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解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解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解析(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数学比其他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进一步,初中数学在难度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因此,提升课堂的授课效率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关键性作用。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辅助;预习;提问;随堂测验;反馈

许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反映的问题有:课堂听讲时思路难以跟上教师、对知识接受缓慢、理解不够深入、学习更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们需要主动完善教学的策略来缓解这些问题、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我认为可以参考如下三种策略。

一、辅助学生高效预习

初中数学课程无论在知识的连贯性还是逻辑性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不能高效预习,很可能会导致课堂上对某一个重点知识的理解出现障碍,不仅影响后续授课内容的理解,也拉低了整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们可以辅助学生高效地完成预习工作。我常常制作导学案来辅助学生预习,比如“图形的全等”这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全等的意义和全等图形的特征,熟悉全等三角形的特性并应用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我在课前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强调预习要有步骤、有策略地进行,并给学生提供了预习建议:第一步要认真浏览“图形的全等”这一课;第二步要把知识点提炼出来,如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结构要素和特征;第三步要把想不通的问题记录下来,明确听课时的目的。在第二天讲授新课之前我会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我下发的导学案,导学案涵盖了涉及理论知识的填空题和一些应用题,如判断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学生通过闭卷的形式完成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功能不仅仅是“导学”,还可以有效检测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学生们完成导学案后我会带领大家核对答案,一边核对一边讲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导入新的一课。在导学案的激励作用下,学生们的预习变得更加认真,由此听课时也可以更加积极地与我互动。

二、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对于教师来说,提问是一门需要长期探索的课堂艺术,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还可以为授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将课堂的效率稳步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凝练有目的性的提问来推进课程。我会在备课过程中规划好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如问题的时段、提问的形式等。比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明确计算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式,让其初步感知概率的内涵。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课时,我展示了摸球的游戏:纸箱里有5个大小相同的球,分别标有1-5这五个号码,每次随机摸一个球。我先以趣味性的问题导入新的知识如“谁来说一说随机摸到的球会有哪些结果?”;然后在将课程推进、将可能性转化为概率计算时,我以启发式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计算每一个号码的球被摸到的概率是多少;之后我又出了一道例题,让学生试着练习概率的计算,通过提问例题每一个小问题的计算过程、到提问学生推导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这样层次式的提问方式,引领学生跟进思路并自主思考;最后,我以“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这节课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这样鼓励式的问题来对课程进行收尾,这些发散性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因此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同时增进学生的成就感。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都得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许多个问题贯穿着整个课堂,在提问中新课循序渐进地展开,提问抓紧学生的思路保持不掉队,让学生更加活跃地投入到听讲中。

三、随堂测验反馈成效

许多初中数学课程的查漏补缺环节是在教师批改家庭作业之后才开始进行,而这时候往往下一节的新课已经开始讲授了,查漏补缺不能及时进行,还会影响后续的新课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验的方式在课堂及时反馈授课成效。比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矩形的概念、特质,掌握判断四边形是否为矩形的条件。在授课结束后,我利用课堂最后的一点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内容是一道习题,它涵盖了对矩形特质的理解,如求某一点是其所在线段的中点;还涉及了矩形的判定,如通过给出条件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待学生们完成小测后,我让同桌间交换试卷,然后进行讲评,学生根据讲评内容将同桌的试卷打分,之后我会把学生们小测卷子收上来分析这一课的授课效率。随堂测验及时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教师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一举两得。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主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辅助学生预习、制定卓有成效的提问方式展开新课以及利用随堂测验来反馈授课的成效这三种方式来增进课堂授课的效果。今后我会继续钻研教学理论,勇于创新教学策略,勤于总结教学规律,争取将初中数学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瑞.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

作者:张红霞 单位:山东省威海环翠国际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调控策略

摘要:在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科技及文明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很难通过个人的努力完成研究工作,我们在工作、生活及研究过程中必须信赖自己身边的同事与伙伴,通过合作与配合完成相关活动。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推进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调控策略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优化调控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项教学理论在提出后即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迅速推广,合作学习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有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理解不清、认识不深,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大于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现状

