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是实验教学进行之前的一些活动,是为了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必要的准备工作。它可以是实验教师独立准备,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活动将愈来愈普遍。

1.实验材料准备

生物学实验都需要某些实验材料,必须在实验教学进行之前准备好,如室外实验材料的采集、种子的萌发、植物的培养、动物的购买与饲养等。适合的实验材料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实验材料的准备在时间上要符合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但材料质量上应该具有代表性,以保证实验结果明确。在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安排一定的场地和人员,保证实验材料的供应。

2.试剂配制

大多数生物实验需要一定的试剂,在学生实验前应该配制好。试剂配制通常由实验教师预先进行。试剂的配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试剂的准备量应该大于实际使用量,一般在(1:1.5)——(1:2.0),以保证部分学生实验操作失败时及时重做;(2)选择合适的溶剂,不同的药品需要不同的溶剂,如生长素的溶剂是95%乙醇1NNAOH,细胞分裂素的溶剂是1NHCL,等等;(3)保证乙醇或安全,部分药品具有挥发、刺激、腐蚀、有毒、易燃等特性,配制时要特别注意安全;(4)保证有效性,要避免过期药品的使用,同时对配制好的药品要妥善安置和保管,如注意避光、避高温、避挥发、避分解等;(5)保证配制准确,称量、定容过程要确保准确。

二、实验操作

1.实验组织

中学生物实验可以是每个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分组进行,还可以是教师操作示范。实验的组织应该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验条件(仪器数、学生数)分别对待。实验的组织是教师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

2.实验讲解

正式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讲解,其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可加入教师的示范)、注意事项(如操作要点、关键步骤、实验安全等)、可能的结果、与课堂教学的联系,等等。实验讲解是为了确保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学生实验技能和习惯的养成、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讲解应该简明和用词精炼,时间一般控制,5-10分钟,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实施操作。

3.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实验要求规范操作,教师要随时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活动,指出或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部分同学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中的规范与实验创新的认识,应该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鼓励学生与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或创新,是指在实验的设计、准备时进行的创新,而实验操作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灵感、想法,应该及时进行记录,经过认真的思考、求证后,再另行安排时间进行试验。实验的创新不能作为实验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程的理由。

4.实验记录

要养成实验中及时记录的习惯,这也是科学研究中要求的基本态度。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地将实验的现象、结果、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实验结束后分析。对学生而言,主要是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对教师来说,除了实验结果的记录外,还要记录实验课的教学情况,特别是对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实验中其他较大的事件,都应该进行认真的记录,并对上述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长此以往,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才能够较快地提高。

5.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实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结果的分析可以由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也可以进行全班的讨论,让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还可以是教师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分析。实验分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现象以及与理论课教学中的衔接;实验分析还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对实验教学的改进与提高。实验的总结往往是由教师在实验课将要结束时进行,它不仅是实验教学环节中的一环,同时,通过教师的总结,还能够激励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纠正实验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结束

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台,包括仪器的清洁、整齐放置、台面的清洁等,做好值日工作。教师要对整个实验室进行认真的巡视,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检查学生的整理情况,检查水电开关情况,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要按照药品的特性进行妥善处理,不可将剩余药品从水槽中直接排出,以免造成对环境的危害、火灾或中毒事件。

作者:张甜甜 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掌握实验步骤、试验方法,规范实验

生物实验课必须掌握实验步骤、试验方法。实验步骤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必备的,只有了解掌握实验步骤,规范操作才能成功。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简单掌握实验的步骤,用语言熟记实验步骤,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安放离桌边一掌的距离,对准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成一直线,光线强的时候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熟记实验步骤后,实验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师指导巡视,纠正错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实验的机会,亲自动手,这样的实验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终生难忘。

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必须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观察鼠妇的活动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们在花盆下面、石块下面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哪些特点呢?让学生作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猜测和解释)让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通过这样的实验,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果→交流→表达→结论。

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氛围,启发创新思维

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教学民主,只有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亲切,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心情愉悦、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实验才能有效果、有收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教师必须肯定他们勇敢的精神,创新意识。例如:讲授光合作用时,教师说出一个论断: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论断说明了绿色植物的出生、生长、发育、长大都离不开太阳的光。有一名学生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万物生长靠月亮。顿时,课堂哗然,同学们哈哈大笑。对于这些与实际问题相左的观点、看法,教师不能批评学生、指责学生、嘲笑学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找证据、论点,通过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四、营造创新空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教学必须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给学生创新的空间。除了课堂实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到野外去考察、参观,走进大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课标下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生物实验具有教育教学功能,必须认识到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教师教育学生实验必须动手,实验必须动脑,二者缺一不可。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把技能训练和研究活动有机集合在一起,引领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研究活动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重视教,做出榜样让学生充满信心,不要制造紧张空气。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实验成功的效率,精彩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有效途径。

