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综述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综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综述3篇

第一篇

一、降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1.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型

在现在的初中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及模式都仍然使用着原有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就使得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缺乏了创新性和趣味性,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不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了学校的学习当中,自然就拉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的积极性低

初中数学原本就是较为枯燥和乏味的一门学科,是需要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够做到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只会不断地拉低自己的成绩。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自然就降低了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在新课改的提出与要求下,我们一定要能够做到课堂教学方式与模式的创新,要能够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初中数学。

2.有趣性原则

在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数学课程的一个趣味性,让学生发现并挖掘出数学课程的趣味与意义,让他们发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从而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自然就提高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3.信息化原则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方面已经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能够充分地利用手上的信息化资源来获得我们的一些基本资讯,并将其教授给学生,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免使得学生仅仅局限于现在的书本知识上,这样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够全面地提高我们初中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1.运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难懂的课程,是一门难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与理解的课程。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将相应的数学课程的内容转变为一定的图片、视频等,这样可以使得数学内容更加直观化,更加有一目了然,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层面的难度,使得课程内容直白易懂,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了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2.将课程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一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学科。所以,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互联系,这样同样可以使得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接,更加具体,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懂得生活,懂得观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3.掌握好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每堂课程结束的时候针对本堂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总结与评价,老师们一定要掌握好课堂小结的时间与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起这堂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能够进行一定的扩展与放大,增加学生对这堂课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这堂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4.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以人为本”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多多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能够将自己当做是一名课堂的参与者,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挥与展现,而不是将自己看作是一个领导者,拉着学生走。老师可以促进学生来进行能力的展现,让学生来表现出自己的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获得最佳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了。

四、总结

初中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数学课程,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所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极其必要的,更是培养相应人才的直接要求。

作者:崔秀英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第四中学校

第二篇

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的以案导学

1.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将导学案具体化

教师在课前就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自学.为了了解导学案的教学成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信息的反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有目的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运用导语等.而学生则可以根据导学案,为学习制定目标、找出重点并且全力攻克,通过自主查阅教科书、课外书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延伸问题,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性

导学案教学模式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在这种学习动机的影响下,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增强自信心,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要想办法自己解决,并且总结归纳一些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根据具体实施的情况,讨论并解决疑难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交流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辨析能力.前期进行时,也要求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得出一定的信息之后再跟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参与其中,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解题思路.在讨论时,要在之前确定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展示学习成果,相互交流学习

1.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完善自主学习的成效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检验.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听,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在学生讲解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整体性的评论,好的地方进行积极的表扬,不足和错误的地方进行委婉的纠正,要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与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需要展示的内容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都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还有一些在做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在展示的过程中积极跟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在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讲解,组织学生同教师一起讨论交流,倡导学生敢想敢讲,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展示出来,对与错都在后期处理.

三、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检测,巩固学习效果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根据导学案的规划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目的是检验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效.那么,进行检测的题目也要有一定的设计在里面,首先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有层次或比例规划,并且检测题要体现所学的知识要点以达到检测目的.教师在批阅学生完成的检测题后,要找出其中的问题,对学生的错误之处及时矫正补救.

四、归纳总结教学成效,不断创新发展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学习实践之后对整体的学习成效进行归纳和总结.首先是自我总结,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有哪些,然后师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对教师或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再评价,也可以换个角度对彼此进行评价,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五、总结

总之,在整个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将“导”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并且提高自身的修养才是导学案教学的宗旨.

作者:陈红艳 单位:江苏射阳县第六中学

第三篇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新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同时对于所学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进行总结和归纳,去感悟、思考,从而达到以读促思的目的,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信息储备

阅读的重点应放在教材上.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这一学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具有不可替代的阅读价值.同时也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因为教材毕竟是浅显的,要想对某一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与研究,读一些课外书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课外书,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储备,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阅读的实施方法

数学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在阅读时要关注它的这一特点,否则就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同时在阅读时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1.咬文嚼字法

数学语言抽象而严谨,在阅读时要把握其实质才能抓住其精髓,这就要求我们要咬文嚼字,明白其真正的含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的理解、深刻的掌握.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的法则时,对于法则中“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有的学生就理解不好,绕了进去.我给学生的理解是数分为两部分,符号和绝对值,一定符号,二定绝对值.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法则的意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法则,从而应用到计算中.

2.语言转换法

语言有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分,在数学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把握它们之间的互化,从而加深对数学语言的认识,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一步.只有实现了这一互化,才能说明学生真正地明白了数学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如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对于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我让学生阅读时注意这三种互化.如三角形的高,文字语言表示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这条边上的高;数学语言表示为:若∠ADC=90°,则AD是△ABC的高;图形语言表示如图1.

3.提纲挈领法

有的课时内容其实很少,只要把握住纲领即可,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让学生把准这一纲领,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明确、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如八年级下册《分式》的第一课时,学生阅读后可见只有三个内容“分式的定义、分式有无意义、分式的值为0”.每一个内容又有一个很明显的要点,如分式的定义强调分母中含有字母;分式有意义强调分母不为0;分式的值为0强调分子为0而分母不能为0.学生通过阅读领会到这一纲领,则本节课的效果一定是高效的.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也是为了敦促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真正投入到阅读中,也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进而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1.课前预习之阅读

课前预习之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同时检查是必须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课前预习阅读时,可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点画,即圈出疑问、点出已知、画出重点,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课中学习之阅读

课堂上的阅读是为了解难释惑,让学生通过细读来发现共性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同时课堂上的阅读还需与相关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时,可以与角平分线进行比较,这样在知识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可以更深层地把握它们的区别,从而达到阅读的最大作用.

3.课后复习之阅读

课后复习是为了查漏补缺、巩固所学,也是为了在反思中成长.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形成知识的框架结构,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小论文,每周让学生写一篇数学周记也是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阅读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才能胜利.相信我们在教学时强化了认识、注重了引导,学生一定会从愿读到会读,最终达到乐读,从而实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潘利群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