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课堂研究(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所谓微课,就是一种微型视频课程,它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视频作为主要的载体,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与疑点内容,反映某一个课堂活动或教学主题。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时间一般为6~10分钟,教学内容突出,主题鲜明,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是它的基础,知识点繁杂而且比较零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微课,将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巧用微课资源,让课堂导入变得生机盎然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的动力才会强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将微课技术融入生物课堂之中,尤其是导入的环节。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引出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生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比如在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课的时候,我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吃饭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是这些食物和水到了人体内以后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学生们却是一知半解。因此,我将本课的内容制成了微课,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亲身感知这些生物知识。紧接着,我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同学们,这是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你们想不想详细的了解这些知识呢?”学生们的回答异口同声:“想。”就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以视频、图片等刺激学生们的听觉与视觉。在此基础上,再利用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微课资源,让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它虽然具有一个大的知识框架,但是知识点却比较零散,再加上生物知识的抽象性,致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久而久之,让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科望而生畏,甚至对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微课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食物网》一课的时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对其中的动物植物感兴趣,但是却不能清楚的了解各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搞不懂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与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将大自然中生物的食物关系用画面清晰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演示的过程中,还配上了形象的声音。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当他们看到逼真的捕食画面时,脸上明显出现了各种表情,有兴奋、有惋惜、有同情、有害怕……当视频播放完以后,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对食物网的知识记忆犹新,久久不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微课的容量虽然小,但是它的时间要求却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内容紧扣教学的主题,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逼真的展示在学生们面前,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更加轻松高效。
三、巧用微课资源,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有很多知识是非常微观抽象的。在讲解有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很难用语言将其描述清楚,学生更是听得似懂非懂。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学习生物是非常不利和,时间久了,学生遇到的障碍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甚至对生物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感知生物知识。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配上适当的解说,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突破重点与难点。比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一课的时候,我利用微课技术成功地突破了重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很难用语言讲解清楚,所以我借助微课的形式将呼吸系统各部分的组成以及呼吸道在呼吸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微课,很快就掌握了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微课中的呼吸模型演示,学生们也能通过观察总结出其特点。对于接受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由上可见,在讲解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其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所学内容,增强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探索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理解微课的特点,掌握微课的精髓,将其正确的运用到生物教学中,让微课玩转初中生物课堂,让微课给生物教学带来绚丽的春天!
作者:朱小琴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思考
摘要:
本文论述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高效性,拍出要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生物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思考
每一节课的质量关乎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孩子的成长,要认真落实减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努力建设高效课堂。伴随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我愈来愈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质量,更要高效。何为“高效”?就是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我认为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源头是教师本身。要提高教师主导的高效性,生物教师可以从下面几点下工夫:
一、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帮互带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倡师生和生生互动开展课堂活动。何为“生生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包括分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激励、互相帮学等合作共学,构建合作与竞赛的生生关系。生物学科特别是现行生物教科书中的内容都比较有趣,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生物课堂正是培养生生合作、提问、探究、归纳进步的最好场所。当然初中生在生生合作方面还有不足,但组织活动还不是很困难,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不可忽视这一能力的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做到“三讲”、“三不讲”,以达到精讲的境界。“三讲”是指讲方法、讲技巧、讲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我们教任何一门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多讲方法、技巧和规律,使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高屋建瓴地组织好自己的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不讲”,即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就明白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通过“三讲”、“三不讲”,最终做到精讲,让每个层面的孩子都可以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使每个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多练能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打好知识、技能基础的有效手段。在精讲过后,教师可以利用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典型题目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如我在引导学生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时,特别强调该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围绕人体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新陈代谢进行的。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的题目,课上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教师适时指出,有关新陈代谢的题目往往是将四大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而这样的题目大同小异。教师展示出典型的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解答方法。
