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

积极心理学主张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都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生物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将包含心理健康在内的“健康地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之一。对于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实践于初中生物教学、塑造学生积极品质,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和谐氛围,形成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能通过扩建个体的心理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性资源等,从而使个体随后的行为变得更有建设性和创造性。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等都是学生情绪的直接表现,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实施的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的导入环节,由此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整节课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第一位的、直接的影响。现实中,初中学生很少会提前预习生物课本,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不够等,不足以帮助学生减轻生物学习的压力。对于预习不足且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像给他们吃了“定心丸”,消除了他们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定下心来开始接下来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既保持了稳定的心理状态,又保证了稳定的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形成学生积极情绪呢?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与本节课息息相关的生物学图片、视频、实验、俗语、游戏等,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食物链”是充满趣味的一节课,可以用在导入环节的方法多种多样:(1)教师说出上半句成语“螳螂捕蝉”,学生都能接出下句“黄雀在后”,紧接着教师就可询问学生该成语中三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2)教师也可以直接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或者自然界中其他生物之间捕食的视频,询问视频中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3)教师还可以拿出斗兽棋纸牌,让玩过的学生说一说出牌的规则——根据动物的强大程度,它可以吃掉其他哪些弱小的动物。成语接龙、动物视频、纸牌游戏等形式的导入,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形成食物链。这样的导入,从内容上看是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的,从难度上看是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操作的,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不会畏难、反感,而会有所期待。生物教师应该抓住课堂导入的契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

二、构建梯度学习,丰富心理能量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资源就是心理能量,为人的心理活动或行动提供能量支持。人类进行各种心理活动或外在行动,都必须依赖已有的心理资源。一般说来,心理资源越充足,其意识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质量就越高。丰富的心理资源能触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也能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渴望学习而不是抵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迎难而上而不是遇挫即弃,充满能量的心理状态显然更有助于学生。现阶段,义务教育生物每周为2~3课时,兼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课时不足是生物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大部分教师在处理该问题时选择了加快节奏、减少时间、压缩过程等方法。教师忙于赶课时、赶进度,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安排得很紧凑,就不会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自学过程缺失,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陌生、没有头绪,学习难度亦会变大。教学气氛紧张会在无形中使得学生精神紧张、心理负担加重,让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在教学实践中,我的方法是构建梯度学习——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梯度问题,以问题串引导学生建构反映一节课重难点的图式概念,形成知识体系。以“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学生观看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教师提出问题“池塘生态系统由哪些环境因素组成?”,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知道池塘生态系统中存在影响各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将图中各种生物的名称填入池塘生态系统表格。这样,学生就完成了对“生态系统”前概念的准备工作。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学生就能根据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和填表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用概念图表达出来。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串“生态系统由哪两种成分组成?→每种成分包括了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各有何特点?”,这些问题串就是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从整体到局部的一步步分解和延伸,学生很容易就能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概念图。实践层面,根据教学内容构建梯度学习,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能够切实丰富学生的心理能量。

三、展示实验成果,培育积极心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实验中的各种发现。这就使得部分教师走入了实验至上的死胡同而忽视了其中人文内涵的一面。生物教师往往只盯着学生把实验做完,而对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一带而过,这就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渴望被肯定、被赞扬、被鼓励的心理状态。学生的辛苦付出不被关注、实验成果不被认可,长此以往,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积极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培育学生的积极心态?我借助展示实验成果达成了此目的。例如在“人体的呼吸”一课中,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材料、制作模型等,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1)生1:我为大家展示“肺的模型”的制作过程。第1步,饮料瓶盖钻孔,插入大的塑料吸管。第2步,大吸管底部插入两个小吸管,扎紧,每个小吸管各扎一个小气泡。第3步,剪去饮料瓶底部,用大的气泡膜绷在底部,扎紧。第4步,将大吸管、小吸管连同小气泡放入瓶中,拧紧瓶盖。然后生1把他制作的“肺的模型”给全班同学看。(2)生2和生3:由我们为大家展示模拟呼吸运动的过程,实验中大家注意看小气泡的变化情况。生2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同时向下拉肺模型的橡皮膜。生3一边指着模型一边介绍:向下拉橡皮膜,代表膈的位置下降;气泡变大,代表肺的容积扩张,此时是吸气状态。同学们看一看生2,他吸气后的胸廓是不是也变大了?然后生2缓慢吐气,同时慢慢松开橡皮膜,恢复后再慢慢向上顶橡皮膜。生3一边指着模型一边介绍:向上顶橡皮膜,代表膈的位置上升;气泡收缩,代表肺的容积缩小,此时是呼气状态。在成果展示中,学生既有个人活动,又有协同合作,强化了所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体验培育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长远意义。

作者:魏加宝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