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浅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浅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浅谈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开始通过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进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三观”。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重视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思政教育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1.具有相似的学习规律。学习的一般规律,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一个往复交替的过程,更是一个逐步丰富完善的过程,随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积累叠加,其深度和广度都会相应的增长。数学教育在学习规律的“实践—再认识”的环节是立即反馈的,而思政教育同样是立即反馈的,思政教育并不是一个单向传递或灌输的过程,学生自然会对接收的信息予以判断分析,并在自身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实予以甄别和选择,进而形成同时具有一般性和独特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可行的。

2.符合这一阶段学生认知需求。初中数学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针对于这一阶段学生认知需求特点的,即需要立足于实践检验的定理、公理或符合大多数人朴素情感的判断,以符合逻辑推演的方式,对客观事实予以辨析,并逐步形成对符合客观事实的予以支持、对不符合事实的予以摒弃的科学精神。也就是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很多环节设置上都能够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

3.具有认知的排他性。数学本身是一个客观准确的学科,对与错是能够直接判断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思政教育是与之相通的,当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后,就必然会对那些歪曲、捏造、否定客观历史的言行进行科学分析进而予以批驳和排斥。初中数学教学是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此时适当的渗透思政教育必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具体做法

1.以数学历史为载体,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各种素材,尤其是一些关于中国数学历史方面的知识加以介绍,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一章的阅读与思考中介绍到:在世界数学史上中国人最先应用负数及其加减法运算法则,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给出名为“正负术”的算法。从数学的发展史上看,在使用负数和它的运算方面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讲到这里很多学生都会从心底萌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引导学生树立长大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宏伟目标。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数学中会介绍许多体现中国人民智慧的数学知识。其中,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据说方法有400余种。中国古代人民对勾股定理研究颇具特色,其中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赵爽弦图又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节时,我们可设计一个历史溯源环节,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周朝的数学家商高就发现“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周髀算经》这本数学著作中,这是我国数学史上的骄傲。在教学中渗透我国研究数学的相关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学生热爱祖国的心弦。同时教育学生要打好数学基础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以数学认知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格修养。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要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这也说明由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用字母表示数”这种符号化的表示给数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方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并适应这种变化,让他们体会人们的学习通常是从认识具体的数开始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抽象化必然会出现。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一章阅读与思考中讲到了数字1和字母X的对话,用拟人化的形式介绍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同时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是认知上的飞跃,这种抽象化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数学的本质,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使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有助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提升数学修养,进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

4.以数学思想为载体,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一系列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化归思想、转化思想、几何模型思想等,这些思想需要不断培养与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初中首次体现这个思想的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数轴》一节,数轴将数与水平或竖直直线建立了联系,而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将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几何图形点用坐标的形式刻画出来,再一次实现了数形结合的飞跃,至此在后续学习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能够形象地描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得更加深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慢慢体会并理解这些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最终达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思辨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说不会轻易地相信谣言或者经过一些思考和推理就能推翻一些谬论等,经过这些思想方法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一定的生活智慧。

5.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数学中分不同的阶段向学生们介绍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统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通过对现实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从而帮助人们解决所需问题。例如: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中有一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班开展一次统计调查,并请学生完成一篇报告。通过这项学习活动,可以让很多平时不关心家里情况的学生了解一下家里的用水情况,培养家庭责任感,同时可以用水资源在我国紧缺局面相结合,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以及节约用水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培养社会公德心,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6.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意志品质。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快速制作出图形,并使图形运动起来,产生一些动态的效果,许多软件还有测量、追踪轨迹的功能等,这些都能辅助我们发现图形的一些内在关系如数量或位置关系,能更直观形象地发现图形的性质,将传统数学教学中无法展示出来的一些图形的变换性质等生动地展示出来,也为学生探索正确、科学的结论提供了便利。例如:我们在学习平移、轴对称、旋转、圆等几何图形时,会遇到一些结合动点求线段最值、面积最值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己动手制作图形的动态形成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意志品质。而这种意志品质正是在今后求学的道路上必须具备的。正如最近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是千千万万的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不断推理演算才能确保发射成功的,我们教学时应时刻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追求科学真理的意志品质。思政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数学教育,这不仅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追求,而且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责任。我们要始终把培养有利于社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张程程 单位:天津市第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