三、善用情感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初中生物的课改和教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被关注。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平等二字。要建立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要师生互动。这种互动大部分通过师生、生生对话的形式表达。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对话应该是思与思的撞击、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融合,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纠正与补充,同学在互动中对知识进行升级或创新后形成规律。这种课堂才有活力,教学才能达到高效。“教学语言”除说话外,还包含身势语。教学时教师的形态、手势、动作、表情等,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影响。一位姿态优雅、知识丰富、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教师的崇拜,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
四、最大限度地拓宽每节生物课的思维空间
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内容极具生活气息,这为锻炼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初中生物课堂上,我们要多创设一些力所能及的、有趣的、有探讨性的课题,鼓励学生研究,可以课内、课外或课内外结合等形式进行,要鼓励孩子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在生物世界中自由而有方向地飞翔。我们上好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准备。设置些让孩子们思考、探究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让他们在问题中求知,并告诉他们问题都会在生物课堂得到解答,把学生真正带入生物这门学科。譬如,我曾经用蝗虫做呼吸器官位置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将头浸没在水里的蝗虫竟然没有窒息而死的现象的同时留下思考的问题,结果学生兴致异常高涨,课后把我围了一圈,问这问那。我当时非常高兴,心想目的达到了。在以后每节课中,我们通过恰当地设疑,培养兴趣,激发探究意识。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有效激发学生的意愿,最大限度地扩大生物课的思维空间:如让孩子们做小实验;两周制作一次科技小报,多搜寻有用信息、小科技制作,等等。根据我的实践,学生在纸笔习题中有疑问时,教师用实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从生活中走进生物
“让生活走进生物,让生物走向社会”。知识来源生活,要保持学生在课堂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更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知识组织好生物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呼吸运动》这节新课时,我要学生做深呼吸运动,体会胸廓的变化,让学生根据呼、吸两个活动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以此导入新课。如果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做好情境的创设、新课的导入工作,从课堂一开始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新课内容学习中。好的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工作,会成为“高效教学”的先锋使者。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改革,“高效”已经成为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真正为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生物课堂上获得最大的发展而努力,实实在在地上好每一节课,注重生生的帮带、最大化生物课的思维空间、注重课堂上的情感因素,“让生活走进生物,让生物走向社会”,使生物课堂焕发具有时代气息的生命活力。
作者:许婷 单位: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提升
摘要:
利用实验教学,转变学生的生物学习思想,引导学生应用合理的生物实验设备开展生物知识探究,有利于生物思维的形成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文章立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围绕“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这一主题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
生物课程;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生物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实验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凸显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让生物学科的特色更加明显。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实验学习兴趣
与其它学科相比,生物往往能够吸引初中学生更多的注意力。生物,是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科目,初中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好奇心是无限大的。但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不足,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生物实验学习中去。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不愿意学习。另外,教师所利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推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应当摸清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实验情境的预设,让学生为生物实验所吸引,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讲解《观察植物细胞》时,教师需要引导初中学生利用显微镜去观察植物细胞的装片。听到植物细胞、装片与显微镜这些专业字眼,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会犯难,对接下来的实验活动充满恐惧。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教师需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新生物知识接受能力。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装片图,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促进学生与生物现象进行互动。当学生具有探究这些图片的欲望时,教师再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激发起学生参与生物实验。教师拿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像洋葱。利用演示,让学生了解植物装片的制作方法,将装片放在正确的位置,调好显微镜,让学生轮流观察,刺激学生的多个视觉,让学生有动手试一试的冲动。只有初中学生自身找到生物实验学习的动力,才能融入到生物课堂中,成为生物知识的探究者,乐于用生物实验去解决生物学习问题。
二、加强实验互动,营造良好实验环境
师生互动,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平等地交流,有利于课堂的和谐化,更能促进学生注意力的提高。用师生互动去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课堂教学的步伐,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做“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这一实验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生物知识,更要组织实验活动,使学生成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首先,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其次,在实验开始之前,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用具,像草履虫培养液,牛肉汁、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就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去猜想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征,让实验活动成为验证学生个人生物猜想的实践。在实验实施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就实验的步骤进行讨论,在交流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第一步要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虫的活动,接下来在载玻片右侧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划通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最后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特点与原因。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与学生就其实验观察成果进行交流,通过反馈让学生了解到哪些实验现象是正确的,哪些实验现象有误,在师生互动中对实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地方特色,创新生物实验教学
