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课堂情景型导入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导入法就是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经验积累,开放性提问,让学生可以在实例的引导入下,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也侧面提高了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材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方式》:这一课主要研究的就是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为了做好课堂教学引入,首先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你是上帝,你面对着自然界扔下一块食物,假设这个食物所有的动物都吃,这时,你会发现动物用什么方式向这块食物而来?学生通过想象与生活场景的导入,就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回答。如老虎是奔跑着过来,蛇是滑行而来,而老鹰则是飞过来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就应用了情景导入方法。

紧扣课题的同时,还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发挥。与常规性的提问,如“请同学们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多少种?”相比,学生在这种情景导入法下,能更好地激发出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同时也应注意,课堂教学是一个求同存异、春风化雨的过程,由于提问是开放性的,那么学生的回答肯定也是开放性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抱着肯定的态度,表扬其参与性,重视其独立思维能力。如在笔者提出这个问题后,就有学生说有共生类的动物,如狼和狈肯定是前脚搭后脚一起跑过来等等。这样的回答是出人意外的,但也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平时对于生物的关注与兴趣。基于此,笔者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思路,但再次强调了“一个”,这个只能一次来一个,不准“组团”更不准“代购”。学生在这样幽默的回答下自己也笑了,感受到了尊重,也明白了如何回答。气氛进一步活跃,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表现也非常好。

二、课堂故事型导入方法

每个人对于枯燥的知识兴趣都不大,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却会大大提高注意力,一个劲追问为什么,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故事型导入方法就是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故事的带领下,进入学习状态。如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这一课中,笔者就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导入。首先笔者拟定了一个人名,小明。先开了场,小明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又出现在故事里了。学生一听,笑声就来了。因为太多的例题与举例里,小明都是不断提到的人名。而今天笔者就是讲小明那只小狗的故事。首先小狗自身先天性就有一种领土意识,于是它会在家里四处撒尿,以示主权。但小明作为其主人,自然不能认可这种行为。于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教导。

接下来让学生讲一下,自己家里如何去教小狗。学生的兴趣高昂,纷纷分享了自己家里与小狗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家里没有小狗的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接下来,笔者借着这一活跃的气氛便引出主题,先天性的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简单而明了地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先天性行为,什么叫后天学习行为。这样的导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生物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践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学科,一切的知识都来自于实际。在这样的导入后,笔者发现学生几乎对这两个名词解释理解得非常精准与深刻。这也反映了良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留下深刻的记忆。而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真正成为的主人。

三、课堂多媒体型导入方法

随着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上老师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措施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基础上,多媒体型导入方法对于演示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生物是研究生命世界里的各种现象,每一种生物具有的形态与生活状态都是不同的,而生物所带给我们的画面与声音也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在初中生物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看一段动画,欣赏一段影片或者只是听一次解说等,都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视听印象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印象,进而达到在和谐而愉悦的氛围中导入课题,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笔者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动物世界”是常见的视频资料,各种记录片与生物动画演示也可以引入。

如第十七章《生物圈中的动物》: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这一课的引入,笔者就为学生准备了《可可西里》这一部影片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入这一影片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通过最直接的视听来达到心灵的震撼,进而发自内心地明白动物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把课本上单纯的叙述性文字变为最直接的画面,当学生看到影片中动物死于盗猎者枪口时,整个都陷入了沉默,甚至有女同学开始流泪。生物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生物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来认识身边的世界,进而了解生物,了解生命,从而真正学会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真正把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当成是一种内心的需求。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融入了知识,同时也引入了对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教导。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而生物这一门恰恰是直面生命的,如何化枯燥的知识为生动的生命形态,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各类生物学知识的直观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制订不同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贴合学生心理与兴趣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生物。

作者:何春灵 单位:广东省博罗县柏塘中学

第二篇

一、注重兴趣引导

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导入、过渡、结课等环节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导入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和趣味话题,或者引经据典,以活跃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再次,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直观手段的运用增加生物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学,并学有所得。

二、加强实验课堂教学

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大多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尤其是生物领域的丰富性和实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但当学生学到生物基本概念、专业用语等时,便会感到生物的抽象难懂,渐渐会望而生怯,兴趣全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既可以激发主动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又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开展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围绕课本中的某一现象或结论,让学生通过提问———假设———定案———实验———结论的程序展开探究式实验活动。实验中,学生合作互助,探究交流,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当然生物实验活动也可以拓展到课外实践,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学生以课外知识来充实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讲练环节

