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行为评价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行为评价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行为评价问题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行为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主要参与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可使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但就现阶段而言,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目标、内容、细则等内容。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评价;问题分析

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中,一些地方依然将重心放在知识目标的完成与否上,这不但无法发挥数学课堂改革的激励作用,还有可能阻碍学科教学改革,而对原有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行为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和创新,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地初中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行为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

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注程度传统数学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完成认知目标,才会得到好的评价。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除了认知发展之外,教师还要关注其情感发展、态度发展、个性发展以及各项能力的发展[1]。现阶段很多初中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牢靠,但并不能将自身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也不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课堂教学将“完成认知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教师自身也会倾向于认知目标的完成,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较为忽视。

(二)教学设计无法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

出来传统的数学课堂评价中,课堂教学进度的合理性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一些教师希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贴合教师的预设答案,教师在课程中占据着主导者的地位,这与现代课堂的教学要求是不相符的。现代课堂要求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只是合作者、激发者或引导者。

(三)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非常完备,每一项指标都有相应的要求,一些教师完全根据评课标准来设计教学模式、方法和问题。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却囿于评价标准而追求面面俱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较为忽略,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这不利于其知识面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2]。

二、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并使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学习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主要目标。在课堂评价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起足够的关注,要意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学校要将“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学习、拓展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多方面加以关注。此外,学校还要将教师课下的教学和指导纳入评价体系,确保学生不但能够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局限在数学考试分数上,还应体现在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上。

三、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内容

新课改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要从重视教学逐渐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单纯地传授学生教学内容转变为使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内容。

(一)教学理念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首先,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也应当将学生作为中心,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作为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每位学生的特长都有所了解,并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差生,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而要多关心这部分学生,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其逐渐建立起学习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不但要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还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正确学习观。其次,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材观。课堂教学要依据教材内容,但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要将课外的教学资源融入教材当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后,教师要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数学时,一般是接受知识,然后进行记忆和模仿,最后实现探索实践和创新学习。但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只停留在接受知识、记忆知识以及模仿这一层次,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自身的学习方法,使其朝着探索实践以及创新学习的方向发展。

(二)对备课方式进行改进,确保备课效益的最大化

要想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保障,必须先做好备课工作。首先,学校可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策略,结合集体智慧以及个人特长,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艺术。其次,教师要对以往的备课范围进行突破。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当中。教师在制作教案时,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学目标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教案进行调整,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以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此外,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升备课质量。最后,教师要在系统分析教学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如对教学计划、方法、策略、课堂纪律、资源、数学作业、检测等进行综合考虑。

(三)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重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自身的逻辑思维正逐渐发展成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来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概念的重视,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提升,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围绕事物的表面现象探究其本质特征。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尽量发散思维,探索多种解法,从而使思维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这样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就能够对所学的数学法则、公式以及定理进行灵活运用,并能根据数学问题及时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向。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

(四)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投入自身情感态度的状态,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程度。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往往只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未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纳入评价体系中。教师只有确保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一般来讲,学习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参与状态。全体学生是否都参与到了知识学习中。2.交往状态。教师是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互动交流,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3.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问题。4.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是否具备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5.生成状态。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是否获得心灵的满足,并对后续学习充满信心。

(五)要坚持记录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应坚持教学反思,并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教师想要实现自我提升,必须要坚持日复一日的反思和记录,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或教后小记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

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细则

(一)对教师教学思想进行评价

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时,应将教学思想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宗旨。其次,要看教师是否将德育相关内容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再次,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让每一位学生都自主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讨论以及探索当中。最后,要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给予个性化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

(二)评价教师教学目标

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时,要看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且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且实现了能力、情感及认知目标的统一[4]。

(三)评价教师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能否准确把握知识、能力、情感等的增长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抓住了教学重难点,在处理教材方面是否详略得当。教师自身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如何,是否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

(四)对教师的教学环节进行评价

首先,评价教师的教学衔接是否自然,是否具有灵活多样性。其次,教师的教学导入语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吸引性,能否使学生快速投入课堂当中。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否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是否仍然存在着灌输式教学的问题。

(五)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如何,学生学习到怎样的学习方法,数学课堂能否将知识动态形成的过程体现出来。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否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是否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设置数学练习时是否对趣味性、层次性、多元性进行了考虑。

(六)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是否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且做到差异性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实践机会。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否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批判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得到拓展[5]。

(七)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进行评价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使用的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能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自身是否具备对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控制能力。

(八)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

首先要将教师是否具有优良品质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要对教师的敬业精神进行评价,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严谨求实,并具有勇于开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其次看教师的数学知识基础是否扎实,能否熟练运用所掌握的数学方法、思想解决生活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最后要对教师的基本功进行评价,看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板书功底和普通话功底,能否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九)对教师的课外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使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否确保学生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十)对教师自身的反思行为进行评价

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反思问题的处理方法、学生学习情况、产生问题的原因等。综上所述,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依据,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提升、人格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和备课方式,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要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掌握基础知识,还能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的转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师行为评价体系。

作者:张兴军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