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提高策略(共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提高策略(共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提高策略(共9篇)

第一篇

一、恰当运用好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可以更好地传递数学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由此可见,教学语言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力以及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地钻研课堂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严谨地叙述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概念、法则等,避免使用一些不规范的土话或方言来进行授课,同时要做到吐字清晰、句读分明。对于一些比较难于理解的知识,教师还要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让学生通过想象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掌握难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能力,进而在教学中能够轻松、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助力。如在教学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或者一些比较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以及一些公式、性质、定理等问题时,广大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这些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有效。

三、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完善自我的认知,还可以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形成挺对合作意识。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合作的方式方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有关“条形图与扇形图”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统计各级别空气质量的城市个数,然后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展开合作学习,这四个学生分别负责读出数据、判断组别、记录信息、监督正误,通过四人的共同合作,不仅大大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正确率,节约了教学时间,还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精选作业,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布置的作业并非越多越好。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就会不堪重负,进而产生抄袭、应付等不良后果,久而久之,必定会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精选习题。在作业的选择上要做到涵盖的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还要将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以及单元练习安排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准时上交,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拖欠,以便更好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通过这样精选作业,可以从根本巩固学生所学,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

五、总结

总而言之,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数学教师积极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并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与手段,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进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最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王焕珍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第二篇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们要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则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数学学习的情境中

所谓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指在课堂上精心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创设一个逼真的环境,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发挥一定的想象,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比如,在教“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人不幸掉入鳄鱼池中,然而更不幸的是有几条鳄鱼正向他游过来。同学们说一说他应该怎么逃跑啊?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垂直地往岸上游。”这么一来,学生再也不会忘记原来点和线之间垂线段绝对最短。由此看来,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境中,更好、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通常是在教师面面俱到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小学数学知识较浅,需要理解的东西较少,所以学习起来难度较小。然而到了初中阶段,科目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难,许多知识都偏重于理解,学生一时间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对其进行学法指导。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首先要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因为他们年龄较小,还缺乏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学习计划,所以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适当的学习计划。其次要逐步在听课、预习、复习、阅读、记忆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复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强化。再次,教学中也要注意小学和中学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留下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不断观察,发现他们的学习习惯,对其进行矫正、指导,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引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才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让学生更轻松地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普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也已经应用得十分普遍。多媒体教学有其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的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我们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这也是现在多媒体教学被普遍运用的原因。的确,绝大多数学校,绝大多数课堂都会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不可避免的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适度、适当,而且要注意师生的沟通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五、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很多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内容覆盖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教学方式与手段等,这些都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但是由于篇幅有限,肯定还有很多的办法我们没有提及,例如在备课上、在作业的布置上、在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和学习评价上,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付出努力。只有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斌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熊家场中学

第三篇

一、分层次进行教学

分层次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从而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圆满达到教学任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层次进行准确划分。以教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依据,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A、B、C三种层次,分析三种层次的需求特点。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家访、座谈来实现,也可采用面试、笔试对学生进行测试来达到。通过分析就能全面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智力差别,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社会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根据掌握的这些信息,建立“分类”档案和“分户”档案。“分类”档案以研究各类学生为核心,“分户”档案以研究每个学生为核心。然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以之前的分析为基础进行分层教学的设计。

例如,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采用差生配置补偿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C层次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该层同学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提高自信。而第二、第三个问题是对A、B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使他们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平等互动

平等互动既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互动,又是指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每个学生之间都有足够的交流。师生交流的互动性可淡化教师“领导者”的“主导”地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小组内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充分的课前预设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互动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内容灵活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如在讲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拼图与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用正方形硬纸片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做成两副“五巧板”,通过合作与交流,从而得到多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拼图法。正如麦克斯韦说的:“学生用自己制的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人们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哪怕学生只拼出一种图形,其作用也会胜过教师说十次。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应当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充分利用,不得忽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我们分析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不感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影响教学质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能够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许多学生学习几何时无法想象那些空间,造成学习困难。

几何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具运用,很难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但是多媒体技术具有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的功能。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动态地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动态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相离R<d;相切R=d;相交R>d。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的图像。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四、培养学生多练习的好习惯