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讲是一种考验。用地方特色资源组织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活动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就在身边。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不同地区的学校要尽可能的利用地方特色组织生物实验教学。农村地区的学校,虽然教学硬件设施有限,但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从生物角度来看,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是一片宝贵的实验教学基地,有着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要拘泥于课本,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走进身边的大自然。通过这样的拓展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生物实验学习兴趣的大大提高。而城市地区的学校在自然资源没有农村丰富的情况,则要尽可能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动植物园、城市里的景观植物等,服务教学。如在做叶片结构的观察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大自然入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对其叶片的结构进行观察,用制作标本与拍照等方式对观察行为进行记录。在生物课堂中,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生物观察实验成果向大家做一次汇报,不仅能够丰富生物实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成就感的提升,让生物实验学习成为学生生物学习中的快乐之轨。教师可以创新实验教学材料,在尊重实验原理的情况下,灵活更新实验器材,有利于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灵活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为学生生物知识的开发与掌握而服务。利用实验活动向学生普及生物知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感知生物知识,有利于学生生物体验度的加强,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水平的提高。
作者:乔奕 单位:湖北襄阳东风中学
参考文献:
[1]赵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祁小春.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03)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学习性评价研究
学习性评价强调教、学、评是一个有机整体,评价镶嵌在教与学过程中,贯穿于目标定位、活动设计、课堂互动和反馈调节以及后继决策和措施等一系列环节。深度学习是有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要求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同时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完善原有认知结构。尽管人们认同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等浅层学习形式对学生后续发展有害无益,但课堂浅层学习仍然是当前非常普遍的现象。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尝试将课堂学习性评价的五个基本要素,即清晰的目标、针对目标的情境化学习任务、从学习过程获取评价实证、多元评价主体以及有效的反馈,融入初中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初中生物课堂需要深度学习
初中生物学课程是学生开始分科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启蒙课程,正如课标所述,“它不仅具有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初中生物学课程,对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及其习得方法,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理性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对学生后续学习理科课程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根据上述课程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不能满足于被动接受学习内容,更不能机械记忆和复制,他们需要更多的深层互动的学习活动,需要在这些活动中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
二、初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特征
不同水平的深度学习,既有共同属性(如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特征,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等),又因学习者年龄心智水平差异、学习内容属性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深广度。根据课堂观察和分析,初中生物课堂学生深度学习主要有下列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表现出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他人等特点。脑科学研究认为,处于积极体验的学生学习主动且欲望强烈,观察力更敏锐,思维更全面、灵活,更易沟通、协作。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第二,课堂成为批判性思维平台。批判性思维是由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的,在初中课堂深度学习中,学生可能表现出质疑、分析、评价、综合、主动表达等行为,以及抓住关键要素、多种角度分析信息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推理预测可能的后果等学习品质。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获得的知识,是经思维加工整合、有效内化、被积极应用的知识。第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深度学习的课堂,通常设置了目的明确的问题解决过程。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有层次的学习情境,学生分析、判断学习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调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逐步接近问题解决的核心,逐渐理解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
三、将评价融入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
在学习性评价活动丰富的课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分析、参与评价、反思修正、合作建构。学习性评价不仅有引导作用,更具有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价值。
1.设计包含高阶思维活动的学习目标。学习性评价的起点是清晰的目标定位。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目标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从目标的认知层次要求看,既有识记、理解等基础层次,也有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层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即便是识记、理解等基础层次要求的知识,也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如认识关节的结构,一种学法是直接背诵关节主要结构的名称,另一种学法是从关节受伤的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与保障关节“牢固”“灵活”功能特点相关的结构名称,显然后者更易被学生接受,效果也更好。教师应该将高阶思维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有效对接,在设计学习目标时,从三个维度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目标定位点。例1:关注高阶思维目标的设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七年级)。(1)比较细胞分裂与分化,举例分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2)识别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初步认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按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总结人体的结构层次,初步认识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观点。(4)参与合作学习和同伴评价,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执教者始终把握发展高阶思维这根“弦”,避免照本宣科、越俎代庖、形式主义等教学方式。
2.创设包含问题任务的学习情境。所有的思维中都有八种要素,即目的、问题、信息、概念、推论、假设、结果和意义。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源于问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根据所持观点做出假设,产生一定的意义和结果,用自己认同的概念、理论来解释各种信息、解决各类问题。那么,问题如何产生?又如何呈现?例2: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七年级)。通过先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新产生的细胞在形态上和原来的细胞是一样的,假设细胞就一直这样生长、分裂下去,最后就形成了人的个体,那么,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形态结构应该和受精卵是相同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如果事实并非如此,在细胞在构成生物个体的过程中,细胞除了可以生长、分裂,还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例3:发现“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的特殊性(八年级)。在八年级学习“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时,对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有学生联系七年级学习的知识,提出“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后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教师以此为情境,提出问题“如果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也像产生体细胞一样,对后代有什么影响”,并请学生推演传递过程,引出认知冲突。学习性评价理论认为,情境创设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从学生完成情境任务中的行为和结果,评估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适合深度学习的情境(问题镶嵌其中),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切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质,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能激发学生调动概念、原理、技能等参与问题解决的主动性。教师在设计情境和任务时,要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要策划如何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概念、经验间建立联系,要为学生示范整理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3.开展批判性的概念建构学习。