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初探(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浅见

新形势下,要解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观念陈旧、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等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贴近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贴近教学,就是立足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回答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学生生活,解决具体问题,用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参与、合作、创造、奉献,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入情入理。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作用。它渗透于智、体、美、劳和社会教育工作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因此,小学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尤为重要。德育肩负着铸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重大使命,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学生(青少年)能否健康发展人人关注,但是只有做到“三贴近”,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增强针对性的实效性,也才能从现实生活中吸取鲜活、丰富的营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社会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家庭关系的不稳定,现在的孩子不是过于溺爱,就是缺乏关爱。两种极端造成孩子性格的自私、冷漠、自负或自卑等等。在家庭中不能得到正确的爱护,学生就更需要与教师建立融洽、温馨的师生情谊。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新生言传身教是教师身上德育功能的总体表现:

1.思想渗透功能。指教师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坚持马列主义等政治思想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2.品德熏陶功能。指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的道德情操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态度对学生真情厚意使学生受感动,从而自觉地接受教育。

3.语言打动功能。指教师以丰富的学识和卓著的见解征服学生心灵,从而激发学生道德养成。

加强研究,认真把握德育功能的特点是开发利用德育功能的思想保证。

从德育功能存在的范围看,它具有普遍性,学校事事处处有德育。从德育功能的表现形态看,它既有浅显性又有隐蔽性。学校有一些事物(如雕塑),其德育功能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学校的自然环境,是由学校各种场所、各种物体所组成。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引发学生各种感受、联想,并通过自己的文字表露出来。花草树木和池塘雕塑,亭子等。可用来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爱生活、环保教育和陶冶学生情操。至于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其本身具有德育功能。

需要氛围。如同优质的种子需要沃土、阳光、雨露一样。因此,德育工作的重点要上升到提高学生的素质,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高度上来,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上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转化工作是教师真诚奉献爱心的过程,是使其时刻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只要教育方法,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管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托和历史使命。守护好广大青少年美好的精神家园,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全面成长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旺,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兴亡。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就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青少年主流思想积极进步,人生追求积极向上,主体意识显著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代青少年表现出的“聪颖活泼,思维活跃,自信自立,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个性突出,追求广泛,竞争意识较强”的新特点,并感受到信息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相互激荡融合,给青少年带来巨大影响。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已成为广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要把握形势,顺势而为,牢牢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核心。“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准确把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旨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扎实开展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切实抓好整个国家倡导的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在广大青少年中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入脑入心。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教育青年的作用,动员鼓舞广大青年牢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在勤学中夯实知识根基,在修德中提升个人素养,在明辨中找准奋斗方向,在笃实中创造青春业绩,积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牢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殷切嘱托,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载体新颖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早日成长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要依托大环境,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将“思想灌输”和“体验教育”融为一体,将不好理解的、虚的“主义”具体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将有意义的事办得有意思,让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让广大青少年在愉快的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成长取向。

二要转变观念,持续创新,切实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化水平。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常为常新的,适应时代特点的创新创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继续发展的生命源泉。我们要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力求以创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新颖的形式载体和内容贴近青少年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努力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紧扣时展脉搏,深刻认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各方面的因素,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建立一种充分体现青少年主体地位的德育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德育观念,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的开展。

三要锤炼队伍,砥砺作风,切实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队伍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按规定配好德育队伍,特别是要配备好德育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邀请德育工作的各界热心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辅导员,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通过开设讲座、参与组织活动、座谈交流、观摩学习等方式,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高度重视德育队伍的选拔培养,不断加大各级各类培训力度,在保证学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持续推动德育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四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切实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各界共同的重视、支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我们要依托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着力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让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媒介作用和独特的组织影响力,探索建立由团队主导,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合教育委员会制度,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引导家长和社会勇于承担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责任。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促进全方位育人的模式,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良好局面,全力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新时期,我们要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夯实基础抓规范,强化保障抓落实,突出重点抓实效,坚持不懈抓创新,常抓常新,抓出成效,为守护好广大青少年美好的精神家园持续奋斗。

