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思考(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党建工作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党建工作思考(3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思考

【基金项目】

吉林化工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构建以学生宿舍为阵地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的探索”。

【摘要】

学生宿舍区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使学生宿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学生党建;学生宿舍;思考

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是信息快速传播、沟通交流意见和思想、问题观点讨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同时也是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的重要新型阵地,原有的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的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抢占学生宿舍区作为工作新领域,积极思考、实践、探索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俨然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当今,自媒体时代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依然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获取知识、生活娱乐的主要渠道,同时,学生电脑的配有率逐年增加,几乎人手一台,并且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宿舍区里度过的,营造良好的生活秩序、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变学生对宿舍的固有认识或将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作为学生集体活动的新载体,学生宿舍区正逐步成为学团组织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阵地,这种客观上的变化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服务、教育等工作的重心应逐步进行合理科学的转变。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是防止大学生宿舍内出现某些偏差行为的需要。宿舍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休息、起居的地方,是学生交流思想、讨论时事、社会热点的主要场所,并且宿舍内对言论的约束和限制相比其他场所显得更加的宽松,更加容易产生心理认同和学生间的相互感染。在当今这样的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卧谈会”的沟通交流等等,致使学生宿舍中出现了诸如乱发牢骚、抱怨、抨击社会、妄论国家政策、浏览非健康网站、转发谣传信息等不文明、不健康现象,严重的影响着学生健康生活环境、良好的“精、气、神”的形成,在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下这已然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盲点。同时,宿舍区学生密度极高,信息流动快,细碎矛盾较多,时而因琐事促发过激的行为,存在着一定范围内的突发状况、人身安全等威胁因素。学生的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区域,学生宿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换言之,占领学生宿舍既是高校思政工作和党团建设工作的新模式,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的思考

1.在宿舍科学合理建立学生党团组织机构,建立学生宿舍党团组织工作的新平台。传统意义的党团组织建立在较为固定的集体中,基于高校学生宿舍所具备的特点,转变工作观念,结合实际开拓党团建设新阵地依然成为自媒体时代对高校学团工作的新要求,在学生宿舍设置科学合理的党团组织,建立学生宿舍党小组,是转变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性铺垫。学生宿舍的党团组织的建立应根据“学生宿舍─楼层─寝室”的架构,合理分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党建工作进宿舍工作小组,为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组织发展、积极分子培养等为主要职责,与学生会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完成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工作和宿舍精神文明、宿舍文化建设,确保学团工作的各项主要内容在学生宿舍新阵地中得到落实,创建学团工作新局势,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2.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宿舍区学生党建工作制度,确保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有序运作。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必不可少的是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的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合理设定学生党团组织的考核评定制度,确保工作有抓手、有依据,促进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1)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学生宿舍党团组织相关工作制度、机制、方案,如学生党员班级责任区制度、入党申请人谈话制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办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程序、预备党员考察办法、学生党员考核、考评制度及办法等。(2)强化监管办法的设立,配合以监察考核纪实,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积极分子在分管责任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记录和考评。在学生宿舍设立意见反馈信箱、在学院网站党建模块和学生党团微信平台设立监督意见模块,欢迎广大师生对学生支部、学生党员的组织工作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用以把控和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的实际效果,切实达到预期目标。(3)建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示范寝制度,开展“亮牌”行动,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宿舍外设置统一标识,树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身份意识,确保在宿舍工作、守纪等方面起好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其模范作用。同时,既可以提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意识,达成学生自我教育目的,提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和身份意识,彰显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辐射影响力。

3.以党建带团建,创建特色突出、育人目的明确的宿舍文化。在学生生活区域,建立合理的学生党团组织,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营造宿舍区的政治、科研、文化氛围,可在宿舍区设置党建宣传板,创建宿舍学生党团建设专刊,利用板报、网站、QQ群、微博、微信平台等媒体手段,展示学生党团建相应做法,重点展示围绕着学生宿舍区的学生党团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宣传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的事迹风采,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提高学生的政治意思。合理利用网络,占领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例如学校百度贴吧、论坛,利用党支部QQ群,宿舍座谈等形式,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充分宣传引领,激发正能量,解惑答疑,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学团工作科学合理的融入宿舍区,开展学术前沿学科发展交流、科技论文写作讨论、文化素质教育、社会调研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把高校思政、管理、教育工作深入到学生培养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先进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促进学生宿舍生活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总体效应。

