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浅论(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浅论(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浅论(8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思考

摘要: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一大要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更是应该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本文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为例,并对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实践与反思;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所发起的一种挑战。纵观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早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初中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必要,而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深入学习历史相关知识。总之,作为教师能够将这种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必定也会促使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1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1.1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考试:虽然当下应收教育受到了冲击,但是考试依旧是当下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不过近几年中考的题型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其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也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检测,考试的题型,这样也才有可能在重要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则只能完成最基础的题型,更无法拉开与他人的巨大差距。1.2利于学生认识生活和自我:对初中历史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其实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现在和预见未来。通过深入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背后所暗含的精神以及文化,并能对当前所生活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甚至还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和预测。除此之外,还能够从过往历史的失败故事中吸取教训,并凭借历史中传递的社会价值观合理的分析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成功或者挫折,从而对未来自身的发展做出相应地调整。

2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实际上和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历史知识作为一门文字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记背的,如果不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最终只会促使学生自身失去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主题的时候,针对条约的签订,只是进行机械的记忆,而没有试着用更加趣味性的方式进行学习。总之,历史学科知识学生让学生缺乏兴趣,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2.2学习方式过于单一: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时候,依旧使用的是相对比较传统的方式,从而使得整个课堂的学习方式都变得极其单一。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章节课程的时候,学生通常只是掌握了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辛亥革命的意义等内容,而没有以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真正价值。总之,学习形式的单一成为了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3加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3.1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要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实现探究式的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就是设置巧妙的内容导入。例如,在讲到工业革命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生活的场景进行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离不开电,因为我们看电视需要电,我们玩手机需要电等,由此可见,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了。通过简短的导入,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做哪些事情还需要电,并借此提出问题;那么你知道这么重要的电能源是谁发明的吗?它又是如何改变并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呢?接着就可以趁着学生意犹未尽之余进行相关工业革命知识的讲解了。3.2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现在各大中学的教学设备设施都有所完善,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加以利用,这样教学的效果才更加凸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历史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虽然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还是仅仅只停留在有趣的故事上。鉴于初中生对于直观性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借用多媒体把历史故事通过更加形象生动、轻松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那么不仅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够有效的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并在潜移默化中极大的提升学生各方面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教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所造成的伤害进行教学,无论教师如何表述战争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实际都无法让学生想象的到。反之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的展示,学生则能更加清楚直观的比较出第一次战争和第二次战争的残酷性。3.3将故事法应用到初中历史学习中: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喜欢接触一些有趣的事物。而通过历史故事学习方法,学生则能提高自身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历史故事主要是叙述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然而其中有很多的细节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的记忆变得更加混乱。因此在记忆一些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等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把复杂做得简单化,把抽象变得更加具体化。比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这一外交政策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以及其产生的背景。教师可以跟学生讲一讲1792年英国使节朝见乾隆皇帝的故事,当外国使节要求和中国通商,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乾隆皇帝一口回绝了他的要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其实就是“闭关锁国”的一大表现。只要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候,能够做到简单,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就会更加容易。

4结语

在整个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教学问题,而积极发现问题,并为此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动性。总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才能更加有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者:张俊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疃里镇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创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动态生成的观点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的,她指出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随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一、弹性预设,奠基动态生成

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活动,仍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即对教学的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有一位老师在分析《》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预设学生穿越时间隧道,假设自己就是康有为,主张变法,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那么,你(康有为)将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这个预设一经提出,学生们反响非常热烈,纷纷为“自己”设计实现“理想”的途径。许多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后,有一位同学却小声说了一句:“说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用,当时康有为咋没想到呀?”老师立刻意识到,这是学生们自主生成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失败的原因。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在合作活动中不断地对假说加以修正和完善。最后,终于得出了一个大家基本上公认的结论和认识。这节课,教师依据“事先预设”的模版,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更具开放性、挑战性、创造性,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还生成了新的问题。

