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表现性的初中数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课堂表现性的初中数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于课堂表现性的初中数学论文

一、评级机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对课堂教学的也需要一个评价,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都沿用传统的标准,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实践中,许多内容越来越暴漏出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评价标准认识的偏差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主义现象,如教学中预设大量缺少价值的问题,形成评价的假积极性和低意义性,把学生原有的秧田式座位改变为圆圈式、小组式,造成评价过程中的形式表现性,其根本的重师轻生、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灌”轻“悟”的根本学习状况没有改变,对于笔者所教的基础状况较差的初中学生来说,评价的形式主义根本不能真正有助于他们的学习素养的形成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数学学习课堂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我所实验的班级是本学区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爱插嘴,学习成绩也很很不理想,还因为很多孩子的家庭不健全,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但是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发现学生各方面的长处并很好地鼓励和利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所以针对班级中混乱的学习状况,笔者充分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各种方式进行鼓励和诱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改掉学习中的坏毛病。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二、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特点

1、以表现性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对象多元性、评价形式多元性、评价目标多元性和评价标准多元性。在数学课堂上,笔者注意从多方面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涵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与态度,将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意义的情况作为评价的对象,既要把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作为评价对象,更要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评价对象,例如胆小的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合作学习中的创新表现、对生活学习的数学问题的关注思考、对自我错误数学认识的及时纠正,随时随地的,笔者都加以积极评价,从评价对象上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评价的对象。在评价的目标上,以素质标准为主,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在过程中采用自评、互评及师评相结合,平时评价与即时查评相结合,整体评价与分析评价相结合等办法,鼓励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对关注学生的表现,积极的及时的给予正面的有意义的评价。

2、以表现性评价的发展性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

过去的评价方式完全以教师的权威控制为特征,通过学生过去表现的评价结果,对于学生来讲,产生的学习动力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我意识状态中的自觉行为,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评价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产生自我激励,初中学生自我稳定性差,加上社会、家庭的因素,特别是家庭不健全的那些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严重的消极心理,这些初中学生的心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不同的兴奋点,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激励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行为习惯。在运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分别给予其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着眼点强调初中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承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价值,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强调通过比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新课程表现性评价指向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的提升、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动力,促使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以表现性评价的形成性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

传统的数学课程评价过分注重对师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潜力,忽视了学生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指向于师生数学素养的不断发展,是一种建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素养,着眼于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发展潜力的挖掘,强调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能力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在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评价过程。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形成性主要表现在不仅要关注过去(即学生已有的教学水平与数学素养),更要关注学生(即当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未来(即学生发展目标的达成)。不管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模仿性表现、求异性表现、创新性表现,都会视作表现能力的体现而加以评价,

4、以表现性评价的激励性增强学生成长的信心

评价过程并不是单纯地就有关活动与目标之间的直线活动,对于笔者所执教班级的初中孩子来说,可能因为受到积极的评价而精神振奋、倍受鼓舞,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可能因为他们在行为过程中,没有被充分地理解而感到沮丧,失去努力学习,积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有可能因为获得了真实的评价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心理,激发了加倍努力的决心。所以说“评价是一种精神性交往活动,是评价双方的心灵相遇”,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时,对参与课堂发言、参与小组或大组的合作交流、课堂上是否愿意质疑问难、在众人面前表现展示学习成果情况等进行积极评价。新课标明确的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评价结果对被评价者较少具有激励作用,评价结果很难激发被评价者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内部动力。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激励性特征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帮助他们奋发向上,纠正错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激励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发被评价者的积极心理,如自信、成功等,以促使被评价者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5.以表现性评价中的理解性达成师生评价的平等

师生关系的平等化是目前新的课程改革中非常具有人性关怀的理念,这个地位、发言权的平等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的运用,在一般人严重所谓素质较低的学生,因为受到的否定性评价加多,经常受到一些权威地位(教师、父母)的批评和指责,加上本身没有形成良好的意识习惯,所以才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捣蛋行为,表现性评价关注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评价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不管是积极性的还是被动性的表现,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学生行为的动机、理解学生行为过程中的正面意义和消极意义,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自信心等情感与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价值的多元化。评价者应营造一种平等协调、相互理解的氛围,以民主、平等以及欣赏的心态去理解他们,这样,评价才能把握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更能更切合评价对象的实际,评价结果才会易于为被评价者接受和采纳,也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达到理解是在一个可相互认可的有效性要求的前设基础上导致认同的过程,至于其他的一切社会行为,则统统是以达到理解为目的的行为的衍生物。”因此,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以理解为基础的评价。

三、结语

数学新课程表现性评价就是运用多元、多样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激励学生表现的过程,保护了学生参与表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民主、开放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吸收和掌握,还有过程与方法的经历与体验,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