数学这门课程主要与数字打交道,通过一些定理和公式进行运算和解题。只有通过多练习,才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定理和公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通过讲练结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生课下的学习负担。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做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其次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以讲评。这样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接受下面的新内容做好了准备。然后,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小结。教师的教学要讲求科学性和实用性,不能照搬照抄,让学生通过练习多动脑多动手,然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五、结束语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庆来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朱各庄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

一、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习新知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以生动的导入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唐朝有一名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的职位,而两名候选人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一时无法定下来。为此,他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求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几个人合伙买了几匹布匹,分配时却出现了问题,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人?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很快就算出了答案,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道他是怎样快速解出答案的吗?”这样就圆满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况,从而唤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情境激趣

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从学生爱听的、爱看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比赛、调查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从而让课堂充满乐趣,学生快乐学习。

二、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问题的本质,也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形式的数学问题。具体说来,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有针对性。教师所提问题,应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模棱两可。其次,要有深度。提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调动自身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思考问题。因此,教师所提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只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或“对”与“不对”。再次,要有层次。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的接受程度等不同,这就导致了学生存在好、中、差之分。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如较难的问题,教师应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教师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从而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实”,学困生“吃得了”。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时还需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切忌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就马上让另一位学生回答,这非常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把握多媒体教学优势,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此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脱颖而出。它是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第一,它声像兼备,既直观又生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它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第三,计算机信息量大,答问自如,能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第四,学生同计算机对话,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能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些优势,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让学生听、做、演、练的方式为视、听、思考、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捷径可走。教师只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勤于总结、积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刘彦娥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六里营学校

第五篇

一、使课题的引入更具有趣味性

人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风趣幽默的话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使得课堂充满生机。比如,教授整式加减的时候,教师可先给学生讲个笑话:“王阿姨家养了3只羊和9头猪,小军却数出12头猪,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听完后,学生都会笑着回答:“那是因为他把羊给数上了。”学生为什么会笑呢?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猪与羊是不同种类,不能这样将数量相加。此时,教师可以导入授课的重点,即合并同类项就是不同类的事物不能合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对于同类项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摒弃师道为大的旧俗,和学生建立一种人格上的平等,走到学生的身旁,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选择、提问,积极参与他们的自由交流;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抗拒教师。如果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就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内进行与完成。要想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性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状况,还要考虑怎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相关的技能。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大胆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三、设置问题的层次性

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考虑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如果设置的问题过大,会使得学生思考边际过大,甚至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信心。但如果设置的问题过小,又会缺乏思考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想好该如何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大部分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里清楚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授根与系数关系的时候,我首先给出4个方程式:①x2-5x-6=0;②x2+3x+2=0;③x2-x-6=0;④x2-3x+7=0。然后,我要求学生分别求出a、b、c的值,并解方程求出每个方程式的两根之和与积。学生很快就发现方程式④不能求出答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因为△<0,所以方程无解。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前3个方程式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和原来方程式a、b、c的关系。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当二次系数a=1时,两根之和恰好是一次系数b的相反数,而两根之积也为常数项。此时,我再给出方程式2x2-6x-7=0,学生就懂得按照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二次系数变成1再进行解答,这样就能将特殊转化成一般。

四、训练多样性的思维模式

1.训练思维速度。这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训练的。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的教学内容,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新课后,教师要安排教材中的练习作为检查的速算题。教师也可精心编写概念性强、灵活性高、覆盖面广的选择、判断、简答题等,开展专项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

2.训练思维质量。教师可充分组织学生对于某些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特点等展开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思考,从而能有效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逆向思维。启迪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起逆向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训练发散思维。这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打破问题为起点,讲结论作为重点的封闭式教学,重新构造出一种以探究为关键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五、结题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努力实践,认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前行,坚持新课程的理念,并以此引导课堂教学,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就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李全元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五中学