二、巧妙处理“突发事件”,把握动态生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就需要教师关注课堂的“突发事件”,从中挖掘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不断变化生成的过程中逐步前进。例如,有一位历史老师在某班上历史课时,上课铃响老半天了,可学生还沉浸在上一节体育课兴奋中,学生们依然在喊叫着,疯打着,有的还把纸飞机到处乱扔,正在这时有一架纸飞机向了老师,老师忽然灵机一动,用书一档,大声说:“快躲开啊,飞机要丢炸弹了,快进防空洞!”学生一听,惊了,也静了下来,“哪来的防空洞啊?”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笑了:“没有防空洞,我们进地道,好吗?”“地道?”学生吃惊地看着老师。老师立刻调整了上课前的预设课程,不是先讲《抗日战争》的原因,而是由地道战讲起,学生兴趣一下被调到起来了,有的学生讲起电影《地道战》,有的学生讲起《小兵张嘎》,有的学生甚至还讲到了《地雷战》等等,顺着学生的思路,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的经过,抗日战争的背景,两个战场的情况等等,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顽皮的天性,打乱了课堂秩序,破坏了教学环节。由于学生的情感需要发生了变化,教师根据孩子们当时的心理需求放弃原来的预设目标,把一突发事件当作一个契机自主生成另外的教学目标,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创新学习的机会。

三、开放情境,催化动态生成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动力,是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桥梁,而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创设开放式的情境,则往往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入求知、探索的攻坚渴望,令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专题课《寻访“丝绸之路”》。课一开始,教师就从同学们都非常关心的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谈起。然后点出:正是在今天正在大开发中的这片戈壁茫茫的西北边疆,古代曾经绵延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这种由当今热点问题切入的这种新情境,一下子便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迅速进入了历史意境之中。之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变成了一个旅游采访团,按照丝路路线的进展,分别模拟导游、记者、历史考古家、游客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等角色,对丝路上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诗歌典故等,结合电脑演示、短剧表演、诗歌朗诵以及小小新闻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和介绍,并就以上展示让学生对“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和启示”“丝路畅通的原因”和“用自己所采访到的史实和事例,说明对外开放能使国家繁荣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甚至最后学生还联想生成了新的问题“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献计等。整个过程非常活跃、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的情绪始终非常饱满。这节课教师很好地创设开放式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入求知、探索的攻坚渴望,并且使课堂生成了新的内容。

四、发展性评价,推动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动态生成的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推进素质教育”。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时,认为核心问题实际上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这一问题,老师设置疑问:“既然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实现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又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据此,大家想想看,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有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这一问题,很多同学都答到“没有”。然而有一位学生突然举手站起来这样质疑:“老师,前面学过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是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吗?为什么你现在又提出‘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有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问题?”对于课堂提问中生成的这一问题,老师听后很高兴,但不等老师讲解,一位反映比较敏捷的学生站起来解答到:“1954年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仅仅规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但实际上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对此回答,老师给予充分赞赏,并对他能将《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当时实际国情之间存在的差异加以较好地区别给予肯定。然而正当老师肯定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这样质疑:“既然1954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你讲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才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那么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础?”学生生成的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在追问“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究竟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有什么联系?”由于该问题理论性太强,因而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为了避免灌输给学生定型的答案,引起班级其他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老师采用把“球”抛给学生的方法,反问到:“你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此提问把刚才学生课堂生成的理解性问题转换为运用性问题,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功效,立刻激起全班学生的积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根据自己可感知联系的现实社会,提出了很多不同答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才引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分析,进行理论性归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生成出了新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

五、互联网技术下的历史课堂动态生成

最近几年武汉市中小学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接通了互联网,课堂中教师时常利用互联网功能,查找资料和信息,辅助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对历史问题进一步认知,促进课堂生成。基本的做法有:(1)互联网技术下,充分利用百度上文字、图片、重大新闻等资料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历史教学中,老师们经常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关注时政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的走向,开阔视野提升认知。(2)互联网技术下,注重视频等动态资料利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中,有的老师十分喜欢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小视频增加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重大盛会召开时,会通过互联网找到一些直播让学生观看感知。(3)互联网技术下,通过QQ、论坛等平台发贴互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当然,还可以利用师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来促成历史课堂的动态生成,完成学习目标。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关注和尊重的。泰戈尔说:“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用动态的、生成的视角来把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着力于建构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充满动态,为无法预约的精彩而喝彩吧!

