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初探(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初探(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初探(3篇)

第一篇:例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情景导入;传授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笔者就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为例,来谈谈个人的做法。本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核心概念,能准确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为实现此目标,笔者主要实施了如下教学。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利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上课铃响后学生的反应”及“考试时学生答题的状态”表现为契机,即学生在听到教师和班长的指令后迅速起立,以及学生考试时手握钢笔,双肘自然弯曲并平放在书桌上,身体略向前倾,头微微低下,眼睛则聚焦在考卷上,大脑会积极思考该写什么等质疑,“同学们所做的这一系列动作,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一致、默契配合的呢?”学生的回答既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题,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资料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资料分析是他们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先范例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分析资料,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如,笔者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则脑血栓患者的病例,并引导学生围绕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及症状来分析,最终得出“脑与四肢有联系,脑可调控四肢活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依照刚刚的分析方法,分析课本中三个患者的资料(脊髓损伤、脑肿瘤、扭伤),并尝试得出结论。这样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脑与四肢、内脏、眼之间,以及脊髓与四肢之间都有神经联系,人体各器官要协调一致地活动,确实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

2.“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为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传授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完成此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可以给出三个阅读思考题:①神经系统的组成。(尝试用简洁的框架图总结)②脑的组成。③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在此部分教学中,笔者重点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运用了大括号来概括总结,在大括号后包括有并列的脑、脊髓和神经三个部分。学生的总结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还不够理想。因为课本中有这么一句话:“脑和脊髓组成了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了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为此,笔者请学生修正自己的总结。学生完善了各自的框架图后,笔者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学生的成果,通过实物投影进行了展示。随后,笔者还用电脑课件展示了自己总结的较为全面的框架图,并请学生再次修正自己的总结,最终使全体学生都形成正确的概念。

3.教师讲述。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是必须的,但教师的讲解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关于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以及神经元结构学习中的多个名称概念,是学生平时基本不接触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笔者主要采用了课件展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来完成的。如,利用课件展示了大脑皮质的不同功能区(神经中枢),用以调控人体的多种不同的生命活动;利用课件展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数目较多的树突以及长的轴突,长轴突及其外面的髓鞘共同构成了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聚合,外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在此过程,特别提醒学生要结合图解,分清各结构名称,切不能张冠李戴。最后利用一个小动画演示了神经冲动的传导,帮助学生最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彼此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神经系统,它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人体通过由脑和脊髓所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接受身体各部位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后发出指令信息,调节身体各部分进行有条不紊地工作。即人体是一个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各部分协调工作的统一体。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概念,培育科学精神。这种能力既是中学教育要使学生达到的一项目标,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今后继续学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篇: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生物学是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课时紧张,时间有限;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难以胜任;学生对生物课的不重视;教学条件受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步骤是,创设情境自学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简要归纳;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师;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队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生物学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的实验修订版初中生物课标明确要求要在初中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这些背景下提出的。

所谓生物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开放性的生物学科领域和相关现实生活情境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时紧张,时间有限

以七年级上册课本为例,参考授课课时为37课时,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对于而言实际教学而言,还需包括复习课,习题课,以及生物作为一门副课被正课占用的时间,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占用的正常上课时间等等。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其课时量远远小于这37个课时。而没有活动就没有探究性学习。

(二)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难以胜任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对整个课堂气氛需要组织管理,同时,教师应成为主动开启探究思维的榜样。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敢于放下教师权威、传统说教的架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友好关系;课堂教学要以讨论研究、交流互动的方式进行。正因为如此,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往往少开展,甚至不开展。

(三)学生对生物课的不重视

副课概念并不是学生提出的,而是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但却在学生心目中确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有睡觉者,有不完成作业者,有将生物课当娱乐课者。而对于探究性学习而言,学生活动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是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儿童发展本位的一种价值取向。但如果学生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不将获取知识成为一种乐趣,那么探究性学习是很难开展的。

