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新模式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党建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新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党建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新模式研究

摘要:加强和创新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是新时代深入落实党的建设要求和强化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文章从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及复杂性入手,基于“党建+”理念的重要指导意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建+”理念为核心,立足“党建+教学”“党建+育人”“党建+学科”三个维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新模式,以期更好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党建+”;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模式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高校教工党支部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责,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当前,部分高校教工党支部存在着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脱节的情况,个别高校片面强调科研业务工作、忽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造成了业务与党建“两张皮”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支委班子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如何促进中心工作、丰富学习载体、搞活学习形式缺少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基于“党建+”理念的重要指导意义,旨在解决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党建+教学”“党建+育人”“党建+学科”三个维度、多个层次全面提升支部工作水平,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新模式。

一、突出“党建+”理念,牢固树立思想引领的中心地位

首先,牢固树立所有工作必须围绕“党建+”这一核心理念开展的原则,建章立制,坚持不懈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夯实理想信念基石,务求思想引领实效。支部可以通过结合热点组织专题学习、结合实际组织谈心谈话、结合难点组织辅导报告的“三结合”方式,规范日常党建理论学习,做到有针对性、时效性及实用性,实现主题教育活动的高标准常态化与严要求制度化。其次,针对组织生活不够规范和学习形式僵化的问题,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中心,打造支部“三学”模式。其一,营造氛围“学”,支部日常理论学习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制度。月初确定本月主题党日时间,营造全员学习氛围;开设党员专用活动室,悬挂党旗及相关语录,营造学习环境氛围;制定条例规范支部日常学习活动,营造规范化学习氛围。其二,围绕主线“学”,支委会要提前制定学习计划,支部学习务求紧跟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切实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到位、学习到位、理解到位。其三,创新方式“学”,在学习方式和过程上,综合考虑高校教师教学安排紧、科研任务重、学术交流多等特点,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补充的灵活方式,建设支部“微阵地”,开展“微党课”,打造新型“互联网+”学习模式。再次,为了使党员更好地认同“党建+”理念,可以探索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学习活动的新方法。其一,“党建+”入“本”,就是要从我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重要的理论成果,形成系统的理论学习材料。要注重讲好“共产党的故事”,让学习材料不仅有深邃的理论,也有生动的实例,使党建的基本理论为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其二,“党建+”入“行”,就是要在支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设计专题活动让教师党员切实体会“党建+”理念的实践价值,深刻感悟“党建+”理念的内涵意义;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党员尝试开展“党建+”理念进书本、进课堂活动,积极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建+”理念。其三,“党建+”入“心”,就是在前期学习教育的基础上,使广大教师党员将外化于行的做法升华为内化于心的理念,达成对“党建+”理念的深刻认同。

二、立足“党建+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教师党员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授课过程中必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转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工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承担发动好“主力军”、创设好“主战场”、利用好“主渠道”的重大责任。支部应要求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转变以往授课过程中只重视学术知识传播的观念,突出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首先,教工党支部要指导教师“抓准”课程思政内容。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课程大纲、课堂教学目标、课后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工作环节。所有课程教学大纲除分管教学的领导审核外,还必须经过基层党组织的二次把关。其次,教工党支部要指导教师“抓实”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说教、空喊口号,而是要层层深入、润物无声,在给学生讲授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学术诚信、行业操守等内容。例如,通过科学家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利用课程中丰富的理论实践案例提升学生的哲学思辨层次,基于相关原理应用现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借助相关工业发展状况及其战略地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等。再次,教工党支部要确保课程思政“见效”,包括传递思想的方式是否有效及课程思政效果是否达成。教工党支部可以采用专题调研问卷、个体单独谈话、学生宿舍交流等形式,通过合理设置调研内容、建立模型分析数据,评估课程思政改革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还要研判课程思政改革是否给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带来了冲击,从而进一步扬长避短,达成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及道德修养的目标。

三、打造“党建+育人”,多维延展工作平台

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教工党支部应该围绕“三全育人”理念,主动投身相关工作,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专业课教师除了授课时间之外,缺少与学生在其他层面上的有效沟通。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愿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但是苦于缺少相应的平台,这恰恰应该是高校教工党支部可以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大部分高校教工党支部都是以专业为依托建立的,非常有利于搭建联系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党支部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其政治性,而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学术性。对于高校教工党支部而言,一味追求活动的政治性可能会影响活动的吸引力与亲和力,而只追求活动的学术性又会失去活动的根本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工党支部必须找准结合点,搭建交流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与领路人。从宏观层面,支部可以基于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需要,通过开展专业认知讲座、出国或求职经验分享、学科竞赛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互相分享个人经历和学术理念。从微观层面,支部可以多维度延展育人平台,例如,使教师与学生进行“1+N”结对,让教师与学生谈人生、话成长,谈思想、话进步。从上述各层面的活动可以看出,高校教工党支部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必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最终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是高校教工党支部活动政治性与学术性高度融合的价值所在。

四、服务“党建+学科”,积极助力学科建设

高校“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激活了我国高校发展动力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以科研业务为主的“双一流”考核指标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党建工作的根本职责和核心任务是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在高校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工党支部更应迎难而上,积极转变思路,化被动为主动,做到融入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保障中心工作,与中心工作实现联动互通,促进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教工党支部应该在思想上对教师的职业规划及学术规范进行引导,在业务上对教师的求真态度和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在科研上对教师的研究方向及学科动态积极指导,在生活上对教师的个人思想及家庭情况积极关心,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升支部的存在感,使党务和业务工作良性互动。其次,教工党支部应该积极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加入知名教授团队,让学科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为年轻教师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软硬件支持,让年轻教师有融入感与支撑感。与此同时,支委会成员及老党员应当经常与年轻教师交流,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还要促进高学历教师中的党员发展工作,从而实现把党员教师培养成学术骨干,把学术骨干发展为新生党员的双促进、双提升目标。再次,教工党支部应该始终贴近教师需求开展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及生活情况,经常通过面对面交谈和邮件向取得成绩的教师、向课题攻关的教师、向遭遇疾病和变故的教师送去党支部的关心和鼓励。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党支部应第一时间予以宣传报道,既激励本人,也鼓舞大家,逐步形成人人为集体做贡献、人人为学科做贡献的文化氛围。最后,教工党支部应该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强化师德师风考评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过程中的“一票否决制”作用,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业务素质能力之上的主要参考指标,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强化教师的学术自律意识,助力学科的长期发展。总之,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以“党建+”为核心,多角度辐射、多维度提升、多层次受益的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党建+”工作模式对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力等方面都起到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实现高质量党建、高素质育人与高水平学科发展的协同促进与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成龙,李永伟.高校为何要实施“党建+”引领工程[J].人民论坛,2019,(8).

[2]张成龙.以“党建+”理念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9,(1).

[3]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贾寒 吕开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