六、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必须情感陶冶、示范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实验时的心理障碍,成功的进行试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倪威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中学

第三篇

一、实验材料和器材的精心选择

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教材中提供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比较明显也比较实用,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还有番茄果肉细胞观察同样如此,只是对于后者来说,教材中建议学生使用10*物镜,实践检验结果4*物镜下观察更为清楚。因为10*镜下,番茄细胞比较分散,学生找到并不容易,细胞也比较大。还有种子结构一节,选用的是大豆种子,事实证明蚕豆种子更为合适,结构更为清晰。观察动物细胞时,教材选用是人口腔上皮细胞,可是也许由于大多数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牙签力度过大,经常会出现细胞重叠比较多;不利于观察。在关于人的血型测定过程中,一般偏远农村的学校因为试剂较贵,都不予以配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用来代替实验。

二、注重实验设计灵活性和拓展

对于研究废电池对于生物的影响,这一节,课本上安排较少,只针对其中一种,不具备普遍性。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这一实验新教材也取消了,而每年初中生物实验学业测试中,依然还有考查。另外之前教材中实验设计中要求先加入两种分别为2毫升的不同蔬菜汁,再加入5%高锰酸钾溶液,注意观察振荡其退色时加入的液滴滴数;这样下来,实验结果不易得出。改进后实验方案是:先加入等量较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两种不同蔬菜汁,实验结果马上就会显示。对于部分老师选择使用外卖的橙汁和水蜜桃汁做这一实验,不具备科学性。因为研究课题是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实验取得果蔬汁液过程中,两种蔬菜取用的量,加入的水含量应该如何界定?这一问题我还在思考。

三、做好实验记录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记录要有人签名,要有作记录的时间,记录不能随意更改;如果确实必须改,需要注明更改原因、更改人,原始记录必须由当事人更改,记录必须记在正规的记录本上,而且最好是有编号,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记录发生的一切,不得随意编造数据;记录必须记录关键的参数.譬如温度,时间等参数;记录必须有专人保管,防止遗失等等。并及时针对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部分学生的实验技能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

四、爱护实验器具,及时上交整理

做完实验后,应该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清洗,处理并上交;注意不要使得试剂相互接触,分类放到仪器室保存。对于中学实验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显微镜的维护,学生在使用完后,务必将镜头取下,放到镜盒中,有污染用擦拭纸擦干净即可;对于其他实验仪器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等先放到酒精中浸泡,在用水彻底清洗即可。遵守实验室仪器维护的基本规则,打扫好实验室卫生;使用过的实验材料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分类处理,比如观察蚯蚓后应该将其放生。

这些要求都是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严谨的学习风格,尊重科学,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生活都是有积极意义的。除了这个之外,还要及时填写实验课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组讨论,以备不时之需。

作者:刘文奇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侯庄中学

第四篇

一、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懒惰,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

例如,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学龄的学生,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第一次实验时,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大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

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我们作为教学园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二、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

三、总结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疑问,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作者:周彦珍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城厢中学

第五篇

一、实验材料要简化

实验材料要简化,就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寻找实验的代替材料或实验用具,在现有的条件下想办法完成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由于一时疏忽没有准备碘液,我就用稀释红墨水来染色,没有解剖针来展平洋葱表皮就用牙签来代替,效果也很好。在进行“种子的结构”教学中,需要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好找而菜豆种子因为一时没有找到,怎么办呢?我想黄豆种子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而且很容易买到,所以就用黄豆种子代替菜豆种子;观察时需要切开种子,还需要解剖刀,而学校的解剖刀由于数量不够而且已经生锈,不好使,我就去商场购买单面刀片来代替,这样不仅可以开展实验了,而且也没有影响实验效果。