第三篇: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述评

摘要: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简要的述评,这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关键词:新世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述评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深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遭遇了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涤荡,而沉浮于其中的青少年群体受到的影响极为深刻,其思想道德状况不断凸显“时代话语”特征。在这过程中,学术界围绕新世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展开了深入研究,对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新世纪来,对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这个问题,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概括地说,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研究主要有“爬坡说”、“滑坡说”和“中间说”三种不同观念。学术界认同“爬坡说”观点的人数较多,他们主张青少主流思想道德较好,同时承认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相对于“爬坡说”,认同“滑坡说”的学者人数相对少,他们同样认同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整体上较好,但不否认青少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持“中间说”的学者较少,他们认为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喜忧参半。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爬坡说”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虽然承认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许多不足,但坚持认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状况较好。

有学者认为较多的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清楚地辨别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一方面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积累知识,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

此外,还有学者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归纳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四大特征:“对知识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其强烈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追逐时尚生活;追求人格健全,企盼道德回归。”[1]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滑坡说”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课题组又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在对“您认为在当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限选两项)”问题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选择“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日趋严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国城市中由于人际关系冷漠和异化,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致使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交往半径短、家居生活封闭性强的特点[2]。有的学者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了当前世界青少年道德问题,如犯罪率上升、泛滥、性混乱、家庭暴力等,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对金钱的追求成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贩毒猖獗、冷漠心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目前已查获的作案成员尤其是严重犯罪的作案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数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的学者指出,我国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影响较大,这种道德滑坡现象在青少年身上不仅表现为“不思进取、沉迷虚幻、自私狂妄”,还表现在丧失自强不息精神和诚信缺失[3]。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中间说”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这个问题,有学者持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呈绝对的上升趋势,也没有显示绝对的下滑,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有学者指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与和谐社会建构不符的问题。如,个人的价值取向居于社会的价值之上,重视个人利益取得忽视了社会利益,损害社会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没有把对道德的理论理解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的许多不良之风明知道是不正常的,但是无法消除面对这样不良风气的矛盾心理。有学者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做了探讨,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但也有部分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财产;在社会工作中,青少年具有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热情,但在奋斗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对父母的赡养、履行做子女的义务,但是有部分人在履行自我的责任中只注重自我的感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面前就显得无力。

二、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学者们围绕这几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的活跃,侵蚀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某些领域滋生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浸染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4]。有的研究者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方法方式出现问题,学校的道德教育趋于理论化、形式化。因此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只知道一些空洞知识,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把这种理论落到实处,造成青少年对社会道德认知不够全面、深刻;对于社会丑陋的现象只能流于口头上的斥责,而无法抵抗这样的丑陋现象[5]。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偏激失控;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育方式,阻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提高;人格教育现实作用的无力、道德教育凸显的功利性、文化教育的失重、审美教育的匮乏,造成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了社会主流;网络技术发展的利弊、使诚信面临危机的现状,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失范,使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陷于困境。

三、加强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素质教育首位

学校不仅是青少年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各学校要自觉地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强化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目标。一是健全教育内容。加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教育。二是改善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的要求,注重实践式的教育方式。把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智与德的统一。三是抓好师德建设。学校一定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知识影响青少年学生。

(二)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父母应担任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要改变“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孩子的关爱;还要与孩子共同欣赏积极健康的作品,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群体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思想道德素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正确引导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其监督,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德育基地;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净化各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取缔各种不文明的文化场所。

四、简要述评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状况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方面。

第一,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不足。目前关于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的知识点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特点、原因和对策方面。其研究大多延续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的传统套路,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相关研究有待深入。目前,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尚未明确,研究者往往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在许多研究成果中,更多的是将思想道德教育论述为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种教育内容、目标和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应将这两种教育区别开来,加以深入的研究。

第三,在对策研究中。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一些问题,在对策研究中几乎都是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而很少从青少年本身提出相关的对策。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外部客观的因素入手,还要根据学生的内在因素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喜英.道德教育矛盾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05(7).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课题组.200年中国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与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00(4).

[3]方相苍.对部分青少年“道德滑坡”与“责任丧失”的一些思考[J].新西部,2006(24).

