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途径

一、立足教材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便是通过教材寻找普遍规律和学习兴趣。政治课堂作为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提升的重要课程,更应该有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将教材的重点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学生,然后通过课后强化使其掌握基本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且能够随时做出合理的变动,切忌形式主义,使学生真正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学有所得。

二、因材施教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同一个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说明每个人都是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每个人也都是不同于他人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客观看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调整。例如,在学习《融入民族文化》这一章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规划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了解教材的主要核心,然后可以通过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差异之间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产生深入探讨的兴趣。其次,便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以及基础知识制订不同的学习策略。对于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可以组织其以辩论的形式掌握课程,对于安静沉稳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相关的书籍以便学生深入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讲述各民族之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为学生普及常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三、运用典型案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都应该围绕学生的需要需求展开,如果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按照教师自己的执教方式、执教目标,则会导致教学效率大幅度下降,使得学生无法把握重点,课程结束之后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政治课程属于理论内容偏多的课程,部分定义晦涩难懂,概念偏于抽象化,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教学方式,将社会事实以教案的形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降低课程难度,使学生可以清晰快速地把握难点、重点,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授《学会合作》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案例,如蚂蚁在火海中合作逃生的案例,突出蚂蚁在面对困境时众志成城,互相团结,为自己和同伴开辟出一条求生之路。在案例讲述之后,对案例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意义,使学生轻松掌握教学重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之前布置问题,例如合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合作等,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自由发表观点。最后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对整节内容做出系统性的规划,使课堂清晰条理化,为整节课堂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四、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网络教学也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理论灌输,也弥补了无法将抽象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缺陷,单调的教学课程,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教师刚好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图片、影像、音乐等方式,直观地传达出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政治是一门知识面较广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多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且查询方式简单快速,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某些缺陷,由于政治教学中一些定义趋于抽象,教师很难完全凭借语言表述清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实施高效的教学策略,制订合理完善的教学体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每个教育学者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本质。

作者:沈雪琴 单位:江苏如东县丰利中学

第二篇:初中政治课堂多媒体技术措施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与规定使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影响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没有合理的设置课件,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常常会出现课件内容不准确、不完全等问题,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其次,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机会接触到外界事物。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然而,教师却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所观看的多媒体内容,也只是教材中的语句或图片而已,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最后,一些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重视,学生只能倾听教师的讲解,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自身教学方法。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对多媒体教学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措施

2.1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一课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图片与新闻,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其展现出来,学生看见有关死亡的图片或新闻时,会有很多感悟,教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说出心中的感悟,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思想,这样,学生对政治课堂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就会对政治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发展带来良好影响。

2.2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目前部分政治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学情况,忽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讲解自学的方法,为学生列学习顺序表“读、查资料、看问题”等,并将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现出来。如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必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展现出来,并制作动态理解流程,要求学生记住理解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对政治难点加以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相应的教学条件。

2.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政治课堂无趣,学生的兴趣无法提高,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权利义务伴我行》一课时,教师要将权利、义务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以提出问题,教师安排学生互相探讨,要求将小组探究所总结的知识讲解出来,教师只作为引导者,避免学生讨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再如: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放映一些图片,这些图片,不仅要包括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还要包含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选择,安排学生回答图片是否属于我们权利、义务内的事情,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不仅会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还会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使自身的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应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将课外的知识引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带来良好影响。

作者:杨梓庆 单位:江西省安义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政治课堂转型期教学思路

一、摒弃陈旧教育方法,体验差异教学乐趣

课改前,我国初中政治课程设计和教学考查主要是反映学生对政治知识要点的识记程度。这种被戏称为“背多分”的教学模式,将政治课堂定位于“填鸭”方式。教师无法拥有课堂智慧创新的机会,学生也不能品尝到思维探索的自主快乐。整个课堂结构循规蹈矩,岂能谈得上“乐教”和“乐学”?教师应尝试大胆创新,通过差异性教学理念和行为,让师生体验政治学科的魅力。以《公民权利和义务》教学为例,教师课前展示教学任务,督促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梳理和阅读,初步感知公民义务与权利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以服兵役故事为例,理论结合实际,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对学习方法新颖、观点个性化的小组,予以激励。最后,以小组作业方式,引导学生强化思考,将感性题材与理性知识结合起来深化所学,以崭新的学习技巧获取学科知识。这一教学思路运用,优点在于将培养学生思维探索能力与初中政治课堂改革结合,打破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之间的趋同性“瓶颈”。特别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新课程理论,将学生分类组合。这一教学行为具有突破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政治知识,极好地制定和实现预设目标,尊重每一层次的学生,学生自然能够体现成长快乐,提高政治学习兴趣。

二、课堂导入“生活源头”,引动课堂“一池活水”

