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应用

[摘要]

初中数学一直都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把握数学思想、找准解题思路.但随着教学方式的日益丰富,我们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将数学教学变得实用、有趣,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现数学、感知数学、应用数学,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对策

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将有限的数学课堂无限地延伸,利用有趣、形象、丰富的任务,给抽象的数学披上一件有趣的外衣.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会觉得新奇有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增强课堂互动、开阔眼界、扩展数学思维.

一、利用任务激发学生思考,挖掘课堂深度

任务驱动式教学则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以兴趣为教学出发点,利用直观、贴切的多媒体形象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数学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无形变为有形,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在《负数》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如此设计数学课堂.首先由教师设置任务:你能寻找生活中的负数吗?此时学生对负数只有经验概念,而没有理论概念.学生回答:“他欠我5元钱;我们家上个月的水费欠了20元.”学生对负数的概念仍然停留在“数字多少”这层概念上.教师顺着学生思维,在多媒体课课件上制作出一个数轴,以0为原点,0的右侧代表“我”拥有的钱,0的左侧代表“我”欠的钱.之后教师操作多媒体课件,原点0变成了两只蜗牛,一只向左爬,一只向右爬,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负数也可以表示方向.”之后教师变化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如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海平面之上和海平面之下等.学生在教学中也在不断思考负数的定义.最后教师为负数下定义,负数是规定正标准的反面,其意义可以代表数量、方向等,是数字存在的一种状态.学生若有所思.

二、利用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形式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由小学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过度阶段,而初中数学则是其中的转折点、过渡中心,接受起来自然会有一些难度.传统的数学课堂仅仅是将数学当做一项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授方式生硬,这样当然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点、线、面》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任务.首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具———三角形和矩形,让学生亲手拉一拉.结果学生发现三角形拉不动,矩形则容易拉动.此时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引出任务:探究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而矩形易拉动.学生开始纷纷去拉手中的三角形和矩形模具,并将两者重合起来比较,一些学生甚至发出若有所思的惊呼.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传统模具转移其上,并将原二维板面变成三维板面,学生发现两个点只能确定一条线段,确定不了二维板面的方向,三个点可以在二维板面内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方向也就是二维板面的方向,这个关系是唯一的.当再多出一个点时,平面内出现一个矩形(两个三角形),此时我们只能满足一个三角形必在二维板面内部,而第四个点可以绘制在这个二维板面之外.这样我们画出来的一个矩形(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必在该二维板面之内,这四个点(两个三角形)可以绘制出两个相交的板面,而每个板面内含有一个三角形.之后教师为学生演示一个小Flash,一个黑点向左移动变成一个线段,整个线段向上移动变成一个矩形,这矩形向所在二维平面外移动形成一个长方体.由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关系,以及点如何确定平面间的关系,建立学生空间思维的基础.

三、利用任务培养学生思维,扩展课堂宽度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具有抽象性.教学目的也不只是为学生打下数学基础,而是要培养学生初期的数学思维.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看待数学的眼光更加直观,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平行四边》的教学后期,我们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台前来,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设计任务让其他小组学生来解答.如平行四边形一个角为45°,斜边长为5,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若将该平行四边形的锐角扩大到60°,那么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改变了多少?等等.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设计任务、解决任务的热情,并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体验感,而这点在传统教学设备下就会受到拘束.所以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多信息化高科技教学课件的使用.如在《旋转》的教学任务设计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信息化课件上来画图形、操作图形,给其他小组设计任务.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将图形在旋转前后的关系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动画演示旋转过程、旋转轨迹,使学生对旋转这一行为有一个空间形象.这样在解题时学生脑海中就会模拟演示版中图形变化的过程,从而形成初步的空间思维.

