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途径

[摘要]数学课作为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目标的重要课程,是学生观察生活、了解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着眼数学学科特色,打造有效的课堂,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活力,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从以下几方面科学推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着眼学生认知特点,科学设计活动情境;坚持贴近现实生活,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生生互动交流,深化学生共同合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途径

数学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而且是观察生活、了解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是与外部世界实现沟通互联的特殊渠道,更是以此为载体培养与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支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将重点放在对定义、概念等的机械讲解上,而不是从数学的学科特色、现实运用的视角拓展教学的视野,就会导致数学教学低效、弱效,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感知数学、运用数学、体验数学,是有效课堂构建的途径。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内在认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着眼认知特点,科学设计学生活动

初中数学不论是在整体结构上,还是在知识的情节内容上,都有较强的活动性。着眼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打造,设计契合于学生学情的初中数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基于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个人思维的发展规律以及课堂学习的目标定位出发,结合学生新旧知识经验的掌握情况,精巧设计教学情境,合理架设提问点、互动点、合作点,努力实现基于初中数学学科特色的学生学习、课堂提问、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有机统合,构筑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基础。在充分考量问题难度与学生个人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情境中适当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在思考潜能。例如,学习一次函数时有这样一道试题:已知直线l:y=k(x+3)与圆O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AOB的面积为S,求S最大值。针对这道题,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与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重点突出“数形结合”在解决一次函数问题中的意义,从而启发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通过具象化的图形进行解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推动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初中数学的学习。先由学习小组讨论,而后所有学习小组把研究结果综合在一起,能够形成判别式法、拼凑法、均值法等具体的方法。面对这些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判断哪种方法最方便、最简单,并且公开展示说明理由。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不仅能认识到数学问题具有多种的解题视角与方法,而且能够从中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数学学习将有更高的热情。

二、坚持贴近现实生活,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初中数学课内容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板块设计、知识单元、思想理念塑造方面都体现生活性的特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尽管渗透的视角各有不同,具体的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初中数学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可以从生活的视角出发,将学校、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巧妙地融入教学设计中,或者把生活具体场景、自然和社会知识巧妙渗透到问题设计中,以此推动学生用情境中介绍的观点、方式、经验去理解与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式教学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引领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辩证关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力与表达欲。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教学中,引领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结合紧密的,鼓励学生自述己见、畅所欲言、全面展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了解,而且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次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阶梯电价的内容,介绍二次函数在不同用电情况下的运算,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辅助数学学习的知识性、情感性、方法性的因素,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力、体验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生生互动交流,深化学生共同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的关键是实现数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机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中,与学生初中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相吻合,这是由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特征所决定的。中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性较短,不能长久地关注某件事,但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高配合度和保证回答思路的准确性。构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表现欲,而且能够在彼此的讨论与分享中,深化学生对情境内容的理解;不仅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感情,还能够更好地学习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在合作对象上,教师要提出明确化的要求,要求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进行差异搭配,以提升合作的互动效果;在合作内容上,教师要注重结合情境知识的情节内容,引导不同的学生针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角色化、差异化的投入,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知识来认识、表达、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一定的情境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由传统的“我不会—听教师讲—教师教会”转变为“我不会—互助探究—我自己学会”的思维图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还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满足个体差异。例如,为了引导学生加深对于长方形内容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中的长方形”的PPT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创意小组,明确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基础性的问题,如收集生活中长方形之应用的视频与图片、长方形的小故事等,由能力较弱的学生负责;相对较难的问题,如PPT的整体设计、相关文案的撰写等,由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通过集体沟通与商议,创意小组完成PPT的制作,然后由“师傅”担任PPT发言人,进行介绍与讲解。以互动化、活动化的方式对学生此前学习内容进行检查,既使学生摆脱了文山题海的束缚,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够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实现综合能力提升。这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总之,有效的课堂构建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仅仅通过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将生活事件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与信心,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10-12.

[2]张文林.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16):1-2.

[3]高钰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17):64-65.

[4]刘明辉.初中数学多样化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4):42.

[5]叶胜前,王显琼.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2016(4):70-71.

作者:林小龙 单位: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