作者:童绥宝 万成银 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武汉市蔡甸区教学研究室

第三篇: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教育资金的投入,多媒体教室在中学中全面推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工作经验,谈谈几点看法和见解,希望和各位同仁相互讨论和交流,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简介

多媒体教室又称为电子教室,是由传统的电子教室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室是由配备一台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投影仪和其他录放设备为一体的教室。多媒体教室能够把音频、视频、声音、图像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师生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教学知识量,节约教学时间。普通的课堂,老师只是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能够理解的或者不理解的都要求记下来。尤其是历史知识,有的同学不能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规律,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好。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方便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可以实时播放历史事件中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通过大屏幕展示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同学们反应效果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的时间和老师们书写的时间,同时对于节约的课堂时间,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老师交流,这样才能上满充足的一堂课,才能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弱化难点,学生容易接受。一节课堂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克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讲解出来,利用剩余的时间主攻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比如我在讲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章节内容时,有的同学对于地理位置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比较陌生,如果单纯是以前的粉笔书写教学,就不能够形象的再现路线。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我运用FLASH动画演示,更加直观的演示了“下西洋”经过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大家对于经过的30多个国家也表示了很大的兴趣,课下他们通过查阅网络了解当地的历史资料和风土人情。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既能了解地理知识,同时同学们对于历史的知识面扩充了很多。第三,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当我讲到哥伦布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的时候,同学们表现了积极的探索能力,大家都很感兴趣,尤其是男同学积极性更高。我为了更好的上好本节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和播放视频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哥伦布航海的航程,通过播放哥伦布的资料,同学们了解到哥伦布家庭和生活环境以及他的发现对于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同学们意识到探索对于世界的推动作用。趁热打铁,我让同学们通过模拟仿真软件自己动手进行航海练习,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又可以了解十四、十五世纪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人物和事情之间的关联。学生在了解世界上著名航海家的同时,大家也励志成为一名航海家。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创设情境,利于教学。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比如,某节课上课开始时,我先展示了几张图片,里面包含威海刘公岛的图片,包含海军公所、生锈的鱼雷和船只等图片,逐渐展示里面的清朝军舰场面和中日签署“马关条约”的图片(因为我去过刘公岛,有自己实际拍摄的图片,更加形象生动)。之后,问同学们上面的图片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不知道,有的同学回答是威海刘公岛。我又问同学们“爱国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爱国”,我逐渐引导大家讲解1894中国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甲午中日战争”。我说对了,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就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悍然发动了战争。威海卫战役,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更加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同学们听后,义愤填膺,表现出了愤怒的表情,意识到国家的弱小会受到欺负,大家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的老师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时一般就是坐在电脑前面,用鼠标指点一下,安全把课本上的知识照搬到PPT上面,而忽略了重点难点,讲课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电脑和大屏幕上,同学们的反应如何也不顾及,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完全了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机械式的,不值得提倡。第二,有的老师刻意追求花样,在课件当中插入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忽略了图片、音视频是否符合同学们当前的学习层次,使得同学们看后头晕目眩,不知所措,这样就有点牵强附会,同学们表示不能接受。第三,PPT课件的质量问题,有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应用不熟练,课件中的文字是找别人输入的,格式、文字错误很多,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有的老师更加简单,从网上购买或者下载课件,殊不知里面的教材内容有的重点难点不突出,不具有系统性、层次性。有些内容老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对象,删除掉不适合学生的授课内容,对于里面的错误要及时加以修改。第四,有的老师多媒体教室操作不熟练。如有的老师在使用大屏幕时,讲课完毕,需要关闭投影仪,有的老师操作不当,直接关闭电源,殊不知这对于投影仪的灯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操作不当极有可能造成灯泡不能使用,因为灯泡在运行当中有1000摄氏度左右高温,我们需要等里面的散热风扇运行完毕,直到灯泡温度降下来,才能关闭电源,这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问题是很多老师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第一,广大教师要对新兴的多媒体技术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因为广大的人民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我们要意识到经验的重要性,可以融合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中,融会贯通,两者有机结合,教学设计合理,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的积极性成功调动,这些都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第二,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加强基本能力培养。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要重点难点突出,显示出的文字不能太多,尤其是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情境教学,要体现出图片和视频的优势,这样的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色调搭配中,注意颜色的调配,选用具有柔和色调的颜色,不要选用刺眼的颜色,防止同学们眼睛疲劳,从而转移了注意力。第三,学校内要有专人负责讲解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注意事项。比如电脑的使用、投影仪使用注意事项、网络的维护和安装,这些简单的操作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使得“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一句空话。老师们掌握了以上简单的知识,操作多媒体教室就更加方便,也减少了一定的维护费用,提高了教学效率。第四,年轻教师要注意基本功的强化训练。现在的学校内75%以上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接触能力强,但是要对于基本功强化练习,如粉笔字,一部分年轻教师粉笔字书写不是很美观,单纯属于书写,这一方面需要强化。基本功的练习对于新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