作者:吴兴荣 单位:江苏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出一个罗辑合理、思维严谨的问题,远比让学生去解决一个老师提出的问题更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有目的地去学习、听讲。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把初中数学学好,学透,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老师也要根据本课内容,恰当、合理、灵活地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环境。这样一个问与答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长期以来的影响,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会听讲,不会独立思考,更不会归纳、总结进而提出问题。学生总认为老师是对的,思想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导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也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老师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思想的古板,导致教学内容教条、死板,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没有生气,也使学生提不起兴趣,也就不愿意深思,学生表现出拘谨、认真听讲的样子,却不提问。这样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思维也就变得机械、贯性,导致不能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

初中生正是处于成长的特殊年龄,他们的思维没有定势,需要在教学中创新性地去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放开思想、放松心情,自由自在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考。如果老师教学方式、方法严肃,使课堂气氛总在一种严肃且压抑的状况下,学生就会高度紧张,不能放松,思维得不到很好地组织和调节,使学生像学习机器一样只是被灌输,没有时间思考,思想却在高度集中。但是这种集中不是学生自愿的,是强加的,所以对吸收知识,开动学生思维毫无益处,更可怕的是让学生潜在的想法和观念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不会思考,课堂上也就提不出问题。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当一个授课老师,还要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所以,改观变念,确立自己的位置,采取民主的教学态度,鼓励、引导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探索、研究,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尽量用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学习欲望得以提高,并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为了提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的能力,老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用暗示性的语言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来展开。为此,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个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这样的题具有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潜在因素。学生经过思考、研究、讨论后会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它的值吗?”等。只有让学生有充足的提问时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才能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如此,也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数学素养。

(三)对学生的提问及时评价

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创造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或者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不能嘲笑,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鼓励他们:“这个问题,还可以,只是缺了一点因素?”或者说:“这个问题发现的好,不过可以这样提问。”等等,学生受到这样的鼓励或不足的暗示,一定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课堂上提出更好的问题。当然,对于学生偶尔提出的经典问题,老师不但要加以表扬,而且还要认真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成为经典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中肯地给予评价与鼓励,才能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提出问题,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要想让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提问的能力,老师就要不断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创新、探索,给学生营造一种提问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王? 单位:礼县实验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要渠道,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性;方法策略

实施高效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数学课堂,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谈谈我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认识.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机统一的基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在行动上给予每个学生关爱和激励,要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在这里,除了言语上的表扬,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你的认可和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感受到教师的认可,感受到数学课堂带来的成功体验和他人的尊重,从而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堂.

二、浓郁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那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高.既然兴趣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生活数学;精心制作课件,展示数学之美;精心构建内容呈现层次,提供不同的展示平台;精心设置问题形式,善于利用变式.另外,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对概念的识记往往枯燥无趣,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及时发挥自身优势和主导作用,将一些枯燥无趣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识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全面的“四维对话”———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一定是一种“对话”的环境.而“四维对话”即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更是课堂“对话”最重要的四种形式,是实现多方面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多方面搜集资料和文本进行对话.第二,教师要设置开放性问题,创造学生探究的机会,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从而在课堂上实现师生对话.当然所设置的问题内容要有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浅显随意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超前的深奥问题又常常使学生不知所云.第三,要留给学生预习和研读习题的思考时间,间接地引导学生和书本对话.第四,要创设数学学习小组,要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生生对话能力.这样,通过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的“四维对话”,对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都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作用,真正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紧密的知识联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学生学习新知识,无不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运用正迁移规律,有利于构建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我们可以在新授课开始时引导学生回顾已习得的数学知识,运用正迁移规律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比如,在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便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测量海岛、测量山高等,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先进的多媒体支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辅助方法

多媒体不仅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多媒体使用合理及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几何画板的使用,更能帮助数学教学,其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其次是能有效地扩充一节数学课的课堂容量,节约板书识记和学生的思考时间,减轻教师书写示范板书的工作量;三是有利于学生对整堂数学课所学内容的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和消化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追求高效教学,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只要我们从和谐的课堂氛围、浓郁的学习兴趣、全面的“四维对话”、紧密的知识联系和先进的多媒体支持着手,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将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必将稳步提高。

作者:杨石波 单位:江苏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摘要]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核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方式,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训练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研究问题.