二、在实验前提前培训兴趣小组的学生

在实验前提前培训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解决教师的不足,帮教师一起指导学生。通过培训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让全班学生得到正确的标准实验指导,提高实验成功率。在讲“观察植物细胞”一节的实验,制作临时装片时,教师先提前培训几位学生作为“小老师”示范制片过程并讲解,让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获得感性认识,教师鼓励他们对其中不明白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小老师”解答,也可以学生展开讨论,若仍有疑问再请求教师帮助。这样学生都很活跃,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滴水的量如何掌握?过多、过少对实验又有何影响?取材的方法如何?盖盖玻片的方法怎样?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怎样吸引染液?等等。这样通过提问、思考,解决了疑问,扫除了制片中的障碍,为下一步自行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三、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很多学校,它具有处理文字、图像、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具有良好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我们既可以将许多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得以完成,又能使许多演示效果差,可见度小的实验通过视频“放大”的方法得以清楚观察。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实验操作过程转播到屏幕上或每位学生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这样不仅演示真实,而且学生兴趣高,观察认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饲养家蚕”的活动,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桑叶也难以寻找,要求学生完成有点勉为其难。这时我想到了多媒体,利用媒体播放《如何饲养家蚕》的录像,那整个过程就一清二楚了。当然,这样一来学生少了实验的体验过程,有点遗憾,但是观察过总好过没做,学生毕竟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还有《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运用媒体播放都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作者:周菊梅 单位:广东省惠东县梁化第二中学

第六篇

一、通过“合作学习法”激发学习兴趣和营造学习气氛以加快学习状态的进入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开展实验课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转换,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客观性认识,增强合作互助意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这就要求生物教师正确认识生物实验中合作的重要性,明确实验目的,重视合作内容.教师在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的前提下设计教学过程,积极的创设实验情境.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实验的意义和乐趣,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向,让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氛围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例如,学习“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实验主题.如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夏季和冬季买回来的活鲫鱼放在水中养活时间不同,后者时间较长,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能共同用实验证明看法吗?”保证使学生之间达到兴趣的同步性,以兴趣来驱动之间的自主合作以实现教学目的.

二、用“合作学习法”的理念科学的分组与分工来强化学生的实验合作意识

根据实验室与班级规模大小,依据学生个人能力水平、学业水平、性格特征或者是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学生分为每组4-6人不等的同质或异质学习小组.在各组成员确定之后还需要进行角色的设定,将组员大致分为组长、操作员、记录员与发言员等.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尽可能的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任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既能让组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实现组员的积极合作与互动.例如,在学习《生物体有相同的的基本结构》(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时,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胞.在实验开始之前由组长分配任务并协调工作,组员讨论实验步骤设计方案后开始实验工作.操作员在自主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显微镜的操作事项及了解实验过程所用到的实验原理;最后各组交流实验经验时由汇报员进行汇报交流实验结论,并改进实验操作.在这种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记忆就会更深刻,并提高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根据“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合理性的引导及评价完善实验课堂

在实验过程中,要适当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把控课堂操作过程中时间与课堂节奏,提高各小组的合作效率.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用不同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其原则要坚持以小组为单位,避免个体间的相互比较,以促进小组内的合作,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教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以此促进组员共同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寻找问题之所在,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教师就要先给几个小组长做操作演示,采取以兵带兵的教学形式,避免出现操作上的不足,以及确保组员之间的合作性.在“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擦→滴→取→展→盖→染→观察”的实验步骤,并且要保证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与合作.完成实验课程目的后,还能让各组员更加熟悉实验步骤,增强对仪器设备的认识.

四、总结

“合作学习法”适应了生物实验课堂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教育观构建初中生物课堂,充分发挥生物实验优势的同时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完成科学实践课。

作者:姚文娟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

第七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七年级下册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这个部分的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某一个切片中的细胞运动情况。在这个暂短的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致地对细胞进行观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让观察的学生对自己的观察进行陈述,并且一边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运动情况等视频。通过观察学生的讲述可以有效地调动其他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则可以很好地帮助其余的同学更好地来观察细胞的运动情况。在这样一个教学导入环节之后,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这种形式下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并且长期坚持,必然可以很好地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堂生物课的学习之后,继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学实施。

