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生命教育的开始———生命的孕育
通过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和《生物体的组成》这两章的教学与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知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并对其进行正确区分;还可以从生物体发育与繁衍的角度,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就在于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例如人类,只有经历十月怀胎才能降临于世,每位家长都在孕育、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了无数艰辛,不仅人类如此,所有的动植物等生命体都在孕育后代的过程中历尽艰辛,最终开花结果。所以说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要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学会自爱。
二、生命教育的过程———生命的成长
每个生命体都要经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磨难。生命只有一次,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以后的人生,生命中的一切理想都将无法实现。为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教师可以将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我们看到,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母亲,用自己的躯体保护孩子,用自己的鲜血喂养婴儿;人民解放军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努力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直到昏厥过去。例如,在教学《动物行为》这一节时,野牛在遭遇虎豹侵袭时,体格强健的公牛会围成一圈,将老弱病残围在里面,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以此来教育学生学会保护弱者,勇敢地与不法势力做斗争。
又如,在教学《生命进化》这一部分时,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各种斗争,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样,生物物种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青春期的性发育》时,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自然的变化与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不要对自己身体的变化而产生恐慌意识。同时,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论文答辩、主题辩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研究和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将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命教育的拓展———生命价值的弘扬
生命并不是完整的、完美的,也会有残缺的时候,不管你是一个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人,还是有生理残疾或心理残疾的人,生命就是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有第二次重复的机会,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人生在世,不仅仅是要在世界上走一遭,还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生命的价值所指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命价值,而是所有生命的价值。人类只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命物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其他生命体系的。
所以,作为人类,一定要意识到所有生命物种的重要意义,对其他生命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网络上经常爆出虐猫事件和虐狗事件,当事人竟然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甚至有的大学生杀人犯罪、吸毒贩毒、跳楼自杀等,此类事件频频爆出、有增无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例如,在教学《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其他生物,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唯一的家园。更要让学生懂得对社会和人类有所贡献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延伸。
四、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使课堂成为学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场所。
作者:严娟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