作者:霍明楠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党建积极心理学探析

摘要:

“95后”大学生是崇尚个性自由、开放和追求自我发展的一代,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多元化的趋向,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不均衡,重视党员发展的思想素质,忽视心理素质,这是当前高校党建存在的一种普遍问题。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激励高校学生入党、爱党、护党的意识,提升加入党组织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是对学生党员“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提出的重要要求。我们建议,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利用积极心理推动思想激励;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利用积极心理推动文化育人;拓宽党员教育培养途径,利用积极心理学体验幸福感和归属感。重视“95后”大学生的党建教育,积极而慎重地把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对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积极心理学;党员教育

201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专题工作会议,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和目标,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吸收到我们党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全文,明确了这十六字的总要求,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大学生党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阵地,在新时期下,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相关工作。为此,2013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要求,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切实落实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的工作,以及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党建现状

高校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和先进分子,是学生的先进代表;在学习、实践、工作、志愿活动上都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据有关部门的相关统计,截至到2012年底,在校的学生党员数已达到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也已经达到86788个,调查显示,在整体素质上,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在社会责任感上,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大都乐于参加形式新颖的活动,而“95后”大学生是崇尚个性自由开放和追求自我发展的一代,导致当前大学生党建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多元化的趋向。调查显示,在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对于入党有积极的要求和端正的入党动机,但是,少数学生把入党作为满足虚荣心的平台;有学生把入党看成是一项任务,获得荣誉的机会;有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小助手;有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机会[1]。(2)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不均衡。在党员发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下,以我系为例,在校学生数2400余人,每学期开设党课一次,每次党课约120人参加,其中100余人经过学习考核合格予以结业;结业的学生中有30余人参加“优秀学员”答辩,其中10余人可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可以直接定为培养对象,接受至少一年的党组织培养,培养合格的情况下,可以在二年级下学期成为发展对象,经过预备党员发展支部大会成为预备党员。在学生总数和预备党员的数量比例严重不协调的情况下,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明显降低。(3)党课教育方式单一。在业余党课培养中,重点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主体地位,把党课教育变为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灌输思想、时政学习、布置任务和提要求的单方面的说教方式,基本上上课方法简单单一,缺少生机和活力,使入党积极分子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降低了党课教育的实际效果。(4)重视党员发展的思想素质,忽视心理素质。在日常的在党性教育中,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中,重视其政治素质,学习成绩、技能水平和志愿服务的精神,确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事实上,学生的思想问题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上、道德上的问题,其实是由于心理因素所致。这些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导致当前高校的学生心理波动较大,这也为高校的党建教育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和发挥作用,必须重视并且急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积极推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大学生党员意识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就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激发高校学生入党的积极心理,进而促进其自发爱党、护党的意识水平,提升对党组织的满意度,是对学生党员“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必要策略。