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时间花得多,但课堂教学质量却难以保证,当前减负增效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做到精讲精练,努力将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习达到高效。

精讲,即教师要能够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问难,创造思维情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精练,即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问题,掌握所学知识。

精练,也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都有进步。此外,优化讲练环节,教师还应尽量做到练习的当堂检测和反馈,不给学生留课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在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查漏补缺,确保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上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实验课堂教学,优化讲练环节,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生物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

作者:吴昌毅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第三篇

一、把握好的节奏,用好每一分钟

一节课45分钟要做个总体安排,而且开头和结尾的时间要把握好。学生课后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做主科的作业上,在生物上用的时间非常少,我认为在每节课的开头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把上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用多媒体放出来,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然后提问,这样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每节课的结尾要留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学生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高效”的重要保证。对练习的内容,教师要精选精编,要能做到少而精,既要对当堂课的内容起复习巩固的作用,又不能占去一节课太多的时间,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提问中学到知识

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并且尽量从学生的身边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地去回答。比如我们在讲视力的形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我们周围的盲人为什么看不见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们的眼球坏了。那继续问,一个眼球完好的人是不是就一定能看见呢?那还必须保证视神经和大脑的视觉中枢要完好。这样就可以得出视力形成的三个要素。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科学的设置问题的情境,用词准确,语言清楚,使学生清楚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比如在讲动物的行为时,你如果直接问学生动物有哪些行为,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回答,而我在提问前先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在视频播放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鸟儿的飞翔,鱼儿的游泳,孔雀开屏,蚂蚁觅食,蜘蛛织网等等。视频看完后,学生往往就能很快总结出动物的几种行为。提问除了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外,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即兴提问,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课上会提出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回答好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宽松、自由、愉快的气氛是每一个学生欢迎的,在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敢于大胆想象,在别人的观点之上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才能让他们认为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能获得有益知识的地方,而不是禁锢他们思维的地方,才能培养出有思维的学生。在讲近视眼的形成时,我讲到近视眼是因为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楚。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视力形成要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既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怎么能成像呢,怎么能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呢?经过思索之后,我发现对于还没有学光学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提得精彩之极,而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学生又是难以回答的,这时我乘机把前面讲视力的形成时做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一下,如果我把成像的塑料板往前移一下或者往后移一下,塑料板上还是能成像的,但是像很模糊。也就是说,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指清晰的像应该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视网膜上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像。经过这样的解释,大家对近视眼的形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出的问题经过大家的交流合作后得以化解,提问的学生不仅自己获得新知,也使其他同学获得新知。很明显他是非常愉悦的,从而更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好学好问。

四、总结

生物知识丰富多彩,生物课堂教学并无定法,教师只有积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地采用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中,让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生物的高效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

作者:张静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

第四篇

一、“导学案助学”的优势

“导学案助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不论是在导学案的制定过程中,还是在最后的知识讲授过程中,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紧密结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导学案、讲授相关知识,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互动明显增多,师生关系与以往相比更为融洽。

二、如何进行“导学案助学”

1.导学案编写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行编写,明确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脉络,逻辑性要强,条理要清晰,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阅读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导学案的编写最重要的是还应该注意难易适中,既要设定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相对轻松地获取,又要设定一定的难度,也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以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从而达到适度的提高。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人类的免疫一节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设计出表格要求学生分别列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和相关作用,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就能够得出结论,相对来说容易获得。再比如说,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学生可能能够掌握关于心脏和血管的组成部分,但对于血液的全身循环这个问题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从而使得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后期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学生的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这个环节是“导学案助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给定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于那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与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与大家一起讨论相关知识,并进行观点的汇总整理。

总的来说,学生需要根据导学案明确自己目前已经掌握的内容,整理好自己的疑难问题,以便上向老师请教。举个例子,“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中,学生通过前期的自主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应该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这是相对简单的内容。但是,有关于在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和遗传物质的变化这个更进一步的问题,学生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学生们通过导学案的前期自主学习,明确了自己在上的学习重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讲解

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进行了自主学习,对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例如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学生对于心脏以及血管的组成部分已经初步掌握,那么教师要将上的重点放在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上面,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同样,在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讲授过程中,教师也要将重点放在细胞结构变化和遗传物质变化上来。这样看来,教师不仅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还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三、总结

“导学案助学”是目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式,它不仅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约时间,学习目标明确,提高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导学案模式”加以重视。

