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思维敏捷的学生举手解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根本没来得及仔细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只能附和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听别人答题,不动脑思索,失去了思维想象的信心,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这部分人占学生总数一半之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组织讨论合作,不能见到问题就讨论,瞬间就回答。只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有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导入新课的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借题发挥,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圆的认识时,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关于圆同学们都熟悉,你们有哪些问题想问呢?学生立即回答,有的说圆如何画呀?有的说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呀?有的说圆有哪些特点呀?有的说圆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呀?这样,借题发挥,让学生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自主学习的提问。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学习,提出问题要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价值。例如讲授年、月、日时,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实质,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然后说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可以吗?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发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为何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有的学生说如何计算一年的天数?为何一年有闰年和平年的划分?有的学生说为何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呀?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讲授重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计算、释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1、领会编书出题者的意图,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初中数学教科书每一知识的讲授都有相关的例题,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授学习例题的方法,学生自学例题,获取知识。例如每道例题教材的讲解不是一步到位,还有一些解答环节,还有一些解题过程,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按照解题思路把相关的步骤写出来,例题中原来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原理、定义、法则、概念写出来,让学生弄懂这些问题的实质,根据编写者的意图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学习掌握数学思维想象的过程。

2、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前后知识密切相连,几乎每一新知识点都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师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讲授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指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

四、自主探究,注重实践操作

教师教学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观察、测量、比较,提出问题:剪拼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图形长与宽一样吗?一到学生最后得出结论:S平行四边形=底×高。

作者:焦书英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中心校

第二篇

一、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

如今,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善于与人交流,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而合作教学的展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全体学生大胆的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从整体上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如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观察下面几组数的计算结果:(1)103、104、105、106;(2)(-10)3、(-10)4、(-10)5、(-10)6;(3)(0.1)3、(0.1)4、(0.1)5、(0.1)6;(4)(-0.1)3、(-0.1)4、(-0.1)5、(-0.1)6,并说出其中的规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作、谈论,而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都积极地展开了对问题的探讨,不仅解决了难题,而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二、建立合作小组,强化合作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为有效展开“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引导———小组讨论———总结———练习这几个环节积极展开教学.首先,在课堂之初,教师需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创设有趣的导入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进而有利于后期教学的展开;其次,在课堂展开过程中,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将答案告知学生,可针对这些难点与问题进行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而组织学生建立起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每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而对那些没有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并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在教授“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针对教学内容首先提出三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何区别?”“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它有何条件与结论?”“用何种方法可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而对于前两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回答,而对于最后一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着疑问.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如“要证明一条线段的长度等于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一半,就可通过将较短线段延长一倍,或是截取较长线段的一半的方式进行解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添加辅助线”可有效的证明该理论.同时,告知学生有关“辅助线的添加”的一些注意事项,方便其后期的高效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全面展开“合作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充分发挥其“引导组织者”、“指导者”以及“评价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实现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形成问题意识与合作意识,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数学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陈燕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

第三篇

一、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

利用多媒体可以克服原来的教学方法对于有关动态的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内容鲜活起来;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利用计算机设计出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实际生活的事物,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把一些数学概念穿捅于其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解了,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描述、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应用,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思考方式。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如下情境:在屏幕上投影出一个四边形,然后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入手,将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求法,以此类推,即使是五边形、六边形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分割多边形,并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求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他们最终可以探究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热爱课堂,积极投身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让学生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是底边上的中线时,鼓励学生按小组分配的方式来展开测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这些教学活动。有些小组甚至像做手工一样剪了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并沿着平分线剪开,然后由剪出了两个一样的等腰三角形。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领导下,愿意画、愿意写,有的拿着纸比划,有的拿着剪刀直接动手,也有的拿着尺子衡量,整个课堂气氛非常好。这种带有游戏因素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数学教学与实际联系

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学生才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统计知识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零花钱进行有效分配,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统计知识,同时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进行合理分配。知识引入过程中,以生活实例为引子,这样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变形,即采用变式教学法,可凝聚学生注意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x2-5x+4=0二元一次方程,可分解成以下几种变式,第一种:x2-5x+4的值大于或等于-9/4;第二种,(x2-5x+4)÷(x-1);第三种,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为2、4,则第三边的求值方程为x2-5x+4=0。采用该种教学方法,可引导学生有效挖掘更多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高效的知识网络,对于掌握数学问题的实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方式,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我们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也就不再是一个难题。另外,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不能一蹄而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当以新课标为思想指导,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

