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5篇)

第一篇: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优秀思想道德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的生活中已经被严重弱化,引发了一场道德危机。道德的遗失与困惑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当前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现就中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我简析如下:

一、注重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德育场中,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各异,但一定行为习惯一旦被一些学生认同

就将通过模仿、从众、暗示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习惯受到抑制,另一种则蔚然成风。如当下在校园里,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

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其中也不排除女生;长直发、染发、穿耳孔等也随处可见。因此,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培养问题就应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学校可通过动员报告、先进模范事迹宣传、竞赛活动、个别谈话等方式,使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而产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欲望;生活中,优化环境,创设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还应该发挥教师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表率作用,用模范的行为习惯影响、教育学生。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教育,自我评定

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不是宇宙间探索或别的,而是人类对自我的发现。中学生正处

于确立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和前提,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个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的过程。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在道德规范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然后做出正确的自我评定。让学生在学习、对照、实施道德规范中谈体会、找差距、议危害、定措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追求。其次,鼓励学生在学习别人,尤其在学习榜样中认识自我,在做人上自尊、在求知上自学、在劳动上自律、在生活上自理、在健体上自强、在审美上自悟。最后,帮助学生在自评和他评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做出正确的自我评定。

三、树立中学生的责任感

有人曾这样说过:“日出+日落=太阳的责任,为我们带来光明;月亮+星星=黑夜的责任,让天空不在变的暗淡无味”。在社会大家庭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责任也随之不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树立责任感,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任,树立远大理想。“不为外撼,不为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事”,但凡小事,需从我做起,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掌控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路就在脚下,愿我们起帆远航!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身作则,以爱心来教育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塑造;用心交流;策划活动

小学是儿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第一阶段,也是他们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心理素质等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幅度增加,对于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以德育人

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是积极向上的动力。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把自己全身心的爱给予学生,常沟通、常交流,以心交心,真诚对待,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例如从学生的温饱、家庭困难、心理等方面,做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真心诚意去关爱他们,发现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身教胜于言传,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让班级的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校园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都会去模仿。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语言、行动乃至人格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教师替学生系好一个纽扣,弄好学生的衣服,都会给学生一个深刻的记忆,正如魏巍写的《我的老师》,至今记忆犹新。如摆正教室里的课桌椅,动手帮学生捡起掉在地上的橡皮、小刀等细节,都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方便学生自觉树立尊师敬老、刻苦勤奋、积极好学的品格观念。

二、在实践中塑造学生

小学生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心灵深处是一片纯粹的净土,与外界刚接触的他们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可塑性极强,因此在学生身上发生的日常小事都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学生的事从不是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提时代养成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对学生的善举多多表扬,但绝不能因他们的恶习小而放置不管,日积月累,小恶总有一天会导致他们走上犯罪之路。客观地说,学生毕竟是孩子,让他们每件事都做妥帖未免强人所难,大人都不一定事事做好,何况小孩呢?不过我们应该相信他能在教师的积极带动和教说下做得越来越好。像打人、骂脏话、衣服不整洁、随手丢垃圾等日常小事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基于此种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班级现状采取了如下措施:(1)教师要做到穿戴整齐、不骂、不打、不损、不挖苦学生,言语上管住自己的嘴,行动上管住自己的手,以身作则注意影响。(2)对于平时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使其起到表率作用,触动那些有类似缺点的学生,小孩就怕互相比,就是这个道理。(3)教师要带动学生亲身参加到日常事务中来。例如,黑板没有擦干净、冬天没有暖气的教室门关不严、地上有纸屑和塑料袋等丢弃物这些问题,教师自己做的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这样刚开始就可以带动部分学生参加,时间长了,学生之间就会互相带动,大家都自觉参与,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三、用心沟通,真诚交流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加,繁杂的社会形态等问题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农村,不断地涌现出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里,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有的孩子不仅与父母分离,加上平时还缺少联系,这种情况让孩子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没有父母亲的呵护和相伴,导致他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上往往变得内向悲观、不爱和同学说话、情感孤僻冷漠;行为上骄横、霸道、报复心理很重;心理上自闭、自卑。其中内向胆怯、孤独封闭的占到多数。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应用心和他们交流,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根本问题后,从生活上给予帮助,思想上加以引导,心理上多多开导,让他们重新感受到被人关心和呵护的温暖,从而让他们的心中重新燃起爱的希望。其次,依据班级职责和校规来进行批评教育,用严格的校规约束他们,针对他们的不当行为批评的同时加以指导。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真诚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班级学习气氛的增强,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能力。例如,爬山看上去很单调,其实真正的爬山包含了很多趣味,爬山途中观察周边的人,猜猜他们爬山的目的,细细品味山上所存的建筑物,甚至山边的野花都能带来无穷的乐趣和聊不完的话题。无论什么样的感受都是学生亲自得到的,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集体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野外活动更是让学生流连忘返。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比如,我们集体参加野外活动时,一个学生受了一点小伤,给整个班级带来一些不便,我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户外活动注意事项的讲解,并且告知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同学之前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没想到班里的几个平时事儿最多的学生竟然很自觉地就去帮助受伤的同学。这样做,不但给了一些问题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还让他们彼此之前增加了好感。为了消除外出带来的乏意,我让大家集合起来给每人一次表演的机会。刚开始大家都比较害羞,几个节目过后,学生之间就开始争先恐后地表演:有说快板的、跳舞的,还有讲故事的。大家都乐此不疲,沉浸在一片欢快的笑声中,尤其是班内性格孤僻的学生也敞开了心扉和大家融为一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们应该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感化学生,通过各种条件让学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科学教育才能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并且有所作为的人才。