作者:张蓓蓓 单位:江苏南通市跃龙中学

第五篇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轻松环境

要通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要构建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和谐的师生氛围作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隔阂,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爱护、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又不失平等尊重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此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想象,活跃自我思维,就生物学科问题积极探索,主动深入,树立主动意识,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项严谨的任务,它涉及多学科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科学性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如何在保证生物课堂教学严肃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和理解生物知识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抽象、枯燥性问题,生物教师可以巧设情境,以情激景,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通过契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新课,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衔接更为紧密,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二、调动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强大驱动力,能够保持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持续坚持自我探究、自我思考,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化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自觉深入生物学科,找寻生物的乐趣与奥秘。

(一)巧用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遵循传统的讲授方法,呆板地灌输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趣,渐而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就应及时转变,革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巧用悬念,适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完整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保持学生对生物课堂教学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巧用悬念可以贯穿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可以是授课中,也可以是实验室课堂教学中。

(二)引入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领悟生物奥秘的同时建立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还进入了课堂教学领域,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时引入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使生物从生物课堂教学从书本的平面走向立体,赋予生物课堂教学生动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模式予以革新和优化,促使教师以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将着力点置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之上。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遵循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序。如若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妥当,各环节衔接紧密,学生就能逐次深入,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逻辑性,并伴随着层层相扣的课堂教学步骤走入自我思索和主动探究之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衔接得当的课堂教学安排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主动学习的精神。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坚持适宜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接受学生的各种质疑和不解。同时,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生物枯燥无味的认知,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将试验、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其实践能力,并激发其对于生物的兴趣与热情。

(二)建立激励机制,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往往能保护其的自尊心,提升其满足感,并以此转化为对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热情。在上,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悉心讲解,正确的要予以肯定,有独到见解的更需大力表扬。而错误的则应在肯定态度的基础上鼓励其再行思考,引导其查阅资料,或向同学求教,不断修正答案,圆满地回答和解决生物问题。可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正确地运用激励评价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自主探究、自主解答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初中生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于其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更体现在其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塑造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要想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从被动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变,引导学生自我思索,自我探究,深入挖掘生物学科的潜在知识和内在魅力。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等途径促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真正认识生物,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丁秀君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中心中学

第六篇

一、学生提问的意义

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吗?学生们理解了多少内容呢?这是我们都不知道的,但是如果抽查又不能够大面积覆盖,所以这最终成为提问的败笔。教师的提问目的主要包括两点:提醒学生们教师在授课;其次就是检测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所以,与其让教师提问学生,倒不如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来提问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有很多,首先就是可以敦促学生们让他们去认真听讲,从而发现问题,对教师提出问题;其次就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一群学生毕业了,走向了工作岗位,他们只会背书和公式,而不懂得灵活运用,也不能够发现问题,那么他的存在意义就不大了。这也正是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是工作不顺利的原因。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已经导致了企业对大学生的失望。所以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要改革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但是在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课堂教学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提出疑问的勇气,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学习模式。

二、学生提问的模式

针对学生提问的模式,我们主要从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时间以及提问的形式进行讨论。首先,我们来讲提问的内容。对于初中生物来讲,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们对生物的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问的内容幼稚或者是繁琐而批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而对于具体的内容应该从教材和实验内容中提出,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疑虑。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很多学生可能不理解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对于这一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和物理课进行合理的整合,让物理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凸透镜的作用,进而解答学生的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提问的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中提问,少量精辟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如果问题过于繁琐往往就会导致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所以在中提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学生提问的时间,同时要迅速对学生所提问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讲解。

课余时间提问是非常好的方式,这样教师既了解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给学生们的进步打下了基础。针对一些能够提出精辟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和他们之间的交流,随时关注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而对于一些思维模式比较独特的学生,我们应该合理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如果他们提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那么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纳;如果他们所提的问题没有代表性,只是个体的问题,那么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不能够打击他们的信心,否则就会对他们产生非常长远的不利影响。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他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非常重要。

尤其在生物学习方面,因为初中生物所针对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的科学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所以他们理解问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走向逆境。例如,动植物的细胞,有些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而有些学生可能就很难客观的认识这一知识。他们看习惯了宏观的具体的事物,而对于那些微观的,或者是较为抽象的内容他们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

三、总结

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实证明,初中生物提问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好的,它让每一个学生都敢开口讲话,它敦促了每一位学生去积极学习生物知识。

