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解析(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解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解析(6篇)

第一篇: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途径;师生关系;期待效应;家庭教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其年龄小,缺乏社会阅历,辨别能力较差。笔者认为,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应注重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总是习惯以圣人、权威的形象自居,丢不掉尊者、长者及说教者的身份,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舍不得一呼百应的威风。这会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应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参谋和伙伴,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平等的位置,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关爱。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组织者,思想品德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他们在主动参与教学、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心灵受到触动,情绪受到感染,情操受到陶冶。

二、发挥教师期待效应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接触、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教师的期待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发挥期待效应,这也是创设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与坚持不懈的结果。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则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并时常对他们进行课堂常规教育,对学生如何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及尊敬师长等,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让其示范给大家看。如果有学生做错了,则要求他们重做,反复训练,直到他们做好为止。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鼓励下,大部分学生都有信心和决心做好。久而久之,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得到内化。少先队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少先队活动中,辅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从而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此外,其他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如,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其他学科教师也应发挥期待效应,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育素材,配合思想品德教师做好工作。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影响会给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形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家长对孩子的身心、人格等情况最为了解,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赋予家庭教育更为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师应引导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学校可配合家长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义务劳动及社会调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学做小老板”、“我教爷爷奶奶学英语”、“今天我当仓库保管员”等,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商场等,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引导其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将相关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这样做,能够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促进他们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更急迫、意义也就更重大。

【关键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教育;意义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一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我认知和社会实践体验,形成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较为稳定的特殊素质。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由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因素组成的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想素质,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素质是思想素质在政治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道德素质则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心理基础。

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成体系地对中小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因此,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素质教育

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政治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形成忠诚、求真、正直、奉公和开明的政治品质;提高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政治敏锐性以及正确处理各种政治问题的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高认识、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水平。

3.道德素质教育

“德”是人才素质的内动力。道德素质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低要求——“修身”,从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教育入手;第二层次是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这是处理个人与国家、与集体、与他人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最高要求——“树立共产主义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必备的精神。

4.心理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等活动,积极化解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同时,使中小学生形成正常的思维、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气质、广泛的兴趣和顽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

三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1.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缪克成在《德育新论》中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思想上(心理上)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要求转化为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因此,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表现出爱学生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美,同学间的友谊表现出纯真感情之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完善个性。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使个性趋向完善和成熟。

2.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抱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有利于良好的学风、学习环境的建设,从而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

3.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和谐社会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思想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德育为先。加强和重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缪克成.德育新论[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吴德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7)

[4]吕艳男.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1)

第三篇:浅谈如何在小学生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道德品质;培养

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飞速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民素质也进一步增强,但由于教育途径与方法措施的滞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未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没能达到三者同心、同向、同步,加之负面影响,冲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及健康心理的成长,如今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不容乐观。简单的“说教”、“大道理”对学生难以奏效,这俨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人之初,性本善”,小学生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活泼可爱,心灵纯洁,可塑性强。但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

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个别学生却对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没有做到完全遵守,无视纪律,自我放任,甚至耍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自我保护意识差,有的同学不分美丑,难辨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抵制不了他人财物的诱惑,缺乏羞耻的观念,只想着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上课迟到,听讲不专心,贪图玩乐,作业不完成,科任课不好好上,课间还存在着打闹喧哗的现象。这与现已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长辈的溺爱使他们恃宠而骄,对师长和他人的教诲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为有家长的溺爱,他们甚至在犯错后也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别人来帮助他善后,收拾烂摊子;在校集体观念淡薄,值日不愿意做,有责任便往别人身上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缺乏探索的动力,理想模糊,贪图眼前的享乐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可个别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来学校干什么,在学校得过每一天、每节课。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教室里,有的学生将自己的物品经常丢的满地衣服,自己的学习用具从不整理。每天文具盒满满的来,空空的走,因为他们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独立性较差,生活浪费,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互相攀比,虚荣心强。

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很多,有家庭、社会诸多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教师。不要用不恰当的爱将这张白纸涂花,所以增进教师和家长的交往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十分必要的。家庭要给教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偏爱,家长和孩子共同抵触家庭以外的说教,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殊不知,忠言逆耳,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爱”,不仅仅是慈爱、溺爱,还有严厉的爱。“养不教,父之过”,过度的疼爱只会害了孩子。家长要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教育方法,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同心、同向、同步。家长要正确疏导孩子对他人有利说教的不满情绪,将孩子引上正途。

学校应该摆正德育位置,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结合学生德育现状开展德育教育,保持家校联系和同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学生的思想定会改变现状,使他们真正成为祖国未来的小主人。