第三篇:浅谈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势必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此,本文根据笔者六年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经验,浅析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根源,据此提出几点完善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形成教育合力等给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网状的教育体系,以此培养出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根源;建议

随着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凸显,政府及各界愈加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落实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势必将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到一个新的高峰。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繁多,亟待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否则,再过十年,我们的劳动力技能是上去了,素质却愈加低下,人们期待的幸福和谐社会又如何能建成。本文将试图从以下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看,中职生相较普高生更开朗活泼,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同时在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上,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导致没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学习中总体表现为被动式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校表现就是,时刻需要老师的督促。如果没有老师,就立刻想方设法地逃离学习这项苦差。另一方面在生活上,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致不能很好地适应离家住校的生活,最终影响学习。以前在生活上任何问题,都家长代劳和约束。来到学校后,课余生活完全由自己把握,结果不少学生沉迷于游戏、网吧上,甚至有人出现打架斗殴、吸烟酗酒、赌博早恋等不良行为,终日无心向学,得过且过。

其次,心理问题多。中职生年龄普遍介于15—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期。他们有着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普遍问题,同时有在某些方面更加突出的特点。一是成人感特别强烈。许多学生用大人的眼光打量社会,甚至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处理人际关系,因此过早进入成人社会的心理状态。二是就业需要突出。虽然他们总体表现不好学,但时常会为就业问题感到担忧和焦虑,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三是成就动机有待提高。在职业学校学生中,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因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提高职业素养的意义,将学习目标错误地定在合格线上;而更多的学生因沉迷于各种各样的不良爱好上,无心向学。

第三是意志力差。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受、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根源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方面

一教育不当。许多家庭教育子女不讲方法。有关学者曾调查发现,家长对子女要求不够严格的占16%;对子女溺爱、娇宠的占26%;对子女采取打骂等粗暴式教育方法的占18%。

二是破裂家庭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传统家庭关系遭受破坏,不良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尤其是在单亲家庭中,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大部分问题学生的的第一诱因。另外,一些名存实亡的家庭,由于畸形的夫妻关系,也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据对本校后进生的调查显示,此类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的占67%。他们基本上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教育,这种隔代教育又大多表现为溺爱、偏袒、娇宠等不当方法。

四是家长自身的负面影响。目前大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或城镇中下收入家庭,父母整体文化程度及自身修养较为低下。有些家长自身行为有失道德风范,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有些父母经常赌博,出入不良公共场所,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

2、学校教育观念和方法有偏差

一学校教育导向有偏差。在中职学校,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师生在技能比赛上的获奖,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技能竞赛,却鲜有资源能用来满足师生在德育方面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