合作学习模式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设计,教师通常会根据课程需要及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教师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与共同努力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完善他们学习中的不足,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很多教师都开始积极尝试应用这一全新教学方法,而学生们也普遍对合作学习充满兴趣与好奇,他们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因此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多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而且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总体上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模式的形式远远大于实质,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合作学习模式的精髓,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有效性未能达到预期,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促进力度不足。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合作学习模式在本校数学教学中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通过笔者的观察及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并未能起到预期效果,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优秀学生起到主要作用,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

当教师给小组学生安排任务后,小组内优秀学生会迅速参与其中,开展研究与讨论,而其他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少有人主动参与。教师们也习惯了有优秀学生起到主导作用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这能够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合作学习过多占用教学时间。但是这也导致合作学习并未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仍有很多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模式之外。

2.学生之间分工不明确,合作学习内涵不足

合作学习模式需要依靠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目标,每一个学生擅长的工作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们进行分组,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发挥学生积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不明确的现象非常严重,合作学习的内涵未能得到落实。

3.教学设计中缺乏侧重,学生合作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一些问题交给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及分组讨论,但是很多教师却并没有帮助学生完成初步的筛选,反而将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也使得学生们的合作目标变得不够明确,他们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七嘴八舌,无法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三、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调控策略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和推进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及调控,而现行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一些优化调控策略:

1.建立合作小组,明确成员任务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科特点建立合作小组,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小组的构建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任务和研究方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及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来调整分工及任务。

2.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及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可以以体育比赛为例向学生们说明合作的重要意义,一个团队内所有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而数学学习同样如此,只有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并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

3.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单纯依靠学生的努力就能够完成全部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挥比常规教学更加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前应该对教学方案展开深入研究与设计,进行有效梳理和分析,从中选取最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需求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

四、总结

中国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依靠个人的努力去学习,这也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在走入科研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合作能力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努力推进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优化调控,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2):150.

[2]徐凤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5,(8):117.

[3]桑明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4):289.

作者:徐雪兰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应用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抽象的数学问题,这对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广泛融入建模思想。通过建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解题步骤,更快捷的得出解题答案,让数学学习成为轻松愉悦的过程。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建模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教学应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建模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加以变式,以融入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发挥出数学建模基本素材的优势。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以教材的重难点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灵活建立模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优化教学的效率及效果。例如,在教学内容中涉及“赶上”“相同”等与实际相关的问题时,需要建立方程模型解决;涉及“不超过”“低于”等实际问题时,就建立不等式模型解决;涉及“最优化”“计划决策”等实际问题,则建立函数模型解决;……教师首先要用好教材上的案例,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有关素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建模,渗入相关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快捷地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为了确保题目更符合课程知识要点,甚至可以自主编写应用题,做出数学建模。特别是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出题,会让学生更容易快速融入,例如手机话费、上网费用等相关问题,以及组织班级活动收取与支出费用的计算等等,这样的建模方式也是更为常见的,教师要合理引导,促进学生掌握建模的整体思想,提升学习能力。

二、提升建模的实用性,确保学以致用

初中阶段开展建模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提出疑问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及多样性,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增强建模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更独立的学习观念,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例如,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中位数与众数”的理解,以及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采取以下建模方式给出条件促进学生理解:某鞋店有38码、39码、40码、41码、42码五种尺寸的某种名牌男式皮鞋,在一周时间之内分别销售了5双,15双,23双,17双,6双。先让学生求出鞋码的中位数和众数,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分析这五种尺寸皮鞋的销售情况时,如果你是鞋店的店主,你会关心哪些数据?哪些数据会被你忽略掉?在进货的过程中你首先会考虑什么数据?像这类与中位数和众数相关的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适当予以指导,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从而深刻认识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从具体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比如在“圆”的起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教师可举出“在一个水池中扔进一个石头,水面上会出现一个圆形的水波”的生活实例,来说明这就是一个圆的形象,通过这个现象抽象出圆的概念,并且引出半径和圆心等概念。教师也可以利用习题开展建模训练。比如,在建设水电站的过程中,需要沿着斜坡铺设水管材料,水管的长度AB可以直接测量到,斜坡和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使用测角器进行测量,怎么求出水平面到点的距离呢?建立模型:Rt△ABC,已知∠A,AB,求BC长。类似的还有山坡、大坝、燕尾槽和屋顶人字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发展空间比较大。再比如,在讲解三角形方面内容之后,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水池,想要测量这个不规则水池AB两端的距离,难以进行直接测量,用什么方式可以得到AB长度。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建模。第一种建模方式,构造直角三角形,使用勾股定理来得到AB长度。第二种建模方式,构造等边或者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到AB长度。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建模方法进行解题,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拓展建模思路