作者:李志国 单位:海南省三亚市榆林八一中学

第七篇

一、以教师人格魅力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人格魅力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必然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也往往把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同时去感染学生。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具有仁者之心,对学生怀有博大无私的爱,关怀他们,以自身的人格去感化学生。学生在教师崇高的敬业精神中、饱满的课堂教学热情中等能享受到美的教育,并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说,教师崇高的人格能给学生带去“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二、以学生养成习惯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以德育工作为首,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由此可见养成习惯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且习惯养成也是德育教育中最“实”的部分。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把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旋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抓住特色,时时、事事、处处渗透德育,把生物变成培养学生良好德育行为习惯养成的乐园,陶冶学生情趣的花园,以求教育实效。

三、以社会责任感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课堂教学中,我把很多遗传病通过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手段演示给学生看,向学生介绍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它们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当学生观看完之后,当他们在感概万千时,我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和遗传的规律。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这些病情发作的根源所在,以及这些病情会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哪些影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些病情会直接影响人口的遗传素质,关系到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这种深刻的认识,大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了,他们才会刻苦地求知,才会想到不断地进步,让自己沉醉在学习之中,从中学到很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国家的知识,使自己成为新世纪的新人,从而为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建设而贡献一份应尽的力量。

四、以爱国主义观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列宁同志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并且是最重要的德育教育之一。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有关我国生物学家的取得成功的事迹教育,这其实是一份重要的德育教育的资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曾说过:“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并且他还从以色列领取了“沃尔夫”奖,几个月之后,又从美国捧回代表农业领域最高荣誉的“世界粮食奖”。所以,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课堂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思想德育素质的发展。

五、总结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作为奋斗在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完成教育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作者:付文丽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冒沙学校

第八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PPT代替课堂板书

为节约生物课堂的时间,教师可以制作PPT,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幻灯片的方式,代替传统板书。同时,学生还可以在PPT中,感受到生物课堂的生动性。例如:教师在生物圈的讲解中,即可通过PPT展示生物界中物种的关系,清晰明了的反映“从细胞到生物圈”的组成关系。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来解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展示不同层次生物圈的物种代表以及进化关系,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细胞形成复杂生物圈的过程;为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在制作PPT时,应注意各项内容的联系性,尽量避免幻灯片的间隔,以提高幻灯片内容的关联度。如在介绍细胞知识时,直接在同张PPT上延伸即可,在PPT连贯的放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整体的细胞概念,理解最基本的细胞结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PPT设置“随堂练习”的环节,通过链接练习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集中回忆课堂知识,确保各类知识点能够得到及时的温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制作生物实验动画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物实验以动画的方式展示,形成多媒体动态教学,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思路。例如:物质的跨膜运输,以被动运输为例,其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被动扩散,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态的物质扩散示意图,促使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理解物质是如何跨膜实现扩散的。同时,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自由扩散与被动扩散的不同点,从而方便学生记忆。

3.视频资料的播放

初中生物教材中,配有优质的视频资料。视频资料是生物课堂的辅助内容,其中包含大量的拓展知识和生动的课堂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想象力。起初受到教学设施的限制,可能许多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教师可以轻松的为学生播放配套的视频资料。

4.利用生活影视拓宽生物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搜集实际生活中的生物教学影视,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关注与生态、生物相关的网站和电视节目,将重点的内容下载下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从而将学习的思维引入到真实的环境中,促使学生明确生物学习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将生活影视放在校园网站上,供学生及时参考。

二、多媒体技术对中学生物教学的推进意义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初中生物提供了有效的教学途径,着实推动了生物教学的发展。第一,多媒体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信息化的环境,开辟了生物教学的网络空间,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生物课堂的需要,优化了生物课堂,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课堂知识的理解;第二,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生物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认识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多媒体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多媒体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达到知识吸收的最佳状态。我国大部分中学已经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对生物教学的推动作用,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方式中包含着能够被教师、学生共同接受的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师生双方在课堂上达到教学、学习的平衡。

作者:薛志奇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九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作为教学工具的信息技术

当中学生物教师在讲解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这个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打破传统意义上对于性与生殖话题的敏感性,帮助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和道德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生殖方面的教育内容,减少由于社会以及生理方面的因素而带来的性困惑和性压抑,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中学生物教师可以采取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来组织诸如图片、动画、文字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为中学生创设出模拟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生命运动的规律与过程,从而让传统观念下较为避讳的教学内容得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2.作为学习工具的信息技术

中学生物教学中还可以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进行具体应用。在这样的应用模式下,中学生是生物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并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分析、加工和处理,最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而延续到课外学习。比如,当中学生物教师在讲解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影响的内容的时候,就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中学生更为关注自然与社会,树立起正确且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学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较为形象且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把已经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并加以实践的应用。中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多渠道地了解到更多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应用信息技术来训练学生的生物思维