二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不少老师缺乏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引导,只是一昧地管理压制。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管理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开除等方法,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三心理辅导不足。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不懂自我调适,过分焦虑困惑,导致心理畸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市场环境的负面影响:市场环境下,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严重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出现赌博、欺诈、偷盗等违纪违法行为。

二大众传媒无孔不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大众传媒中大量的色情、打斗、凶杀和暴力信息,使中职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

三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酒吧、迪厅、游戏机室、台球室等,沉溺于各种各样的不良娱乐活动,结果导致无心向学,逃学、旷课,甚至违纪、违法。

4、中职生自身内在道德觉悟力不够

在对中职生思维能力的调查了解中发现,他们普遍对具体的事物、活动有较大的兴趣,领悟力较强;但对相对抽象的理论、思想意识等问题缺乏兴趣,觉悟力较低。

三、完善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管造成中职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是复杂多样的,但作为中职学校自身,仍然要在困难重重的境遇下,不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结合这几年的德育工作经验,下面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此有所帮助。

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在前面的分析上已经表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对已经深受社会毒素影响的刚入学的中职生来说,适当封闭的校园环境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跟社会毒素割裂。当然,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的形成,主要是采取封闭住校式教育管理模式,在这一点上,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在管理上一直对此推崇备至,并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刚刚提到要对中职生进行封闭住校式管理,既然学生不能天天随意进出校园,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将待在校园内。因此,校园必须成为一个能强烈吸引学生的地方,否则厌学、逃学现象将层出不穷,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现今,大学教育都普遍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中职生同样重要。由于中职生的成人感较强,就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当然,在具体做法上,现在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发展社团。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校的模式过于相似。要学生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吸引,一定要有独特地适应学生需求的文化氛围。结合中职生热衷娱乐活动的特点,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娱乐设施,并有正确引导。例如,在校园内开放映厅,舞厅,游戏室、网吧等,当然这些所有活动都应该有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监督,避免学生过分沉迷于此。如游戏室、网吧,我们可以限制每位学生每天只能玩一小时;舞厅应该组织舞蹈社团的成员组织大家跳健康有活力活动;放映厅就应该放积极健康的影片或纪录片。如此一来,学生既愿意呆在校园,又能有节制地正确地进行娱乐活动。学校在对这些活动的组织宣传引导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提升道德修养。

(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给学生全方位的正能量引导。虽然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采取封闭式管理,但学校、家庭、社会又是不能割裂的,因为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回归家庭。因此,要善于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在结合中,学校是主体、是纽带,家庭是配合,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的力量。同时,作为主体的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家庭问题,不能脱离社会家庭现实,将学生往象牙塔里带,最后学生毕业工作成家后,将要面临理想与现实强烈反差。譬如,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过程中,班主任及相关老师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引导学生从正面去看待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过程中,应多组织学生去了解社会的好人好事,避免学生只能从大众媒体中一知半解地了解到许许多多的负面信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看待社会的种种现象。最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对学校、社会、家庭具有一个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的认识,而不是割裂,多面的。

结语: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剖析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提出几点完善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形成教育合力等给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网状的教育体系,以此培养出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0月版),张玉番,赵冬主编;

[2]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发展研究》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朱志刚著;

[3]《教育的艺术》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曹晚红,吴大伟编

第四篇: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既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新经验,又要探讨国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当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既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又对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认真探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是一切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国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高瞻远瞩地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决不是一般问题,而是党、国家和民族的大事,甚至对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密切相关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战略任务

现在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将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将构筑我们国家的钢筋铁骨。他们有怎样的品质、怎样的风貌,决定着他们会以怎样的状态去掌握未来中国的命运。青少年只有具备了高远的理想抱负和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立志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要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高,关键是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青少年将成为我国未来的生力军,哪个国家重视培养青少年,哪个国家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注青少年的成才,就是关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

2、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确保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部署

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青少年倾注了无限的关爱并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曾寄语我国青少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着眼于青少年的教育,他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布,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确保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

指出:“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教育,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对青少年的教育,既关系到青少年本身的成长,也成了亿万家庭的幸福事业。而青少年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变化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所面对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某些困惑和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孩子们的道德成长上。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党和国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影响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般地说,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一个有阶段的成长历程,而青少年时期是实施培养和教育的黄金阶段。在其道德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而正确地引导他们获得充分的道德发展。