初中建模教学,常常是建立在各类条件与目标的密切联系上,而且这样的联系普遍具有多向性。因此,成功的建模需要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式的切换。教师要根据特定的数学模型,有针对性地编制应用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打破思维定式,改变思维角度,拓展数学建模的思路。数学教师可运用简化解题思路、多种解题思路、逆向解题思路去设计问题,让学生养成在能够简化解题过程时不将其复杂化的习惯,学会在遇到通过正常解题思路无法解答时,尝试着跳脱固定框架逆向思考,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会局限于一点。通过不同类型案例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进一步被激发,思维发散性也更强。可见教师有必要借助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模型的创设,进而体现出数学建模思路的多元化,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加以利用,这不仅能让教师的教学更顺利,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从而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对师生双方都有很大益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当善于巧妙渗透建模思想,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就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展开了进一步分析。这样的探讨,在教学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数学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善于运用建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思想转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静.建模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6.

[2]栾卉凡.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与实践[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王光盛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滨江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特别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知识应用性的关注,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以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保证教学任务能得到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等。因此,下文中笔者就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在初中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小学数学相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反思,那么就很难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掌握自身学习的状态,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也起到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培养就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下文中笔者就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培养的策略。

二、反思教学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反思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十分积极影响和意义,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在难度和深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初中数学的深度使得学生在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而在此背景中及时展开反思工作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开展教学反思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帮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起着促进作用。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对师生之间沟通进行重视,将师生关系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此外,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适当反思能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因此要加强日常的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帮助。

三、初中数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感体验中进行有效反思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此环节也是对学生相关数学技能进行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够完善,在学习的过程中,利于学生激发起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反映学习数学知识的困难,但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适当地对解题或学习数学知识进行反思,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开展中,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行激发和培养。比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证明全等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分析,对其投入更多的情感,从而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情感体验教育,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及时要求学生对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反思,这样在对其操作和动手能力进行提升的同时,才能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强化其反思意识

通过对以往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学生学习方法的使用并不科学,加之学生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来,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其实,无论是学习数学知识还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都应当使用适合自己的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学习,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合作学习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此学生在其他学生带动下能够积极进行知识学习,并且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学习困难,有效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其反思意识进行强化。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考虑到这部分知识难以理解,加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教师决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部分知识,在此环节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反思,考虑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也将呈现更为活跃的状态,这对其反思意识的形成和强化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针对广大初中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对学生教学的重点并不是学生能否正确回答问题,而是需要学生在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更有效的解题思路。因此更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通过有效反思,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莘建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36(2):189-190.

[2]马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5):157.

[3]张艳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55(28):11-12.

作者:朱晨霞 单位:浙江省新昌县拔茅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策略

摘要:当今教育教学中,自主学习是重要的主题,也是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和智慧的发展,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实现目标。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背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探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主动学习;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化学习方式,它主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以及创造等来实现学习目标,并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1]。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注重和强调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探索,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不了主体作用,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地被吞噬,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教学成果。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具体性,学习数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为学习其他相关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现状

1.1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的掌握能力都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从小学步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落后于基础牢固的同学,对教师传授的学习知识无法快速的吸收消化,学习态度不积极,不能主动的向老师请教学习中的难点,只沉浸在有限的知识中。久而久之,导致跟不上学习节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影响自身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影响。1.2主动学习的参与性不高: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但目前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不管是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还是分组交流合作,一般都是听别人说、看别人做,从来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自己去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没有主人翁的精神和意识,最后都是坐收渔利,坐享他人之成。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1.3主动学习的动能与兴趣不足: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2]。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也没有什么理想和抱负,觉得数学没有什么用处,只需要掌握简单的算数就足够了,因此对数学学习不重视,态度消极,更别提主动学习,严重缺乏学习动能。1.4主动学习的方法缺失: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实现目标。但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基本知识,照本宣科,不能有效的将课本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来。另外,教学比较笼统,不能根据学生接受与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区别备课和授课,只追求完成教学内容,却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没有探索出一套适合、符合当下初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与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越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做到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能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3]。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预习、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同时,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反问、多启发,不要颠覆角色和核心。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2.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性: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没有参与,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路,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式,将自主学习理念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性格,计划并安排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擅于巧设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的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以便学生更直观、更具体的明确知识点,把学生引入到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一切知识的源泉[4]。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尽可能变成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乏味、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在学习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4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智力和身心也逐渐发育成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另外,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目标一开始不能定的太高,以免达不到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教会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反思和归纳,多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3结语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也是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师生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苗苗.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50-51.