[关键词]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沉浸在无限的活力之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应深思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和开启知识大门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对数学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枯燥乏味了.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使得学生的实际生活跟枯燥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和学生共鸣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教材处理能力,能将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设计出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努努力,就能学得懂,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新课程要求我们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觉得数学不难理解,而是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很有趣.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所以我们要在40分钟的课堂上,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在课前备课时应确定好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只有了解透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教学.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重点内容来逐步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来.在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将课的重点用简短的语言写在黑板的右上角,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整堂课的教学高潮部分,应是讲授本节课重点内容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应用多媒体软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法得当,学生主动

教学的方法很多,科学合理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并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可以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花较少的时间、精力取得最好的效益.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使学生学起数学来有兴趣,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同的教材内容,优秀的教师会将其讲得深入浅出,惟妙惟肖,学生百听不厌,乐此不疲.如果我们能这样上课,就能使学生听着不累,且效果显著.例如,在上“去括号法则”时,一边板演,一边给学生总结口诀“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又如,在让学生探索直线公理时,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同时让学生也用图钉在本子上钉一根细木条,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得出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最后提炼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通过形象的场景,幽默的语言,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四、营造氛围,积极参与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于思考、乐于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一种答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学生能大胆质疑,不论问题正确与否,首先要给予肯定,把纠正错误放在第二位.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要培养,而且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我们应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李菊平 单位:甘肃民勤县新河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想

摘要:

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是当今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今,创新教育俨然成了教学的新方向。学习能够体现出个性化行为,想要使学生的任性能够在愉悦、宽松、自然的氛围中被充分释放出来,教师应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里面为学生创建一个有益于他们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场景。一直以来,我们的总体教育状况都是在思想以及教学方式方面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分重视知识的模仿和记忆,导致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让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变得沉闷和压抑。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尽快引进新的方法及思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重要性;学习环境;数学教学

新课改的到来给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与冲击,新的试题更加重视的是学生们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还有很多测量题有着多种解法,这类题型主要是考察学生们思维的广度。但是当下我们的教育状况却是“新题不会,不交不会”,学生们的应变能力极差。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的教学手段和思想,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想体系

在数学教学当中,如果只重视表层知识的讲授,却忽略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成功和不完整的,它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他们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思想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体系,前期必须做出大量的工作,对于各种题型的解法都能做到全面的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反复进行联系,以便熟练地掌握做题的方法以及技巧,这样才能够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体系。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当遵循数学思想形成的这个过程,有步骤有层次的一点一点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师还要做到能够全面的掌握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接受能力、年龄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着重讲解原理等知识的验证过程

数学里面的定理、概念的定义等,起形成都是有相应的数学依据的,它里面有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及丰富的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讲解这些定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们明白它到底是怎样来的,这会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牢固,在具体的应用中也有益于做到灵活变通。教师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式下的教育,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也只是生掰硬套,无法真正的掌握到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彻底的将这些知识遗忘。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题,对教材上的一些习题进行改编,让一题多解,多变;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两种习题都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去筛选信息,多方面思考问题,运用多种知识解答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让课堂的气氛轻松,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素质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非常缺乏创造性以及灵活性的,所以,初中的数学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得改进,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以及主体地位。所以,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尤为重要。教师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彼此的见解及想法讲出来共同分享和探讨,进行观念、情感的深层次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视野得以拓宽,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另外,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对于学生的生活状况教师也应给予相应的关注,避免其由于生活问题而影响学习,教师还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4重视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人地位

陶行知曾说“知识行之成,行是知之始”,这句话的意思是单单靠“听”的话人是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必须踏踏实实的去做才能够实现,只有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去动手操作才能够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己用。所以,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说要做得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在课堂上听课,而是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自己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实践互动当中去,鼓励他们勇于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讲出来,再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全程在旁进行监督以及指导,将问题解出的同学还应当将自己解题的思路和过程给大家进行讲解。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会帮助师生间形成一种共同探讨研究、平等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指导他们阅读方法并为其解答疑惑。学生在自主学习、分析、理解的过程中能够大概的了解知识原理。后期教师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很容易明白。所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阅读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选择适应这个时展需要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以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还应当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模式,让学生成为乐学、会学的新型人才。

