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反思(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中小学中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形式感强、学习效率低等问题突出。本文则主要针对合作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增强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对策
1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参与和指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处于指导地位,因此必须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因此来说,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与帮助也是合作学习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因素[1]。但在现实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把合作学习当做一种形式,并没有及时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进而也很难就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
1.2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
学生是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主要参与者,培养自身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对于整个合作学习小组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受学生自身脾气秉性、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例如:有的学生太过自我,不易接受别人意见;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有的学生觉得自身学习成绩不好,从而放弃发言机会等等。这些缺乏合作学习习惯与技能的表现严重制约着合作学习工作的开展。
1.3对合作学习的评价缺乏科学依据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总结性评价,而评价则讲究科学性、合理性[2]。但就目前我国很多开展合作学习工作的中小学来说,很多教师只是做简单评价,比如:只对个别小组内个人进行表扬;或者特别注重小组整体评价,从而忽视表现良好的同学等等。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总结评价无关紧要,对课堂合作学习成果不做评价。以上这些因素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这也就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使得合作学习模式没有发挥其应有成效。
2加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对策
2.1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参与和指导
2.1.1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动态进行观察,在学习小组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进行疏导与指引;其次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监督,适时的鼓励每一位小组成员发言探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对各小组整体学习情况有所掌握。2.1.2教师要针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自己的课堂:教师要对课堂有所掌控,对课堂突发事件要及时调控。合作学习模式主体是学生,因此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例如:小组内学生矛盾、小组间矛盾等,这些突发事件对于教师而言,难以把控,因此在面对此类状况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做出应对措施,调控课堂。
2.2加强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
2.2.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学生在发表意见之前一定要先学会倾听,这也是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在小组内探讨以及小组间探讨过程中,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3]。因此,教师要辅助学生提高自身倾听能力、培养倾听习惯,从而提高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有效性。2.2.2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质疑就是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同时,善于发现其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并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很多学生现在只是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充当聆听者的身份,很少发言甚至是从不发言,这无疑是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的。因此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这不仅是为了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进步;从根本上看,这更是学生认真思考的体现。2.2.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生认真倾听、提出质疑,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小组内各成员学习能力。表达则是这里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来回答,并且对于学生要适时鼓励与表扬,以此来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其积极性。
2.3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是针对合作学习小组以及组内成员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评价。而评价的目的则是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此,我们可以从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3.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较为传统、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教师的评价往往会对其产生更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张弛有度。在评价时,既要对学生个人表现做出正确评价,又要针对小组整体情况做评价。对学生个人做评价,发现学生自身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对于小组整体的评价,可以激发起学生团队意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学习目标。2.3.2小组互评:小组评价是以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其目的在于加深成员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提高成员之间合作能力。不仅如此,小组互评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2.3.3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就是学生自身的自我评价。学生应该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一个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怎样改正自己不足之处,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学生自评可以是同学间口头交流、也可以是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形式虽多,其目的则是让学生自己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3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提升学生成绩的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合作学习模式加以适当改善,充分发挥其效用,已更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长尊.试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5):52-52.
[2]施晓东.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00025-00025.
[3]楚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速读旬刊,2016(2).
作者:张胜福 单位: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运用
摘要: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法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2.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2.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2.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2.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2.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作者:宋兰勇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沙墩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实施
摘要:问题导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得到满足,也符合现在学生学习的规律.问题导学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差别,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掘问题、自主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本文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空间性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空间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就是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为学生设置一种情境教学空间,从而在这个空间中提出问题的总况,包括教学的目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简化了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科目.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发现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牢记在心中,记在脑子里.如果学习的这个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和解答,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理论性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实践者,有义务帮助学生优化数学教学环境.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和解读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下工夫,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问题的导入,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情境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学习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教育的发展基础也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在数学课堂上存在,并且多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考虑传授的知识学生是否能接受,只是单纯地对数学问题进行讲解.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优差之分,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长期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学产生厌烦的情绪,使课堂气氛低迷,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呈现出轻松活跃的氛围,能够吸引学生学习数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
1.发挥学生的个性.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以设计教学目标为主,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学习科学与实际知识的联系,从而使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2.前后呼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更简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习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有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在课堂设置问题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将其转变为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从而使学生自主地探索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总结经验,以便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妥善处理.例如,在讲“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之间的乘积”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块长方形草地,如果长缩短3m,宽延长4m,草地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就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然后计算草地的面积.如果要计算改变后草地的面积,就要先知道改变后的长与宽是多少,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两个数之和与两个数之差的公式,然后将公式引入到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很多教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但是在总结公式与规律时容易忽略再次遇到问题时如何总结和运用公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也要保证知识与实际能够前后呼应,从而体现出数学的完整性.3.设计导学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问题是否与数学学习有关,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加强问题的高效性,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不相关的一些内容忽略掉.例如,在讲“圆的面积”时,教师就不需要讲公式的起源与形成,避免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是要将问题放在圆心、圆边距的特点,怎样计算圆的公式方面,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问题都比较生动,但是也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声音对枯燥的知识进行学习.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实验或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的形式给予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更多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骥.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3(16).