作者:陈艳春 单位:镇赉县第四中学

第四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问题情境,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有100、50、20、10、5、1元等面额的人民币拌在一起,让学生以最快的方法数出这些钱,大部分学生一般会先想到将相同面额的钱归类,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同类项的概念。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情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我探索知识的机会,当他们在探索时遇到阻碍,教师则应当从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由自己创造而获得,并非是在教师的讲解中得到的,由此便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进步,学生对由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初中数学习题课上有这样的一道例题: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108°,BC=a,AB=b,BD平分∠B交AC于D,那么AD=多少。教师在未给出相关图形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题的方法。学生甲和乙对该例题给出了两种解题方法,一种是在三角形的BC边上截取BE=BA,然后连结DE并运用三角形的全等可得出答案;另一种方法是将BA边延长至F,使BF=BE,再连结DF,此时△BDF≌△BDC,由此便可得出答案;学生丙认为可在BC边上截取BE=BA,然后连结AE,再运用△ABC∽△EAC,可得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虽然获得结果的时间有所延长,但却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要想使初中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借此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这里所指的数学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思想、化归和类比思想以及整体思想等等。从某种角度上讲,数学思想是数学的核心,所有的数学知识当中都隐含着不同的数学思想,为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数学基础知识和例题作为载体,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方程组的解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借此来渗透类比思想,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数学知识。

同时,还可运用数轴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此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当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组的概念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列不等式组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渗透建模思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达成的,这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工作,要求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将数学思想逐步渗透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应构建和实施数学高效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罗强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石泉中学

第五篇

一、细致地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细致地分析教材的构架,涉及到哪几部分内容,教材中的几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怎样的,涉及到什么数学思想.例如,勾股定理是苏科版八年级上的一节内容.教材的重点内容有两个方面:(1)认识勾股定理;(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材将这2个方面的内容分了4个部分,构成链式的知识结构,有序铺开.教材从一枚邮票的设计导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安排一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验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最后设置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勾股定理,实现知识的内化.

这节课涉及到的核心数学思想是转化法.

(1)转换的思想.每节数学课都应该有数学味,应该富含数学思想和方法.勾股定理这节课,在邮票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三角形边长与正方形面积存在的数学关系.从数学关系出发,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探究面积的数量关系间接得到边的数量关系.此外,探索图1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这里面涉及到的也是转化的数学思想,借助于“割”或“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面积关系的计算,同时也渗透了整体和局部的意识.

(2)数形结合的思想.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讨论和交流,学生自主得到结论———勾股定理,这一过程从图形出发,由数到形,再从图形联想到数量关系,整个过程建立在观察、猜想、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渗透方程的思想.在教材最后一个环节,知识的简单运用,就一个具体的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就是从勾股定理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求出未知量.在简单运用环节,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原始数学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二、注重情境创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类似于知识收纳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对于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去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全然不知,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从生物学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知识、方法都是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分析、总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本身就具有一个“探究”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可能让学生回复到科学家从无到有的发现过程,那个太漫长了.不过我们应该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接近主要的知识及其所包含的科学元素、科学精神.同时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注重知识的延展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分析学生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新知识有哪些联系,科学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引伸,做到温故而知新,发现、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间的结合点,使得对新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容易地抓住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其难点,有序构建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例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有效联系原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其真实的思维过程.我们要关注过程,而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在出现错解时,要分析出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呈现正确的解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实现对知识认识的深化.总之,新课程越来越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短短的课堂45分钟,为了提高教学的高效,我们教师必须强化管理意识,在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细致地分析教材,改变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抓手,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作者:蔡曙英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第六篇

1、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很难提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无从谈起,在学习中也难以培养自主学习的思维,所以说,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作用是很大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增加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积极的将生活带入到数学学习中来,第二是教学应该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在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时候也是如此。第三是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的不同,灵活的创建不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第四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生活化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2、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

从上面可以看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不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从几个方面对教师如何做好生活化的教学进行分析:

(1)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都不高,对事物仍然有很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学生兴趣比较大的实例,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多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诸如门、镜框等等事物,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多边形的具体表现形式。还有在进行“坐标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电影院的座位,通过电影票上面的编号,可以找到和编号一一对应的座位,就是坐标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这些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实例来说,比较贴近学生的亲身经历,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教材知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应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教材内容,寻找教材内容中和生活现象有联系的部分。例如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运输、资源白虎、投资计划、生产计划等等,这些现象存在数量的相等和不等关系,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等式和方程的学习。还有在教学时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抽奖、中奖、天气变化等现象,将学生带入到概率和统计的学习中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隐藏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平时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挖掘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种种数学现象,并引入数学教材知识的学习中,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才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3)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环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的情境创设工作,营造轻松、亲切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应用题中的“追击问题”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的区别,可以让两名学生背靠背的站在讲台上,在老师的指挥下各自向前走,就是“相背而行”;让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两端,向前行走直到碰到一起,也就是“相对而行”,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种抽象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果知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解,抽象的知识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贴近生活,才能让学习更加有乐趣。“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让学生去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普通的方法很难行得通,学生就会想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这个问题。在体育课上进行跳远测试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测量自己的跳远长度。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的水平。