[2]刘会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20.

[3]李建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30:48.

[4]钱里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新区,2017,03:86.

作者:林彩霞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走班分层教学的理念方法

摘要:走班分层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依据,进行层次化地教学,其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加强他们自身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走班分层教学;理念;方法;反思

以往,教师都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为参考标准来组织教学活动。但是,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那么就会忽略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而针对每个人的个性需求实施走班分层化管理将会改变这种现象。

一、走班分层教学的理念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学习层次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提出相同的学习要求,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因此,走班分层教育就是主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由于走班分层以及学校师资力量的限制,产生偏科的后果往往是学生对这门学科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在分班时,有时我们利用孩子们想留在A班的心理,刻意将偏科的学生放在B班。比如:某学生数学基础好,喜欢学习数学,但是对英语并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成绩忽上忽下。针对这类学生,虽然以他的学习情况可以让其分到A班,但是如果把他调到B班,就可以利用他急切想要学习数学的心理,有效地促进其学习英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善偏科的现象。

(三)形成团结协作、传帮带的学习氛围

分层后,由两个班较优秀的同学所组成的A班,形成较激烈的竞争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A班的同学之间较容易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尤其对于学习数学而言。比方说课后思考题,分班前大多数同学是不怎么讨论课后思考题的,但是分班后,A班有些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率先得到了答案,于是别的一些同学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产生对答案的好奇,进而去研究。B班基础较为薄弱,可能学生本来的学习兴趣也较低,在课后愿意花的时间也比较少,因此可以和A班的同学结对子。传帮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A班的学生得到了成就感,同时B班的同学得到了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分层的标准

在分层之前,其实我们都知道,A班更好,自然而然,大家都想进入A班。利用这一心理,我们进行的是动态的走班分层。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模二模,甚至是数学英语老师提前商量好的一场考试,进行一个动态的分层。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进入A班的门票,当然如果不够努力,也很有可能离开A班。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也不仅仅是通过AB班级的变化,由于分层,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不同,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跟自己进行对比,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调整,展开有计划性的学习和复习,从而得到进步!

(二)层次化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按照个性化的方式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方向。走班分层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现象,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A、B层次化归类,然后根据各自类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教学安排,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圆的基本性质”这章节的知识内容时,A班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并且可以熟练运用,如果教师还对其讲解圆的基本性质,那么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B班学生对“圆的基本性质”掌握得还不太熟悉,基本概念理解得还不透彻,如果教师对其展开下一章节的内容教学,那么就会让他们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所以,教师采取走班分层式教学模式,就可以针对A班学生将知识内容延伸扩展到“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章节,针对B班学生就要加强他们关于“圆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并对其进行巩固、练习,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三)层次化的课后作业

由于A班学生与B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素养两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对所有同学留取相同的作业,那么,教师就不能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水平情况,这样就会让A班学生做无用功,让B班学生心理受挫,从而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所以,采取走班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各自类别学生的学习情况留下不同的家庭作业,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显然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时,针对A班学生,教师可以留一些其他课外书上的作业,以此来加强他们的学习;针对B班学生,教师则可以留课本上的习题作业,以此来帮助他们进行巩固、复习。

三、分层教学的反思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

初中数学走班分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其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一味地故步自封,不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无法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及时留意学生的情绪波动

学生一直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贸然进行教学改革,学生未免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格外地留意他们在情绪上的变化,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有的学生担心因为层次划分使得自己被其他同学歧视,这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与安慰,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设置动态的分层化的学习目标

初中数学走班分层教学模式,主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与差等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强调走班分层教学的目的,以此避免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分层教学方法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但是走班分层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也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慢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在学习中,动态的评价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不断提高挑战自我,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朱红晶.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197.