这就是说,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信息技术与生物知识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努力将信息技术与生物知识的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主要是从中学生物知识作为出发点和切入点,让这些生物知识的展开与总结等每一个环节都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使得信息技术与生物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学习动机,还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灵敏思维,增强他们深入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进行发散性与逆向性思考的思维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

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为中学生创设出一种激励的教学情境,这将大大激发出中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生物学习的效果好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中学生是否对中学生物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解决当前中学生物教学过于枯燥乏味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学生是否想学的问题,开展课堂激励,创设出针对中学生的问题情境,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类似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中去,让他们在模拟情境中进行主动建构式的学习。此外,中学生物教师还应该借此机会来实施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和记忆力,从而让情境激励与实践感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应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出发,要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中学生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分析并合理处理生物教材,然后再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给学生呈现出生物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在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网页形式的展示下,获得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能够变枯燥的生物教学课堂为生动活跃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从而开展具有个性化与协作性的自主式学习,并与探究式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探究式合作学习。这样的信息技术利用,将使得学生成为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来自己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源,并逐步提高自身自学、探究、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4.应用信息技术来增强生物课程的趣味性

中学生物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软件来提升生物课程的趣味性,从而让中学生物教学体现出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多重特征,即利用信息技术来让中学生物课堂变得寓教于乐。中学生物教师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集为一体,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让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来展开多个问题的探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激情,帮助他们提高信息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增强教师讲解的表现力,提高现象展示的直观性。生物教师也应该重视“课程本位”,让技术与内容实现比例协调,并全面认识课程资源,不要完全排斥传统教法,而是应该把现代教法与传统教法有机结合起来,还要重视并真正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让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师生情感培养与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是符合时展潮流的一种选择,它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与有效途径。虽然说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可以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来使用,并应用信息技术来训练学生的生物思维,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生物课程的趣味性,从而让中学生物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任艳君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车轴山中学

第十篇

一、情感教育素材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一种科学世界观,在生物学教材中都有体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获得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下面结合人教版中学生物学教材,列举了中学生物学中几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素材,帮助区分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举例说明

下面借助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就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方面,探讨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设计。

1.课例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因本课内容较多,需2课时完成教学活动,但仍有教师将2课时的情感目标设计为一个情感目标,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显然不能满足每节课都有情感目标体现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本课内容为“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活动建议“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分析教材,应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前者通过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和肋间肌的变化,并联系自身身体的变化进行理解,同时,教材建议进行测量胸围差实验活动,感受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的胸廓容积的变化。隐涵了感受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观点。后者通过“资料分析”和活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认同肺泡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含量是不同的,即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观点。因此,本课情感目标可设计成:(1)建立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2)认同肺部与细胞组织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树立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3)建立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观点。

2.课例2———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中“种群的特征”

教材列出了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征的内在联系及它们怎样影响种群密度。本课内容隐含着事物是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教材还提供了“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隐含着感受科学研究方法设计的理念和认同科学研究态度的严谨和细致。但有些教师在设计情感目标时仅看到教材中的“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那么在设计情感目标时,就容易出现片面,或是不能根据学生需要、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的现象。因此,本课的情感目标可设计成:(1)通过分析种群的基本特征,体会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感受科学研究方法设计的理念,体验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认同科学研究态度的严谨和细致;(3)通过理解出生率、死亡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爱护野生动物。

3.小结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案例外,在设计情感目标时,也可与我们关注的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社会热点等问题相结合。如,当今世界正面临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问题,让学生体验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树立科学辩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述两个课例列举的情感目标,为生物教师提供一些情感目标设计的思路,但并不是说每个目标都必须在整堂课中全部呈现,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情况及学生的需要等,有选择的制定每堂课的情感目标,使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就已经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三、建议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角度进行情感目标设计,并不是说不注重其他角度的设计,而是提供情感目标设计的思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要深入研读生物学课程标准,清楚本学科、本单元或本节课各层次的情感目标要求。为每节课做情感目标设计时,要有其侧重点,不要生拉硬套。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关注学生的需要,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审视确定情感目标。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生活问题、社会热点相结合,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处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钻研教材时,不仅要弄清楚知识的学习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怎样的帮助,还要注意知识背后隐藏的辩证内容,如生物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和对立统一等,这些辩证的思想几乎渗透在各节内容中。只要教师提高哲学修养,认真研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坚持用辩证自然观给学生解释生命现象,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理性认识。学生学习到的不只是生物学知识,还包括用之不竭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作者:袁玲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耿马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