五、结语

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应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要珍惜当代多媒体提供的便捷,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自己,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合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网络和书本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者:高凤宝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认知学习策略

一、认知学习策略的设计

说到策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我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认知学习策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种策略:重复是记忆之母。第三种策略: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在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初中生的有意记忆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刚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提示需要记住哪些内容,以及怎样去记。后来,学生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出了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独立记忆的能力。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如下几种。其一:形象法。就是将生涩、深奥、抽象的历史知识用形象的图示或者白描画像的形式进行描绘、表述。其二:谐音法。就是将毫无意义的字、词、句转化成音近或音同的有意义的内容,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组成有趣味的几个词来帮助记忆。其三:首字连词法。就是用每个历史知识的第一个字连成一个新词,并赋予它新的涵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化繁为简,把内容压缩成少数几个字进行记忆。其四:论从史出法。就是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容得出历史结论。其五:说文解字法。通过解读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的涵义来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其六:歌诀法。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等形式来记忆。其七: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其八:比较法。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除此之外,常用的记忆方法还有:生动再现法、营造情境法、规律法、特征法、顺序法、联想法、因果关系法、推理法、数字归纳法、重点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练习法、讨论法、回忆法、多种感官参与法、信息压缩法、推理法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尽相同,有的人对数字符号比较敏感,有的人对文字符号比较敏感。所以老师应引导学生探求、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第四种策略:将学会的知识整理分类放进“储物柜”。历史知识尽管千头万绪,但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许多历史知识具有相同的属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整理、归类历史知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具体策略有如下几类。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清晰可见,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的作用更明显。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材料加以凝练、压缩,从而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巧妙构建成“一种性质、两对矛盾、三条线索、四个阶级、五股思潮”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即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个阶级”即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五股思潮”即封建主义、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帮助学生由点到线再到面地记忆,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历史知识结构,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把所学知识通过归类,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认知学习策略的运用

在运用历史学习策略时,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监控,以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具体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知学习策略运用效果如何,主要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的发挥。2.使用认知学习策略开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将其内化成自身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3.认知学习策略的选择要适应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帮助学生选择或改善认知学习策略。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审视学习结果,确定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以此来培养学生灵活掌握何时、何地以及如何使用某些认知学习策略的能力。形成策略意识有利于促进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掌握学习策略有利于顺利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掌握学习策略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历史,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知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历史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喜爱历史。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历史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不但要做一位勤奋的“学者”,还要做一名有思想的“研究者”。历史教师便由一名谆谆教导的“教书匠”蜕变为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艺术家”.

作者:程静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众所周知,当前的初中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所以他们必须要学习好我国的成长史,深入且全面地了解清楚我们国家的历史,以史为鉴,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初中阶段,历史是每一名初中生的必修课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俗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根源所在,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接班人,他们有义务认知我国的历史,这不仅仅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纵观我国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亟待得到有效的改善与提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勇敢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要责任,积极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全面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有待改进。其实,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提出并且实施了多年,的确,在此过程中,学科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提升,但是,纵观我国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师还是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考试是一项相对公平的衡量标准,不仅仅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能对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行衡量,就整个教学评价体系来说,的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绝不是唯一的衡量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诸如,有些初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历史教师都会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历史知识上面,每天要求学生读读读、背背背,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学生死记硬背的结果就是他们的思维也日益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下降,这与我们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反的。2.两个极端现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新教育目标的实施,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了两个非常极端化的现象:首先,“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历史教师就是整个历史课堂的主导,历史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做什么,历史教师干什么,学生就得干什么,学生只能被动地观赏历史教师滔滔不绝的演讲,时而机械化地配合一下,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谈不到什么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无奈地接受着历史教师的倾诉。然后“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与上一种理念完全相对的一种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极致性产物,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创造者以年轻的历史教师居多,他们过度地放大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作用、学生的想法,而忽视了初中生的主客观局限性,他们一旦脱离教师的引导,很可能会脱离正常的学习轨道,这种方式对于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关于应对之策的分析