通过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我认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加强与改进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天之功,要循序渐进,抓住细微。针对当前学生实际,我认为在学校教育、班级管理都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学校要把握德育大方向,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落脚点,将学校课程设置、活动安排与德育紧密结合。班级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将课堂教学与生活问题、社会现象紧密结合,班级发现德育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解决,把好学生思想教育关,利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建立审美观,努力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育要有针对性,不放过细微之处,要谨记教育无小事

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掉不良行为习惯。如在课间两位同学因玩游戏产生争吵甚至动起手来。这类矛盾非常常见,如果教育不及时后果无法估计,还会造成学生之间矛盾加深。因此教师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来龙去脉来教育他们。

(三)要有示范性

俗话说:学高为师没,身正为范,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教师只有“为人师表品德高尚”,言行堪作表率,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

总之,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把握时机,抓住教育学生的大好时机,可能会使学生这方面的品德得不到教育或加强,而作为一名老师兼家长,我认为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孩子:

家长自己首先调整好心态,用平常的心态了解孩子。

作为学生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关照孩子的精神需要。

家长在思想道德方面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第一任教师。

家长有意识地拉近家庭和社会的距离,可和孩子探讨一些社会道德,教孩子知耻明辱,明辨是非。

可创造一些道德情境,观察孩子的处理方式和态度,适机引导,以增强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编辑/丹桔)

第四篇: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有积极向上、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状都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污染,再加上他们知识少、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而家长对孩子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又欠缺,有许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办法,也管不了,从而使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艰难。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尊重他们的人格,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她每次晚餐后吃水果时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突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因为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如果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小学生“欲做事,先做人”

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里,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古人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也说明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然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加强教育。如有个别学生有小偷小摸的现象,教师就应向他们讲清楚小偷小摸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危害,使学生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

三、不可忽视的集体主义教育

如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人溺爱,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因此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就更有必要了。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集体,集体是由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整体。如学校、班级、小组等都可称为集体,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成长是和集体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从小关心集体、爱护集体,为集体多做好事,珍惜集体荣誉,并在集体中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帮助小同学,见到同学有进步不嫉妒,虚心向他学习;见到同学犯了错误时不包庇、不歧视、要热情地给予帮助,使学生明白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不是好品质,是做不成“好孩子”的。

四、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教师要多注意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生有时不知道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就是知道往往又不会控制自己。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务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掌握必要的道德知识,并激起他们产生一种“我想试一试”“做一做”的自我教育愿望。一种方法就是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他们多讲一些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激励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从而培养他们道德观念的形成;另一种方法就是进行对比教育,教师设计一些如何对待集体、爱护公物、讲卫生、爱劳动等正反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学生判断、回答,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我还及时肯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听到和看到老师、同学对他的态度和评价。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明辨是非,主动地接受教育。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对他们今后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

当然,小学生德育工作博大精深,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地努力,抓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动小学生的情感,把他们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让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脱离低级趣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篇: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伞社会的重要任务。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教师而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

目前,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实现教育的“网络化”,这种网络化不是电脑世界里所讲的“网络”,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和各方面都要关心支持。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时代的特征,形势的变化,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一个包括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家庭培养是第一课堂、社会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

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

1、思想教育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往谈及学生教育,一般认为是指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两个星期之内开设即可,过了这段时期,学校除在部分政治课上有所体现外,其余都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通常效果不尽人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为意识的培养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教育。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要指望短期奏效,应贯穿他们求学的整个过程。

2、教育要全体老师参与学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只是德育教师的事情,还要创造和形成人人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全员育人的氛围。在建立一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队伍的同时,还应有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教师参与,让他们在作为“业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作为“经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教育形式要具体形象思想道德教育应以德育课作为主渠道,拓展新时代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学生教育不仅要口头讲,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做和体验上来。利用演讲、开展专项活动等形式,把教育具体化,摆脱呆板的说教,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确确实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乐意接受教育。

4、教育方法要科学合理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是注重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思想道德知识向发展思想道德能力的转变,实现从学生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自主型”转变,体现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老师、家长的以身示范,通过社会风气的转变,周围环境的熏陶,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在现实的具体生活中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家庭培养是第一课堂

“家庭是第一课堂”,他是通过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和家庭环境对孩子所施加的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质量。家长在关注孩子成长时要树立成才必先成人的教育观念,教孩子学知识,要先教孩子学做人。父母要以身示范,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家长对孩子要“爱”“严”适度。每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要做到有其道,适其度,得其法,求其效。

三、社会管理与评价

1、加强“阵地建设”。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多方支持,建好、管理好青少年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影剧院等的教育阵地作用。让学生在较好、选择而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与学习。

2、构建网络内外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的教育框架当今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而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业已造成了在形式、内容、方法以及机制和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加强网上教育力度,构建网络内外思想道德教育互动与呼应的体制和机制,使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从以对中小学生灌输正而信息为主向引导中小学生选择正确信息与灌输正面信息并重的方式转变。

