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家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同时,其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立足课堂实验引领学生学习和探究,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这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之下,家庭实验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就地取材,在家开展实验活动,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的对比,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家庭实验;生物教学
近年来,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生物教学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因此,以家庭实验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成为教师需要思索的一项重点内容。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生物学科的课时有限,这就使得很多动手操作实验变成了随堂演示实验,还有的直接用实验视频来替代,学生并不能充分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家庭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一项重要补充,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一)生物家庭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实验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师要让学生从观察图片向观察实验过程转变,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验操作中分析、对比、记录,更好地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开展家庭实验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他们对各类现象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生物存在的一些细微差别。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学生惊奇的发现,在胚芽、胚轴、胚根三者中,只有胚轴和子叶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这种真实而细微的发现,学生单纯靠观察图片,难以获得深刻的体验,也不能产生直观的印象。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认真、细致的比对。
(二)生物家庭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之下,教师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动手、自主探究。以丰富的探究过程,真正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迎接失败的勇气,这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责任意识。家庭实验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尝试空间,学生能够进行多次尝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可以使学生更加的耐心、细致,尤其是可以总结和完善一些失败的经验,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是都是弥足珍贵的学习经验。
(三)家庭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创新
家庭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进行远程指导和简单示范,这可以便于学生操作和探究,让学生充分理解生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捕捉到很多课本上没有提及的创新性发现,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一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把玉米种子和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拍了照片做对比,帮助自己理解胚的变化过程;有的学生还发现绿豆、红豆和黄豆虽然都是双子叶植物,但是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它们的子叶位置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绿豆的子叶在上面,红豆和黄豆的子叶是靠近根部位置的。因此,立足家庭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可以很好地考验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认真程度,为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初中生物家庭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坚持开放性原则,深度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家庭实验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尝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的新特色。在生物家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秉持开放性原则,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由学生主导自己的探究活动,有效避免了教师对学生思维的一些过度约束,这样大胆放手,对于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新鲜的学习体验,可以深度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例如,“测定种子发芽率”这一实验。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学生既可以选用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作为观察材料,也可以选用红豆、绿豆、菜豆、黄豆、花生等种子作为实验观察的对象,坚持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对实验的自主支配权。实验的开放性还在实验时间有所体现。在开展家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随堂为学生布置家庭实验小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还可以利用假期、周末等时间,通过网络视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教学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开放,让学生摒弃单纯追求结果的功利性实验思维,更好地享受实验探究的过程。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
在生物家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引领学生自主掌握开展生物实验的有效方法,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主导整个过程,进而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获得新发现。例如,“观察草履虫”这一实验。对于生活中这类常见的原生动物,很多学生并不了解,甚至缺乏基本的生命感知意识。因此,在家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有效观察草履虫的方法,而具体的草履虫标本采集、观察活动则交由学生来自主进行,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发现生命的多元奥秘。再如,在“观察幼苗在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过程”这一实验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棒的问题:“为什么实验的对照组采用的是蒸馏水而不是矿泉水?”结合学生的这一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分别用蒸馏水、矿泉水和土壤浸出液来培养幼苗,看看会发生哪些变化。为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用矿泉水代替蒸馏水作为对照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矿泉水中的幼苗长到了15厘米,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只有12厘米。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了解到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还进一步证明了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因为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变量不唯一,所以不能作为对照组。这样不仅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帮助养成学生探究意识。
(三)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将家庭实验作为课内实验的重要补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生物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向学生补充家庭探究实验。教师可以将一些课内实验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家庭中自主开展,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自主开展一些趣味科学实验。例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这一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尝试用其他菜叶片表皮细胞来完成,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多种植物表皮细胞的形态,并有效地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更好地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巩固这一实验模式。再如,进行“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将培养皿放入向阳的室内、阴暗的室内、室外等开展对比实验,看看不同环境下种子的发芽率,帮助学生理解光照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此外,还有很多观察类的实验需要学生亲自走到户外去观察和探究。依据各个时节的一些特色植物,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完成相应的观察活动,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意识。
(四)坚持反馈性原则,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注重从学生身上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结合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延伸、引导、启发和拓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测定种子发芽率”实验为例,这个实验的周期较长,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也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持续记录。
综上所述,在开展家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能力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随着实验教学的逐步开展,学生对于实验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不断成长,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参与,让他们尝试对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思考和探索。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尝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改良实验步骤等,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
作者:徐颖 单位: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