1.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每天死记硬背历史知识,最终必然会打消掉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因此,我建议历史教师一定要追求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性,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新鲜感,为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平衡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要掌控好自己的主导地位,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2.教师一定要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新课改之后,大家把关注点过度放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面,以至于忽视掉了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的确,在当前的历史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丧失了基本的权利和地位,相反,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更重要的指导、组织与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帮助他们认知课堂主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综上所述,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的几点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必须要引起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要勇敢地肩负起专属于自己的这份责任和义务,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杨煜诘.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

[2]周廷达.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学子:理论版,2016.

[3]申丽萍.初中历史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时代教育.2016.

[4]周正芬.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教育:文摘版.2016.

作者:张锦春 单位: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

第六篇: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微课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深受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和初中生的欢迎与青睐。将微课手段完美地融入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极大地提升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将就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微课:应用分析

一、引言

其实,微课一词被提出是在2008年,微课诞生在美国,其主要方式就是录制微课视频,这种方式曾在美国迅速风靡一时,美国的可汗学院最早地使用了微课这种教学模式。而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当中,微课是由吉林大学胡铁生教授正式提出的,不出所料,微课很快便在我国的教育层面掀起了一个录制、使用与研究改进的高潮。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历史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二、重视微课视频的制作

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衡,很多的学校都处于比较偏僻的地区,教育资源并不是丰厚,所以,推行微课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方面的限制。比如,有一些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家里并没有电脑或者平板等等,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寄宿制学校,他们并不具备联网的条件,所以他们很难观看到微课视频。所以,要想解决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微课视频引入到课堂当中来。历史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将视频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更要兼顾好微课视频的独立性。举例说明:在制作《一国两制》微课视频时提出问题:“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必将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那么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现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最后一个问题———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三、微课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生理和心理都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都不是很强,而初中历史课本中,学生们需要记忆的历史事件、发生背景以及历史意义等等又非常之多,这便会让学生们感觉到枯燥乏味。而微课的引入,便能够让学生们感觉到新鲜感,唤醒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微课能够以学生们感兴趣的形式来向学生们展示历史内容,学生们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比如,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历史题材的《百家讲谈》、《探索发现》等纪录片以及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来进行历史知识的讲授,还可以借助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们成为历史知识的欣赏者。再比如,在讲授《万隆会议》时,可以通过影片的方式来让学生们了解万隆会议这一知识点,进行课堂教学与展示,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会因为影片产生很大的兴趣,视频的形式,能够很好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微课符合现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非常多的环节,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而是包括导入、讲授、活动、探究、总结和练习等等多重环节。而历史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制定不同的微课视频。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一节历史课一般都是40或者45分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最多集中在半个小时左右,因此,历史教师如果全堂授课,那么学生是不可能将教师讲解的内容全部消化掉的。所以,微课在这剩下的十几分钟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再次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师的授课,提升授课质量。举例说明:在讲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微课”视频,学生观看完“微课”后了解了辽、西夏、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很快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这在课堂上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以突破难点和重点;从效果上看,学生大多注意力集中,观看完后,对知识做到很好的掌握。

五、微课与历史学科特点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程讲述的是大量的历史年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但是历史课程的最重要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们记忆和背诵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意识,而是要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这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其实,不管是微课的制作还是课堂实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微课的学习过程当中,接触到更多形式的体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历史,获取经验,不要被传统的历史学习模式所禁锢,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历史重新活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精神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运用微课教学,能够将历史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活力。这与历史学科的现实特点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微课中不断融入更新的因素,根据初中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微课教学的方式和策略,更好地激发和维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傅金秀.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1).

[2]康鑫云.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2):155-156.

[3]黄永其.合理应用微课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9(19):172-173.

[4]张国东.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6(10):29-29.

[5]赵玉双.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27-127.

