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摘要: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保障,环境保护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初中阶段,生物教师应当利用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机会开展环保教育,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关键词:初中学生;生物教学;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关注程度更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环保问题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如何运用有关生物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培植“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呢?笔者认为,利用“课内渗透、课外拓展”的教学方法,把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相关知识和环保技术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与环保有关的书本知识,将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容易接受,也必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为使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生态效益的概念,教师在讲授森林在改善环境过程中的作用时,可结合书本知识和有关资料,介绍一位印度学者,他曾经研究过一棵生长周期为40年的树木。他是这样计算这棵树对环境保护的价值的:正常树龄40年的树木,在其生长周期中,各方面的价值叠加起来应该在20万美元左右,其中包括:产生的氧气价值约为3.1万美元,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约为6.2万美元,防止土壤被侵蚀的价值约为3.1万美元,涵养水源的价值为3.7万美元,提供鸟类的生存和栖息的价值约为3.1万美元,树木本身含有价值约为2000美元的蛋白质。上述所列出的价值还不包括树木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或人类间接获得的收益价值。可是,实际上树木被砍伐后的直接销售价格只有几千元。由此可以看出,一棵树的价值太大了,那么如果种植成千上万棵树木呢?据此,教师可以引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实情以及国际标准: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8.21%(国际是30%)的条件下,我国的毁林速度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人均森林面积是0.132公顷,而国际标准是人均0.53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位居世界第134位。在教学中,教师联系1998年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森林的生态效益就更直观了:洪灾造成了我国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千亿人民币。一面是水土流失,一面是乱砍滥伐,我们的青山不需要保护吗?通过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地形成了要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

课内打基础,课外做拓展。通过生物课本和资料中的相关知识教育,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师还可借助学校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平时的实践课堂,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切身面对,加深印象。

1.以课外阅读为契机,拓展学生的环保意识

现在中学生的求知途径非常广泛,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了。在课外,他们会从报刊、互联网等新老媒体上获得大量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在课下、网上拓展延伸,使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环保问题的深层次成因。课外学习,让学生更自然地将我国的环保现状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认识到学以致用、为社会贡献才智的使命与担当。

2.亲近自然,让学生感受环保福利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和重大节日集会等机会,开展以“融入大自然,感受自然馈赠”为主题的专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体会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富饶,帮助学生和大自然建立联系、建立感情。平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里的树木花草浇水、施肥和休整枝条,让学生在树荫下读数、游戏,让他们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

3.利用实践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指导学生借助参加诸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学校卫生月、清洁周以及各种爱鸟、护鸟等一系列活动机会开展公益活动;教师要利用参观微型生态系统,或者学校对校园内花木进行挂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工作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过程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合乎实际的治理措施。

三、结语

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相信随着学生对生物、地理等知识的深入学习,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信心也会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张家胜.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理科考试研究,2013(1):77.

作者:刘坤 单位:盐城市步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