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对于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生物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教师如果采用枯燥的讲解不仅会使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动力不强,而且无法将抽象的概念讲清讲透,从而逐渐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兴趣。采用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特定的情境、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认知情境,使得学生在抽象的本质与直观的表象间建立直接联系,从而为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达到深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由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这一现象并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这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将这些难以想象的过程用实验来表现。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归纳与总结。这样便会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产生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而是建立在大量直观信息、形象材料基础上深入事物本质的理解,使学生的理解更为透彻,掌握更为牢固,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更知道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在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推动下产生的主体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由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不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且实验是能省则省,能不做就不做,代之以板书与讲解,使得学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主动探究的机会。可以说,学生从未迈进过生物殿堂的大门。而采用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有了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自主地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整个操作、现象与结果的记录等。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可以经历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下面,我以“观察鼠妇活动”为例来进行讲述。
1.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事实证明,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参与探究的动力更强,参与度更高。在具体实验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例如:花盆下、石块下容易找到鼠妇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2.提出假设。即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进行猜测,罗列出几种可能性。如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气候、水分等因素有关。
3.设计实验。即根据所提出的假设来设计不同的实验,以此验证推断。
4.得出结论。即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归纳来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探索性实验中,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限制,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可以说,这是一次学生真正走进科学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得出真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李兴凯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