3、总结

生活化的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意义非凡,但是现今很多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有一定问题。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上。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

作者:刘斌志 单位:深圳市南山区荔香中学

第七篇

一、润物无声,在课堂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海量做题是很多教师都会采取的练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多多提炼不同题目当中的相同点,不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而且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对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更是大有裨益.譬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时,教师针对以下两个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反思:1.在高为2cm,倾斜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求地毯的长度.2.如图1,梯形石坝的斜坡AB的坡度为i=1∶3,坝高BC=2米,求斜坡AB的长.从中,学生得出了两道题都是从实际问题,到几何化、方程化,再到三角函数这样一个解题过程,反思让学生明晰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由点及面,构建数学学习反思内容的网络体系

艾宾罗斯遗忘曲线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遗忘是非常普遍的.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反思、回忆,由点及面,构建有效的数学学习反思内容的网络体系.

(一)典型例题

我们知道,初中数学典型例题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解决课外练习的基础,是整个数学知识网络体系的中心内容.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这些例题,就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数学基础,为他们的创新素养与探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譬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有这样一道典型例题: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ADE和ABC.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取BD的中点M,连结ME,MC.试判断△EMC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从终极问题,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开始,假设是等腰三角形,转化为尝试证明EM=MC的问题.接着思考,线段相等很多情况下都是选择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的,观察图示,似乎没有形状、大小全等的三角形,那么便会考虑到辅助线的问题.再根据已知条件:M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联想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便会连结MA,于是,整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点,提升自己思维的整体性与灵活度,要知道,这些能力正是数学素养的中心内容.

(二)章节知识

围绕某个章节,学生在反思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由点及面,有助于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个章节的知识体系,系统化、深入化的同时,也能为学生这一章节的知识运用、探究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譬如,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分式”这一章节的知识后,学生反思时要从分式的定义开始,联想到分母≠0时,分式才有意义,在此基础上,如果分子=0,那么这个分式的值便为0.还有分式的基本性质,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者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是不会变的.再有约分,如果分子分母是单项式的,那么主要是约分数字,还有字母,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便要进行因式分解,把共同的因式约去.接着是分式的乘除法则,至于乘方,也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此外,还有通分、求值、增根、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甚至是公式变形、化为一元一次的分式方程等其它类型的分式知识.如果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像过电影般一幕一幕地闪过,那么,这一章节的知识学生肯定学得深,学得透.

三、反复实践,科学掌握有效的数学知识反思方法

无论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改理念,还是具体的创新型课堂模式,我们只有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反思性学习自然亦是如此,在具体的反思学习过程中,笔者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考试里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做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态度问题,抑或是思维的广度与灵活性还有待提高.这样便于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更为高效地学习.反思这两道错解题,第一道特别可惜,在最后一步中忘记了变号.第二道的错误提示了我们两点:一是去括号时不要图省劲儿,跳步骤,导致出现8x-1的问题;二是去括号时,对于变号的规则还是掌握不熟练.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今后解方程时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也大有裨益.

作者:陈春梅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第八篇

一、构建鱼水般的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才愿意学习,才能充分彰显聪明才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靠宽容、尊重,还要教师转变自身角色.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是不可能提高的.生活中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帮助学困生,尊重、鼓励他们,对他们取得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时,可组织抢答活动.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敢想敢说,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教学效果当然是好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就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与数学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为教学服务.例如在学习《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章时,若只给出了一些数据,让学生去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学生会感到枯燥.我改为让学生调查每位学生每月的零花钱,每十位学生为一个调查组,然后,再算一下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相互比较,这样从具体问题出发,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兴趣.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等,将知识的讲解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完善,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从单向性向互动性转变,凸显教学的教与学,引导学生学习;从单一式向多样式教学转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从断续性向连贯性转变,延伸课堂教学,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说,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探究教学、分层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我改变了过去直接讲解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圆锥模型,请学生先观察模型,再展开想象,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然后把圆锥沿一母线剪开,让学生观察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恍然大悟,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圆锥侧面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圆锥的侧面虽然是曲面,把圆锥展开成一个扇形,就把它转成平面了.圆锥的侧面积就是扇形面积.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快就归纳出: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为r,那么母线长l就是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半径,扇形的弧长即为底面圆的周长2πr.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可知S=12•2πr•l=πrl.因此圆锥的侧面积为S侧=πrl.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改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引入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理解知识,并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如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选择了让学生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准备2个圆环,4人一组,上课时利用手中的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较一下圆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将结果记录到记录单上.动作迅速、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短,最先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活动结果,总结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然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遵循分组原则,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使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组间又能公平竞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提供有效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提炼后给学生展示出来.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重点和知识结构板书出来,能大量节省时间,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建构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相同的学习材料,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教师备课时不应只考虑板书什么内容,还应估计会出现哪些不足,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如何将教学内容串成串等.教师的角色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所以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学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教师应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如教学“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幂的运算法则,在指数范围扩大到全体整数的情况下,已学过的幂的运算法则是否还成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启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课前复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基本了解各种例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有疑问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教师上课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下次上课时每个同学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必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七、总结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作者:郭强 单位: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