日常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基于教师严密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的任务是跟随、理顺知识内容的逻辑关系,以此达成学习目标,这被称为“直达思维”,这种思维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如刘儒德所言:“我们很难想,一个习惯于顺从他人思路的人,还能看出他人思维中存在的不合理性,除非他人的推理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深度学习的批判性特质挖掘,旨在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学习性评价规则,营造并驱动了批判性学习过程:首先,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活用知识和方法,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其次,要尽可能引出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第三,要求学生阐述支持观点的证据,并且通过相互质疑、评价,引发反思和修正;第四,要保证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例4:“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两种学习方式。第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孟德尔对实验现象做出的四点推论,教师板书名词,如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并举出一些实例。第二种学习方式:学生阅读“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图文,用自己的话阐述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子一代中矮茎这种性状不见了”,产生疑问“这是特殊现象还是普遍规律”。教师提供其他相对性状的实验现象———图文,学生发现子一代有类似的规律,发出疑问“进一步遗传可能是什么结果”。教师提供豌豆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图文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关于子二代遗传现象的小组观点,相互评价,修改完善。学生在构建“孟德尔遗传实验中基因传递规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引进模拟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认识局限。最后,学生通过相互补充,共同归纳总结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主要推论,建构遗传的基本概念。(例4第二种学习方式来自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洪小玲老师的课。)在第一种学习方式中,教师以演绎的方式呈现概念名词,然后通过举例来诠释定义中的关键词,这种非情境、“导读式”(或“咬文嚼字式”)的教学,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只能片段式地接受,且很难在新知与旧知间建立起联系,产生“不知从何入手”的困扰。在第二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深入分析实验现象,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建构过程,辨析并理解了概念间的联系。教师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预设的学习活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按需提供,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完全跟随教师思路”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多次的观察、解释、论证等表现,获得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理解、质疑等信息,并给予示范、模拟等不同形式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态度来思考”“用证据来做出判断或辩护判断”“对自己的思考做出改进”,由此引导学生内化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复杂概念,实现深度学习。在第二种学习方式中,学习性评价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部分,表现在“积赞比赛”、小组活动评价、学生互评等形式,教师激励性语言评价贯穿其中;二是交融部分,表现在依据学习目标准确设计评价任务,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根据信息适时提供指导、调整教学等。学习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教学科学准确、理性思维的特点。在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介绍一些优化思维的策略,例如,经常联系概念和原理思考,不要被动听讲;定期整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及时将学到的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遗漏点;经常反思自己听讲、阅读的收获和困惑等。
4.以有效反馈支持深度学习。融入学习性评价的课堂深度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过程,并借助评价信息调整教学、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评价、改善学习、提升元认知水平的过程。有效反馈是学习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基于学习目标,具有指导性;二是融于具体情境,具有适应性;三是关注任务表现,具有描述性。它要求教师能把握恰当的反馈方式,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劣,当反馈包含引导学生努力的积极意见时,就能引导、激励学生达到更高的标准。可见,有效反馈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教研人员可以通过量表帮助教师改善反馈行为。总之,深度学习着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应学习并理解思维评估的标准,包括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公正性等,将这些标准编制成简单的量表,作为引导和评估学生思维的依据。尤其应重点关注学生元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学生通过反思及时发现和修正不足,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方能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作者:伯海英 单位: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五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根据目前的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对着教材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生物知识,学生要么安静地听,要么记笔记,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应用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再将学生引导入生活情境中,就能够充分调动其学生的探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生物的变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建这样的生活情境:遗传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就像你和父母在外貌上有相似的地方,但经常也会出现遗传变异现象,有的人长得很高,但是他的父母身高却很低,有的人是单眼皮,但他的父母却都是双眼皮,这就让人感到很奇怪,是为什么呢?学生在了解这样的带有生活性的问题后,就会很容易被调动起兴趣,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讨论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应用生活类教学资源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即使教材编写得很合理,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情况不同,教师还是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不能一味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应用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生活类教学资源,让教学方式和内容都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酶的催化作用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题目:在清洗牛奶污渍时,我们选择加酶洗衣粉能够达到很好的清洗效果,那么洗衣粉中在此时起主要作用的酶是什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用对象来分析,加酶用来清洗牛奶,而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此可以分析得知,此时主要发挥作用的是蛋白酶。
三、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物,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应用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从生活实际中发掘生物问题,设计适当的生活化情境,把教材中抽象复杂的生物专业知识,与生活性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学生在课下,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亲身体验,从而得到最直接和贴近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内容,在课堂的开始,问学生“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折射了什么样的生物知识呢?学生最直接的想法是大树将阳光挡住了,树下的温度就会低一些,这是一部分原因,但应该归属在物理知识中,而生物原理是什么呢?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在进行蒸腾作用相关知识的教学,学生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思考,慢慢发现课前问题的答案。植物在进行蒸腾作用时,会将水分子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最后在课下,学生在路过校园内的大树时,就会亲身感受到蒸腾作用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原本复杂、看起来远离生活的生物学知识,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为起点,以实际的生活现象为依托,逐步引出对生物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明确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安排生活化教学作业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一般会选择题海战术,为学生安排数量大,类型多的题目,这样的课后作业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很多负担,而且枯燥的作业也会让学生对生物的兴趣降低。应用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安排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到当地主要发生污染的地方,了解污染的类型、程度以及原因。在进行小组实践探究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问题,可以是噪声污染对附近动物的影响、空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等。学生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制定出具体的探究方法,然后再分工实际执行,最终总结每个人所获得的成果,完成探究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生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建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楼王初级中学