[2]杨万穗.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对策[J].新课程,2016:53.

作者:肖张燕 单位: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第七篇: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以知识为本位仍是广大数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理念,教师通常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来讲解解题思路、方法等,学生只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作为工具来应付考试,数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无从谈起,这与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融入数学文化是相违背的。对此,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在文化教学中降低数学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方法;数学史

纵观以知识为本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数学与社会文化相脱轨成为一种常态。对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渲染,产生文化共鸣。尽管我们无法改变应试教育这一教学背景,但是我们可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始终。

一、借助数学史料,展现数学文化

在谈及数学文化的时候,很多数学教师的大脑中首先会出现数学史这一词汇,甚至有些教师错误地将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等同起来,直接将数学史当作数学文化来进行教学。尽管将数学史当做数学文化来组织教学同样可以实现文化教学的目的,但是却将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局限了,此时需要我们先弄清楚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关系。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展现数学理论、数学结论等形成、发展的过程,在生动的发展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抽象的数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为那些伟大的数学家的不懈探究精神所感染。所以,我在初中数学文化渗透中,一般会借助数学史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理论创造的真实过程。比如,我在组织“整式的加减”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将代数学的发展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古代人们用文字表示代数问题的解法讲到丢番图首次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再到韦达首次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的发展过程。生动的代数学的发展故事的讲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在其历史发展脉络中可以追本溯源,加深对代数学的理解,并为数学家们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所感染,为其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数学创新,感知数学文化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照本宣科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狭小的书本和教室的空间之内,这也是为何当前大部分学生只能借助所学知识来应付考试的一大原因。对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积极地开创创新性数学活动,以此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参与中自主地感知文化、理解知识。我在数学文化渗透教学互动的时候,一般会借助古题新用这一方式来实现数学创新,因为古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借助有趣的古题不仅可以在问题解决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还能将其迁移运用到新问题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接马分马”该古题为例:在很久以前,一位阿拉伯商人在临终之前将自己一生所得的19匹马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他在遗嘱中明确指出,大儿子分得的马匹数量是总数量的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的马匹数量是总数量的四分之一,而小儿子分得的马匹数量是总数量的五分之一。在按照遗嘱分马匹的时候,三个儿子犯难了,无论怎么分,都无法获得一个整数。于是,三个儿子向父亲的好友锡克求助。锡克在看了遗嘱之后,从自己家里牵来一匹马,此时一共有20匹马,大儿子分得了10匹,二儿子分得了5匹,小儿子分得了4匹,剩下的一匹则为锡克自己的。学生对古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古题解决中很容易地获知铺设媒介量的重要性,借助该问题我会创新一道新问题:学校小超市新出了一项规定,用三个空汽水瓶子可以换一瓶新汽水,倘若一个学生现在一共有十个空汽水瓶子,那么他最多可以换几瓶汽水呢?在已有的古题“借马”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很快会想到再借一瓶,如此学生很容易地获知最多可以换5瓶。尽管新题和古题看起来具有相似之处,但新题却是“借马分马”的创新,而且学生在古题和新题解决中有利于树立数学建模思想。除以上的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文化。因为,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内容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以此使学生在生活问题解决中感知数学,领略数学的魅力。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以此在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的基础上,使其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为其应用数学文化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伟元,李荟.浅谈融入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以折纸游戏在辅助“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2]姜跃琪.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1).

[3]张维忠.论数学文化研究及其对数学教育研究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4,(03).

作者:隆淑兰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

摘要:初中数学引入“思维导图”的引导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各项疑难教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有效运用“思维导图”串联初中数学知识的切入点,按照规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题型归类,总结记录初中数学各章节的“思维导图”激发初中数学解题思路,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记录答疑错误的数学题。以“思维导图”为辅助教学手段提升初中生对数学题的分析思考及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其运用综合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策略方法

1初中数学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及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其中代数和几何占初中数学比例的绝大部分,其数学讲授所涉及的公式、概念、定理、定义等,既抽象又庞杂。初中数学教师应疏导初中学生梳理数学概念、熟背章节概念及定义等,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简单明了数学公式及定义,跟数学老师经常课上互动,通过上课举例分解数学例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断提升初中学生分析理解数学解题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从而能够掌握解析初中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应用技能。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程积极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运用,方便快捷地解决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难点。

