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面临的挑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面临的挑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面临的挑战

【摘要】针对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症结,深刻剖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国化视角,探索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效率提升路径。具体而言,一是抓住边缘化问题,实现党建工作与国企中心工作一体化;二是解决党建弱化问题,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三是找准党建工作虚化问题,以创新推动基层党支部特色创建品牌化。

【关键词】经济学;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

党的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表明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作为党执政的主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有4000万员工、近80万个基层党支部和1000万名国有企业党员[1],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绝非易事。当前,关于基层党建科学化的理论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内涵丰富高深的理论,如果不加思考地简单复制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实践中,难免会“水土不服”,既难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又会不自觉地损害党的形象。西方经济学虽然不解决党的建设问题,但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视角,可以解析基层党建科学化面临挑战,探索适应国有企业的有效路径,而这也是当下基层党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从经济学视角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面临的重大理念困惑

(一)怎样处理好党对国有企业坚强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要重视成本收益和投入产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形成了以企业法人为主体,以公司制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架构。《公司法》实施20多年以来,企业党委会不能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党委会被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取代的现象经常发生。如今把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写入公司章程,配置专职党委副书记,把党建纳入年终述职和绩效考核,使得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强化国企党委的领导作用会削弱甚至取代公司董事会的作用,不符合现代公司制的法则,于是产生疑问:这样做是否有悖于市场经济下公司制发展的趋势?是不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一种倒退?“新三会”与“老三会”的矛盾是否会导致决策效率下降?国有企业重提“根”和“魂”是不是管理学上的倒退?这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都需要给予理论上的有效解答。

(二)怎样处理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与追求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的矛盾冲突

西方经济学认为,公司是经济组织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使命。过去在对企业的年终考核中,基本上以利润作为重要指标,只要完成经营任务就皆大欢喜,与唯GDP论毫无差别。长期以来,国企党建工作因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把党建与中心工作对立起来,导致基层工作思路出现“唯任务化”。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虽然社会快速发展,但是国企党委会、董事会和股东会,如果一方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处理不好最大政绩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民众难免产生疑问:共产党闹革命需要人民,搞经济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企业会问:在以利润为主的公司制度下,抓党建工作有多大的经济意义?这都是党建工作者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

(三)如何实现西方管理学与国企基层党建科学化的有效融合创新

企业以利润为基本生存目标,对于基层生产企业而言,抓经济效益往往逐级递增,党建工作则逐级弱化;抓利润指标层层递增,党建责任传递则层层递减。“完成任务一好百好,企业效率代替一切”现象尤为突出,甚至不把党的工作当成专业工作对待,党支部的组织力量薄弱,党务人员配备不足,能力跟不上形势需要。部分上级党组织指导不力,布置工作简单化、套路化,企业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不够强,难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果翻开报刊,党的建设理论成果不计其数,这些“正确、宏观、高深”的理论,在以安全生产为主的基层党支部难以真正“落地”。怎样借鉴西方管理学中的管理路径,有效抓好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怎样使党建工作效益最大化,并使其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生产力?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国企党建工作就难以做到有为、有位。

二、从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地位,审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面临的挑战

(一)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直接导致不同论调的产生

一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不落实,弱化问题引发党建工作“替代论”。有的党组织研究党建工作很少,党组织生活不健全,出现“有党员、无组织”情况,不按规定召开党代会,不开民主生活会;有的党员不按时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对党员教育停留在简单的读报纸、学文件上,党课缺乏吸引力,达不到教育效果。对“党的建设”“执政地位”等宏观命题,个别领导总认为这是上级领导考虑的事,自己没有多大的责任。个别党组织对自身的法定地位摆不正、职权说不清,重大问题决策上把不住关、说不上话,主责主业意识不强,没有把抓好党建作为国企最大的政绩。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抓党建是潜绩,而抓好生产才是显绩,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完成了生产任务,就可以替代党建工作,从而产生党建工作“替代论”。二是“两个责任”难以落实,虚化现象导致党建工作“务虚论”。个别领导干部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当口号,热衷于当“老板”,当这个“总”那个“长”;搞“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搞“三拍”决策;抓中心工作“实”,抓党建工作“虚”,认为抓党建上级看不见、群众摸不着,开几次会走下形式就行了;党管干部不落实,选人用人不规矩,“带病提拔”和“裙带关系”时有发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搞变通、打折扣,“四风”问题禁而不绝。另外,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往往以行政代替党组织决议,认为党建工作就是务虚的,抓不抓都一样,直接导致党建工作“务虚论”。三是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两张皮”,边缘化造成党建工作“无用论”。个别领导干部把管生产与管党建划分得一清二楚,常以分管业务工作自居,忘记了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记不住自己是党组织管理和任命的干部,将经济任务与从严治党对立起来,把经营管理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出现“两张皮”现象,片面认为党建工作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是虚事情、软指标,在基层用处不大。加上基层生产任务重,党支部书记想干不会干,开展党建工作方法简单,党支部建设“宽、松、软”现象较普遍,造成基层党建工作打折扣。由于看不到从“共和国长子”到“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的责任担当,导致党建工作“边缘化”,并直接导致党建工作“无用论”的产生。