1、道德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发展的关键

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基础,而道德意识是基于道德实践的,是通过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道德教育(尤其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对于道德意识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在个人成长生活的早期,个人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道德教育形成道德意识的,即家庭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通常情况下,家庭和社会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日常生活(即道德行动本身)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这既是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校道德教育,则明确地指向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以青少年的道德精神的成长为自己的目的。

2、青少年德性的形成必须靠道德教育来实现

德性,是生活者在受到教化的生活中表现与获得的实现自身优秀与高尚的价值的品质。德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化和实践的结果。德性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由教育生成。德性是实践性的,且这种实践性是指德性在生活的实践中通过德性实践本身而养育和深化。德性的教化与培养都要通过教育和学习而进行。德性的教化,就是为了使个人在生活中有合理的判断和合理的行动,也就是生成实践智慧和德性相融合的实践品质。没有接受德性教育,就不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德性的教育和发展不仅是个人在生活中的自我锤炼,而且是教育生活本身对个人的德性品质的培养。教育集中到一点就是造就美德。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种真正的纯化和锻炼青少年德性的实践,其目的在于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形成对善生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从而使青少年把德性原则具体地运用到公共生活的特殊情景中去。

3、道德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养成的主要方式之一

道德生活的情感体验与意志控制极为重要。情感直接表现于道德生活之中,并且强化着道德行动的动机。道德情感具体体现为关心、感恩、尊重、珍视、友爱、正义感等;道德意志则具体表现为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也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生活的目的和理想来适当调节自己的生活行动,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来恰当选择自己的行为,抵御那些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合又极具诱惑力的因素。道德意志表现出一种道德力量,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选择,而这种道德力量恰恰是道德实践的基本条件。道德意志有助于保护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使其精神价值的追求、道德理想的实现能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具有内在的自律。因此,情感和意志是人的整个道德追求的内在动力的反映。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错位

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但不能否认,在青少年特别是青年中确实存在着政治思想淡化的趋势。他们当中真正对政治活动感兴趣的人不多,一些青年人缺乏入党、入团的强烈愿望,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识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由于受外来思潮的腐蚀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青年转而信仰其它宗教,有的甚至信“伪科学”,有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错位,言行举止失范。

2、一部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膨胀,“唯我独尊”的表现强烈,个人主义至上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从小到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青少年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

3、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一部分人没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在校学生中抽烟,酗酒,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有逐渐蔓延之势,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

1、家庭环境原因

在现实社会中,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倾斜,有的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烦琐事务和商场上的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有的家长确实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是,他们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业成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卓有成效,独生子女在青少年中的比例日趋提高,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许多青少年便成了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学习,家长们日常必要的家务活和照料自己生活的一些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几乎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业方面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究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出现问题,便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所有这些都极容易引发孩子的自卑或叛逆心理。

家长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千叮咛万嘱咐的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什么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都被视为无足轻重。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青少年从小就形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是忽略思想道德教育,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德是为人之本”,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使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致命的失误,以致使青少年在做人基本的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

2、学校环境原因

(1)重智育轻德育,“智育第一”的观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存在

虽然素质教育已推行了十多年,但许多学校表面上搞素质教育,背地里却仍在搞应试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许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以升学率高低为基准,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就是“好学校”。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一些学校也把教师教学的升学率直接同奖金挂钩,同奖惩挂钩。“成绩才是硬道理”,其它都无所谓,这就是广大教师和家长的观念。照此下去,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便流于形式。在这样的青少年教育状况中,学生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学校思想道德水准的降低,造成了不少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严重滑坡。

(2)师生关系出现了新问题: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然而感情沟通的渠道却在缩小。尤其是近年来,在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威吓等“语言伤害”以及孤立、冷落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这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越来越少。

3、社会环境原因

(1)互联网: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了青少年一个空前宽阔的天地,为他们学习和娱乐铺就了一条无比广阔的信息高速公路,但是,互联网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网络算命等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一些网吧违法经营,成为淫秽、暴力、赌博、庸俗迷信等内容的藏匿之地。有关部门虽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青少年。

