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1.1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显示,在食堂打饭自觉排队吗?总是排队的同学35名,占12%,时常排队的同学148人,占51%,很少排队的同学65名,占22.4%,从不排队的42名,占14.4%;您在过马路时会闯红灯吗?253名同学会闯红灯,占87.2%,37名同学很少闯红灯,占12.7%,没有同学不闯红灯;考试时是否会作弊,147名同学会作弊,占50.6%,143名同学偶尔会,占49.3%,没有同学不作弊;您认为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学习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怎样,139名同学认为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道德修养,占47.9%,121名同学认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习职业技能,占20.5%,30名同学认为学习与道德修养等量齐观,占10.3%。
1.2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现状明显好于2012年《当代在校高职学生社会道德现状》的结果。这无疑得益于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在全国各行各业各阶层具体落实的成效,但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今高职学生校内及社会道德现状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校高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失范。在被调查者中显示,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随手扔垃圾的同学占51.7%,日常用语带脏字的同学占87.5%,过马路闯红灯的同学占87.2%,考试作弊的同学占50.6%,此类问题出现的背后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的缺失,当然也与在校高职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年龄不成熟有关。自卑、厌学、焦虑等负性情绪通常会导致高职学生道德水准下滑,公德意识降低,形成自我放纵的局面。同时也与在校学生注重于未来职业发展而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自身职业道德培养的思想现状密不可分。第二,当代高职学生价值观缺失。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厚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模糊了人们的道德观念。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关系由中学时代的家庭——学校转变成为大学时期的家庭——小社会(大学校园),社会环境的转变容易使高职生出现迷茫、困惑等情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匮乏、成年人的消费行为极大地刺激了青少年一代,扭曲的价值取向催生了学生攀比、享乐、奢靡之风,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成为主流。第三,社会责任感淡漠。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方便、快捷、发达的网络信息使得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调查显示,目前只有11%的同学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之中。甚至有的同学对于正在发生的校园暴力等事件表示冷漠,在如果您做了好事,却被人诬陷了,下次碰到类似的事情还会去帮助其他人吗问题的回答中有35名同学,占12%的回答是会的,因为相信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有些人是真的需要帮助的,有147名同学,占50.6%的回答是不会的,经过上回的事情,觉得好人没好报,可见社会责任感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中并没有得到重视,频繁的社会问题所反映的并不是个案。
2.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传播现状
2.1道德教育传播手段单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成为道德教育传播的主渠道,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计划(2013-2017年)》,从制度上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仅有政策制度的推动和保证很难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仅需要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原则、意义、主体、内容等方面统筹考虑,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否则就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2.2道德教育传播与学生未来职业道德脱节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求学观念普遍为高职学生所接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树立“技能贡献社会,素质决定发展”的人才教育观,这必然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职业化特性凸显。调查发现目前企业对学生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态度为特征的职业道德需求不断增强,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深深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造成了学生职业责任意识匮乏。
3.道德教育传播的对策
3.1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传播要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教化”功能已为世人瞩目。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发表题为《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可见为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传播,中央已为我们吹起了阵阵号角,我们要乘势形成学校各教学系及各职能部门多方联动的传播态势,对学生、学生组织、辅导员、学工办主任等多层面的主题研讨、层层挖掘,形成高职学生道德教育传播的框架结构。
3.2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传播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载体
当今社会,网络平台已经深深地浸润到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办公厅《2014年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指导方案》〔2012〕12号文件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讲授传统文化,大众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公益广告展示传统文化,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都要把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贯彻通起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孝敬教育,弘扬中华孝道,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形成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4.结束语
近年来,大众媒体大力宣扬的先进典型不断强化着高职学生积极合理的道德价值,比如山东电视台孝行栏目组的《孝行天下》所记录的动人故事,特别是和学生境况接近的人物深深感染着学生,提升着学生的道德素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在道德教育传播中不断丰富和发扬光大。
作者:王柳丁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毕业生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高职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其中就包括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职业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院校、专业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当前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上有两种主要错误认识:一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高职类院校开展,而其他院校则没有必要;另一种则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内容,高校没有教育的义务。
第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边缘化”倾向。据调查,在当前不少开展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而在德育教育中,又存在着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轻道德品质教育的现象。在道德品质教育中又存在着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而轻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
第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门性、针对性,教育方法、手段单一。在不少开设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院校中,只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当成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个普通环节,不能够开展针对职业特点要求的专门性讲述和分析。
第四,高校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位和偏差,造成当前不少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缺失和错位。不少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对金钱过度关注,对薪金丰厚的职位趋之若鹜,而对报酬相对较低的岗位却无人问津。有些学生奉献意识弱化,过分看中工作待遇,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敬业精神。
二、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从业人员来说,是立身处世和成才立业的奠基教育。高职学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结合新时期新的职业特点,积极探寻到当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对策,用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育形式,有效地去塑造广大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针对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高职学校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完善措施
高职学校领导不仅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关联,更重要的是它与未来社会风气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1.要拓宽对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的认识。新时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再是满足于讲道理、懂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着力解决工作实际中言行不一致的“道德冲突”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起由灌输式教育向知行统一教育转变的观念,实现由封闭育人理念向开放育人、发展育人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2.要增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开放性观念。一方面要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其他各项工作的横向联系,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二)改革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发挥德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德育课堂是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德育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抽象的理论灌输直接导致作用减弱。德育课教育教学改革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探索实践,找准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高职德育课改革应该定位在:目标是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途径上尽可能多样化。
(三)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搞好职业道德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职学校教师的道德形象对学生具有吸引、示范和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特别是直接接触学生的科任教师、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他们好的师德师风、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四)在实习中培养职业道德习惯
高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习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产实习教学环境,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以主人翁的忘我劳动精神满腔热情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五)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要注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加大在校园文化环境硬件建设上的投入。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文明达标”活动,强化规范管理,促进自我管理,推动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中,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形象化教育,充分运用校园电视、周末电影、学生之声、广播、校报、学生自办刊物等现代化的手段教育学生。学校还要通过组织科技节、职业技能比赛、学科竞赛等,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宁.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赵新燕.对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点思考[J].科技传播,2009(10).