2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适用性

塞里格曼•谢尔顿(K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wraKing)在20世纪末掀起了心理学研究的新思潮。积极心理学,主张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幸福,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共同走向健康和幸福。积极心理学从三个层面研究幸福的产生,第一,在主观的层面上,研究的是积极的主观体验;第二,在个人的层面上,研究的是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感受爱与被爱的能力、对美的感受力、对未来的幸福向往等;第三,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的是公民美德,使人们称为有文明、有礼貌、有责任感、利他型、有职业道德、有幸福感的社会组织[2]。于2012年11月提出了“中国梦”这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中的“个人层面的中国梦”以人民追求幸福为重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面就是“精神幸福”。而精神幸福就可以解释为“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体验”,通过科学的干预使个人、家庭和集体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因此,积极心理学与中国梦不谋而合。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促进个人发展的科学,能提高幸福感,进而增强中国人民的韧性和成就感,使中国社会更稳定更繁荣[3]。(1)积极心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在大学入党的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而积极心理资源就包括: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等体验,学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将作为心理积极的内在根源,将学生与党组织保持在非常重要的关系之中,它将会影响到学生对党组织的情感投入、信仰及归属感的状况。积极心理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入党的积极性,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情感,积极完成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真正对党的信仰和忠诚。所以,在日常的学生党员的管理与教育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积极心理的资源中的希望、乐观、激励等体验,使学生党员从内心感受价值上得到积极的肯定,激发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组织的不断追求的热情和动力。(2)积极心理能促进学生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人必须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对于自身的期望也非常的高,对于党组织中的获得的权利有明确的认知和感受[4]。所以,积极心理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自我实现的同时,帮助学生与党组织之间搭建优质平台,完成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3利用积极心理学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在青年学生中加强发展党员的相关工作,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是核心,我们将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创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环境;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加强舆论宣传和文化熏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关注大学生党员的优秀品质,重视大学生党员积极的主观体验,利用积极心理推动文化育人;拓宽党员教育培养途径,利用积极心理学体验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大学生党员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坚守党的思想阵地。(1)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利用积极心理推动思想激励。在入党誓词中,首先明确的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中,坚持积极心理教育与业余党课教育相结合,首先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重点做好心理上入党,进而在思想上入党。我们将以业余党课为基础,开展积极心理学专题教育,推进积极心理进课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而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利用积极心理推动文化育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网络新媒体,组织学生学习“共产党员”公众号知识,我们将开展优秀学生宣讲会、校园之星评选、微党课在线等教育为载体,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总结典型代表的内在发展动力、优良心理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发挥党员榜样的教育作用,形成“有理想、有信念、有方法”的世界观、方法论,构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积极心理资源平台[5]。(3)拓宽党员教育培养途径,利用积极心理学体验幸福感和归属感。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体验式积极心理学团队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学生党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探索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方式,使学生党员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学生党员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6];同时,把党组织看成是温暖的家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组织中寻求个体的归属感,时刻感受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辛福感。

4结语

总之,新时期,随着“95后”进入大学,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被广泛关注。我们更加紧迫的看到当前高校党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95后”大学生的党建教育,积极而慎重地把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对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和维护校园稳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措施。

作者:唐小丽 李少军 朱雯 单位: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参考文献:

[1]鲁静.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研究,2011(11):39-41.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叶一舵.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7(7):108-111.

[5]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10-815.

[6]龚光军,曹贵康.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5):25-27.

第三篇:高校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定位,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思路与方法,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高校党建工作要结合高校改革发展新趋势,着力探寻高校党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从强化思想引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

【关键词】

人才培养;高校;党建;路径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适应时展趋势,主动创新,下移工作重心,通过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来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各种社会前沿思想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国共产党将长期面临执政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考验,消极腐败、能力落后、精神懈怠、脱离群众等危险会更加深刻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大学生是党员的主要人才来源。在新时期,做好高校的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才能算是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是在不断的形成和完善,此时的思想价值评价标准还在逐步成型,对于一些社会舆论无法做出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有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判断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利益冲突暗流涌动,互联网舆论真假难辨,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模糊认识和思想疑惑也逐渐增多。

二、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二者辩证关系分析

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素质。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同时也决定了我国战略性人才发展阶段性目标能否实现,更决定了我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基本国策。简单的来说,大学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就会造就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显而易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指明路径和方向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加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高校党建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解决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发展。

三、高校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一)强化思想引领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2014年12月,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再次重申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证”。的讲话阐明了高校的历史使命和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方向,才能进一步做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将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对师生的引领作用,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对于明确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引导高校师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切实意义。

(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

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要在完善自身党建工作的基础之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需求标准不断变化的趋势,以创新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在实际中追求卓越。正确的引导学生党员,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目前,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主要培养能力之一。创新成为高校发展改革的主要动力来源。做好高校党建工作要从树立科学指导思想开始,加强高校党建理论创新。要创新就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而理论则又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都是理论先导,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党建工作,尤其是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重重的考验。高校的党建要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科学发展观是三代党中央领导人关于发展的集中思想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特殊国情下的集中体现,对于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校党建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要能够有效的面对困难,并解决困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立足于高校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寻求理论创新和突破,提高高校党建水平。

作者:赵静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关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5):86-88.

[2]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3]候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6-119.

注释:

①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