提倡人类遵循生态法则基础上追求个人利益,尤其是强调高职学生承担起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的行为责任,强调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及尊重,而这种道德理论的倡导和确立,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全综合道德素质、抵制功利主义观念的诱惑。除此之外,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还涉及到了培养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道德思维的建立要求高职学生用整体观看待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突破了以往的肤浅的、表面的、单一框架的理论和方法论。从而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纳入了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同时又把人对自然的过度征服、奢侈浪废的无止境的物质享乐纳入到反社会生态文明的范畴当中。最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倡导以生态行为准则、生态义务与责任为标准权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决择。

三、加强高职学生生态哲学的道德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娴熟的生态环保技能、成熟的生态环保道德、较全面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能对生态环保是非行为进行科学的判断、提出系统的对策方案,培养识别是非与分析问题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晋职,执行策略参与决策奠定深厚的生态文明素养[5]。(1)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生态道德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发展和共生方面都是平等的,不能以当代人眼前的发展利益去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还不能以损害整体利益为代价来换眼前的一时的、局部的利益的满足,故对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进行专业和系统化的生态文明道德教育是一项必须的任务。(2)加强高职学生生态哲学的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求学生不仅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会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总之生态文明教育能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3)加强高职学生生态哲学的道德教育是推进美丽校园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具有独立的生态系统的高校,校园美化为国家美化的组成成分,而作为学校主体的大学生来说,因生态道德思想的欠缺而违背美丽校园建设的要求,与学生本应在校园生态美丽建设中承担的责任相去甚远,这样既阻碍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又破坏了校园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美丽中国、美丽校园建设,一定要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四、当前大学生生态哲学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受师资、地域、专业的限制,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些高校并未开设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教育课程,即使在人才培养方案资料当中,也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提高学生生态道德修养方面的目标。偶尔某些高校举办生态环保道德文明有关的实践活动,但是这些零散短暂的教育活动难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持久的生态道德思想。尤其是某些学校忽视了包括生态文明教育在内的一些基础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缺乏经常性的、系统而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所以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手机、网络、电视、报刊等其他途径获得零零散散较不系统的环保信息;由于受工具主义和功利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认为生态文明知识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或综合能力无多大影响,因此关注这些信息状态变为很被动。而这种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经常性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状况,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不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6]。

(二)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不强

随着网络与媒体的发展,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调查研究颇多,相关调(表明,当前高职学生生态哲学指导的道德文明知识仍然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总体不强,生态文明素质需要提升、生态行为有待加强培养。如2008年的一项调(显示:学生的生态环保知识较为欠缺;甚至他们某些违背生态哲学原则的行为令人堪优,网上的一则问卷调查显示20.34%的学生不会选择“废旧电池丢弃到指定回收桶”,还有一则问卷调查指出“83.69%的学生在手机充完电后不会随手拔电源”,所以能看出他们的节约意识不够强。他们对于一些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的生态事件缺乏了解,缺少更开阔的生态视野和情怀,生态文明行为虽开始养成,但仍存在缺位。如很多大学生意识到绿色交通工具出行有利于环保、拒绝白色垃圾污染行为等,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这样去做[7]。

五、加强高职学生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将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由于教学设备、教材、师资力量等条件的不足,部分高校还无法开设生态哲学道德文明公共必修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高校开设生态哲学文明课是不能实现的。大学开设生态哲学道德课就是帮助大学生学会判断自然与人的关系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是非善恶正确选择。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本身看,生态哲学道德文明教育可渗透在多方面的内容之中,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自古以来中国有很多关于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而这些都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哲学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自然观、理性的消费观、辩证的科技价值观,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自然系统,充分理解生态文明,个体和社会系统的关系,才能自觉地追求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才能把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

(三)是要强化生态哲学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

强化生态哲学教育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也是高职学生将来自觉地按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规律办事的基础[8]。因此,从生态哲学视角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寻求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有效方法、深化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国家发展赋予的新要求、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因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态意识和良好的生态行为,激发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感,让其投身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郭昭.高校思想政治论课中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1~13.

[2]王雨辰,等.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价值指向[J].中山大学学报,2018,58(2):20~26.

[3]宋美桦,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理论探索,2018(2):5~9.

[4]张博强,等.略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02~105.

[5]刘振清,等.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110~113.

[6]周晓阳,胡哲,等.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213~214.

[7]邱有华,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实践研究,2014(07):10~12.

[8]曹等迎.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绿色教育,2006(21):23~28.

作者:文枝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