作者:林清明 单位:辽宁省铁岭县腰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英;王民;;利用心理地图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张云峰;;探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3]骆琦颖;虞磊;;网络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顾素艳(作者单位:滦南县?城镇姜泡完全小学);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5]沈林;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唐同银;;以学为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第六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索

[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数学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手段的改进,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加强数学素养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两种类型.最典型的当属“传教士”.噼里啪啦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述各种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接受程度,往往出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脱节,造成教师以为学生学会了,其实学生没有学会的状况,引起师生进度的不同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二类当属“操练师”.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快速地传授给学生,既没有情境导入,也没有师生互动,更没有学生数学情感的陶冶.有的就是用题海战术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夯实.这样的课堂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就像一台接收知识的机器,输入命令,然后输出结果.往往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那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呢?

一、教师认真备课为高效课堂之前提

教师的备课应当是一个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资源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源,经过整理、加工,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圆(1)》教学设计时,教师需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认真揣摩教学方法,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或者减少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本节课我淡化了从生活中圆形物体发现圆的过程.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圆,并且生活中圆形物体也随处可见.学生对圆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如何让学生从对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是教学设计重点应落实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画圆,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圆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集合概念,并且把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融合到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相关场景中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圆,解决问题.本节课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进行设计.具体说是以《墨经》上的图片为问题情境→发现圆→(以不同方式)画圆→(从不同角度)描述圆→解决问题.以此深化对圆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在这45分钟里分分都投入知识的怀抱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抓住有限的教学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高效课堂之铺垫

师生的关系应当是一个友好的但又不失敬畏,相辅相成的关系.有研究成果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的一个关键信息来源是情绪;学习的潜能开发靠情感.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情绪、情感的开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例如,在《圆(1)》课堂中,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自主探究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时,由于该部分内容较难,学生难以接受,需要教师及时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多表扬、少打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平等对话.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对他们耐心教导和帮助,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谆谆教导,以自己的真心去换取学生的真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想、敢说、敢问、敢做,才能唤起学生的强烈学习愿望,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要求,学生也才尽力去做,想方设法去做,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生主动学习为高效课堂之关键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更需要的是主动学习.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没有兴趣,学得很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例如,在《圆(1)》中探究圆的概念时,我精心设置了一些探究性问题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如问题①:看视频,说明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能否做成其他形状?该问题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从思想上吸引学生,学生便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能很快地参与思考并且回答不能做成其他形状,而且会想为什么只能做成圆形.问题②:当正多边形的边数有无穷多时,这个图形接近一个怎样的图形?此时有多少个点到这个图形中心的距离相等?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从直线型图形到曲线型图形,从有限个点到无限个点,并且发现了圆上的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此时学生脑海中已经出现了圆的雏形.问题③:你能给圆下个定义吗?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并且由问题①和问题②的引导,自主建构了新知.问题④:你会画圆吗?问题⑤:通过画图,你能给出圆的另一个定义吗?问题的层层深入,问题的逐渐解决,圆的集合定义显而易见.这种以合作、探究为主旋律的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高,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而形成的数学知识,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肯定会事半功倍,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知识实际运用为高效课堂之宗旨

