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在地区扶贫工作中的体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党建理论在地区扶贫工作中的体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党建理论在地区扶贫工作中的体现

摘要:扶贫工作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其在不断优化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深化中国共产党对于扶贫工作的理论建设。期望在扶贫工作不断实施,改善国家民生的过程中,将扶贫理论不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加夯实扶贫党建理论。而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基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扶贫工作实施的现状,从党建理论出发,探讨扶贫工作中所涉及的党建理论知识。

关键词:扶贫;藏区;民生

根据2018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通过整合资金186亿元,加大对地区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通过产业扶贫的模式,以重点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着重医疗建设,注重民生生态的发展。从扶贫的规模来看,2018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了16.4万以上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解决了719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33个。甚至在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健康甘孜2030”行动。使整个地区扶贫事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在党和政府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也离不开党对扶贫工作的理论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工程,在创新理念、协调理念、绿色理念、开放理念与扶志理念的思路下,促进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扶贫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藏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基本现状

在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之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是全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村1360个、贫困人口220289人,甘孜藏族自治州贫困发生率23.17%,并且有18个县处于深度贫困之中。无论是扶贫的深度,还是规模来看,藏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均具有重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产业发展不完善,资金保障难以到位,再加之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恶劣、生态脆弱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更加加剧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扶贫工作开展的难度。经过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开启了以“旅游+”“农业+”“电商+”“飞机+”“就业+”“生态+”等扶贫产业开发模式。全州共创建申报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00户民宿达标户、4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通过旅游发展延伸开发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等493个。如此也实现全州16178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州重点项目参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09人。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2党中央对于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

的扶贫开放理念给全国各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其理论深刻内涵是全国扶贫工作者必须学习的党建知识,这些理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创新理念

由于全国各个扶贫地区所存在的基本状况不同,所需要采取的扶贫模式也千差万别,而如何根据地区特色实施精准的扶贫工作。则需要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扶贫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指出,扶贫工作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扶贫调查,就没有扶贫工作的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贫困的原因。同时强调需要辨证的看到贫困和扶贫问题,在历史的脉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创新体制机制运用的扶贫工作中。因此,创新理论是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理论之一。

2.2协调理念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扶贫工作主要针对农民所展开,而在2014年,党和政府所印发的《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扶贫工作需要协调处理农村、农民以及农业三者的关系。通过协调化的基本理论来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生产,将产业发展模式注入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所实施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便是这一基本理论的典型表现,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2.3绿色理念

绿色经济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非常重视的一个方向,而在扶贫工作中同样如此,通过绿色理论来改善贫困地区生活环境。而不是通过破坏自然资源、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模式来实施扶贫发展。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对于绿色生态建设的理念也需要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扶贫工作中得到体现。

2.4开放理念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贫困人口分布较为广泛,贫困地区之间联系较少,这种贫困现状也加大了藏区整体扶贫工作的开展。基于所强调的在扶贫工作中必须以开放理念对此进行引领开发,加强减贫领域的地区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在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并进行经验反馈与理论优化。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放式的接纳各种扶贫模式,比如前文所说的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等,通过开放式的理念来使地区扶贫工作协调发展。

2.5扶志理念

在藏区地区扶贫人口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自力更生的生活意志。因此,需要在扶贫工作开展中,需要构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意志,构建战胜贫穷的生活态度,改变了自己的精神面貌。这也是所强调的扶志理念引领扶贫开发,从思想上弱化贫困意识,发扬滴水穿石的扶贫工作坚持精神,以促进藏区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改善。

3藏族地区扶贫工作实施的党性内涵

3.1是党和国家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藏族贫困地区的群众依然面临着极大的生活压力,党和政府也一直在推行各种扶贫和帮扶政策以期望改善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环境。但过往的扶贫模式并没有真正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力与经济总量以及居民生活水平均处于较低阶段,这也反映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扶贫工作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因此,继续优化扶贫开发模式,实施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是在为藏民所需,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扶贫模式,强化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为贫困地区的居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发展条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关的扶贫政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贫困地区实施扶贫的过程需要就贫困原因进行透彻分析,对每村每户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对策,竭尽全力进行贫困扶持,在确保扶贫质量的基础上,利用最短的时间来实现群众脱贫的目的。同时扶贫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增加收入、解决住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医疗环境等,因此,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扶贫的实施能很好的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党和国家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2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梦的基本需要

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论断,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而这个重点工作也是最艰巨的工作任务。各种扶贫政策和论断的提出为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政策和理论基础,也明确了地区扶贫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更进一步表明了扶贫工作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唯有深入贯彻落实多项精准扶贫工作,经过扶贫工作的成果体现来改善这些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在全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蓝图。与此同时,在提出了我国各级贫困地区要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新要求,这种新的扶贫模式更加着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贫困地区远远没有达到小康生活基本水平的条件下。如果不能使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就不能体现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这也反映出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贫困地区实施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是优化过去粗放的扶贫模式,通过更精确、更细致的精准扶贫来使全州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3是全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增加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各项扶贫模式开展的条件保障。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贫困地区实施各项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体现出居民在生活工作上的自信增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首要意义并不是对贫困地区的物质脱贫,而是在于贫困地区人们的贫困意识和贫困思路,而所实施的扶贫则侧重于对人的帮扶,使贫困地区的群众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注重民生情怀的帮助,强调脱贫致富的经济手段,从金融、农业生态、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多个渠道进行扶贫开发。从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有效实现藏区资源的使用,创新农村农业管理系统,改善全州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渠道致富农民、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力量,改变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促进改革的、创新的扶贫发展道路,体现出全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

4总结

对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扶贫工作开发同样如此,党建理论是扶贫工作的指南,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需要各级扶贫工作者努力为扶贫奔跑,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执政为民建设发力,以共享改革开放的建设成果。将开放、扶志、协调、绿色、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扶贫工作中,使党建理论在全州地区扶贫工作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敬哲.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问题探析[J].南方农业,2017,11(29):52-53.

[2]符开玉.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与当代,2017(08):31-32.

作者:陶敏 单位:中共雅江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