第六篇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数学知识本质,体现数学学科本位

数学是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过程信息的再现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本位思想。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电磁笔制作源数据表,在白板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在白板上的直角坐标系里逐一描点,最终描出反比例函数图像。之后,教师再次利用白板软件平台呈现绘图的全过程,直观、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

二、巧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过多依赖,只顾技术操作,忽视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与互动性。教师长时间依赖课件,只注重它的教学过程花样多,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华而不实。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使课堂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做到分类推进,逐级提高,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教学时,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探究小组,让学生在白板上绘制一个等腰三角形,再用白板上的测量工具按钮测出三角形的边长以及内角度数,通过数量关系探究边、角的关系,从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轻松解决数学疑难,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巧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感知,突破数学教学疑难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光、声、影、色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学习疲劳,突破教学疑难问题,将看似静止的、孤立的知识活动起来,使学生容易找出事物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圆半径与圆心距在不同位置下的关系”,把两圆设置成黄、蓝两种颜色,为学生打造鲜明的视频效果,再把大、小圆两个设置为定圆和动圆。演示两圆外离,在小圆向大圆运动时,运用音效插入“我来了,我来了”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演示两圆有一个或者两个公共点时,分别插入一声或者两声响亮的风铃声;当小圆进入大圆时,插入“喂,喂!我进来啦。”运用动画拖动圆心使圆移动,显示两圆半径、圆心距的动态变化。学生观看课件可以知道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的多少,很容易理解R-r<R+r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繁琐为简单。伴随动听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课堂教学精彩绽放。

四、总结

总之,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模式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多媒体的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把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不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全面落实数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杨春晖 单位:迁安市杨店子镇杨店子初级中学

第七篇

一、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时间”的安排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合理的时间安排才能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不趋于形式,进而收获成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学习的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教师可以把一节课或者几节课的时间用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式探索和相互学习中更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或者在课堂内让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辩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达,让学生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发表个人意见以及对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同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各小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合作延伸,并对部分有学习困难的小组实施及时的帮助.

二、合理设计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简单,简单的问题虽然看起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时间久了会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设计的问题应能够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比如在上《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程时,根据学生反馈,像“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中位线?中位线和中线有什么区别?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问题的前面部分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但他们对课本上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及方法是陌生而疑惑的.这个时候不需要急着去向学生解释,应该让班上同学提出他们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要害来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再进行讨论,进而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三、教师角色扮演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及促进者,甚至是学习合作者,其主要的行为表现就是交流、倾听、分享、办作,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时扮演顾问、权威和同伴三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教师角色的变化实现.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根据不同班级和小组的特定情况,教师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使各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互动过程达到高效的目的.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评价

小组合作学的评价标准是小组的成就,其表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对学生学业方面的进步做出评价;②对小组的工作以及合作情况做出评价.小组评价标准需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始的时候就已明确,小组评价标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小组合作任务不同则标准可以不同,要求越具体就越能使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1

在“整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如下评价标准:达标: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良好:组内成员均积极合作、互帮互助,实现了真正的合作.优秀:组内每个成员学会了知识的同时还发展了能力.

案例2

老师和同学在二次函数3种表示的教学过程中共同制定标准:a.三人一组,由老师随机抽?.b.由老师决定被抽到小组的哪位成员选择相应表示方式.c.每人用一种表示来轮流完成某一函数的3种表示方式.d.组内成员均表示正确且合理的小组为优秀.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第一个案例的小组评价分了几个等级,但并没有表述出很强的操作性,真正参与和真正合作的定义不明,缺少具体的行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会导致偏差的出现.

五、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并不是场面热闹就能促进学习效率.这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得到转变,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该方式的推广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作者:杨玉存 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中学