3、净化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应该说,多年来社会各界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成长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但当前,仍必须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坚决取缔非法出版物市场,查缴和封堵传播包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查处含有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和宣扬色情、暴力的玩具、饰品,净化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

4、构建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始终处于若隐若现的位置上,这对广大的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等势必造成压抑,鉴于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学校德育评价机制,高度重视德育学科建设,把德育工作成效作为校长任用和考核、教师晋级、评选先进等的重要依据,切实解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为、有位”的问题,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逐步完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构建起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评价机制。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人的一生。而仅仅拥有聪明的大脑、精湛的技艺,并不能创造真正的辉煌,只有同时具备了崇高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格肩负起建设的重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对学校、对家长、对社会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l]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3.23.

[2]黄正平.小学养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肖兴艳,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机制探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

[4]苏惠珍,立足时代特点,扎实开展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

[5]苏志刚,浅谈加强城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6]崔国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3).

第六篇: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最主要的重要的标志性教育,在如今的小学阶段就已被列入重点的对象中,在思想道德教育里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文化博大精神,文化底蕴深厚极致,因此沉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的传统文化被广泛接纳,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的国学教育在对小学生道德教育方面颇有受益,因此,把国学的经典理论与小学的道德教育相融合,是小学生提高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教育;国学;新思路

历史对道德的定义是这样的:道德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具有的道行和德行,这个道德具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心理学上讲,还要有相对稳定的心理态度和心理倾向。学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学生要对领导的行为进行模仿,这是个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不管是领导阶层还是下属人员,都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这种美好的行为习惯在国学的经典涵盖下越来越实用,越来越充实。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自古我国就是倡导国学的重要国家之一,国学中隐藏的道德理念和道德风韵一直被我国沿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养育了多少仁人志士,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培养了多少栋梁之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被广泛传颂,国学包含的不仅仅是这些,它集合的更是民族精神的“魂”。如今纳入小学教育课程的国学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是我国著名的一部非常出色的国学经典之作,它涵盖了很多教育学,养身学,为人处世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对小学生的道德修养,积累更多的中国古典文化创造了条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提醒的是,每个人出生的条件都是一样的,最初的德行大都是从善的,先天的品行不足以战胜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说,环境因素对人内心灵魂的冲击很大,强调人要自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教学方面的一些说法,意在教育学生时刻让自己保持严谨的学习风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家长和教师的看管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自己。另外一部经典之作就是人们常常记起的《弟子规》,大家都知道,这部国学最抢眼的地方就是,它仅仅有三百六十句话,一千零八十个字,几乎就把所有的“孝”和“行”集合进来,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养性等,字字千金,弥足珍贵。这里边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这句话:“财物轻,怨何生”告诫人们,钱乃身外之物,人生不是仅仅靠钱财就能换来想要的东西,短暂的生命中需要我们争取的还有很多,比如亲情、友谊、爱情、事业等。“泛爱众,而亲仁”这句也是很重要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话语,告诉人们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不关于什么样的人相处,都要视其为亲兄姐妹一样,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语句一直激励我们要积极学习我国的经典国学,继承并发扬我国的中华传统的精华文化,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进行的现实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一)开展国学的目的: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我国国学常识的了解,并能够活学活用这些经典之作,提升自己的气质,提高道德修养,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让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

(二)开展国学的方法:

1.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国学教育时间,坚持不懈进行国学教育。

小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有厌倦感,但是如果掌握好了时间,相信学习国学是不成问题的。《论语》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合理的时间安排完事之后,最好让学生懂的复习、预习,这样对不懂的问题就有很好的解决措施。人贵有恒心,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坚持每天学习国学半个小时,最好的时间是在清晨,记忆力较强,记得牢固不遗忘。另外,在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把不懂的问题勾画出来,求得上课时解决。

2.用矛盾的观点看“国学”。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国学虽被看成是经典之作,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老师在进行国学选材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学生灌输最好的国学知识,让小学生从小就爱国学,从小就爱我国的文化,让国学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就被看好,让我国的国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总结:

纵观历史,有多少具有真知灼见的人们,心存国学行走与外国之间,并将我国的精髓与外国友人相互传授,这是何等的幸事。如今的国学依旧如此被看好,国学热的想象屡见不鲜,不论是公开的国学活动还是电视媒体对我国的国学的传承都做了很好的榜样。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严谨的、系统的理念看待国学热的现象,用实际的学习,真实的国学文化韵味,挖掘国学背后的实际意义,将我国的国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林助雄.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J].石油政工研究.1999(04)

[2]济群.心灵环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