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面临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面临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面临问题

摘要:文章从重点词汇衔接复现率过高,词汇学习缺乏难度值;词汇“音形”习得方式不同,学习词汇的“音形”通道阻塞;词汇教学策略不同,词汇学习能力衔接出现“断层”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衔接视角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面临问题

关键词:中小衔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近年来,英语教学中小学衔接方面备受关注,不少知名专家学者从宏观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强调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心理方面进行衔接;但是微观的研究很少,涉及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语篇等方面的研究更是鲜见。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从词汇教学入手,论述了初中英语中小衔接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重点词汇衔接复现率过高,词汇学习缺乏难度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从小学到初中的词汇教学,应该在单词量和难度上循序渐进,但是笔者发现与人教版小学英语相比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重点词汇复现率过高,并且重点词汇的教学要求与小学基本齐平,没有拓宽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部分初一的教师为了解决部分近乎零英语水平问题的学生,往往从ABC开始教学,导致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另一方面,有些教师高估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在无意识中提高了难度,使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出现。众所周知,小学和初中分属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两者教材的编排都各自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程度逐步扩展且呈螺旋式上升。但是初中教材的编写没有考虑小学教材内容,导致两个学段的教材缺乏连贯性,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和浪费的现象,以重点词汇重复率最为明显。笔者将七年级上册重点词汇和小学阶段的重点词汇相比较,发现七年级上册重点词汇复现率过高,且教师并未提高词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词汇与人教版小学教材词汇对比为例。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重点词汇有36个,其中21个为小学阶段要求掌握并达到听、说、读、写的单词,其中12个为小学阶段同等要求掌握的单词。由此可见,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中90%的词汇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要求学生掌握,另外从教学实践研究看,这些重点词汇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突破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难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生词量少、难度低,容易造成学生无效学习的现象。虽然教材中重复性的知识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唤醒知识、巩固知识的作用,但是教师仅在进行重复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教学,即教学内容处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之内时,此时教学是没有效益的。教学内容适当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掌握;但是复现率过高且难度值没有提升的教学内容无疑是在“炒冷饭”,这样则达不到衔接的效果。

二、词汇“音形”习得方式不同,学习词汇的“音形”通道阻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二级语言目标中的词汇语音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1]。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学习音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占主导地位,所以他们更倾向形象的、直观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因此小学教师主要采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对学生进行词汇的发音教学。自然拼读法是通过教师教授字母音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掌握拼读技巧,进而使学生能够拼读阅读的一种重要的语音教学方法。以教学词汇bag(包)为例。在拼读bag一词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知道字母b、字母a和字母g的发音,再辅助以手势,拼读出b-a-g,bag一词。自然拼读法以学生掌握初步的听说能力为基础,通过趣味性的图文与手势,使学生对词汇做到见形而知音、听音而知形,由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词汇发音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发音的规律。然而,伴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词汇量慢慢增加,自然拼读法的发音规则无法继续满足学生学量词汇的需要,初中教师则认为音标的学习刻不容缓。音标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拼读法的另一套语音体系,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忽视小学学过的自然拼读法,重新记忆一套新的符号。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至形式运算阶段之间,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慢慢占主导地位,学生确实需要学习相对抽象而系统的音标,但是他们的形象思维也仍然在发展,这就要求音标的教学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音标教学任务往往是在学生进入初一的第一学期就进行系统性的教授,由于课时安排紧张,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要掌握48个国际音标(IPA)。在学习音标的初始阶段,部分词汇的音素与词汇中的字母书写相似或相同,短期内要识记和区分这48个音标,学生必然混淆。例如,初一学生对音素d的发音(类似“的”发音)和字母d(类似“第”的发音)、音素g(类似“哥”的发音)和字母g(类似“句”发音)的区分度较低,同时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汉语拼音和26个字母发音)对新知识(音标)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再者,音标“一音一符”的特点虽然能够保证学生每个发音的准确性,但是这套符号没有有趣的图文结合;没有字母和音的直接对应关系,从小学自然拼读法的学习到初中的音标学习直接跨越,学生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学习词汇的“音形”通道阻塞。

三、词汇教学策略不同,词汇学习能力衔接出现“断层”

程晓堂指出,语言如果脱离情景,它们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符号,学生只有在具有整体性、真实性的情景下感受、体验、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2]。语言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词汇组成的,词汇的教学理应放入情景。然而,中小学词汇教学策略大不相同导致衔接不当,造成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能力衔接上出现“断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词汇教学导入由情景教学向单列式教学跨越,学生往往只知道词汇“是什么”,却不知道词汇“为何是”及在情景中“如何使”,阻碍了学生后续学习词汇的能力;其二,词汇新授由整体情景性向分割式情景跨越,小学教师教授词汇先将词汇融入语篇情景教学,并且各个情景之间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学生能在相对完整的情境下感知、体验、习得词汇。相比而言,初中词汇教授主要依靠中文释义,在中考的“指挥棒”下,教师更加重视词汇的中文释义。虽然这种脱离语境的集中性词汇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期内高效拓宽学生的单词量,但是会降低学生词汇学习的能力。如果一种语言的输入,只是脱离语境的反复输入,那只对语音有帮助。只有结合真实情景,做到“可理解性输入”,才能提升词汇学习能力。对于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来说,要适应学习难度增加和课文篇章变长的变化,如果没有整体情景的概念,学生只会将词汇和中文释义一一对应,却无法将词汇正确地运用在各个情景乃至实际生活中。情景碎片化或缺乏情景的词汇教学会导致知识习得无效性。格式塔心理学派任务“一切心理现象中整体都不可拆分为元素,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综合,整体先于部分且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着各部分的性质”。这就要求教学在处理教材文本时,要从整体出发,把握文本的情景性和整体性,否则在脱离情景下学习词汇,只会加深学生词汇学习能力的“断层”。总之,词汇是构成英语的重要元素,词汇教学是开展英语教学的基础。面对中小学词汇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英语教师要密切关注、认真分析,在学习其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词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了解学生原有的词汇学习习惯、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慢慢加以引导,这样才能提升词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35.

作者:张祺帆 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