[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08(34).
第三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职业道德建设是新时期三大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中的关键一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种社会公认的关于善的标准,是一种标准,是一种行为准则,具体地说,也就是哪些是社会提倡做的,哪些是社会反对做的。职业道德通常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其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是支撑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直到最后一分钟”,这是职业赋予人的使命所在,忠于职守、认真履行本职工作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崇高精神。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集体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这个集体中更好生存的机会。”放弃承担责任,或者蔑视自身的责任,这就等于在事业可以自由通行的道路上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摔跤倒地的也只能是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我们未来成功的素质航船,而敬业精神和诚信品质则是这艘素质航船的两个强大的动力。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将来从事岗位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将来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和制约着德育的内容、性质和发展水平,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院校德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职业化是社会生产劳动的普遍形式和社会个体生活的根本,人们正是通过分门别类的职业劳动和社会分工创造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业劳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专业能力,还取决于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现状与分析
1.目前高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学院领导、老师、学生都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
2.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
职业道德本身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紧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脉搏。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21世纪初,美国将“职业技术教育”更名为“生涯与技术教育”,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并着重强调了学术课程与技术教育的统一,也突出强调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生涯与技术教育强调学术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在同一课程中的相互结合。
1.应组建“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式的教育网
当前,德育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职业道德课是显性课程,而整个职业道德教育则更多地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职业道德是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熟化,在这一过程中,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推动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构建“校企双驱”的职业素质教育机制,以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学校与企业为双重力,创新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立校企共育机制。职业院校只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家庭、企业、社会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
2.学习优秀企业,引入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依托高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有个性的意识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信念、审美情趣等,高校校园文化其内在的特点是以学术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线,通过制度、规则、礼仪、管理、社团、体育、艺术及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等形成特有的学术传统、价值观念和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道德本身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紧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坚持“课程对准技术,把课堂搬到车间;职业对准市场,把实训搬到岗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继续加强行业调研,突出高职特色的办学思路;遵循“理论够用、技术管用、特长好用、吃苦耐用”的社会需求原则;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育人准则。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真正进入到“招得进、留得住、推得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宁.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郭建怀,陈然.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现状调查研究.徐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
[3]李志新.顶岗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探讨.咸宁教育学院学报,2010.
第四篇: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加快,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新员工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技能人才主要输出机构的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应对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发展需求。
为深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天津5所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是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十分有限,职业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滞后调查中,有25%的教师表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应涵盖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有58.3%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96.7%的教师认为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非常必要,这反映出教师普遍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有46.7%的教师表示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较少涉及,78.3%的教师认为学校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手段方法,有91.7%的教师认为说教和理论讲授不能作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唯一手段,但在职业道德教育能力上,教师的专业水平仍有待提高,仅有8.3%的教师表示曾参加过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课程或活动。
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状况堪忧调查发现,62%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是“职场人”必备的素质,81.7%学生认为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对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有重要意义,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但是,有22.5%的学生认为恪守职业道德并非易事,社会的不良风气会对自己影响较大,有62%的学生表示职业道德缺失不会严重影响职业发展。这反映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较低,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4.5%的学生坦承自己对所在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较差。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状况堪忧,高职院校要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并拓宽途径,提升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实效。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投入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不是很高。仅有16%的学生曾参加过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相关的活动,68.5%的学生表示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有关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较少,59.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增加组织有关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次数,87.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相关专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课程,以便系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与常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育渠道及人力投入上都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主渠道建设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例如,学校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必修课,在普及职业道德常识的基础上,突出物流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理念,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社会定位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意识。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生硬的说教,可以将职业道德规范内涵结合典型案例融入具体业务活动中,将抽象的道德理论还原为鲜活的经验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利用实训环节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而不只是规范性知识,道德意识只有体现在行为习惯中,才能达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实训环节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融入实训操作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如在叉车驾驶实训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驾驶叉车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安全行驶的重要性,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事故,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又如在仓储实训中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装卸搬运工艺的要求进行操作,坚持“文明装卸”,决不能为了一时的效率和方便造成货品或设备损坏。实训环节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丰富校内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不能只靠外部的推动力,而是要通过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动机,提高道德觉悟和思想素质。因此,学校应通过开展各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和专业比赛,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以物流专业为例,通过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考察,了解物流行业现阶段发展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新要求;邀请物流行业专家、杰出校友等为学生作专题讲座,讲述现实中的职业道德案例和职业道德先进典型的事迹,对学生进行高尚职业道德的思想洗礼等。
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者,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应重视辅导员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首先,辅导员要从情感上热爱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从心理上秉持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极大认同感,不能将职业道德教育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带品和陪衬,可有可无。其次,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理论修养,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性,通过自修、专题培训和课题研究等途径强化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水平。辅导员应从情感上赢得学生的认同,要尊重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通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情感的贴近,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使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辅导员应成为职业道德的垂范者,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爱生乐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