(二)透视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背后的原因,认清其对党和国家建设的严重危害性

一是缺乏道路自信和战略思维,看不清西方经济思潮下的真正动机。从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视角来看,打着“普世价值”烙印的西方经济思潮,在西方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量中,很容易让企业管理者迷失方向,让机会主义者钻了空子。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公开地说:“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2]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价值观在此暴露无遗,这也是我们党倡导“四个自信”的背景所在。从国内来看,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极大不平衡,加上和平时期太久,而西方文化入侵之下的西方文化人也有抹黑国家历史、党的领导以及英雄人物的行径。如果不了解抹黑国有企业的动机与背景,如果只顾埋头沿着利润道路越走越远,就会忘记我们为何出发,就会分不清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规律,看不到我国发展壮大的政治制度优势。如果放弃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会削弱执政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进而泯灭党集中国有企业资源之力办大事的效率优势。二是缺乏对意识形态领域战术的认知,看不清私有化的本质在于动摇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从理论与实践上看,一个国家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其财富的走向,而私有化将危及我国政权的安全。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社会财富流向极少数人,一旦引发绝大多数贫困人群的巨大反抗,政权就会面临土崩瓦解的风险。而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通过鼓吹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制度、执政党地位和执政权力进行“围剿”。在军事上,通过工业私有化,瓦解我国的军工体系,实现军事上遏制中国的目的。在经济上,以私有化摧毁作为发达国家工业竞争对手的中国,进而广泛占领中国市场,通过制造大规模失业和社会问题,触发中国内乱。如果看不清西方私有化的战略布局,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深化发展将难有战略作为。三是政治定力不足,缺乏制度刚性,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动摇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宋朝时,我国GDP占全世界的一半,亿人之国却败于200万蒙古人铁蹄之下;明朝时,我国GDP也居高不下,百万军队却溃败于努尔哈赤4万军队之下;晚清时,我国GDP超越世界三分之一强,却把中华拖入了百年耻辱之中。对于一个多民族大国而言,经济学中的GDP统计属性并非衡量一国强大与否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政治主张,用国家统一的意志和力量,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个时期以来,对“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3]的认识严重不足。一些管理者政治定力不足,认为只要经营业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个别党员干部不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党的纪律、规矩意识严重丧失。在党组织作用弱化、地位虚化、功能边缘化之下,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使得“私有化”“去国有化”“去主导化”等错误思想伺机而起,虚化国企党建工作生产力、战斗力的作用,影响和动摇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三、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国化视角,探索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效率提升路径

(一)抓住边缘化问题,实现党建工作与国企中心工作一体化

国企党建工作是生产力与凝聚力,只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国企基层党建科学化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苦难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一部国有企业的发展史,一部坚持党领导一切、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改革发展需要借鉴西方经验,同样应研究中国经济的具体规律,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西方管理理论相融合,推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国有企业引进管理学理论和管理思想同引进生产设备一样,离不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如果不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就会导致管理失衡、理念混乱,错失企业发展良机。就像中国的发展来自独立体系的完整而非依附于国外一样,党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也不能依赖“洋思想”,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有企业遨游市场经济海洋的指路明灯,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二是把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深度融合。在宏观层面,要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实现东西方优秀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公司治理层面,与西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同,党领导的国有企业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实现“新三会”与“老三会”的有机融合,即让董事长、监事会负责人和总经理按照公司章程和党的规定进入党委会,让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按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这一政治优势要融入党对企业领导的各个环节。在微观层面,把管理中的党组织的作用与法人治理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党组织的作用融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基层党建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只有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有效结合,才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党领导的经济队伍,成为我们党执政最坚定、最可靠的经济基础。三是把构筑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力量。而发端于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只讲物不讲人,把企业当成机器,把员工当成零部件,只讲“术”、不讲“道”,只有方法论、难有认识论,难以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而做好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于激发广大党员的拼命精神,保持入党之初的战斗情怀,避免出现建党之初能经受“生”与“死”的考验,而在物质丰富的和平年代却挡不住金钱诱惑的现象。只要抓住“党委、党支部和党员”三支关键力量,切实发挥其“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并将这三支力量真正融入中心工作并彰显其生产力效应,使国有企业的发展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就能使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二)解决党建弱化问题,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