2运用“思维导图”贯穿数学知识点

在初中数学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呈现讲解相关的串联制作要点。重点训练初中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制作设计主干、分支的要点,注意分解数学知识点的逐步分层展现交叉点的关键与技巧。初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相互切磋学习。并引领学生贯穿课上相关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斟思周密的“思维导图”创意图。通过合并三角形和圆合、平方和开方的知识点而制成的“思维导图”,对学习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是非法易懂易学的。不同的数字章节内容有序、有效地贯穿融会在一起,把每个点、面、章节都清晰的罗列在“思维导图”范围之内。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发现问题、综合性利用“思维导图”分析能力、分解数学习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总体自学“思维结构”层次意识,发挥学生自发学习分析问题的清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巧用“思维导图“归类数学题型

通过初中数学老师的引领指导,分别掌握了不同的“思维导图”分解数学题型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长期有效地利用其简便易行的分析解决数学教学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巧用“思维导图”对不同初中数学题型加以归类总结分析,能够提高对各种数学题型的解题熟悉程度。比如解析“三角形”求证关系可以分为线段和线段的关系、角和线的关系、求证角和角的关系等;再比如针对数学整式的乘法,其中包括对幂和积、单项式、多项式等逐步进行再分层设定交叉点的分析。随着初中数学课程慢慢的深入题出,找到合适的对照“思维导图”解题方法,可以快速地进入分析解题的轻便步骤过程中,也是初中数学课程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分层、细化、增补过程中是一个很简单的辅助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期末复习及升学考试都有很好的帮助功效。

4运用“思维导图”记录初中数学解题的分析思路

初中数学是数学领域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基础,也是主科之一。枯燥乏味的解析分析数学的习题使个性差异的初中学生个别产生了厌学心理。初中数学解题是需要学生配合数学教师在课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的解题分析思路训练是反复的验证论点论据的唯一学习步骤,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疑难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这项基本的知识分析能力以后,就可以自己学会在课下分析解题,但是如果学生不会这项中间验证的学习步骤,对于学习初中数学来说就是天方夜谭、背道相驰。初中数学距离学生的解题思路之间,就隔着一层易懂或不懂的窗户纸,经数学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将其问题的麻烦点破了、吃透了、学会了,学生也就会自己解题分析了。反之,将一知半解。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一阶段用简便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引领到学习数学的正区,而不是把学生误导到学习的误区。

5巧用“思维导图”记录错题,并反复求证加强解题训练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错题时往往都是单纯的记录下来,没有及时在最易解惑的时间段解决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导致很多初中学习数学课程的学生积攒的数学难题越来越多,都堆在一起很难一时完全进行消化吸收,有的学生还容易产生混记得解题思路,使疑难杂题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得到真正快速的解答,失去了初中数学难题解惑的实效性、准确性,初中数学通过引入“思维导图”,从而加强了对错题的及时分析,快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初中数学解题的自主能力,从根本上纠正了错误解题的原始思路,引导学生加强思考及操作验证、演算、证明等多种学习方法,才能快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形象记忆,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自主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行运用数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6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与学难度的支撑点。因此,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积极采取教学引导改革措施、通过新颖奇特的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借鉴并融合先进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解题分析能力,在充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并用实践经验兼顾“思维导图”的引导教学方法,将初中学生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和学习的领域界面,贯穿起初中数学枯燥乏味的知识点,通过崭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分析能力,使其初中数学以轻松愉悦的理论层面被初中生所接受,跟上初中数学教师的讲课思路,进而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志华.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5(26).

[2]张治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1).

