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界迎来了创新应用微课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借助互联网平台,微课开辟了一条课外学习的新途径。相比于传统课堂,互联网上的微课具有广泛和强大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提升了微课本身的魅力,也为微课的后续优化和微课制作者的自我提升提供了参考。生物微课融入音乐元素,借此提升情感教育的感染力。本文探讨“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期为一线教师创新应用微课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高级思维能力
“微课”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1]。微课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内容精简生动,呈现方式主要有动画、电子黑板、真人演讲等几类,时长一般在十分钟左右,而且配有字幕。较为有名的微课网络平台有可汗学院和TED-Ed等,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且面向全球免费提供在线观看学习。在国内,广东省佛山市的胡铁生于2011年对微课的概念做出界定:“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设计,时间约为5-8分钟。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者在对微课概念的界定中,强调了新课程标准对微课的导向性、突出了微课的教与学的目的。微课在国内的发展也非常快,从网易公司旗下的“网易公开课”到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创办的微课资源平台“中国微课网”,我国的微课正快步走在内容本土化、学段精细化的发展道路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界和其他领域一样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微课也随之成为了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如何创新应用微课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生物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首次接触的独立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自然阅历,和对生物现象的细致观察。在手机和各种补习班的影响下,城市初中学生的自然阅历十分匮乏,这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例如课堂上要学生总结鸟类的共同特征,可是很多同学在生活中几乎没有见过什么鸟类。学生感性认识的缺乏,已经极大地阻碍了生物课堂上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笔者近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尝试改变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的做法,制作趣味与知识兼容、深受学生欢迎的微课,用微课串联起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互联网平台,开辟课外学习新途径
因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只要借助当下流行的平台,微课便能显示出很好的传播性,为学生开辟课堂之外学习的新途径。例如,笔者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了名为“生物微课堂”的微信公众号。借助当下受众非常多的微信平台,将个人制作好的微课到朋友圈。学生在课后浏览自己的朋友圈时,只需花上三五分钟便能温习一个重要知识点。时展到今天,学生几乎是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他们作为新一代,对新媒体非常关注。每天几乎都会花不少时间浏览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微课以微信平台软文的形式进驻学生的朋友圈和QQ空间,开辟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新途径。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微课在线互动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上网不再满足于单向的信息接收,所以现在连有线电视都流行互动功能了。微课作为新时代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媒体课堂,如果只是单纯地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无法实现受众之间、受众与课程开发者之间的互动,则毫无疑问会被爆炸式发展的多元化网络信息所淹没,亦无法发挥微课本身应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基于此,笔者觉得微课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开拓一条课外学习途径,提高微课在多元信息化的网络世界里的“个人魅力”显得非常必要,而强化在线互动功能就是提高微课“个人魅力”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此外,需要强化在线互动功能的不仅是微课,当下很多平台都意识到这种互动性所带来的巨大吸引力,所以强化微课在线互动功能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以笔者的“生物微课堂”为例,至少可以采取以下四个策略:
(一)建立微课评价机制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评价”维度的思维属于高层次级别,一线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笔者对微课评价机制做出了初步的尝试。例如,微信平台编辑页面可以添加投票栏目,只需要设置好问题,看完微课的网络受众便能轻松地给本次微课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上图是笔者在个人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微课《线形动物与环节动物》,后面附有反馈式互动调查。这种互动对微课制作者来说非常有用,能通过查看网络受众对以往微课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制作的微课在各方面的优劣,从而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调整。对于学生,这种互动也很有吸引力,因为给了学生话语权和评价权,他们经过自主思考、综合分析而形成观点,高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长期下来,学生不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信息接收者,更像微课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被激发后,会更加关注后面的内容。而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也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与学案整合,加强与线下传统教学的“互动”
在国内外微课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和手机游戏也在蓬勃发展。初中学生普遍缺乏强有力的自控能力,手机游戏等其他应用软件给学生带来的诱惑十分巨大。因此,如果完全依托手机互联网来设计微课,学生离校后,自主学习就会出现监管困难、学习效率低下的普遍现象。笔者在H5平台MAKA上的《开花结果》预习微课中,每个微视频下面附上了测验题样板,这些测验题同步印在发给学生的纸质预习学案上,要求学生在看完微课后独立完成学案上对应的测验题。这样一来,既方便了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在家的学习过程,也丰富了学生预习环节的感性学习素材。
(三)收集学生的微课兴趣点
“对于下期微课,你最想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这样一个互动在微信平台上实现起来非常便利。笔者在开通个人微信平台“生物微课堂”初期,每期微课页面的最下边会发起一个投票,这样就可以收集学生对下期微课主题的兴趣点。结合收集而来的学生兴趣点来设计和制作微课,可以让微课具有更强的贴合度和粘性。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融入到微课当中,学生在观看时会更加专注和认真。
(四)插入网络问卷调查
纸质调查问卷在印刷、分发、收缴、数据整理等环节都非常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相比之下,在微课的官方微信平台上插入问卷调查,会极大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离不开调研,结合自己在微课研究上的关注点设计调查问卷,再把问卷说明做成微课放在问卷的开篇处,学生看完视频后在线填写问卷。这种“微课化”的网络调查问卷相比于普通的网络调查问卷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有趣的视频问卷说明能吸引更多人填写问卷,得到的数据也会更真实。
三、在生物微课里融入音乐元素,提升情感教育的感染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2]。音乐家李斯特在《论柏辽兹与舒曼》中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的血液。”[3]国家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到,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到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如果在微课中将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情感借助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传播,无疑可获得更强的感染力。如上表所示,笔者在一次公开课里就做了这样的尝试,把那时红极一时的《小苹果》改写歌词并重新唱录、配合蕴含生物学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图片制作成MV型的微课,在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并将歌词附在导学案上引导学生跟唱,取得了较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四、发动学生参与录制微课,充分利用同伴影响力
学生一周七天有五天在学校度过,跟同伴度过的时间是最多的,同伴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发动学生参与微课录制,锻炼他们“创造”维度的高级思维能力。具体做法为: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作主题演讲,然后录下来,后期加工一下,就成了一堂非常好的微课。这样的微课,不仅学生在准备时强化和巩固了已学的生物学概念,到网上后还能吸引和帮助同伴一起复习巩固。
五、结语
总之,用好微课,可以为学生开辟课外在线学习的新途径;用好在线投票功能,可以助力教师收集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将音乐元素融合到微课制作,可以提高情感教育的感染力;发动学生参与录制微课,同伴的影响会让微课在学生群体中更具魅力。微课作为诞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学资源,其应用途径和范围势必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多样和广泛。因此,微课的创新应用也远远不止本文所列的这些。一个新鲜事物总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后发展壮大,甚至引发深远变革。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4.
[3]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作者:王得刚 单位:广州市真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