知识的运用应当是一个注重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枯燥乏味,毫无价值.例如,初三《圆》这一章知识的学习,学生觉得学起来没兴趣.对于这一问题,要求我们教师应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想方设法突出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运用数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数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学生爱学、乐学,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ABCDE在《圆(1)》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游戏,黑板前挂了一个圆形的镖盘,教师请学生们上前投镖,投掷的位置有A、B、C、D、E等情况.请每一位投镖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总评并运用理论知识确定哪位学生的成绩最好.学生通过落点与圆的位置和落点与圆心的距离,运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了问题.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并且这三种位置的数量关系),另外也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确实非常有用.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轻松地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巩固了所学知识,教师取得了最优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多媒体恰当使用为高效课堂之点缀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应当是一个灵活的、生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像于一身,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屏幕展示,创设情境,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初中几何运用更佳.例如,在教学《圆(1)》时可以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用几何画板来演示,拉动点使其位置改变,让学生观察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大小关系.从而直观地给学生展现点和圆的三种重要位置关系,并且反映这几种位置的数量关系.通过多媒体的展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结合的思想.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变得好看、生动,扩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节省板书时间,而且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评价巧妙运用为高效课堂之保障

评价的运用应当是一个激励的、肯定的、不断激发学生上进心和创造欲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评价的恰到好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圆(1)》讲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用数量来表示时,提问了一名学生:“点与圆有三种重要的位置关系,那么这三种位置如何用数量来表示呢?”学生回答:“点在圆内即数量关系是点离圆心比较近,点在圆上即点离圆心稍远,点在圆外即点离圆心的距离最远.”学生的回答是不够具体和精确的,是没有符合教师答案标准的,是欠缺的.那么教师对回答欠缺的学生往往会给予两种评价,一种是消极的批评式评价,即教师用讽刺、挖苦甚至责骂的语句对学生的回答全面否定;另一种是积极的激励式评价,即教师用积极的分析性的话语指出不当之处(学生的回答需体现数量而学生并没有说出来),同时肯定部分(学生的回答已经体现了三种位置的远近关系)并予以鼓励.这样既纠正了学生的不当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觉掌握教师赋予的知识,领会知识的要点,获得最优的学习成果,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方式,决定于时间和成果的相互转换.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结合学生的特点给予创新教学和情感教学,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效,使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作者:金惠娟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析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流程是导入新课———布置任务———共同探究———反馈应用———总结延伸.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上世纪70年代兴于美国,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科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而我国在80年代后,9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表现为:课堂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主;学习方式是同伴之间合作完成;以各小组完成任务过程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由教师分配和控制小组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进度.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研读关于合作学习理论的知识,并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摸索出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优点

我们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以4~6人为一组,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合作为目的,以思想为主导,把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任务有计划地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体现真正的集体.

共同的学习活动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它是由教师设计好的布置给各组学生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改变了以往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模式,从而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较好地交流,为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个体与集体之间有了联系,真正的班集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2.学习主体为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空间.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客观的、未知的世界,施展自己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活动时间,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其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智慧水平、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教学活动的社会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社会化.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型人才.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偷懒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感染下,积极学习和思考,交流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勤奋好学的学生带动了“懒汉”,鞭策和激励“懒汉”去学习和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定要将班级教学和个别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我经过反复实践、探讨和深入研究,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帮学生围在一起东喊西叫、乱吵乱闹.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教学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目标,设计好教学案例和习题,所设计的练习题要难易适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第二,教师给各小组布置练习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完成练习和交流讨论,要适当指导和照顾学困生,让他们有思考和进步的空间,并制订相应的合作规则,让学习好的组员指导学困生做题,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在组与组之间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引导学生发言,让他们多交流、多讨论,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三,要定期轮换各组小组长,促进组内分工多样化,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第四,评价要正确且全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接受他人、欣赏他人,从而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素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并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合理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可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教师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李锦荟 单位:广西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

[参考文献]

[1]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

[2]杨凤林.教育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曹建宗,王武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2).