针对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思维和独立思考等问题,借鉴西方管理学理念,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党建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标准化。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生成靠什么?一要靠严密的组织制度,二要靠严格的组织纪律。中国是一个充满人情关系的乡土社会,传统文化相对缺乏系统分析思维,较少采用实验方法,在管理上更多地凭借经验和感性,需要吸取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中国企业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有政府的强大支持,有优秀的人才及科研体系,之所以缺乏像丰田一样的世界级企业,是因为缺少精益生产的理念,缺少精细的服务意识和精确的管理制度。[4]要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有科学的工作制度做保障。在组织体系标准化方面,按照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三明确”和党务工作“四规范”的要求,建立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联动的党建工作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述职述评制度和党建例会制度,让“软指标”变成“硬杠杠”。二是党建工作流程和阵地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做支撑,而只有规范化的党建工作流程标准才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要结合企业实际编写《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使上级党委要求、党建基本知识、思想政治工作等多项业务明晰化。二要建立标准化台账规范党建工作标准,使“两学一做”“”、特色创建活动、群团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更加规范化。三要使党支部阵地建设标准化,建成标准化党支部,既有党规党纪等固定内容,又有党员信息、党务公开等自选内容;党员活动室统一配备党旗、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照相机、音箱等必要设备,订阅党报党刊,开展道德讲堂和“夜读十页书”等活动。三是党建述职测评和绩效考核标准化。借鉴绩效考核管理理念,制定《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形成覆盖基层党组织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全体党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绩效闭环管理体系。落实党群干部述职测评制度,像经营指标考核一样,实施“一述一评一运用”机制,党务工作每年进行述职述责,上级党委对履职情况进行测评,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按不同权重比例作为全年业绩,与党务人员绩效工资、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挂起钩来。

(三)找准党建工作虚化问题,以创新推动基层党支部特色创建品牌化

借鉴运用西方管理学的思想,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知识,像抓产品质量一样抓支部创建品牌,贴近中心,贴近安全,贴近员工,使党支部特色创建活动品牌化。一是服务中心工作品牌化。基层党委要加强对特色支部创建活动的宏观指导,制订《特色党支部创建工作方案》,从创建方向、创建类型、创建步骤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结合基层组织党员人数、区位因素、自身优势,帮助党支部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提炼特色、创建品牌,使特色党支部创建围绕服务安全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展开。开展以“政治引领好,融入中心好,服务员工好,让员工满意”的“三好一满意”创建活动,调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为特色支部创建奠定基础。二是主题创建活动品牌化。特色党支部建设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党建思路和党建工作模式,才能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本人无违纪、党员班组无事故”的“三无”活动。开展以“亮身份做表率保安全”为主题的创建活动,组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员佩戴党徽、挂牌上岗和党员示范岗活动,并与特色班组建设、“青年文明号”创建、党员创新工作室活动相结合,培养科技攻关的岗位技术能手,使党员成为安全生产的排头兵。要做到一个支部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个品牌,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逐步形成。三是红色文化传承品牌化。国有企业管理在融合西方管理学时,要始终不忘我们党的光荣传统。1928年,在井冈山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文章,将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点燃,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这支战斗团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成为这个军队的鲜明标志。这些党领导下产生的特色文化,不比当下著名企业设计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LOGO要光鲜?发端于秋收起义失败后的“三湾改编”,开启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模式,建党28年后成立新中国,历经60多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有比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管理更为科学、更有效率的吗?因此,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既要弘扬井冈山、延安、长征、西柏坡精神,又要弘扬新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使广大党员勇于传承红色基因,自觉践行国有企业员工的责任担当,不忘从“共和国长子”到“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的责任感,把国有企业锤炼成一支招之即来、来则能战的国家政治和经济“部队”,平时成为国家政治和实现战略目标的主力,战时成为应对危机的主力,在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亚庆.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N].学习时报,2017-06-16.

[2]石晶莹,李金凤,徐尚.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0.

[3].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75.

[4]汪中求.中国需要工业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9.

作者:赵金海 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