第九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1、教学践行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之中为实践服务。初中学生喜欢学习一些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身边熟悉的数学知识,亲身经历接触的数学知识,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都是在一定背景下出现的,教师教学从当时具体背景下出发,通过学生熟悉的事情,现象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理解新知识。例如讲授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引入,让学生进行丈量;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让学生理解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一些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走进社会,走入生活,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觉的到社会或大自然中从事数学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大脑的加工实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学之间互通有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集思广益,培养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1、创设问题情境,注重问题的提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还必须使用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数学思维方法是教学的精华,掌握了数学思维方法,学生学习时,就能独立思考。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是重要的标准。教师教育学生一定成为有这种素养的人,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初中数学要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思想: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数学思想研究社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现代化手段,让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数学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教育产品,例如课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形象逼真。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讲授统计图表时,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来完成: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收集相关数据;用Excel软件设计一张统计表,表述所收集到的数据。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昂,每人都查到了丰富的题材,学生纷纷向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这样的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空间,丰富了学习内容,让学生学到了教科书里学不到的知识内容。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姜玉香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四中学

第十篇

一、备课环节要优化提问内容,使之具有针对性

我们知道,提问在课堂教学当中不可或缺,有效的课堂提问像一条主线可以将整堂课的重点难点连缀起来,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譬如在讲授九年级“二次函数的性质”时,笔者首先出示了y=x2+4x-2的函数图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与x轴的交点情况,接着又出示了y=x2+2x+1、y=x2+2x+3的函数图象,观察它们与x轴的交点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最后再提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进而得出Δ>0,Δ=0,Δ<0时图象与x轴分别有两个、一个、零个交点的结论。由于教师问题设置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优化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上课提问要尊重学生主体,使之具有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就要结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提问。譬如,笔者在复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笔者提问学困生的问题都是类似于“求二元一次方程组x+2y=3,x-y={6的解”的基本问题,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能够计算出正确的答案,笔者就给他们以由衷的鼓励与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而对于中等生,笔者提问的问题便多类似于“方程x+y=3,x-y=1和x-2my=0有公共解,则m的取值为”这些需要活跃一下思维才可以得出答案的问题。当然了,提问优等生的时候,笔者更多地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譬如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与夏季大家购买空调时,如何选择经济适用,较为省电的空调联系起来,一方面加大了练习难度,另一方面还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好奇,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课堂提问要专注倾听,必要候答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需要时间去理解题目,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决策,还要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下来,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的,是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学等待的。如果我们教师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与我们课堂提问的初衷背道而驰。譬如,笔者在讲授“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章节的知识时,针对“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和“当底数为一个多项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的课堂重点进行练习、提问,在给出学生(m-n)3×(m-n)4×(n-m)7的问题后,笔者给了学生充分的候答时间。由于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刚刚学过的内容,学生不但做得正确,表达得也很严谨,将“底数”、“幂”、“多项式底数”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就(m-n)和(n-m)底数互为相反数的转化情况回答得头头是道。这样,不但清晰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思路,而且也给思路含混不清的学生做了一个表率,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提问效果。

三、教师提问要把握课堂生成,使之具有艺术性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备课环节无论准备得多么周到,课堂上或精彩,或糟糕的意外环节都会出现。对此,我们教师不必视若洪水猛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些生成正是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真实思维的反映。有效把握课堂生成,并智慧化处理,艺术性发问,将其转化为新的课堂资源,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意象不到的课堂效果。譬如,笔者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圆的基本性质”时,在学习了圆周角、圆心角的相关概念后就圆心角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进行了拓展练习。在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班里一名女生只做了简单的辅助线,试图使用三角形内角和的代数方法进行论证。她的这种解法在班里是唯一的,我也没有在其它任何的参考资料里见过。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绝佳机会。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这名学生逐渐清晰、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及还不太成熟的环节。笔者赞扬她是班里的“创新星”,是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先驱”。

四、总结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更是这门艺术皇冠中的明珠。它既是师生间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主渠道,更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构架高效课堂的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与课堂情境出发,不断优化自己的提问艺术,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提问而焕发勃勃生机,彰显新课程的无限魅力。

作者:江小峰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吉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