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互联网+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校园生活中重要的部分。而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对中学校园德育教育带来了较大挑战,初中生极易受各种诱惑而迷失自我。因此,初中课堂思政教育课程也要另辟蹊径,以互联网为教育载体,努力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本文探究分析了如何在传统思政教学中合理融入新媒体教学手段,并综合现代化教育需求革新初中思政教学方法,通过对先进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得到提高初中思政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初中政治;高效课堂

引言:

当前许多学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思政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分析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可知,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认知程度、课堂上认真听课的态度、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当前国家对中小学德育的要求严重不匹配。

一、“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为师生交流创造了有效平台

我国青少年学生是接触互联网的主力群体,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更便于师生间交流。特别是针对平时和学生互动较少的思政老师来讲,为其创造了了解学生的途径,也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如根据微博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可知,师生可以通过发布和转发微博内容实时了解新闻政事等,在接触道德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道德建设,老师也可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微博评论还可促进师生互动,教师可及时为学生筛选有益信息,提醒其警惕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

互联网信息不受时空限制,这种交互式信息交流平台可广泛宣传思想政治。实践式、开放式的教育方式逐渐替代了围墙教育,社会化发展为师生沟通架起了桥梁,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可快速获取国内政治、经济等信息,并与外界加强情感交流。

(三)互联网发展创新了思政教育模式

互联网平台不受外界干扰,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和意见,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互动过程中共同进步,实现教育平等。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可组织学生在QQ群或微信群讨论有争议的问题。

(四)为学生提供了寓教于乐的氛围

传统的思政教育较单一,侧重说教,实践内容较少。互联网的表现形式则较多,如微博尽可发布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内容,可以关注微博,通过评论有效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我国许多中小学和高校当前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可实时推送各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

(五)可使学生及时获得教育资源信息

当前许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官方微博,一些思政教师还开通了个人微博,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和关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时事政治,强化思政教育,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初中生可以在校园内关注奥运赛事进展,为中国健儿加油。教师可以在该背景下引导学生在平台上讨论,学会甄别网络上那些恶意挑拨我国运动员与别国运动员友好的信息的可靠性,指导学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激发和培养爱国情感。

二、“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教学与互联网的关联性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视和广播等设备,在中学校园中很常见。我国东部相对发达的城市学校设置的语音实验室等设备相对较多,鉴于完善的教学设备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的基础上,初中思政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可选择以下教学模式:

1.通过互联网视频播放平台,营造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缺乏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各种情绪极易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容易冲动,例如一些新闻中对某个地区的人做了一些消极报道,部分学生可能就会因此而误解整个地区的人民,这对于民族团结也会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方式来营造课堂气氛,如教学《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时,因为民族团结问题与初中生距离较远,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说明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人民都应该团结起来,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平台搜索《爱我中华》、《相亲相爱》等民族团结歌曲播放,激发学生感悟“56个民族一家亲”,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2]

2.通过互联网在线交互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使用校内网互联网在线交互平台,全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参与的一个网站,教师还可利用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对于思政教育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非常必要的,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制定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学生会深入理解并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我们的共同理想》相关内容时,学生通过对网站发帖的内容和师生评论进行浏览时,可对课本内容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通过校内网掌握学生的生活和家庭状况,以此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式。

3.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因为初中思政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其中包括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可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运用远程教育模式定时选择有意义的道德小故事向学生推送,引导学生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知识。例如,在讲授《民族精神代代传》相关内容时,想要使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概念加深理解,教师可在每晚八点半通过微信平台推送体现民族精神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培养和树立更强大的民族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微信交流群,每天指定一名学生分享对民族小故事的感悟,通过该交流分享过程,教师可系统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思想漏洞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法。

(二)创新教学方式,把传统思政教学方式和互联网融合

1.对互联网平台等课程教育资源加强利用

为了改进传统思政教育刻板的课程教育模式,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现代化发展对新媒体加强利用,构建具有融合性和开放性特征的课程资源体系,通过对与思政课程相符合的资源的扩展和整合,使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更丰富的契合思政教育的课堂资源,从而激发其探究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相关资源,通过远程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在课堂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集体思想和个人素质教育,师生间加强交流,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等教育资源和手段得到满足。[3]