作者:卡卓 单位: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民族中学

第九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摘要:初中数学是衔接小学简单数学到高中较高难度的数学的过渡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以帮助学生最高效率的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初中数学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仔细思考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初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是相比起高中数学更为简单、基础的,但相较小学数学又更加的有难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选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仔细思考。本文就将围绕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展开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的论述和分析。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感

初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多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例如,数字前面的正负号,有理数,质数的性质等等。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数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示范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范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如,仔细审题、判读题目中的有效字句,将这些字句转化成有用的解题条件,此外,解题中细心观察题目项中有无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检查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在检查解题过程当中寻找避免犯错和增进解题技巧的掌握能力。数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课后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以仔细、谨慎的学习态度对待遇到的每一道数学练习题,等等。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可以通过教学方法予以一定的示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以趣促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传统的演示教学的方法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的效果是微弱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例如,在教授“切线长的定理”,即“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现有的教学用具指导学生进行论证这一条定理,并且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主动验证数学原理,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场所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思考和设计,以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考虑的基础。

三、师生共同分享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的解题瓶颈,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就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总结,与学生一同分享解题的乐趣。例如,在解这道题目“a,b是方程x2+6x+3=0的两个实数根,求b/a+a/b的值”,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简单的从方程x2+6x+3=0的两个实数根的解开始算起,接着将b/a+a/b的最终两个解算出。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将b/a+a/b的两个式子合为一体,即两个式子的分母统一成ab,得到分子a2+b2=(a+b)2-2ab,最终两个式子相除起来等于(a+b)2/ab-2,根据所学知识,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的韦达定理,就可以得出答案10,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利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主动去思考。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也要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相关数学题目的练习和拓展。

四、总结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解题技巧的效率

初中数学是一个相对学生来说重要的奠定基础的学习阶段,同时数学这一门学科是一个注重技巧大于死记硬背的科目,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导学生及时总结解题技巧,并灵活运用在日常练习中。例如,在总结几何计算题的解题技巧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在脑海中理清解题步骤,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其次,在练习中即使在脑海中已经弄明白思路也要动手完整的做一遍题目。总结数学的解题技巧的方式多种多样,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总结和整理错题集的方式回顾以往的解题经验,并不断学习到新的解题技巧,温故而知新。

五、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索提高数学的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探寻解决的教学方法并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以提高初中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初中数学教师在做好打好这一场教学有效性的大仗的心理准备的同时要注意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原则都要紧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何中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一代(下半月),2014,3.

[2]陈文化.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新一代(下半月),2014,4.

作者:黄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孔田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摘要:目前新课改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新课改的理念在人们心中也在不断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所有教师都要努力做到的事情。要想让一门课的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要考虑很多东西,要考虑到数学偏理科,要求学生有严谨的思维,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蕴含在容易理解的实例中,这样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但是目前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侧重传授课本理论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有效教学是说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学生学到的知识多,能力提高的快。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学生学的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说还是由教师会不会教决定的。教师不能把教学当作工作当作任务,而是要真正热爱教学,真正投入教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初中生好奇心很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提出吸引他们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些比赛,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不仅容易被调动学习,也容易受到外界不好因素的影响,想法容易被左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多沟通,多多关心学生,尽量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投入学习,才会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设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学生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到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尽量的避免让学生因为没有充足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样的事情。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举办一些数学竞赛讲座,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会,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创设多种情境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比如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然后提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需要运用到这个知识的问题,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状态。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不同的内容,可以很形象的学习数学。(二)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亲自探究,亲自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亲自动手,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教师可以让学生操作实践一些相对轻松的活动,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丰富自身的生活积累。(三)初中生处在一个表现欲强烈的年龄段,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这一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在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展现了自己,又可以通过交流获得很多的知识,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高效。

三、重视课堂教学环节

(一)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备课的好坏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效果,教师备好课那么这节课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同样的教师的课前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备好课的教师也讲不好课,更不要说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了。教师要想备好课就要仔细的研究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备课,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确定教学内容难度,在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有条有理,提高课堂效率。(二)在讲课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得上自己的讲课进度。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要堆积,要帮助学生排除一切困难,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尽量采用鼓励式评价,不打击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探究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知识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内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案,作业也不要布置一样的,可以给成绩好的学生布置提高综合能力的作业,给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布置强化基础知识的作业,尽量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变得更优秀。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可以只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忽略学习成绩不好的,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二)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在学生遇到学习方面或者生活方面的困难时,教师要做到开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于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赞扬,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以激励为主,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喜欢自己被肯定,所以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一定会好好的表现,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的。教师要前卫的教学观念,要有琢磨教法的耐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付出最大努力来教导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面前不要高高在上,尽量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成长[J].中国教育报,2007,6.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魏伦.高效课堂应倡导有效提问[J].初中教学研究,2011,7.

作者:吴法 单位:漳州市诏安县四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