作者:吕阳娣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钥匙,是教师组织课堂的重要环节。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优化问题教学,点亮历史课堂?笔者以为,教师巧于设计,精于点拨,契合学生身心,通过创新问题设计的策略,必然会让历史教学沉浸在高效的氛围中。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策略

问题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恰当的问题教学,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一般情况,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通过提出问题、细化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步骤,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认知过程。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它并不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问题那样简单,它还包括了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以及课后的教学反思,特别是在准备阶段,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总体情况有明确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问题教学运用得较少,加大利用率对于缓解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和多边的交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善于学习的能力。

一、结合现实,巧设问题

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施教对象的总体水平及各方面的经验等,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尽可能地使陌生的知识熟悉化、趣味化、生动化,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的求知欲望。当把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就能够将现实和历史进行对比,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时,可以联系时事:中国台湾省现任领导人蔡英文(民进党),在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就大肆鼓吹“两国论”及“一边一国论”,并且期间蔡英文拒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而我们都知道台湾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必然会实现统一。设计问题:①台湾在古代称什么?在历史上发生了哪几次大陆与台湾密切往来的史实?②在近代历史上,台湾曾经有与大陆分离的历史,是哪次?历史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教师必须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实际中认真寻找和历史教学内容有关联的现象、事件、问题或内容,设计教学安排,进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主要的事件,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趣味游戏,巧设问题

爱玩游戏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教学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身体验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中,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概况时,利用等式“3+4+5=1”来完成隋朝大运河的概况的学习,对这里的“3、4、5”具体所指进行提问,根据地图,学生可以演示这里的“3、4、5”,其中“3”代表“三点”[中心点洛阳,起讫点: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4”代表“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代表“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代表“一条运河”。通过巧妙的设计问题游戏,将问题融入到游戏中,借助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进行探究,主动进行分析,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问题游戏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三、摆重难点,巧设问题

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应当以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突出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易化重难点。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设计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用一些直观的内容和重点进行对比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此外还可以进行直接启发引导或者是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中,为了再现战争的残酷情景,选择《马恩河战役》影片的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在大雨滂沱的环境下,英法联军、德军双方战士在战壕里互相向对方射击,而战壕里的积水已齐腰;另一个镜头是圣诞节那一天,双方战士没有继续激战,而是同时在战场上寻找自己战友的尸体并掩埋,甚至有的还握手问候。学生看了以后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又很感动。教师巧妙地选择了两个不可思议的场面,并提出问题:①战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举行?②为什么在圣诞节那一天双方能如此默契地不发一枪一弹?③战争是为了满足谁的需要?④我们从中可受到哪些启发?我们应如何做?通过观看这两段影片,以及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体会现如今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学生要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所在,通过认真分析重难点,巧妙地创设问题,灵活地运用图片、视频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学习的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教学重难点。总之,问题教学法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进行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

作者:周伯泉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历史教学有着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独特优势,历史学科中很多的素材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我们从人性人文的角度去解读历史,从历史中感悟到人类发展的规律和做人做事的原则。

1.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亲自感悟历史现象中的人文元素,受到启发激励。例如对人对事的分析和评判要多方面进行,没有一无是处的坏蛋,也没有完美无瑕的好人,一件在历史上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好事,也可能暗藏着巨大的坏处。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去评判人和事物,既有理性的分析评价,又有设身处地的人文感怀。这样的培养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人。

2.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人文精神渗透

要设计出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体会的教学环节,只有经过自己推敲思考后得来的灵感或结论才会对一个人产生有效的影响,这就避免了教师单纯讲授、学生只是听个热闹的窘境。我们现行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人行为和观点,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创新的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多的。例如通过一些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访问从而体验和感悟我国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人文情怀;在假期学生们去旅行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将自己参观历史古迹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或讲出来,与他人分享;可以成立历史兴趣小组,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形成热爱历史、感受历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3.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历史教材中领略人文魅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来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异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老师要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把这些技术和资源作为自己进行历史教学的好工具,借助这些工具的辅助做好历史教学,也做好人文教育的渗透。总之,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同时要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用自己对人文历史知识的热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为了有效提升人文精神渗透的效果,教师还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历史,从自己的发现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作者:丛国荣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滨河闫家中学