[4]黄晓红.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3)

第八篇:初中数学课堂意义教学

摘要:

在对初中数学课堂现状的观察中,类似“课中学生看似掌握而课后不甚知晓”的现象并不少见。针对这样的教学现象,应该构建有意义的课堂教学,力求使教学注重数学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导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有效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有意义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课中学生看似掌握而课后不甚知晓”,使教师教得好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我认为存在“苦点”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意义的课堂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有意义教学,是数学教师要深刻反思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意义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变“枯燥”为“精彩”

数学教学要适时创设有“趣点”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脱离情境的教学,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且难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说、想学,进而好学,从而使枯燥的数学课堂转变为精彩的课堂。数学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些有针对性的不同的问题情境,那么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而且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让学生获得成功。因此,数学教师可充分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在解疑、释疑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意志,产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愿望,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时,我创设了“用肉包子打狗”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时提一个这样的有趣问题:“如果你买了几个大肉包子,可巧在路上有条狗看见了,追着你,你急中生智,把一个肉包子往狗旁边空地上一扔,狗叼着包子就不追了。试问:狗会绕着圈跑过去,还是直奔肉包子跑去呢?”学生回答:当然直奔肉包子跑去。这时可趁机问为什么,学生就在这么精彩的情境教学中快乐地掌握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

二、引导自主学习,变“学会”为“会学”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即“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会学。要使学生会学,老师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是为了不教”,要建构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要变“学会”为“会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打下“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这里面关键和容易忽视的是“项”字,学生就应该对这个字做出标注,并在旁边写出反例;在习题课中,对于错题要用红色的笔标明做错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把正确的结果写在上面,另外学生还要在课下自主地再找到同样的类型题练一练,达到举一反三。如果学生无法做到,那么教师就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如果学生能做到,那么这就表明学生已经会学数学了。

三、开展个性教学,变“点”为“面”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往往还是重“知识灌输”,轻个性发展,使用同样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要求同样的步伐,结果课堂成了少数人学习的课堂,课堂教学最终只能算是停留在“点”(一小部分学生)上。个性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断更新优化教学策略,力求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当教学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时,才能取得最大的功效,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由“点”到“面”的跨越。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制订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生存和提高的空间,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在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定理教学时,我在教学时提供了一道例题,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思考解决。例如,小明坐着轮船由A地出发沿着正南方向航行,在A地看到一小岛C,测得小岛C在南偏东35度方向上。保持航线继续航行50海里到达B地,此时测得小岛C在南偏东70度方向上。(1)求∠C的度数。(2)轮船在B地时,它与小岛C相距多远?针对这道例题,我通过几个步骤进行处理: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部分交给学优生去完成,即让学优生用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替换题目中的数据;接着把计算三角形ABC的度数交给中等生去完成;然后把分析得出结论的任务交给学困生去完成。在处理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积极探究、思考,踊跃发表见解,很快完成了任务。他们都感觉到自己其实也很聪明,经过努力学习也是可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都露出得意的笑容。开展个性化教学,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关注,都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得到了发展。

作者:林庆祥 单位:福建莆田第十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孔企平.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九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与对策

摘要:

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有效的进行课堂提问,除了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较为及时的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这一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及时的做出调整之外,还能够更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和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并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对策

为了可以更好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渴望得到表扬与肯定但意志力较差等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恰当合理的设计,进一步完善课堂提问环节,这样的教学一定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为了可以更科学有效的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有必要了解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存在的误区+

(一)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时候只是将课堂提问当做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不是有目的的进行提问,更多的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无论是为了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出于教师自身的问题,更多时候都是教师想更快的得到答案,很少会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从课堂提出的问题中得到启发与收获。

(二)不尊重学生的回答,创新思维逐渐被禁锢

数学本身虽然具有严谨性,但是也不乏趣味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更具灵活性,一道数学问题往往会有许多种解法。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总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师虽然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学生的想法也经常会被老师所左右。这样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有一些老师对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都有他们自己认为的标准答案,所以并不是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所表达出的想法,教师更多的是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将自己提前设定的问题答案引出而已。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会逐渐地被禁锢,不能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甚至对学习数学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渐渐地失去了学好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三)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较为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除此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提问的方式不恰当,学生积极性被打消

教学中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在课堂提问时会习惯性的说:“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它简单明了,你们应该都已经掌握了解题的思路,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说一下?”又比如说:“这个问题比较难,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说一说?”这样看似十分普通的一句话,但是实际上却会让学生感觉到很大的压力,而处于这一学习阶段的学生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所以教师这种不好的习惯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这样的提问方式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

