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党建在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存在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指导体系未形成等问题。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党建的组织、教育、服务等职能,树立“大党建”的工作理念,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对指导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和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探究如何依托党建工作平台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建;创新创业;实施路径
当前,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我党相关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大学生肩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同时又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基层党组织的优势是覆盖面广,熟知学生相关情况,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的作用中不容小觑。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更新创业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更能切实让“双创”教育普及广大学生群体。
一、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意义
(一)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我国总体竞争力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更需要创新型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来适应劳动力市场。“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特长和专业技术创办中小型企业和研发新产品,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我国的总体竞争力。
(二)推动高校教育模式改革,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是教导大学生学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其知识内容可以包括当今社会主流和日常的各种创新模式、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和创业心理素质等等,对于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适应未来不断创新的社会并实现自我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双创”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
(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纳入创新创业的系统化教育中,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在认识和体会各学科理论与实践创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创业价值观。通过教育认知和教育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使其成长为具备创新精神与意识、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高校、老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受传统就业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大部分人认为双创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创业,充满风险和不稳定性,相比之下找到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更为重要。这种认知上的不足和偏差也使高校的双创教育工作面临学生参与度低、老师授课热情度不高的尴尬场面,双创教育沦为边缘教育。其次,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培训只针对部分“精英”群体,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的培育。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界定和认知不清,缺乏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性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铺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体系未形成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设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但双创教育大部分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阶段,而创业服务机构的定位和工作职能不清晰,对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作用不明显。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未形成。许多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课本,教学内容不规范、形式单一,造成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解、认识和实践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高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除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少部分应用性较强且与创业有渊源的专业老师外,其他学科的专业老师不具备一定的社会创新创业就业的素质、实践经验和能力,未能较好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内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部分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只局限于校内创业活动和培训的开展,没有从全局角度整合和利用高校、政府与社会资源。有些高校对政府的创业政策不够重视,没有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没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同时,高校在引进校外创业成功人士、企业专家担任顾问或指导老师方面缺乏主动性,校企共推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没能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没能很好地由校内延伸到企业生产和科研实践第一线。
(一)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职能
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职能,以特色化、差异化理念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高等学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首先,高校要结合本地的文化、政策、产业情况和各学院专业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双创教育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让“双创”教育融入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相关科研机构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了解社会动态,找准自身职业定位。同时,重视学生国际化交流,开设国际化课程和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其次,做好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创新创业授课教师的培训。创业课程运行模式可采取“嵌入式”与“渗透式”,结合课堂内外的社会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特点将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渗透在相应的课堂教学中。
(二)重视党建工作的教育职能
重视党建工作的教育职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思想保障。首先,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宣传功能,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学生基层党组织推进大学生创业发展,借助入学、军训、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点,通过系统的党课和讲座,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国情、熟悉政策、把握热点,明白创新创业的本质意义。加强学生党史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信念,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其次,提高教师对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强化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使教师不断实现自我思想的提升,将创业知识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探索适合学生的授课内容和模式。
(三)提升大党建工作职能
提升大党建工作职能,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高校党委在领导高校“双创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大党建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整合高校、政府、社会企业资源,帮助青年创新创业有秩序、成规模地发展。首先,高校与政府和社会企业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双方要进行协调沟通,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规定具体化,将优惠措施落实,增加其实际操作性。其次,借力校友企业搭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为企业输送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再次,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鼓励其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帮助,以项目参与为抓手,为学生提供更多渠道接触和参与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
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首先,以专业竞赛提升学生学习发展内驱力。引导同学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党支部创新创业教育、咨询和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建立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主动与社会企业进行交流合作,邀请名师进行指导,激发创新思维。如学校和学院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组成创业团队,并聘请校内外教授、社会知名人士和校友作学生的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参与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其次,以社会实践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内驱力。高校以党建带团建,使学生将职业的发展规划与学校、社会的需要相结合,鼓励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通过组织调研参观、经验分享、创业讲堂等活动,使创业思想和活动覆盖到更多学生群体中。
(五)强化党员服务意识
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激发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带动校园创业氛围。首先,重视党支部先进性,培育支部创新创业积极分子,与其他党支部合力开展支部创业培训,以点带面让更多学生参与双创教育实践。其次,依托党建工作覆盖面广、服务性强的特点,用创业典型激活大学生创业因子,实现“党建”与“创业”的互动双赢。“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性、关键性、制约性的主要工程,而当下的大学生是未来30年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因此更要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校需要进一步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双创教育相融合,了解学生成长特点和就业需求,不断创新双创教育工作思路、优化创业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宋妍,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意义与现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00-103.
[2]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3]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12-14.
[4]朱剑平,陈琦,马亮.党建工作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78-80.
[5]王倩.推动广东高教迈向全国前列[N].羊城晚报,2017-10-21(4).
作者:钱映璇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