古人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立足生活灵感,把课堂发挥空间放手交给学生,将政治知识作为学生结合生活的基础素材,教其高效的运用方法,使学生愿意用知识渗透生活,投入到政治学习中。这种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活学活用的学习理念,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不难发现青少年的品德养成与知识获取离不开生活背景,以生活为源泉,运用差异性教学,能够使初中政治课堂更为鲜活、高效。以《引导合理消费》教学为例,课前,教师收集初中学生消费行为情况,咨询其家庭的收支账单明细,整理选择用于政治教学课堂题材。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些消费行为和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消费账单,结合章节知识要点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分析家庭消费数据,体会到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观念不断产生变化。因此,需要加强对公民消费的引导,提升公民生活品质,期盼一种更健康文明的家庭消费理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消费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方法,反省青少年在生活现实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之深刻体会,作为初中学生,应当掌握合理消费的认识,做到简单得体地生活,体谅父母难处,不盲目攀比,尽早学会理性消费,体会到节俭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素养。教师不要过多干预政治课堂,要尝试合理放手,借助生活源泉,启发每一个学生拥有不同政治理解能力,形成差异化思维模式,开发符合个体学情的政治学科知识思路。不但有助于拉近师生情感距离,改变传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政治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调动政治学习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成果,体会课堂收获的快乐。

三、重视横向学科迁移,拓宽差异教学空间

根据加德纳多元开发理论,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对的优势领域,同时又与其他学科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初中政治教学,不能眼光狭隘,应当引导学生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培养联系和迁移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笔者在尝试中发现,重视学科知识联系应用,特别是重视横向学科知识移位,更能够为差异性政治教学带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辽阔的空间。以《同在一片蓝天》教学为例,上课前,分析此教材内容,发现知识结构编排过于零散,内容不够新颖,统一性太强。为此,决定运用学科移位手法处理教材,用差异性教学手法达成学习目标。上课时,教师让选出的学生蒙住眼睛、塞住耳朵,尝试从教室后面走到前排,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情况,通过多媒体辅助,播放邰丽华《风雨历程》这首歌曲,让学生逐一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再以微格作文的方式,化亲身体验为动人的文字,结合关注、尊重弱势群体、关爱理解残疾人等政治知识,进行小小演讲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政治知识,而且对语文写作进行迁移和扩展,用“我手写我心”方式,开发学生的能动思维,鼓励层次差异较大的学生也敢于体现出个性化成就。在差异化教学中,运用学科巧妙移位技巧,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突破点更多。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教会学生迁移并运用学科知识,关注学生的综合感受和体验能力。一方面真正掌握政治知识运用技能,由“要学政治”到“善学政治”,实现知识再现与升华;另一方面对政治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也意义非凡。初中政治课改最重要的突破口———破除抽象、空洞的说教模式,借助生活源头和学科迁移,构建新型差异性课堂体系。不但能借助生活环境为学生形成动态体验搭建平台,而且能够将各学科教学资源融入政治课堂。在差异性教学阵地上,当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品味成长的喜悦时,初中政治教学才能够成长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优势教学。

作者:曹芳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中学

第四篇:初中政治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一、提升教师素养,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追求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分数的过度重视。要在日常的授课中,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依据,有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加以重视,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易受情绪的影响,难以坦然面对问题,但是其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会受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自身涵养加以提升,强化师德师风的建设,兢兢业业、宽厚公正的做事,友善诚信的做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尊重、交友、诚信与爱国等相关内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讲解教材知识,如将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等作为德育素材,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巧用教学素材,无形中给予德育教育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材的编写更加的人性化和生活化,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一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其主要对讲述初中学生在进入到新的环境中应怎样和同学与老师进行和谐相处,如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怎样有效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初二年级教材中主要是讲述学生怎样与父母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对基本的法律知识加以了解,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等。初三年级的教材内容较为宏观,其多是对国家基本国情的讲解,让学生树立集体主体和爱国主义的意识,做一名社会主义好公民等。如教师在对《善于交往》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在知识讲授的同时强调交往是人类的需求,交往有艺术,在交往中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宽容、友善、平等待人,不歧视别人,这些品质恰恰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尊重来说,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要先尊重别人,无形中就开展了德育教育,也促进了学生的社会认知。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学生耳濡目染,其德育的效果比应试教育来得快,来得深刻。

三、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革新德育教育的路径

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变的,应该是在整合教情、学情、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正确的界定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认真的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策略。对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活动时,应积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和讲授式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径进行优化与创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采取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至于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哪种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遵纪守法》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能对遵守纪律与尊重法律的重要性进行机械式和抽象时的理解,无法从根本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遵纪守法的意义。比如探究和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此课题,这样做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能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中国式过马路》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知,从而认识到这是违反交通法的违法行为,害人害己,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一定要做到遵纪守法。

作者:朱柳霖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第五篇:初中政治课堂体验式教学渗透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1.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借助情境设置这一转换形式,激发起学生体验情趣、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继而通过师生互动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以此达到求取新知的目的。

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

(1)情感性

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个体情感的作用,这是因为,当学生置身于与自己现实生活极为相似的情境中时,就具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切的陌生与胆怯必然荡然无存,学生会动用自己所有感官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兴趣盎然的情感外溢基于此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2)互动性

