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导学案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导学案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考

摘要:随着初中生物教学体系的创新和改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逐渐得到凸显。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整合生物教学目标,也能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重塑生物教学体系,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提升初中生物整体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教学;运用策略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企及的功能和优势,将其引入初中生物教学,不但可以实现对生物课程的合理规划设计,也能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科学思维。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导学案教学模式卓越的实践作用,并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善单一化的生物教学格局,使生物课堂焕发全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生物探究兴趣和主体意识,助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迈入更高的层次,下面我们就针对上述目标展开简单的研讨。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导学案是一种兼具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教学工具,依托导学案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无论是对于实现生物课程三维目标,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来讲,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作用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流程,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程的设置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致使生物教学效率难以产生突破性进展,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生成状态,也会阻碍学生透彻理解自然生命现象。导学案具有非常优越的导读、导思和导做功能,教师应用该模式不仅可以优化生物教学流程,也能按部就班地落实各项教学任务,从而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助力学生掌握完整的生物知识技能。

(二)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更侧重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是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学生对教师有着较重的依赖心理,很难自主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导学案是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也能拓展学生思维和课堂的融合深度,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精细性和探究性,同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生物核心素养。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根据生物教学需求,精心编制导学案

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为了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流程,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对于教师来讲,导学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蓝图,对于学生来讲,导学案是参与自主探究的路线图,这对教师编制导学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导学案通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重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延伸、评价总结等环节,但是导学案的编制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节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学情条件不同,相应的导学案内容也应该做出适度的调整,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讲,编制导学案属于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只有致力于提升导学案和教学目标以及学情之间的适应性,才能发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成效。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落实教材和学情分析工作,精心为学生编制完整、科学的导学案,保障导学案具备基础性教学环节,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增设创造性环节,这样既可以使导学案内容紧扣生物课程三维目标,也能带给学生新鲜感,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生物探究热情,为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顺利构奠定坚实的根基[1]。在具体的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开发设计生物导学案,如在导学案的课程目标呈现板块,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为学生重现与课程探究主题相关的自然生命现象,然后鼓励学生以分组形式互动讨论多媒体资料中蕴含的生物现象和知识要素,引导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自主发现和提出关键问题,这样生物课程目标就由学生自主揭示出来,学生也会明确新课程的大致学习方向。另外,在生物导学案的实验探究板块,教师也可以应用微视频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实验探究课题和基本的操作流程方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猜想实验结论,制订合理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最后再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正式参与实验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去验证实验探究初始做出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些都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生物素养,使生物导学案的编制方式更契合学生的探究需求和心理期待。

(二)明确导学案实践原则,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由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起步较晚,所以部分教师对导学案的实践原则认识还不够透彻,不但致使导学案的教学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也会给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完善带来一定影响。导学案是指引学生参与生物课堂探究的主要材料依据,教师作为生物教学的主导角色,必须深度明确导学案的实践原则,才能借助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从而持续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总结了教师在实践导学案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课时化原则。所谓课时化原则,就是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尽量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整理到一个导学案中,这样既可以增加生物课程容量,也能提升生物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第二,问题化原则。生物是一门强调思考、分析和探索的学科,学生对自然生命规律的理解大多源于思考,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该将生物概念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和碰撞,也能由浅入深地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第三,层次化原则。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该贯穿因材施教思想,力求要让生物学优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成长,这样才能切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生物学习需求,体现生物教学的递进性和梯度,从而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成功构建生物高效课堂[2]。

(三)优化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课前预习不仅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从课前预习环节寻找突破口,不但可以为学生开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路径,也能帮助学生经历思考、生疑、获知的过程,从而为后续深度教学做好铺垫工作。基于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践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着力优化课前预习环节,通过微课预习、设计预习任务等方式,引领学生自发参与预习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目标、课程重难点产生大致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从而发挥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职能。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教师可以将生物课程内容整理编制成微课视频,如在微视频预习课件中引入生物科学史知识,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梳理概括教材重要知识点等,然后将微课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开展自主预习活动。学生分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流动巡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鼓励各小组中生物素质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当“小老师”,向其他组员教授有效的预习方法,并带领组员把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积累下来,留待在后续探究环节由师生共同解析,这样学生不但保质保量完成了自主预习任务,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功用也能得到切实发挥。

(四)强化课堂探究环节,发挥导学案的实践功能

课堂探究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化生物课堂的必要举措。课堂探究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讲授,更要树立明确的自主学习导向。基于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强化课堂探究环节,以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实践功能。首先,教师应该增加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比重,利用导学案向学生展示实验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验探究,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手动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生物知识技能。其次,在课堂探究环节,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适度的启发和点拨,把控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这样不但有助于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也能彰显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价值[3]。

(五)重视课后拓展环节,巩固学生的生物基础

课后拓展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夯实学生生物基础、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环节。以往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课后拓展环节时,通常是布置大量的习题,这种方式不仅缺乏趣味性,也会致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固定的模式,很难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领悟。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实践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对课后拓展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将传统的“题海战术”优化为创新的随堂练习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和多媒体技术资源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拓展训练活动,保障学生当堂学到的知识当堂消化,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知识死角,巩固学生的生物基础,也能锻炼学生的拓展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迈入更高的阶梯。在导学案具体的课后拓展环节设计上,教师可以针对生物课程的重点知识,组织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列举某个生物概念或者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列举事例数量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再或者,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几组和课程知识点有关的主题图片或者生物视频资料,让学生分组思考、概括资料中潜藏的生物知识要素,然后引导各个小组交流分享资料探讨成果,让归纳概括得到的知识信息更加全面、完整,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技能的运用、实践意识,也能培养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思考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性,顺利消除以往的程式化习题训练弊病。

(六)落实课后小结环节,提升导学案应用有效性

课后小结是一个关键的生物教学环节,也是很多教师实践导学案教学模式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课后小结主要包括对课程知识点的总体梳理、师生互相评价等内容,课后小结的实施情况直接决定着整节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落实课后小结环节,这样既可以扩充课堂容量,深化学生对课程要点的总体认识,也能提升导学案应用有效性,完善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梳理课程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科学思维。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开展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分享自己在生物探究活动中的收获以及独到的探究和思维方法,为其他学生提供灵感和启示,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反思在生物探究活动中的薄弱点,及时纠错和改错,这样学生在日后的生物探究学习中,就可以有的放矢。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探究表现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评价。在这个步骤,教师可以加强渗透分层评价思想,如对学困生适度放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集中在这类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上,评语要尽量委婉、具有激励性。对学优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评价标准,主抓这类学生在科学思维和拓展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自我完善能力,也能提升生物课堂的互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物探究信心,实现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其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既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也能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基于此,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导学案教学模式,精心编制导学案,明确导学案实践原则,优化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技能的消化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为初中生物教学打开全新的局面。

作者:白莉娟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