(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

教师就课堂教学内容的某一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一点时间让其进行思考与概括,然后再让学生站起回答。但到底应预留多长时间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作答,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较少的思考时间,但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其进行思考与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因为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那么,老师既然选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就应该尊重学生以及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轻易的将学生的想法予以否定,而是应该多帮助和引导学生,对于学生表达的不同想法要及时地做出回应,如果答案确实很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树立自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明确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该在了解和掌握学生认识范围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除了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之外,还有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课堂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都有存在感,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创设适宜的提问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中的提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情况,让学生学有所获,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提问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向集体提问,那样做不仅没有意义可言,而且还易打乱课堂秩序。相反地,有意义的课堂提问真的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地摆脱依赖,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对如何进行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可以科学有效的进行课堂提问,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认识结构,采取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紧跟教师的脚步,积极参与教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使课堂提问得到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使课堂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莉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中学

参考文献:

[1]许琼瑶.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8)

[2]王建刚.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4(08)

[3]蔡志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及有效性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5)

[4]周忠科.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5]杜晓莉.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探究[J].科技视界.2012(29)

第十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生构建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从自身视角内化和吸收知识,构建高效课堂,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关键就在于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秉承与坚持。本文以“如何以初中生为主体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四个方面对这一论题进行论述,望能够给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以生为本;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教学

很多初中生在进行数学科目的学习时会感觉到吃力、难以理解,或者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无法完成解题过程,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习中的不良现状。

一、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性,但是很多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认为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故而时常在课堂上以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往届学生的知识掌握症结和中考命题中常出现的命题类型和趋势走向都有着一定的观点,并且会习惯于将这种观点与认知强行灌输于学生,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的问题。但是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实施以及传统教学目标的三维解构,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以一种带动的心态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关注学生本身对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掌握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比如在展开具体的课程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初步对本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做到有所理解,而不是让学生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去学习教师所认为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只有这样,初中数学课堂才能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接下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实施提供可行性。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艺术类、人文类学科,以数学为代表的自然学科知识抽象而枯燥,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让学生最大化地吸收知识、达成教学目的,对于教师而言自然是一种强烈的困难与挑战。既然传统教学困难很大程度根源于学生对于知识接受和理解率低,所以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抽象和枯燥的感觉,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充分认知学生兴趣爱好、洞悉社会热点及时下流行元素的基础上,将多样化、富有娱乐和时尚气息的案例引入到课堂当中,辅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可以在熟知的氛围当中,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针对初中生成长状态本身所具有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以及人类对于影音视觉元素更容易接受的共性,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利用动画或者演变元素,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或者展示数学换元思想,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身课堂,参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

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其思维应用能力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所拥有的始终是对于学生学习的辅导和指向作用,而为了使这种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与实现,教师就一定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尽快找到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数据分析和统计部分的内容时,当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学习方法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题的训练,由于此部分内容极具实践性和现实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分析数据的统计和整理方法,在相互交流经验、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和计算归纳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使其在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自身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基于学生个体特征,开展差异化教学

统一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大缺陷就是对学生个性因素的忽略,很多初中生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却各不相同。有的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很强,但实际计算能力很弱,存在马虎、不仔细的小毛病,致使考试成绩较差;有的学生擅长运算、认真仔细,但是缺乏思维能力,很难从有限的字符当中提取出数学信息,生成数学模型,考试过程中常常为一道题所阻,便停滞不前;更有的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无所谓“学”,更无所谓“用”,所以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对症下药”,更无法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而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构建高效课堂,让不同状况的学生组成解题小组,根据个人的优势所在,分别进行题目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过程,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实现让不同特点、不同习惯和不同学习优势的学生共同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当中,实现对优秀学生学习优点的发扬,对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调整与改善。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积极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在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协同教师完成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而提升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东伟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冀东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晓芬.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b版,2014(23):57.

[2]杨志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途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