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开展口诀教学让初中数学活起来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无处不在,但“口诀”教学法具备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特点,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初中数学“活起来”,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与表达,进而喜欢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以及思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口诀”;数学教学;初中教学
数学教学价值的实现体现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发展程度,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也就是让数学“活起来”!如何才能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曾有教育家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教育正需要唤醒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口诀”教学法开展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展开分析。
一、图像比较,易得大小
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无论是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还是反比例函数,总有函数性质中的比较大小问题。在课堂教学时困扰着学生,我们可分三种情况进行探究。
(一)一次函数比较大小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当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系数意义等,都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但是很多学生会因为思维能力的不足,在知识的理解上出现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在一次函数比较大小这方面的知识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教师就需要对此进行充分的研究,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创新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比较一次函数大小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函数画出准确的图像,然后在根据所求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将一个或者多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同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呈现出来,能够让学生直接观察到两个一次函数之间的图像关系,从而在进行比较时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分析。再结合课本当中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综合性的讨论,让合作意识充分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知识点,从而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总结成几句甚至一句的“口诀”,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提高正确率,促进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二)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比较大小
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阶段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知识类型,其知识点繁杂。另外,二次函数的性质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大小的比较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的方式,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画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并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的研究,能够灵活融入进“口诀”教学,使学生逐步理解和认知,从而使学习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曾有书中指出,图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描述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在九年级复习教材时,我们可以用图像对比,将几类函数图像放在一起,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编写出直观形象的“口诀”,即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比较大小,用“一线两区”法;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比较大小,可以用“两线三区”法;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比较大小,可以用“三线四区”法,使本来苦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数字计算,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口诀”,让学生能够快速积极地掌握知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比较大小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也会有类似的问题,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灵活转变思维,同时采用图像的方法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理解“口诀”的学习,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次函数是数学学科当中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在进行具体的函数比较大小时,教师要通过函数图像的具体描绘,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再通过具体的函数实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尽可能地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下总结出一个结论,从而落实“口诀”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处于一、三象限或者二、四象限,两个图像的关系与解析式中的k值息息相关,而一次函数的图像则是一条直线,想要进行具体的比较,就需要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展现出来,能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对两个函数的系数值、点坐标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实现知识点的简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便宜得法,事半功倍
“数学抽象”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最大的价值在于能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比如,从七年级开始,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看点的变化,通过多次实践,当规定了向左、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学生发现某点A(a,b)向右(左)平移k个单位,原来点的横坐标上的数值相应加(减)k个单位;向上(下)平移m个单位,原来点的纵坐标上的数相应加(减)m个单位,形成了新的点A(a±k,b±m)。如果,规定向左、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将产生怎样的结果,经过学生的一番探索发现,点的评移规律是“正加负减”,也就是说向正方向一边移,相应坐标上的数就对应单位的值,否则就减。点动成线,便是平面图形,那平面图形同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变化,它的变化将是如何?我们得出的普遍规律是“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左平移时,原来图像对应点横坐标的值就加相应的单位值,向右平移就减;向上平移,原来点的纵坐标数值就加,向下平移,原来点的纵坐标数值就减。为了便于操作,易于记忆,更进一步归纳得出“左右自变,左加右减;上下函变,上加下减”。其中,“左右自变,上下函变”的意思是,左右平移,自变量发生变化,上下平移,(另一个变量)函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归纳发现,对于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化有很大的帮助,对于y=ax2+bx+c(a≠0),(或y=a(x+k)2+b,或者其他二次函数解析式,将其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变化,都可以用此“口诀”——“左右自变,左加右减;上下函变,上加下减”对照解决。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3x2-2x+1的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写出得到的函数图像对应的解析式。按照一般方式,先要将原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再平移,然后转化为一般式。但知道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快速写出其平移后解析式:y=3(x+2)2-2(x+2)+1-3=3x2+10x+6。如此方便,学生很有成就感。
三、化繁为简,妙趣横生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章中,无论从教材位置还是知识本身来说,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章节,解方程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数学连续性学习的里程碑。学生可以学习用配方法解方程。因此,在进行“口诀”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尽可能通过“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时有所收获,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时可以利用目标驱动开展教学,如,目标可以是把—个方程化成(a±b)=k(k≥0)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最终得到结果:或无解。经过多次探索得出这样一句“口诀”,帮助学习“移除配开讨,两加—半方”。上一句为配方的步骤,下一句为配方的方法。“移”就是移项;“除”就是除以二次项系数;“配、开”就是配方与开方的意思;“讨”是在开方前要讨论判别式b2-4ac的正负性,可得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是在讨论根的判别式时,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两加—半方”中,“两加”指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这个数到底是谁,是多少呢?就是“一”指一次项系数,“一半方”指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教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繁杂、麻烦的运算且易错的过程,用一句“口诀”分解记忆,形象直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口诀”教学不仅能够帮助进行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数学课堂“活起来”,使数学课本“活起来”,使数学知识“活起来”。因为“口诀”的生成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培养新时期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瑞清.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作者:师加祥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