二、联系生活开展教学

“理论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句话是每个教师都非常熟悉的一句哲理。我们的生物这门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往往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认识下,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积极地借助生活来开展初中生物的教学实施。借助将生活化的因素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拉近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加强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学实施。联系生活开展教学主要是可以将生活中的因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创设出有效性的生活情景,继而做好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实施。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的《身体的防卫》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中就涉及到一个知识点———“过敏反应的机理”。该机理的反应过程为:“过敏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附着在)某些细胞———化学物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平滑肌收缩等———(导致)局部红肿、喷嚏、哮喘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且较为繁复的反应机理,但是这一机理就像是一个巩固化的反应公式一样,一旦掌握了这一机理,那么学生就能够掌握人的身体在何种情况下是如何过敏的,从而更好地掌握《身体的防卫》这一部分的内容。因此,教师询问学生当中有谁是过敏体质,以及对什么事物过敏,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依据该机理来论述自己的一旦沾染了过敏原之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例如:一个学生对青霉素这一药物过敏,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这样进行论述:我的过敏原是青霉素,一旦我使用了青霉素这一类的药物,该药物就会刺激我体内的淋巴细胞从而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将附着着某些细胞上,然后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随即我体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将增大、平滑肌将收缩,随后就会出现局部红肿这样的过敏反应。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重复过敏反应这一机理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该部分的知识点,继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

三、加强教学评价

透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弱点,并且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多多鼓励、激励学生,从而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将得到加强,继而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借助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师还可以借助该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施,继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实施。例如:在完成了七年级第十三章的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学习积极、态度端正、善于思考,望继续发扬。也希望你在后面几个章节的学习中多发言,多展现自己。

教师反思:注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引导学生自我表现。

教师的话对学生往往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和良好的激烈作用。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注意加强教学评价,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实施。

作者:曹美琴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第八篇

一、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和同学、教师进行探究,从中得到新的知识,并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说――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笔者在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中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为例,浅谈问题探究法的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养的花草树木、街道上的高大树木、田野里的农作物等需要水分。一株玉米甚至能一天吸收几千克的水,比我们一个人每天需要的水量还多。那么,它们为什么需要水分,甚至对水分的需求超过人类的需求量呢?通过问题的提出,导入新课,就能吸引学生对问题探究法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猜想假说。导入新课后,我把准备好的演示实验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一盆盆栽植物上罩上一只塑料袋,并把塑料袋包扎好。在塑料袋上有很多水珠,学生们进行观察后,大多数都会提出下列的假说: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进行假说后,通常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生成资料,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问题探究法的教学。

(3)实验探究。在问题猜想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盆栽植物的叶片结构,将叶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结构情况。

(4)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对叶片结构的观察,就可知,叶片是由上下表皮、叶肉及叶脉组成,并且在叶片下面有很多气孔,而水分就是通过这些气孔散发出来的。所以说,问题探究法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2、多角度教学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没着某个思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模式在应试教育时代非常受欢迎。教师在提问题时,总会无意把学生的思路引入设计好的思维模式当中去。这样的思维模式会扼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多角度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昆虫的足和口器》教学章节中,教材里有很多图形,我就根据图形提出了多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达到发散性思维发展的目的。例如,在讲有关细菌的知识点时,我就会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地球上没有细菌,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就根据生活的实践情况找出不同的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如果世界上没有细菌,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人类就不可能会这样自由自在生活在地球上。

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何为创新性思维能力呢?就是指人们在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从客观事物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经过探究而得出新的,独特的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时,千万要注意不能给学生太多的累赘的作业,不能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只能应付应试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只能起着反作用,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要把多余的时间放给学生,使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去思考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不要怕出现错误,特别要是认真对待每一个敢“吃螃蟹”的学生,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在“吃螃蟹”的过程中,他们另类的思想就能体现出来,对新知识会有创新的,全面的认识。所以说,给学生宽松的环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会使学生兴趣永葆青春。我们就应该强化学生这种兴趣的需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新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总结

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在执教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学生的综合因素,在学生中间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并且充分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因时利导,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付文丽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冒沙学校

第九篇

一、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差,忽视了学生的生物实验

1、存在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生物教学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生物实验。由于学校软件硬件条件的缺失,学科地位的局限,学校教师家长的轻视,造成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悲惨局面,生物实验有的时候变成了学生参观场所,博物馆。

2、对策措施。讲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做生物实验实际就是获取直接经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步骤,一般要背下来,学生亲自操作,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记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这是生物实验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必须充分利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逐渐形成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学习处于散游状态,没有形成知识体系

1、存在问题。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繁多,只是记忆的容量特别大,初中学生强制记忆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没有形成知识体系。

2、对策措施。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初中生物知识体系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构成的系统结构。每一章节单元都有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概念体系。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体系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教师引导学生把获得的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问题质疑,分析问题必须和教材密切联系。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参加实验教学讨论的很少,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极低

1、存在的问题。学生课前根本没有预习,缺乏自主学习,准备不充分;学生没有学习资料,农村学生对课外读物不屑一顾;对该问题没有没动脑,没有自己的观点意见;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也不想讨论;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讨论浪费时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讨论这种形式有抵触情绪。