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是遵循主体生理与心理规律的教育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学生在经历对现实情境的体验中生发出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满足自己的自信心,这自然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优越感,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中及时对其技法进行指导,整个课堂就会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场景,从而使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1.主体价值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被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并不完全一致,往往会因为教师盲目赶进度而忽视对学生主体的关切,但是,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则有力地解决了这一顽疾。体验式教学法的主体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来自我体验、自我思考、自我求知,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就会得到提升。

(2)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在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下,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践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在不断克服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创新,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夯实自己的基本素养。

2.创新价值

(1)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

体验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诸如课堂分组辩论、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情境演示、就某一个情节角色扮演、走出课堂参加热点问题的社会调查等都成为可能,这就会大大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2)创新资源整合的模式

当前的课堂教学知识来源广泛,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知识,既有科普知识,也有生活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走出校门,到社会中攫取资源为自己所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就为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融合与对接创设了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师生可以将有利于课题的社会与学校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达到高效运作的目的。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1.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当前社会就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基于突破时空局限的特点而成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资源库,在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应用与学生贴近的网络资源,实现其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就成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应用手段之一。举例来说,在学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网络上寻找与之相关的实例,许多学生举出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等正面例子,也举出“网络谣言”等反面实例,教师就可以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讨论。

2.引导学生自主演绎生活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初中政治课由此而担负起建构初中生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其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重担。如,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设计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情境表演环节,由一小组学生表演与父母冲突的情境,其他小组的学生则根据这一情境表演展开辩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引导,从而自然引导出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与父母交朋友这一主题。

3.鼓励目标明确的社会实践调查

在解决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社会调查会被应用,因此成为较为重要的体验式教学法形式之一。举例来说,在教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制订出详细调查方案的基础上分配社会调查任务,学生根据调查方案与自己的分工奔赴附近工厂企业、农村社区、田间地头,进行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采集数据与样本,最后汇总总结,这一结果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更具说服力与教育价值。初中政治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应用体现式教学法就会引导学生在挖掘网络资源、演绎生活情境、开展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积极参与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作者:周从义 单位: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第六篇:初中政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初探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在政治教学中,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很容易形成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如此,问题也就失去了引导的作用。因此,在政治课堂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兴趣特点,围绕教学内容以情境方式来引出问题,把问题包含在情境中,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尤其是在导入过程中,以情境来引出问题更不可缺少。以《追求公平》导入过程中的提问为例,对于“公平”,学生并不陌生,为此,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三件自己觉得“公平”和“不公平”的事,课堂中选择几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如某次学校中评选进步学生,班级中某个学生虽然进步名次不多,但却从之前的较差的层次上升到中等层次,教师把其评选为进步生,对此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评选不公平,有的则认为公平)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辩论后追问“什么是公平”,以此问题引入“公平”的概念。在导入环节中以情境引出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素材中去感知新知,然后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当然,在课堂中也要注重结合内容创设辩论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更利于学生主动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结合目标,逐层提问

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凸显,教师也逐渐从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但就课堂提问而言,“满堂问”的现象依然存在。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之所以课堂中的问题太多,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目标来提问,认为只要以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学生开始活动了,课堂效率就能得到提升。其实不然,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目标,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靠近目标,故而在政治课堂中提问就要充分考虑目标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性。以《学会与人合作》提问为例,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自读教材52页材料,思考我国的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功?这对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选择合作伙伴有什么启示?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点出合理分工、科学计划对于合作的重要性。接着阅读53页女排夺冠的材料,以问题“从中国女子排球夺得冠军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否说出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合作?为什么要有效指挥?如何相互配合?”引出有效指挥、相互配合对于合作的重要性。以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引导学生分析巴西队输得心服口服的原因作为巩固后进入53页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材料探究中。根据材料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明确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等对合作的重要性。如此,结合目标而逐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讨论后教师再讲解、点拨,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三、关注实际,合理提问

所谓合理,即符合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去参与探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不能只为满足个别学生的需要而进行,而要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提问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而设计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以《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为例,该课时中以海因茨的故事而引出海因茨偷药还是不偷的思考,其本质是海因茨偷和不偷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后果,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以问题“如果你是海因茨,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发言并完成教材中的“对话”填写。那么,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此时教师就可以此问题来引导基础稍好的学生发言,引出行为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合作对行为的分类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举出三个生活中“不作为”的例子,并分析可能产生的后果。以生活中电话诈骗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主人公的行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几种行为,试着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后果,从而更好地深入到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探究过程中。政治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案例去思考,更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要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政治课堂中以情境来引出问题是较为关键的,在此基础上则要结合目标而逐层提出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小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在小组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总结,给予学生指导、点拨等方式促进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另外,教师也要能结合学生实际合理提问,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问题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最有效的催化剂。

作者:赵冬明 单位:江苏省徐州沛县张庄镇崔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