2.李文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巧用[J].才智,2010(18).
3.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2(11).
4.王晓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5.莫淑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作者:周国庆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随着数学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是数学解题思路的精髓所在.下面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1.数形结合思想.数与形是数学的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或者是“以数解形”,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动化.例如,求不等式组的解集:解题思路:由第一个不等式2(x+1)<3(x-1)+7可以得出x>-2,由第二个不等式可以得出x≤3.这时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集.其中空心圆点表示不包含,实心圆点表示包含,大于向右画区间,小于向左画区间,两个区间重叠的部分便是解集.2.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指,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分成不同类别,化整为零转换成多个小问题来解决.这种按照不同类别分类,化繁为简,再逐一解决的思想叫作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在数学解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常见的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条件、结论等的转换,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初中的数学解题中转化思想无处不在.例如,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cm,高AB为5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圆柱体表面爬行到C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解题思路:从A点爬到C点在曲面上会有无数条路线,然而选择哪条最短呢,让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若将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便成为学生所熟知的矩形,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便可将该问题转换成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利用所给的已知条件获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再根据底边圆形周长算出圆形半径进而得知直角三角形另一条边的长度,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最短距离.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重视学生在解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进程来看,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于形式思维到辩证思维的过渡时期,数学思想方法恰巧有利于这种思维的转变.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转变教学模式.数学题往往存在举一反三的现象,因此掌握一道题的答案并不是关键所在,而是需要掌握解题思路,这是精髓所在.学生掌握了相同题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做相同类型题时便会游刃有余.在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对每一道题进行详细讲解,只需将题目分门别类,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道题传授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可.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转变学习方式,数学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该掌握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面对相同题型时便会得心应手.数学中常常提到的“题海战术”,并不是要求学生对同类型的题做的越多越好,否则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而是强调所见的题型多、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多.在学习数学时,学生要注重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师生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作好课前准备,先对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分门别类,然后在每一类别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教师要随时关注考题的变化和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的面面俱到,使学生即使没有课前预习上课时也能跟上进度.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授,要求学生有自学能力,作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大概的了解.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每个版块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看似碎片的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作者:仇文华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实验教学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之一,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因素
“数学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问题的存在”.这充分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存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升学率”是主要的指挥棒,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就是考试成绩.而数学作为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又是“语数英”三大科目之一,初中数学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升学率.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教育初衷逐渐偏离,并未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采取知识灌输或者题海战术的模式进行教学.此外,身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快速提高数学成绩,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练习数学习题中,忽略了对数学思维和数学规律的探索.在数学卷面考试中,学生即使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对数学的掌握度仅停留在模仿和固定解答模式中,无法掌握数学思维和数学规律.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导致学生存在知识点凌乱缺乏体系、对数学相关知识理解不透彻、无法灵活地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知识原理等问题.另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结构往往具有关联性,每一章节都相互联系,各个模块中的知识具有相关性.倘若忽略其相关性,则无法将所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生在尚未完全懂得运用旧知识的情况下接受新知识,无法对新旧知识进行协调,从而顾此失彼,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不难发现,初中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教师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兴趣的培养有直接联系,也会对数学教学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显示,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做出总结,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案例
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明确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实验目的,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的基础上,为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提供相应的保障,从而增强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图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猜想,并进行相关的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图1,正方形的边长为a,在其上剪出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后,剩余的面积为多少?先将问题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2)提出猜想,并进行相关的探究.让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并进行分析探究,分组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以及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3)总结.将学生实验后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的分组讨论中,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好坏、能力强弱、性格差异等因素,从而掌握各个小组之间的平衡性.在小组学习中,优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自己反复巩固知识,获得新的发展.总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意识.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庄严勤 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