[4]杨根乔.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

[5]张博颖、李兰芬.近期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综述[J].道德文明,2004(4).

第四篇:孝道教育是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深刻影响着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走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德行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道德教育;孝道;知恩报恩

一、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和希望。所以总书记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深刻影响着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走向。德育是做人之本,亦是教育之本,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本,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二、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状。

当代的青少年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强大的社会欲望的诱惑下,普遍存在极端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如深渊般的欲望,对父母师长满腔的怨气与不满。没有基本的礼貌礼节,课堂上让同学们写出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的十件事,居然有很多同学写不出来,对父母国家及他人为我们的付出麻木不仁,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德行教育存在的现状及难题:1、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中普遍都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轻德行的培养;2、德行教育目标太高,都找不到着力点或立足点,因而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因此,德育教育和德行培养迫在眉睫。

三、孝道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1、孝为德之本。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却少有人知道:孝为德之本。孝为百善之首万行之门。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一个“孝”字,《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以“百善孝为先”,教育要从教孝开始,人的一切行为也要从行孝开始,孝应该是德育教育的绝好切入点。由此才找出现代德育教育的问题所在:德育教育缺乏根基!老师相信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宽阔的心胸,要把国家、民族和社会装在自己的心里,可在教的时候总感觉到不得力、不踏实,是因为这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要求没有根基,因为一个人在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和付出之前他必须先回报父母――生他养他给了他生命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的恩人。一个不知感恩和回报父母恩德的人,是忘恩负义之人,是不仁不义之人,这样的人如果说要为国家、民族、社会牺牲奉献,那一定是假的,是另有所途,即使是真的,那他的这一想法和行为也是没有根基的,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木,是不会有结果的。因此“孝道也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2、怎样孝养父母?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不上网成瘾,不结交酒肉朋友,不懒散怠惰,就是孝养父母。《孝经》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子女之身是父母之心,不让父母伤心、忧(纠)心、操心;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就是让父母放心、安心、欢心,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心”,进而按父母的所希望的去做,完成父母的志向,了父母的心愿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志”。其实,孝亲的核心就是让大家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是人道的大根大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也只是报恩而已――报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天地众生恩而已。

3、孝养父母的核心是敬--表现为有礼。孔老夫子说:“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在行孝修德的时候必须要有内心的恭敬,内心没有恭敬,那和养犬养马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内心有敬,就会在他们面前低下我们的头弯下我们的腰,那就表现为礼。人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表达的是他的内心,代表着一种修养,也就是说这个人内心对父母孝不孝,有没有德行,道德修养高不高,是通过这个人有没有礼来表现。礼是天地万物本有的秩序,是人们进退应对的行为法度和规矩,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有“不学礼,无以立!”之说。礼的本质是敬――内心对人事物的恭敬诚敬,就可以从父母祖先那里得到我们生命所需的养分。

4、“孝道与环境保护”。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天、地这对父母孕育的,我们人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大地的哺育,知道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无尽的关爱与无私的奉献,了解天、地、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根本,我们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及至宇宙万物都有着整体同生共死的生命联系。是整体同生死共存亡的生命共同体!可是我们今天的人类也成了那不孝的子孙,不仅不感恩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人类的无私付出,还疯狂地向天地索取,而回报给天地的是凌辱、污染、破坏、毁灭,这样的行为等于我们是在杀父弑母,由此下去可以想象得到,我们人类未来的道路不会走的太远了!地球母亲死了,我们人类还有路可走吗?我们个人还有活路吗?为了不让我们人类的末日来得太快,保护地球、感恩天地、节约资源、过勤俭朴素的生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当我们从地上捡起一片垃圾,就相当于从地球母亲的脸上檫掉一块污渍,也许我们人类的路会由此向前多迈出一步,我们个人的命运也许会由此而改变,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正是从如何孝亲、孝国、孝天下众生和孝天地自然等各个层次,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去培养我们的德行,使我们的德行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仍是我们进行自我修养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年一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任登弟、牛淑卿《大家都学弟子规》世界知识出版社

[2]中华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弟子规》、《孝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