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维导图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维导图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对同样内容的词汇教学实验发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基于思维导图的移动学习在实验后测和延迟后测中的成绩都高于前者,并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思维导图的移动词汇教学是有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移动学习;QQ群;高职英语词汇

词汇知识是影响外语语言输出的关键要素之一。移动技术已被证明是有效学习工具,特别是智能手机对语言学习与教学的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网络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手机流量优惠套餐的推出,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教师开展移动教学奠定了基础。东尼博赞创立的思维导图通过有效存储和回想信息来帮助学生管理记忆,它可以刺激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帮助他们监控学习、检索知识。

1思维导图与词汇教学

在语言学习中,词汇是基础,研究表明词汇量少的学生在口语和文字交流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多。思维导图是词汇教与学的一种策略。它的发散性特点体现了大脑内部结构和程序,它总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开始,并向四周发展下级关键词,用线条把中心概念和各级下级关键词连接起来形成一幅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图表[1]。用于词汇学习就是把词汇关系绘制成一幅图,图的中心或顶端是核心词汇,其他词汇通过线条与核心词汇联系起来。它的这种可视化的展示强调了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组织知识,减轻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存储在工作记忆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思维导图将知识转化成结构模式,更适于理解、记忆。因此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提高词汇水平、理解能力和推理水平。移动学习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出现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促进了移动学习的发展。在英语教学方面已经出了不少成果,如Ng[2]在阅读方面的研究,Lu[3]和Sandberg[4]、毕鹏晖[5]、苏仰娜[6]等在英语词汇方面的研究。但针对高职生的研究并不多,鉴于高职生和本科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本文尝试研究移动学习和思维导图对高职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2研究方法及过程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笔者授课的两个高职平行班,分别为47人和42人。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就保证了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和便捷性。从高职院校录取生源的分数上就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非常低,水平参差不齐,满分150分,大都是30-50分左右,极个别的有70、80分,由此可见,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另外,在英语学习态度方面,绝大部分学生不积极不主动。在策略上,大部分学生不会音标,也没有掌握其他学习策略。

2.2研究过程

2.2.1实验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笔者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贯通职业英语》第四册学生用书中挑选100个尚未开始学习的单词在课堂上给四个班的学生进行前测(pre-test),根据测试的结果,确定两个成绩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152>0.05,详见表1)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一个班为实验班(47人),一个为控制班(42人)。前测平均分实验班为22.17分,控制班为19.19分,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P>0.05,说明他们的词汇量处于同一水平。两组都使用传统教学和移动学习混合的教学模式,区别在于实验班在课堂教学和移动学习时,词汇的教授和呈现模式为思维导图模式,而控制班按照传统的纯文本模式。

2.2.2实验

前测结果表明在这100个词中有39个是生词,因此本文就把它们作为词汇教学的内容。39个单词分两周教授,第一周21个,第二周18个。单词的分类主要根据词和词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思维导图。具体实验如下:实验组:(1)第一周的第1次课,在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分支展示所有的21个单词,并尽可能为每个单词配上相符合的图片(如图1)。同时,逐个讲解单词的音标、中文意思和单词在思维导图中所处位置的原因,即找出词和词之间的联系并用句子连接起来。控制组:控制组为非思维导图授课方式,它与实验组的授课步骤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授课时不用思维导图,而是按照传统课堂教单词的方法进行逐个单词讲解;课后发送到QQ群的只是单词,而不是思维导图的分支。在实验周里,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结合相关的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如课堂随机点名造句、创设相关情景进行小组词汇使用活动等。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都可以在Q群里讨论、查电子词典或者进行网络查询等。在两周的授课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都在第三周的同一天进行单词测试,即本实验的后测,测试内容为上述的39个单词(一个单词1分,共39分),只需要学生写出单词的中文意思。间隔一周即第四周再进行同样内容的一次延迟后测,用于检测学生对所学单词保持度。

3研究结果

3.1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平均分(详见表2)分别为33.40和29.21分(总分39分),折成百分制分别为85.64和74.90分。相对于前测,两个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前测时学生还没学过那些单词,而后测时学生已经学完了测试的单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后测的平均分看出实验班比控制班分数高,两者相差4.19分(即百分制的10.74分),两者差距显著。为了检验两个班后测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我们对后测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3中的post-test的数据显示P=0.000<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思维导图词汇教学方式优于控制组的传统词汇教学方式。同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够较长时间记住这些单词,我们在后测一周后进行了一次延迟后测。延迟后测没有提前告诉学生,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在没有提醒的前提下单词的保持度。表2的delaypost-test数据显示实验班的平均分为31.43分(即80.59分),控制班为24.45分(即62.69分)。相比后测的结果,两个班的成绩都有所下降,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这是正常现象。从下降的百分制分值看,实验班成绩下降了5.05分,控制班下降了12.21分,控制班的降幅明显大于实验班。两班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详见表3),说明实验班的词汇保持度比控制班高。因此,从后测和延迟后测的分析结果看,思维导图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词汇记得更牢、保持的时间更久。

3.2访谈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词汇教学的看法,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访谈。控制班的问题是:1)目前的移动词汇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方式,哪个更好?2)每次都会背老师发在QQ群里的单词吗?3)你觉得老师还应该做些什么来改进目前的状态?虽然移动教学只是把传统课堂的内容分批发到Q群,但学生还是表示更喜欢前者,因为老师每天都通过Q群提醒大家学习单词,而只要手机在手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任务。另外每天需要背的单词并不多,记忆负担不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花时间来复习老师上传的内容,但同时有部分学生不关注。为此,学生希望老师增强监控,比如上课听写等,并计入平时成绩,以这样的外驱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固然内驱动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助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内驱动力还是一种“太难”的存在。实验班的问题是:1)你觉得思维导图词汇教学怎么样?2)它在哪方面对你有帮助?3)老师每天发一两个分支的导图单词是否有效?学生基本能够认同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有图片辅助,相互关联的词在同一颜色的分支上,回忆起来相对容易。另外,他们认为用单词串联故事的方式很新颖,可以把杂乱、孤立的单词变成整体,有利于记忆;任务的分解也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更有信心完成。总体来说,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目前为止最适合他们的,希望今后能够坚持使用。和控制班一样,学生也希望有听写之类的课堂检测方式,一方面可督促他们更加认真对待课后复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拿到更好的平时成绩,为期评成绩做准备。综上所述,两个班的学生都能接受各自的移动词汇教学方式,实验班学生的兴致更高、效果更好。

4结束语

本文的实验与测试表明思维导图的移动词汇教学效果显著,并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单词。研究特点如下:一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二是利用手机的便携和网络的便捷分批少量学习;三是移动技术成就碎片化学习,但并不缺乏课堂系统化学习;四是通过Q群师生、生生互动;五是课堂再次巩固。

作者:吴雪梅 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