第六篇:多元化初中生物课堂效率提升
摘要:
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实验为主的生物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不仅提高了初中教学改革的质量,而且还使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有所提升。本论文针对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课堂效率展开研究。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效率
前言
为了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有效地培养,就要按照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打破,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只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才能够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予以培养,使学生在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能够扩展生物知识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生物开展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其一,初中生物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多是将生物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的生物课堂教学缺乏活跃的气氛,学生只是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而没有能够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加以延伸,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更难以提高对生物的学习兴趣[1]。其二,初中生物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就较为落后。初中生物教师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以充分掌握,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生物教学往往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予以重视,教师传递生物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导致生物课堂教学难以高效完成。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但是,要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即初中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然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生物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目前的初中教学改革,调整和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二、初中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以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中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将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对生物知识领域中所不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生物本身就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学生在探索生物知识的奥秘的时候,就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调动自己的主观思维,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传统的生物教学所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承装生物知识的“容器”,教师将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2]。启发式教学则有所不同,是在生物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不解的生物问题予以思考、分析和探究。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予以指导,过程中获得生物知识。比如,在初中生物课《植物种子的萌发》的讲解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模式,对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在播放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植物的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够萌发?”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就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深入探索,之后学生就会认识到,要使种子发芽,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使不可或缺的,即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当学生进入到思考和探索中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都会被调动起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再次重温实验过程,从而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二)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
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确认知识的正确性,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就能够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同时,使得生物教学课堂更为生动有趣[3]。比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栽种的树都经过了剪枝,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源自于生活,是告知学生生物教学内容与该生活内容有关,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起到了引导作用,使学生在生活中会积极地发展与生活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利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生物素质得到了培养。
(三)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使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生物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着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合作小组。小组的学生之间可以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同时有助于提升竞争意识。学生为了不落后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就会更为努力地学习,并以端正的态度学习生物知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4]。比如,在初中生物《血液循环》的教学中,其中的难点是对“血液循环的路径”的学习,主要是所涉及到的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概念、原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血液循环的路径采用设计图的形式表达。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都会参与设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通过合作将设计图完成。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就会对血液循环的原理准确把握,并逐渐熟悉循环路径,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属于是自然科学门类,涵盖着生物活动和生命现象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以单向的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会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也基本是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多数的学生并不能从中悟出生物活动规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完成。
作者:曲谱 单位:大连格致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25-126.
[2]陆明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J].赤子,2015(05):203—203.
[3]汤敏.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分析[J].赤子,2015(08):67—67.
[4]滕瑞才.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电子制作,2015(05):172—172.