(四)教学条件受限

生物探究式教学需要以实验为基础,以笔者学校为例,生物实验仅仅以中招考试中生物实验为重点,而对于其他不太重要的实验以教师口头表述或演示实验为主,缺乏学生主动动手操作的过程。一部分是因为初中学生玩的心理比实验发现的心理要强,实验课,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实验课,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很难维持的,更不要说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验来发现生物学知识。同时,学校缺少多媒体设施,当教师希望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辅助资料,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学条件的受限较大。即使实验室的挂图等,也与教材不配套,极少有老师使用。

三、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对策

在实施课程中,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自学探究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材料可以是标本、实物、图表、资料等,并经过简短的导入提示后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的导入仅短短的一两分钟,可以是观察提示、阅读要点。也可通过问题的提出。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因此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具体的操作可通过以下例子加以说明。例如七年级概念教学中,根据书本实验要求,组织学生以同桌的两位同学为一小组,轮换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在学生实验中我提出问题: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每次叩击的结果一样吗?这种反应受大脑控制吗?学生实验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二步,可采用生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学生将自学探究中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先与同桌的同学交流,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学习探究优势,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再由四人小组交流相互探讨的结果。面对学生的争议和疑问,我不急于解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小组汇报简要归纳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三步。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例如前面提及的关于反射弧结构探究中,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我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并有意识地去发现获得结论的小组或个人,作为第三步汇报时提问的人选,学生通过汇报交流达到相互沟通、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目的。在汇报交流结束后我作简短的知识归纳,概括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探究的内容有个清楚的认识,保证了生物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便于学生记忆。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四)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最后一步,教师既要总结学生在前三步探究的收获,还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并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一步是探究性学习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

第三篇: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初中阶段的科学探究是指引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的各种活动。是在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生物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计了不同选题的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领悟科学

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生物学教育不在局限于让学生知道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技能,更要求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则受到关注。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实验特色,所以初中生物学习提倡实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本文概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并提出了关于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足见其重视程度。

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变量”、“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测量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花的结构”。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充当“校园绿化设计师”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二、生物课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生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显然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使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并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及机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对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它既是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无尽的教学智慧。

三、生物课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教材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存在着相当的困难。一是教材有章、有节,章节都有要学习的内容的标题,而且这些标题都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探究是要训练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这就是一个不易解决的矛盾。二是探究内容涉及的生物材料或生物与环境状况等难以适应地区、学校的差别。三是探究应提供的资料和创设的情境只能用文字、图片、数据来表示它的生动性、具体性以及和学生的距离并不理想。这需要教师去替补,即利用当地的生物材料,当地的生态环境及与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探究性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我们的教学是逐渐深入的。最初的实验课、探究课学生往往浅尝辄止。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学生一旦观察到视野中的细胞就会瞪大眼睛惊呼:老师,我找到了。当问及是否看到了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时,学生又会一脸茫然,甚至把气泡当成细胞。因此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我们采取先由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药品、推荐实验用具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收集数据的方法。

2.探究性学习要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教材安排的主要的探究活动就是要求在课内完成,但另一方面有些即使是课内的活动也需要课外用适当时间才能完成。例如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为了使探究实验尽早完成,并取得成功,至少应提前一周做菜豆种子萌发实验,体验栽培管理一种植物的全过程,坚持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教材中设置的进一步探究栏目就是要课外做的,当然这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还有调查、访问、参观等都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内外的时间,一个学期要早作统筹安排。

3.要重视探究活动和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较为规范的探究报告,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摄影、摄像使报告更生动。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从一般的课堂讨论交流到举办小型报告会,从出墙报、展板到制作网页在校园网上交流,以及向家长、校友、学校的来宾展示。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写一篇叙事或抒情的文章,却不会写一篇科学报告,这样的学生不是少数,这是因为我们训练不够。而撰写一篇科学报告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继续,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是科学活动的思维品质在撰写科学报告会得到锻炼。

4.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的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提倡。启发和讨论是需要在探究性学习中体现的,而且教师的组织、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要一讲探究教师就三缄其口,说不得讲不得。更不要把探究式学习单一化、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