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述(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实如数学课堂教学提高的几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三、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总之,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摸索的过程,更是每位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新更需要勇气,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做到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应试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做法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传授新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探求规律问题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这类问题不但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更重要的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转变一些旧的观念运用新理念和新方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教师要意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建设是一项深刻的教育思想改革,是一场科学意义的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
1、数学是“泵”,不是“过滤器”,数学教育的功能必须从作为筛选手段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数学”教育。
2、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数学应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和一门应用技术而存在,数学必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而不是脱离生活的“纯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3、数学教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转变师生关系观念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甚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而且往往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应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完善。
三、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所强调的正如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一样,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的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实验、阅读、思考,主动地研究问题,学会知识。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所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在从事大量的创造,按自己的想法去解释所学的东西,就像在创造一种理论去弄懂这些东西的话,那么,他们将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用新的观点去改造原有的想法。这样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打上了自己的个人烙印。而实践表明“不得不亲自去发现的东西能在你的脑际里留下一条小路,今后一旦需要,你便可再次利用它”。
四、做好教师“导”的工作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提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怎么想及学生能否回答。同时,素质教育也呼唤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也有所创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实际指导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不感兴趣,那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倍功半。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感兴趣,那么有浓厚的兴趣所构成的兴奋的精神状态,就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从而学会学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实践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研究。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学心理学,从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学的核心,是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谐统一,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一个适宜的情境。
2、结合实际,指导学法
(1)结合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即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确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独立评改等),如何进行分小组学习(分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互评互改等)。
(2)结合具体教材内容的学法指导。及时把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有关的学法归类概括,以系统化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3)一般性学法指导。即是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复习小结的方法等等。一般性学法指导常常渗透在教学环节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我力求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我也进行单独训练。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作为众多数学老师中的我,一定会为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而努力奋斗,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
第三篇: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市教育部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第四篇: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新世纪,新的起点,要给学生新的形象,新的学法指导,使当前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优化课堂教学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多元化;生活化;开放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学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如何在教学中领会并贯穿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任务。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中学教师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本人就课堂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显的拙见。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筅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蟪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子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等等。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如采取一题多变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重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是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