(2)文化音像制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诸多文化垃圾与丑恶现象趁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不仅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各种违法经营的电子游戏厅、迪厅、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以及渲染色情、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等,已成为严重腐蚀青少年心灵的社会公害,部分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经不住诱惑,于是腐化堕落,道德失控,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4、青少年自身心理环境原因

一是好奇模仿心理。伴随生理上的一些变化,青少年精力充沛、活动量大。新陈代谢快,探求欲望强烈与其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的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好奇模仿心理和叛逆心理的作用,一些缺少正确引导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心里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来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生活。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以违法犯罪行为来寻找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三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青少年的社会阅历少,又富有幻想性,反复性大,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感染,加上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容易受骗上当。

三、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虽然,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中的许多问题,都是过去教育过程中所不曾出现的新课题。而对这些新问题、新课题,过去的经验显然已经不足以应付,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我们既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新经验,又要用新的观念、思路、方法来加强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新经验

20世纪以来,重视道德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其中一些国家的有些教育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如英国人的品德教育和法国青少年的公民教育。

在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被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核心道德观念主要有: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普遍重视让青少年领会这样一些社会常识:其一,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不要妨碍他人;其二,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输了;其三,你不会每次都赢,总有输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整个过程。”那么,怎么让青少年理解这些道理呢?英国人的办法是创造各种机会,使他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所以,很多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在法国学校中,为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学校被作为培养公民道德的场所与培养共和思想和民族精神的中心。首先,法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多强调对各学科的渗透,不断更新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其次,加强中小学的历史教育,增加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数,通过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通过学习了解共和国的艰辛历程,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绚丽多彩的法兰西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恢复法国人的信心和希望”(法国总统希拉克语)。最后法国注意加强教育督导队伍的建设,提高督导人员的素质。注重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机制。

(二)加强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1、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对道德教育内容的认识程度和兴趣,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道德本身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它体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更多地从他们的现实环境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重视他们的亲身经历,而不能无视他们的生活实践,直接进行空洞生硬的道德说教。比如学校要把日常行为教育与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次制定相应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逐条贯彻,全面落实,做到人人知晓,自觉执行,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行为教育落到实处。

2、坚持多方育人、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学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多年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出现“滑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三个方面没有形成合力造成的。

(1)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父母是他们成长之路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家庭那种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对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模仿性很强。家庭教育不当会助长孩子的某些错误的行为。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预防他们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

首先,家长要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训练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其次,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过分溺爱、训斥加棍棒等种种毛病,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和子女沟通交流,对他们循循善诱,将亲情感化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大大增强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成效。再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创造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养成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的行为和习惯。同时,家长要强化预防意识,经常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警惕孩子的谎言,对出现的一些违法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2)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可能成为栋梁之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标准,甚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首先,学校要彻底改革应试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尽管教育改革已提出了“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为此,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其次,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每位教师都应以德修身,立身示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坚决反对教学上的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不思进取等现象。广大教师不仅要做专业上的合格教师,还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和前进中的引路人,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行和渊博的知识感化青少年学生。再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多给青少年创造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其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但学校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相对不足,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思维、应变、承受挫折等各种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最后,学校要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现在一些学生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思想品德问题,而实际上并不单纯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有其心理原因,如有的学生不愿学,故意和老师同学作对,有可能是心情郁闷、心理压抑所致。因此,解决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单靠思想道德教育还不够,还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积极发挥社会教育的配合作用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过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它们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都是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的,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发挥社会的配合作用,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道德环境。

第一,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道德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社会文化娱乐市场的监管,充分运用宣传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正向舆论,加强互联网的正面宣传和管理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第二,弘扬社会正气,把“扬善”与“惩恶”结合起来。加强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增强青少年履行道德义务的责任感,引导青少年自身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对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予以及时且严厉的打击,使青少年明辨是非和善恶,努力树立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意志。通过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的引导,强化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动机,使青少年能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净化心灵,完善品格。

3、应积极培育和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着力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实践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一切道德规范要真正转化成为人的行为和品质,最关键的就是培育出人对践履道德的自觉精神,就是要发扬人的道德主动性。我们过去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教化,这是必要的,但如果缺少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的目的,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实践上,而教师应成为道德教育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进行及时、正确的思想引导,并且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在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坚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并且进一步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胡丕军.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J].兰州学刊,2005,(6).

