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简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基础课程改革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探究问题,着重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关注全体学生动态、调动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在相互学习、讨论中才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能力
生物学概念是组成生物学知识和思维的基本单位,更是对生物学中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现象的归纳和概括,他反映了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对初中学生而言,掌握生物概念往往是他们成功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具体来说初中生物学概念从性质上多为具体概念。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具体生物学事实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辨别、比较,对事实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进行归纳概括,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形成正确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实现。让学生具体来说应该怎样有效地实施生物概念教学,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在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概念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教师告诉学生某个概念,学生就认真的把概念背下来。这种方式下,学生无论接受知识,还是吸收知识都是相对被动地,而且,知识的传授也是由抽象到抽象的。缺少形象的展现和学生的理解。这种方式显然是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即使学生背到了需要掌握的概念,他们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这种依靠背诵而记得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是不会深刻的,学生很快就会将其遗忘,同时还会逐渐对这个学科失去信心和兴趣。事实证明,采用学生熟知的现象,引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概念教学,既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为概念教学获得成功打下基础。因为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加工、转化为自己的新知这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例如让学生观察他们生活中经常熟见的生物现象,如生物的结构、形态、遗传、生理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直观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这些直观现象形象的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而形成初步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堆积进行归纳、深化,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更完善的科学概念。这样不仅学生的主体性的到了发挥,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大幅度的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也就明显增长了。
二、找出关键词,剖析概念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把它的几个要素找出来,解剖要素并把各要素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概念。如,光合作用概念中关键词为“绿色植物”、“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氧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适用范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能”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三、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概念
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以体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所指的对象范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彻地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正确地运用概念。例如,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概念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变化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则是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对无性生殖、克隆均不适用;只讨论配子的形成规律,不讨论配子的结合规律;只讨论细胞核中基因的前后代传递规律,不讨论细胞质中的基因传递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
四、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概念的获得有赖于感性材料和经验,如果学习缺乏一定的感性材料或经验的支持,容易使学生死背定义而未能理解和掌握其真正涵义。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而不可能是从任何其他东西开始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材料,主要是感性材料。总之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概念掌握越准确。例如“应激性”的教学,先演示盆栽植物含羞草,让同学亲自触摸,观察含羞草叶的反应状况;让学生自己观察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滴加NaC1溶液后它的运动方向;通过学生做实验亲自体验了这两个现象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对概念下定义,这样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深刻理解概念。
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备好课,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时间,及时、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经常体会和反思探究教学。同时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成为教学的助推剂,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总的来说,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需要各位生物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但是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多方面的实际,如何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通过学习,无论是对知识,还是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都能够对学生将来的实际生活起到积极作用,是每一位教师所应该关注,并将其作为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的。相信通过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的不断努力,无论是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上,还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上,我们都会起得诸多成绩的。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华.初中生物课程中的概念教学[J].大众周刊.2011(03)
[4]贺利辉.初中生物的概念教学探究[J].读写算.2010(09)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途径
初中生物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并要让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僵化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僵化,生物课堂出现了“一言堂”现象,学生学习必定也是事倍功半。学生不能在生物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积极性就会降低,就不会主动深入思考生物知识,对于生物教材中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牢固掌握。另外,初中学生承受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教学模式的僵化会让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并且教师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生物课堂效率很差。
(二)教学观念传统
初中生物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和教学模式僵化,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由于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生物课堂上,也只能单调地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学生会感到十分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重视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却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有实践的机会。
二、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生物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掌握与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不能发挥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受到抑制,形成了恶性的学习循环。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点,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生物教学中来,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生物学科很特殊,与我们日常的生活联系得很紧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好奇心较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有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善教学氛围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氛围既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还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科学地向学生提问,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并通过对问题的实证研究,达到牢固掌握生物知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植物体的组成》时,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这些植物的功能是什么?这些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够初步认识这些问题,并整理和分析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
在生物课堂中,有效的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探索未知,并收获知识。同时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过程中,还能够让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当然在生物实验教学时,很多时候会受制于实验器材和场地,所以这时候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巧妙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这样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要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去指导学生学习,主动探究知识,并不断开拓创新。这样不仅能让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整个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四)培养观察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学科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生物知识。学生只有加强观察能力,才能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与认识事物。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管在课堂之上,还是进行实验课时,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当前,很多学生的观察能力都不强,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过程也比较随意,十分马虎,未能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这是由于初中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在教室安静地听课或者做实验,他们会觉得十分乏味、枯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学科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认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庆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99.
[2]王艳红.浅谈初中生物课的有效教学[J].才智,2012(23):99.
[3]郭根福.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171.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科学课程,而生物实验又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所以初中生物实验对于初中生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探究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所以生物老师不能再照本宣科,将课本上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他们需要积极地开展生物实验,从而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实验呢?
一、让学生积极动手激发兴趣
初中生的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探究性的活动,教师需要从中挑选出一个包含了完整的科学探究步骤而且没有难度的实验。这个实验不是为了要求学生去严格按照那些步骤探究,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把握控制一个变量的含义。通过一个实验的不同要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求异的思维。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无论是干什么事都需要谨记前人的教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生物教学中,只是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做只会禁锢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生物教学的意义。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并教会他们做生物实验的步骤和其中的因果关系,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他们发现实验中的重点与难点。
三、科学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的训练是学生能够形成自己能力的重要步骤,要想真正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在生物课程的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训练可以分成以下两点:(1)先完成生物课本上的探究实验,让他们先将课本上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体系,从而培养探究能力。比如,将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完成之后,再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让学生再一次进行实验。(2)将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做完之后,可以用试题来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从理性的试题中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今的教育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也不能再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必须积极动脑、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生物实验就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举措,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才会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参考文献:
边丽荣.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