2、对策措施。教师一定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问题,自己要达到了如指掌,提出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又不脱离书本。让学生自己看书,强化训练,达到学生能把课文中看到的主要内容改编成题,时时做到眼中有题。遵循新课标的理念: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预习时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给每一名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有合作研讨的机会。

教学方法适当调整,不能一劳永逸,既要灵活多样,也要趣味横生。合作探究提倡擂台赛、小组赛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上课前教师把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书写黑板或制作多媒体课件,节省时间,能让学生解决的,教师不参与,学生合作解决的,教师适当指导监督,需要教师补充的及时补充。学校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时人人参与,既有领导,教师,也有学生家长,对提出有创新的标准适当奖励表扬。教师必须把学案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学案的作用,授之以渔,终身受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作者:张作英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中学

第十篇

1改革生物实验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

1.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是学生求知的心理动机,只有培养学习兴趣,并使之在求得新知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中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稳步提高。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有兴趣,必须对教学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热情,对所教的学生和教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艺术,点燃起学生兴趣的火花。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起学习的欲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加强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实物、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活动来充实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决不能一本书、一支粉笔照本宣科地上课。

1.2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不可能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设备来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如讲“花的结构”时,我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了花的结构,提出问题,它们(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各包括哪些部分?带着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到多植物的地方,观察各种各样植物花的结构,特别是双子叶植物花,使学生了解到花之所以是生殖器官在于它具有进行生殖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雄蕊和雌蕊,花的其他部分不过是辅助性的,是对花蕊(雄蕊、雌蕊)起保护或引诱昆虫等作用。由于我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做法,教师教起来方便,学生思想开阔了,兴趣浓厚了。

1.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内容时,学生做了细胞吸水实验,我让学生回答认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答:烧杯中放清水的萝卜变硬,水减少;烧杯中放浓盐水的萝卜软,水增多了。教师问:杯中的清水为什么会减少,到哪去了?放盐水的杯里增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导回答:清水进到萝卜细胞里去了,增多的水是从萝卜细胞里出来的。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清水、浓盐水。细胞液哪个浓度小?这个现象说明了细胞的吸水原理,使学生懂得了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学生经过观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总结出了上述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

2改革生物课的实验与实践教学

2.1利用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可利用实物进行教学的内容,初中教材主要是对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而用新鲜植物进行教学效果是最理想的。例如:在讲种子结构时,每人分发一粒泡胀的大豆种子(便于观察),对照图示找出种脐、种皮、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等各部分,区分胚根与胚芽,想一想人们吃的豆腐主要是由哪一部分来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子叶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再让学生回忆花生、菜豆、蚕豆等种子,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再如“茎的结构”一节通过演示实验观察茎的输导作用。课前让课代表将采来的冬青卫矛枝条插入红墨水中,上课时将实验装置带到课堂上,当场将茎切成三至四厘米长的小段分发给学生(两人一组),要求他们剥去树皮,学生很清楚地看到木质部被染上了红色,而树皮部分未被染红,从而理解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的。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必将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就是要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克服各种困难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在初一生物的植物部分教学中,“探究种子的成分”、“观察根毛及根尖的结构”、“细胞吸水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茎的输导作用”等实验我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我在加强实验的同时还注意提高实验的效率。初一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对实验非常喜爱,但有时只是从兴趣出发,对实验草草了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上“观察根毛根尖结构实验”时,我除了按书本上的要求进行实验外,还增加了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和自己制作水稻根毛及根尖装片的两项内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结构提高了观察效果,增加了学生兴趣。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水稻根毛及根尖结构装片,有利于理解根毛的形式及根毛与根的功能的关系。另外,可以在实验前几天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若干小组,在玻璃器皿内放置小麦种子、蚕豆种子若干粒,加入少量水,直到幼根生出根毛时进行观察实验,学生用亲手培养的材料做实验,尤为认真仔细。因此在学生实验中应尽量选用他们熟知的材料。条件较好的学校,在学生实习“植物繁殖的操作”课中,可充分利用校园科技示范园的水果园地,以及参观校园附近的果树专业户及苗圃基地,学习扦插、嫁接等技术。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论,初中生物课的教学需要适应时代要求,需要改革,探索。在探索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生物课置于实验与实践之中,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是一种天大的乐趣,是一种学习的责任。

作者:周桂珍 单位:珠海市斗门区城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