[2]黄克耘.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贵州教育,2003,(4).

[3]吴军民、齐耀铭.法国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J].北京观察,2002,(12).

[4]李颖.新时期青少年道德建设[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2.

[5]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6]鞠文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张维东、徐仲安.道德教育——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探索[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8]吴潜涛.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03-20.

[10]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11]张昌尔.着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政策,2004,(9).

第五篇: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缺失的扩大化,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产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功利主义倾向突出、艰苦奋斗精神丧失等一系列道德问题原因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高校教育多个环节为载体来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对策

近期,文化建设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上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时刻提醒我们当代道德文化建设缺失的进一步恶化。“李刚门”昭示着权二代富二代的狂妄与目无法纪;“李阳家暴”事件暴漏了精英阶层的道德缺失;而老人摔倒却无人敢扶更是让我们认识到加强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道德文化建设的重任,而如何弥补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缺失,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网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之在道德修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诚信意识淡薄:以考试作弊来获取学分;以开假证明来获取助学贷款或困难补助等。2、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随意占用或破坏公共财物等。3、功利主义倾向突出:学习目的功利化,信奉“60分万岁”;在利与义的关系处理上,表现出以利为重、为先的倾向性等。(四)艰苦奋斗精神丧失:追求新潮享乐,对名牌、奢侈品的攀比时常出现在校园内。

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当代社会竞争观念、价值观念的扭曲,使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淡化了在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认识。2、家庭教育对道德培养的忽视:当下社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孩子的品性教育。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自我意识强,缺乏同情心等道德方面的缺失。3、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淡化:当代社会更多地把眼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上,而缺乏对青少年正确的舆论引导。4、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和不全面性:大学教育已趋于大众化,学校的功利性也日益突显,学生单纯人数的增多对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加大了对学生进行有效大范围品德教育的难度。

二、高校中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

1、以高校的“两课”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两课”教学主要是通过系统的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知识,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授课过程中,高校应摒弃“两课”纯理论、少过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如当代先进模范人物的专题讲座、课堂讲授与时事热点评论、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并存等,以鼓励学生在自愿学习“两课”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勇担责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同时,在“两课”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积极的引导与升华。

“两课”有其课时限制,但作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两课”教育延伸至大学生涯的全过程,从而才能不断巩固已取得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积极的道德意识深入人心。

2、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高校社团文化是学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长期的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积极的社团文化,对社团成员即大学生道德实践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起着积极、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

社团活动中大学生是其主体,组织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如表演、辩论、图文竞赛等对当下的道德行为予以表现及发挥。从而在这些过程中,不良的道德行为遭到批评与摒弃,积极的道德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性强,融思想、知识、趣味于一体,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学生在参与社团丰富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在自我参与、自我思考中达到思想道德观念内化的目的。因此,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3、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活力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创建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道德的自我教育。充分利用宿舍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活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达到通过宿舍文化建设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宿舍中开展集体道德建设,这对于大学新生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人主义观念较强。通过宿舍的值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使室友在共同劳动、生活中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有形无形地提升着宿舍成员的道德修养,培养了大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乐意与人合作的良好道德意识。其次,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如宿舍“洁齐美”比赛、联谊活动等,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良好的宿舍生活氛围,激发成员间团结协作、不断上进的竞争精神。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在自我约束与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将正面积极的道德思想传达到同龄人中,增强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活力。

4、以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对青年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鼓励、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设计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如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等,组织在校学生以各种方式回馈父母、学校和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我反省、激励和评价,不断升华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道德修养。志愿者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三、结语

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簇而就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素养,是一个始于素养、忠于素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长期发展的过程。高校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在充满科学、理性、温馨的大学文化氛围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参考文献:

[1]杨玉荣.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25.

[2]赵刚,刘新宇.“两课”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5-56.

[3]黄建军.大学生宿舍文化创建与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评论,2007,10:59-60.

[4]王伟伟.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J].淄博师专学报,2009,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