2.遵循互联网平台的利用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指教师要教育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教育资源,互联网平台和使用方式较多,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融合思政课程,保证选择的互联网平台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第二,综合性原则。教师要尽可能搜集和采用类型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以丰富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互联网平台不仅是响应时代发展,更为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该平台可把抽象的概念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组合互联网平台,发掘和总结最适用的教学方式。第三,实效性原则。教师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内容和不同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保证课程资源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防止出现形式主义或盲目选择课程资源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并不是哪个互联网平台受欢迎就盲目选哪个,在互联网平台中直播也比较适合,例如,2016年北京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杨世显,就利用斗鱼直播平台,每天准时在21点至24点“开讲”,利用网络对另一端的学子讲授高数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学子观摩学习。所以,教师可综合互联网平台的特点合理选择,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直播方式向学生讲授道德小故事,比直接通过QQ群或微信群对学生发小故事更有效。第四,因地制宜原则。教师要根据社会、学校、课堂、个人等具体要求,在社会对思政教育的大环境下,注意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特别是在互联网平台的新闻传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资源优势,对学生强化思想教育。另外,利用互联网平台还是一个全校性的活动,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课外活动机会,促进思政教育,使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传播道德价值观的氛围。

(三)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识别能力

作为校园道德教育的重要对象,互联网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需侧重其思辨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逐步得到提升。所以学校可以利用官方媒体平台、德育微课等教学平台对学生加强网络空间法律、自律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其政治鉴别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尽管互联网对学生思政教育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时要注意正确甄别相关信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构建对学生思政教育有益的媒体体系

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都为教育工作者创造了便利条件,思政教育媒体体系的构建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此教师可以:第一,以班级为单位构建互联网平台,因为初中每周思政课程安排较少,所以教师会一人带众多班级,教师可按班级创建QQ群、微信群,多在群里发布一些对学生有益的课堂实录、生活感悟、症状研究、教学心得等,与学生在线上实现互动;第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建立QQ群或微信群,如国际新闻群、时事政治群、为人民服务群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可提高思政教育效果。[4]

2.强调互联网管理的“相对封闭性”和“可控性”

第一,信息不完全公开化。以传统论坛、博客、微博等存在较大差异,互联网体系信息只分享给班级成员,老师要求学生实名制发布信息,且要严格把控班级群信息,及时把那些不良政治言论删除,维护班级风气;第二,教育地位的特殊性。师生可以在班级群自由平等的发表言论,还可以激烈研讨一些有争议的话题,但是教育者除了是信息共享者、传递者和评论互动者之外,还要起到引导、控制和监督作用,保证思政教育班级群内不出现消极舆论和与学习无关的信息。[5]另外还要强调学生合理控制上网时间,避免成为“网络控”。对班级内强化网络管理和正确引导,采取以下措施促使班级群健康运转:用户采用实名制注册;针对非法关键词建立自动滤过功能;对于相关信息增加人工审核功能;增加举报不良信息功能等。因为互联网体系属于一个创新的交流工具,对学生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要较高的要求,为防止学生在上课期间发布不良无关信息,还要对其加强管控,如不允许在课程表定义时间登录和使用,每天上线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天发布的内容不得超过100条,可合理控制学生使用网络时间。

(四)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熟悉并学会运用互联网

随着当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更加迅猛,基础教育也开始广泛运用。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播放相关的课件、图片和视频,逐渐转变学生固有的课堂学习观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互联网平台了解微博热点、微信公众号等比较受欢迎的平台,不能把网络上的课件拿来照抄,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结合教材适当修改课件。还可以在资源网站上截取如《感动中国》等与教材内容相符的短小德育教育视频,带领学生了解德行优良、思想崇高的人物的事迹,从而更加认同思政教育课程,树立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根据七、八、九年级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分阶段渗透思政教育,但是要注意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深化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绘画、小品、展览、快板演讲、辩论等形式穿插进行思政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衔接性,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细化,在各个教学环节有效渗透思政教育。

2.根据时代发展,随时合理渗透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时期,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可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被拓宽,还可丰富教师授课内容,根据实时特点适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意搜集时事材料,并进行“时事播报”。

3.利用教材资源无痕渗透

在不断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教材资源的改革,如鲁教版初中思政教材就增加了诸如说明、议论、思考等板块,并增加了漫画和图片等,不仅契合初中生的喜好,还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改变了人们心中思政课程抽象刻板的形象,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通过互联网无痕渗透,促进师生们的有效交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途径,在初中生思政教育中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我们不能为了避免互联网背景下这种潜在的威胁就对这种教育方法选择“一刀切”,初中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对各种不利于学生的不良信息加强管控,使学生学会正确辨识互联网中对思政教育有积极作用的信息。互联网使教育中寓教于乐的目标得以实现,初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当前形势,通过健全和完善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互联网教育体系,使其发展成一种更加便捷、有效的新媒体教育方法,以促进初中思政教育不断进步。

作者:李宝芝 单位:衡水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