第七篇:初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
初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物质,对于初中生来讲,内容可能有理解上的难度,但是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对生物学中的微观世界及形象思维,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无能为力。因此运用多媒体,能够让初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生物;课堂
0引言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之间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它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于一体,能够带给学生最直观最形象也是最直接的感受,生动形象的教学动画或者是视频,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教学课件都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生物世界的无限魅力和无尽的精彩。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
课堂采取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自己组织问题的答案、自己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松懈状态,大脑不活跃,思维迟钝,从而导致学生接受知识难度大,课堂效率低下。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沉默寡言,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的状态。这种课堂学习的常态对学生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地理这门需要理性与感性思维兼顾的学科来说,教师要促使学生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掌握地理知识。
1.2学生害怕教师,不敢提问: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可能会有一些叛逆的行为,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往往不苟言笑,令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甚至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们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的时候,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带来威慑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在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恰恰说明他已经深入地理学习,或者说他对这个方面感兴趣,这时候就要求教师抓住契机,生动地解答学生疑问,一问一答,更能加深知识学习的印象。
1.3忽视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
教师为了提高学习的进度,不注重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致使地理不好的学生感觉地理越来越难,失去地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再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静态的展示,使生物失去原有的生命力,造成生物教学中那些微观细小的知识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灌输,让学生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能够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借助多媒体设备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利用图片、动画、音乐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现象的理解。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生物教学,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容易疲倦、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3促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中的情景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将直观的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短小精悍的视频等在短时间呈现出来,并且保证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入课堂生物学习的正轨,使学生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体,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十分重要,需要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
3.2形象演示,变抽象为具体:
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非常抽象,学生们很难理解和掌握,即使课本上有一些彩色图片或者例子,但这也仅仅是静态的演示而已,难以带给学生们感官的刺激,使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不彻底、一知半解。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能够使知识点形象起来,带给学生们感官的刺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3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对重难点的突出略显不足,运用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课件设计色彩丰富,将重难点问题用鲜明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突出的格式标识出来,同时还可以运用超链接等形式,插入动画视频等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不能完成的生物实验,以此来突出生物教学中的重点。
3.4多媒体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流传至今,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的=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相关知识,有时候甚至更具有系统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效果,不能完全抛弃。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学中,只有促进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体会生物学习的奥妙之处。
4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提倡,不仅仅是因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更是因为各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毋庸置疑,这也要求教师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一起抓住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作者:张娇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
第八篇: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法分析
摘要: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强化学生的学习丰富教学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老师为了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也在研究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不难发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简要探讨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教学策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合作学习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
引言
在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策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们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生物的教学方法也是一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老师在教学中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限制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的现状,就需要老师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创新,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引导。合作学习法恰巧能够满足教学中的这一现状,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提高教学的效率。合作学习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分地了解学习的基本知识,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讨论当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合作学习法的教学中,还可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并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会生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合作学习法。
1科学分组,合理分配
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们能够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之下,更加深入的理解课堂中的知识。为了达到合作学习法的重要效果,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性格特点等分析,研究好学生们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并进行科学的分组。为了保证小组讨论的高效性,班级中的组别人数以6-8个为宜。在选择每个组别学生的时候,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物素质和性格特征等综合分析,保证每个组别中的学生实力相当。此外,老师还要将班级中内向的学生平均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中,让外向的学生带动他们讨论,避免学生在小组中充当看客的情况发生。通过合理的分组,为今后合作学习法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恰当的教学导入引导学生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之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已经被消磨殆尽。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法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展教学的伊始老师就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眼球。其中采用恰当的教学导入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小猫和猫妈妈的图片引入,让学生们分析为什么同样是一个妈妈孕育的小猫会长得不一样。当学生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借势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3合理选择教学课题合作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为了保证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综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分析,寻找恰当的教学课题引导学生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仔细探讨的问题有很多。老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学习的基本内容。在学习一些比较新鲜内容的时候,如杂交水稻、克隆等,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搜集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们提出自己对这些与技术相关生物知识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老师要采取合适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针对小组内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组长发言的模式引导学生汇报工作,也可以用PPT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小组内,通过成员间的意见发生分歧并逐渐达成统一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学的内容。只要老师能够稍加引导,就可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的探讨知识的内容,深入的研究生物知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合作学习法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组内学生只有一个人发言的情况。老师要结合教学的基本内容分析,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让组内成员轮流当组长。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谈论当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学生了解老师对自己的看法的重要途径,恰当的教学评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教学评价可能会对学生学习生物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在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以赏识的态度展开。对学生们的合作成果要进行积极的指导,客观公正的开展评价。在恰当的教学评价的引导之下,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尽量以赏识的态度引导学生,避免不恰当的评价导致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的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大创新。合作学习法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意思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本状态,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仔细研究教学的目标,将合作学习法引入到教学当中,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生物教学的高效开展。
作者:白树彬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北辛庄中学
参考文献
[1]徐超.生物课堂因合作而精彩———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才智》,2014.
[2]王彩荣.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郝雪,王飞.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中学生物教学》,2015.
[4]晋会丽.浅析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