第八篇

一、分层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既能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又能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生在吸收课本上的知识点后,再挑战更难的问题,激发了他们心中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毫不懈怠努力向前。对于差生而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他们也许听不懂上课所讲内容,所做的练习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慢慢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而且在分层教学中,通过大量基础题的练习,可以让他们慢慢理解并夯实课本上的知识点,在练习中慢慢树立起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和教师靠的近的是少数的优生。而差生却因为学习跟不上,成绩不行,而缺乏和教师交流沟通的勇气。导致上课依然听不懂……如此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分层教学因为对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目标,使差生在大量的基础练习中重拾信心,便会很好地改变师生之间僵硬的氛围。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1.课堂教学分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习能力卓越,抽象思维强,基础知识拔尖。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可以让A层的学生接触更深层知识,通过做难度较高的题目激发他们强烈的好胜心。B层:能够接受并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具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这一层的学生数量较多,他们能够听懂并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因此对这层次的学生应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思维扩散。C层:缺乏学习兴趣,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C层是数量较少却是最为让教师头疼的一个群体,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对于此层的学生,利用大量的练习来打基础是必要的,可以用大量简单的习题来培养其学习的信心。分层的方法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或教师协助选择,但是其原则是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其家长的意愿,实事求是却不过分凭借考试成绩来划分。

成绩只能作为一个依据,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促进全面发展。所以忽略学生自主意愿甚至伤害到学生自尊心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并且分层教学并不是让教师要在A层学生身上花费大量精力,却忽略C层的学生,对于ABC层的任何学生,教师都必须做到平等对待,公平教学。在分层教学中,晋级和降级制度也是需要的。也就是说B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进入A层的,C层的学生也是有进入B层甚至A层的机会的。相反,如果有学生发现自己跟不上本层次的教学节奏,也可以申请进入下个层次。这个制度并不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阶级思想,而是通过晋级、降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方便教师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传统教学方式中,优生能快速地完成课后作业,因为对于优生,那些习题简单枯燥,缺乏挑战,很多都是做过很多遍的题目,还必须做,浪费时间和精力。然而对于差生,却显得难度偏高,不会做,错误率高,使得他们越来越怕写作业,慢慢导致不做作业甚至抄袭。所以在分层教学中,针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于A层可以用奥数题、综合题等高难度题,使A层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享受挑战,通过重重推理、演算,最终得出答案,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刺激和成功感;对B层的学生则布置一些提高题,着重在于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和对知识点的熟练运用;对C层的学生则需做大量的基础题、简单题,反复练习,夯实基础。

3.总结评价分层

在大学课堂上,最终成绩是按照平时成绩加上考试成绩而得到的综合成绩,在初中数学教学上,我们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有些学生在期中期末的考试中,身体不适或其他原因引导致挥失常,没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样很可能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毕竟用一张卷子去决定一个学期的总评显然是死板的。所以总结评价也需分层次,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使用ABC三种考卷,考试也向大学课堂学习,给予一次补考的机会,最终总评是用平时成绩的50%加上最终成绩的50%来决定。这样,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不再惧怕考试,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总结

分层教育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一般的学生不再一般,后进的充满希望。教师充分利用分层教学,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更为高效。

作者:刘太苓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第九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数学教师应坚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课改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展示成果,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和剪刀,让他们把正方体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再向学生提问有多少种展开图,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图形的特征,然后作出分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图形一一展示,再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图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的关键就是设置恰当的问题,其中问题的预设、生成、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紧扣数学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内容,抓住教材的精髓,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表述要具体,指向明确,能够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主动预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本内容,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要熟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在内容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设问,选准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方式上,教师要根据设置的问题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时,对于“某商人将自己的十几间铺面出租,每间铺面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200元,所有铺面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6.6万,第二年为8.4万元,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这一问题,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解答,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三个小问题,如:(1)通过观察,你能试着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运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铺面的租金各是多少?这样将问题分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逐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探索高效课堂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再与小组同学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先小组内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很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我讲了,学生都不会;我不讲,学生更不会”,因而不敢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学。俗语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长放得开,孩子才会逐步独立生活,担当家庭重任。因此,教师也要放开学生,放开就是解放,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的内驱力才会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在进行合作讨论时才会积极主动,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学习集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高效课堂,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勇于展示个性,展示风采,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争论,积极参与;才敢于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抽象概括、计算复杂、推理繁琐是数学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就会让学生热爱老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挖苦学生,这样,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因此走近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四、总结

数学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勇于创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作者为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农村教学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优化整合,力争构建真正适合自己的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刘晋彦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