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数学这门学科学习过程中,反思指的是在初步完成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自我调节数学知识认知过程中涉及的事物学习特征。初中数学相对抽象深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直接掌握数学活动的本质,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深入探究,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因素,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数学活动具有探究性,数学描述语言具有简洁性,这些特性导致学生无法一次性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深刻体会数学的价值,只有反复思考、深入探究,才能实现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洞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效促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造成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促使学生形成反思意识,给学生传授反思技能,帮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与思考中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反思性教学水平的提升,结合学生的现状优化教学方式。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教导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传授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所谓“学会学习”,就是通过教学开发学生认知,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思考、探究问题,从而具备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时不局限于使用常规的方法。
(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疑而思,思而学。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是学习的起点。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重要基础。在问题、疑惑思维的催动下,学生会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相应的兴趣,从而形成积极的思维,不断地发掘与掌握更多的知识。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不过是应用已经存在的数学知识解决已经得到验证的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就如同拓展数学视野,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创造性思维,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另外,在反思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更为宽阔的数学世界。此外,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以深化,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学习本质的体现与要求
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讲是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思考,更为确切地说思考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作为构成数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因素,数学思维的构建离不开学生反复的实践与思考。另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与思考类似于一条主线,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掌握应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四)有助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反应速度能够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强化,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反思还可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深刻的探究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地钻研与思考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从复杂的表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另外,反思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的方法与技巧,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实现思维的创新。
二、影响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
1.智力因素发展制约
数学知识相对深奥,学习与探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些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点全部停留在理解数学知识与内容方面,很难全面完整地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虽然随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反思自身的思维过程,优化自身的思维方式。
2.非智力因素方面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学习意志力等心理成分,这些方面与学生的经历、数学知识的认知等有很大的关联。反思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水平,是学生反思活动的启动与维持动力。学习意志力与责任心,是反思活动的基础保障,是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
3.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以知识记忆为主,而非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并不知道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与意义,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价值不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
(二)教师方面
1.教师自身反思水平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指导者,教师自身的反思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反思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引导学生反思,一些教师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更无从谈起。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既是教师展开教学课堂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由特定的环节构成。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只是依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加工”。这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没有有机地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课堂。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对学生反思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
三、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预习提纲,养成反思习惯
作为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活动,预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预习不是浏览课本,不是阅读教材上的文字,而是从教材知识中发现及提出相应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预习提纲,结合提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在学生预习完成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中主要涉及哪些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中主要涉及哪些公式与定理,并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解答例题等。通过这些反思训练,促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预习之后,向学生提问:“一元二次方程是什么?一般形式怎么表示?”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通过x2=2,x=?等简单的问题,逐渐引入反思问题:“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如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引发学生反思。在这种教学引导下,学生能够了解与反思自身的预习情况,能够有效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反思意识的启发
问题情境是学生进行反思的催化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知识与经验,通过问题刺激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产生质疑与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新旧知识间的突破口,融入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或者问题,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反思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反思意识的强化。比如,在“矩形”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演示“平行四边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矩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演示。在演示之后,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所学知识,学生会得出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判定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这三个方面归纳识别矩形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培养反思能力
反思日记,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学习计划、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体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日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并且自我学习意识较强,擅长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而学习较差的学生,思维比较呆滞,缺乏应变能力。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能够有效改善与优化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在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时,教师要注重说明写反思日记的目的,要指导学生通过反思日记回忆当天的学习活动与内容,反思自己学习的不足。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书写反思日记:其一,记录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自身存在的疑惑;其二,与所学知识有关联的问题;其三,个人学习状态、态度的反思。总而言之,反思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数学问题,加强反思训练,引发学生思考与反思,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与探究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5).
[2]张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8).
[3]王学兵.让反思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J].情感读本,2017(14).
[4]王芳.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
作者:项小红 单位:甘肃省榆中县和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